-
這條狗在62年前,被蘇聯送上太空,如今這條狗咋樣了
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開始了宇宙探索。只是,宇宙在人們心中一直都是神秘而危險的存在,即便造好飛船,也沒有人輕易敢登上飛船遨遊太空。不過再危險的地方仿佛也阻止不了人們的探索精神。既然害怕太空的環境會威脅人身安全,這些科學家就選擇用其他的動物先去探探路。而作為最親近人類,也最容易被馴服的狗狗成為科學家的首要選擇。這條狗在62年前被蘇聯送上太空,如今這條狗咋樣了?
-
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結局如何了?
當時人們得出的答案是:來自於蘇聯的一條流浪狗比人類更先進入太空。那麼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這隻狗的結局又如何呢?這條流浪狗在成為太空人之後,被取了一個官方名字,叫做萊卡。這時候大多數科學家想到的計劃就是送一些小白鼠上去,但是最後研究結果表明,狗狗其實更適合接受這次重任。然而在挑選狗狗的時候,萊卡就進入了蘇聯科學家的眼帘。在後期通過一系列的太空人專業訓練之後,萊卡已經可以主動配合科學家們穿規定的太空衣,在規定的地方進食進餐,甚至是解決生理問題。然而在取得了太空人的認準資格之後,萊卡於1957年11月份搭乘著衛星-2,成為了第1個登上太空的地球生命。
-
在太空遇見亡妻?比肩《2001太空漫遊》的蘇聯科幻片
在太空遇見亡妻;以海洋形式存在的疑似外星生命體;美好幻象與殘酷現實兩者之間的選擇。有著看點足夠獵奇的劇情,1972年的蘇聯科幻電影《飛向太空》卻無比沉悶。學會在《飛向太空》的緩慢長鏡頭中思考,便能開始一場觸摸靈魂的心靈之旅。
-
飛向太空2002:有時生命徒有虛名
她是「Solaris」上的智慧生命或者某種脫離生命存在的「智慧」傳送進來的複製人,還是一個幻象? 這就是蘇聯電影史上最佳科幻片《飛向太空》和好萊塢重拍版《飛向太空2002》的故事。 我個人認為,索德伯格是好萊塢新一批優秀導演中最好的一個,他非常了解電影和觀眾的關係,明白什麼是觀眾能注意到的,什麼是觀眾容易忽視的,什麼是必須要做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
-
蘇聯曾把一隻3歲狗狗送去太空,63年過去,它還在地球軌道流浪
從二戰結束以後,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就從未止步過。前蘇聯和美國開始軍備競賽的時候,也是人類在太空中探索邁出重大一步的時刻。而這所有一切的成功,都離不開一直流浪狗的功勞。前蘇聯曾把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63年過去,它還在地球軌道流浪,這隻流浪狗值得被人們銘記在心。
-
紀念日 | 看哭了...第一隻飛上太空的「太空狗」,卻再也沒有回來!
第一個上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一位特殊的「客人」——小狗萊卡。
-
如果狗狗萊卡可以選擇,還會想去太空嗎?
最開始進行宇宙探索的國家是蘇聯,但實際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並不是列昂諾夫,更不是人類,而是名為萊卡的流浪狗。萊卡是衛星發射前一周從莫斯科大街上撿回來的選擇流浪狗而非家犬來執行任務,是因為科學家覺得它們比其他的狗狗更能忍受太空飛行中嚴酷且極端的壓力。狗狗們的太空訓練包括長時間站立不動、習慣營養膠餵食、穿太空服、被放入就如在發射中的火箭的模擬器、搭乘離心機模擬火箭發射時的高加速度,並逐漸縮小籠子。
-
前蘇聯曾將3歲流浪狗送入太空,為什麼63年後它還在太空流浪?
人類有機會太空漫步,有機會登月,除了成熟的技術之外,更多的是進行無數次嘗試。二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開始進入了長達數年的冷戰,不管是在經濟科技上,還是在軍事國力上,都展開了極為狂熱的對抗,有一個詞叫「軍備競賽」就是出自那個年代。而在相互競爭,相互前進時,一個新的大膽想法出現,兩國開始不再僅僅局限於地球內部資源競爭,他們把目光瞄向了太空銀河。
-
飛向太空的「動物敢死隊」
原標題:飛向太空的「動物敢死隊」 飛上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小狗萊卡。 身穿太空服的猴子被綁在坐椅上。 本周初,伊朗第二隻太空猴「吉利」搭乘太空飛行器飛入太空成功返回地面。這是伊朗近年來第三次將猴子送入太空,如果說今年早些時候的第二次發射成果備受「假猴」傳言困擾,那太空猴「吉利」無疑為伊朗的「火箭送活猴上太空」事業畫上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句號。從 太空回來以後,被捆綁在座椅上的吉利向外張望,接受伊朗人的掌聲、歡呼以及「國民英雄」的美譽。
-
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這隻狗的結局如何?
當時人們得出的答案是:來自於蘇聯的一條流浪狗比人類更先進入太空。那麼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這隻狗的結局又如何呢?這條流浪狗在成為太空人之後,被取了一個官方名字,叫做萊卡。這時候大多數科學家想到的計劃就是送一些小白鼠上去,但是最後研究結果表明,狗狗其實更適合接受這次重任。然而在挑選狗狗的時候,萊卡就進入了蘇聯科學家的眼帘。在後期通過一系列的太空人專業訓練之後,萊卡已經可以主動配合科學家們穿規定的太空衣,在規定的地方進食進餐,甚至是解決生理問題。然而在取得了太空人的認準資格之後,萊卡於1957年11月份搭乘著衛星-2,成為了第1個登上太空的地球生命。
-
翱翔藍天 飛向太空
飛向藍天,遨遊太空,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與期盼。藍天、白雲、繁星、皓月,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曾經為之心馳神往,夢繞魂牽。想像有朝一日,能夠「上窮碧落」「蟾宮折桂」。當人類的文明之火,託舉探索太空飛船時,當躍進的「神舟」號陸續飛向太空時,我們欣喜地歡呼:龍的子孫,上天入地的期冀,終於再遙不可及
-
64年前,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它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我們曾迫切的期盼能夠將人類的足跡留在太空,為此,在人類世界誕生了一個偉大而充滿挑戰性的職業,太空人。小狗萊卡於是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著東方1號宇宙飛船,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加加林卻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2,《飛向太空》排名第7。《飛向太空》中,心理學家凱爾文要去一個叫做索拉裡斯的星球上漂浮的太空考察站,帶回那裡僅剩的三名科學家。索拉裡斯星的表面全部被粘稠的海洋包圍,沒有陸地。原來,索拉裡斯星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她能夠感知每個人的思維,並且將它化為實物。
-
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功臣——蘇聯流浪狗?它們還是太空功臣
1957年11月3日,當蘇聯航天工程師們把小狗萊卡裝進狹小無窗的史普尼克2號飛船中時,他們都很明白,這將是他們和這隻小狗所見的最後一面。在10月4日史普尼克1號飛船發射成功後,赫魯雪夫要求人們在一個月內將一隻狗送入太空。
-
前蘇聯1970年在地球上鑽洞,把地球鑽穿會導致氧氣全都逃到太空?
首先,即便前蘇聯當年把地球鑽穿了,氧氣也不會全部跑到太空(氧氣是否跑到太空,與地球是否被打穿無關);其次,前蘇聯根本就沒有能力鑽穿地球,就是放到現在,全人類也沒法鑽穿地球。先說前蘇聯鑽地球這件事美蘇爭霸這件事,大家都聽過,所以這件所謂「鑽地球」的事,也是蘇聯為了和美國較勁提出來的。上世紀其實年代,蘇聯在科拉半島開展了一項超級鑽探科研項目,打算鑽透地殼。
-
楊利偉當年飛向太空,為何要攜帶手槍?都是因為蘇聯的前車之鑑
早在蘇聯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太空人進入太空配槍了。雖然有人會說帶槍是為了防止去到太空遇到外星人的襲擊。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太空人帶手槍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太空人在進入太空的時候攜帶手槍的確是為了保護自己,用作與防禦,但是這個防禦不是針對太空和外星人的,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地球上的攻擊。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6.13】從致命武器,到飛向太空
04 太空競賽:戰俘與勞改犯的對決 美國人展開回形針行動大肆搜羅德國人才時,二戰東線的蘇聯也沒閒著,蘇聯人同樣瞄準了大名鼎鼎的V系列飛彈技術。 不過讓蘇聯人鬱悶的是,他們被美軍搶在了前面,第一流的科學家和武器裝備早被美國人搬運一空,不過蘇軍還是獲得了大量V2飛彈與生產設備,將它們統統搬到蘇聯。 二戰結束後,兩個超級大國幾乎同時展開了軍事與太空領域的全面競賽,雙方都擁有各自航天領域的領袖人物。
-
設計太空車實現夢想 《飛向太空:漫遊者的遠徵》發布
設計太空車實現夢想 《飛向太空:漫遊者的遠徵》發布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南山頑石 時間:2015
-
被遺忘在太空的飛行員,升空時是蘇聯公民,回到地球後國籍卻變了
航空領域一直是各國探索的焦點,對於太空我們有著太多的未知了,而發展航天技術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的便利。曾經蘇美是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而蘇聯更是第一個把人送上了太空。對於那些能夠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我們一直是抱著崇高的敬意,而要想成為一名太空人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不僅要身體素質過硬,還需要極快的反應能力和超強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