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南京政府「廢兩改元」

2020-12-04 黨史頻道

原標題:1933年南京政府「廢兩改元」

20世紀30年代,中國國民政府曾進行過兩次幣制改革,即1933年「廢兩改元」和1935年實施法幣政策。第一次幣改廢除了銀兩,確立了銀元本位制,統一了銀元,但未及鞏固國民政府就又進行第二次改革,國民政府在前後不到3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兩次重大改革,其過渡之神速,改革之徹底,在我國金融史上實為罕見。

長期以來,各國均以銀與金作為本位貨幣,但是,隨著白銀生產的激增,各國逐漸放棄將白銀用於貨幣,而將剩餘之白銀予以拋售,致使銀價更加跌落。自從印度放棄銀本位以後,仍保持銀本位制的只有中國、墨西哥、西班牙等少數幾個國家。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銀元在中國是貨幣,在放棄銀本位制的國家是商品,其價格因供求關係而隨時漲落。中國貨幣受世界銀價影響,幣值極不穩定。幣值的變動牽動著物價變動,而且影響著工商業、財政等整個經濟生活。

「廢兩改元」前,銀元和銀兩都是當時我國最主要的貨幣,經濟建設的開展、商品的交易、債務的支付、稅捐的徵收,都會碰到因銀兩貨幣的混亂和不穩而產生的麻煩。當時銀兩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已被銀元所替代,完糧納稅都已改用銀元,但是大宗貿易仍以銀兩結算;由於銀元與銀兩之間不能互相抵用,常常出現所謂「銀元押款」的怪現象,即有的商人拿銀元作抵押去借銀兩。而銀元與銀兩之間,並沒有固定的兌換比例。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內經濟界要求整理幣制的呼聲十分強烈。所以改革落後的貨幣制度,實現貨幣的統一,被迅速提到日程上來。

早在1928年,宋子文認為「幣制握財政之樞紐,與國民經濟最有關係」,並提出過集中紙幣發行權於國家銀行的幣制方針,進而提出幣制改革的方案,但是由於時機並不成熟,因此幣改未能實行。

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後,從表面上看,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黨政府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了較大的優勢,但實際上,地方實力派仍保存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他們作為一種潛在力量仍可對國民政府構成威脅。面對這種局面,國民政府開始努力加強對地方的滲透與控制,著力於政治上、經濟上的統一。

蔣介石曾說:經濟統制是從整頓金融開始的。隨著蔣介石在經濟方面積極推行「統制」政策,南京國民政府對地方實力派的絕對控制逐步確立起來。在認為時機成熟後,1933年南京政府進行了「廢兩改元」,其主要內容是廢除了銀兩,確立了銀元本位制;將鑄幣權改歸中央,統一了鑄幣權。

但「廢兩改元」後,輔幣的紊亂並沒有解決,更重要的是,中國實行銀本位制尚有很大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幣制在國際上仍是落後的。由於中國採用的是銀本位制,中國是最大的用銀國家,但卻不是產銀國家,銀元在中國是貨幣,而在其他非銀本位制的國家只是商品,它與其他商品一樣,價格隨著供求關係的變化而漲落,這樣,中國貨幣就會受到世界銀價的影響,當世界銀價低落時,白銀就會湧入中國,反之,白銀就會大量流向國外,造成國內金融枯竭,通貨緊縮,因此只要世界銀價一有波動,就會嚴重影響到中國的金融和經濟。正是由於改革後的幣制尚有如此重大缺陷,因此才有後來的法幣改革。

相關焦點

  • 民國金融的大突破:廢兩改元與法幣建立
    民國金融的大突破:廢兩改元與法幣建立 2011-04-01 08:52
  • 慈禧和光緒的兩元之爭和廢兩改元
    今天我就和藏友們來共同探討一下,說說這兩個關於兩和元的歷史事件。相信喜歡錢幣和歷史的朋友一定對這兩件事不陌生。1903年朝廷保守派把之前所鑄龍洋銀元以重量和清朝慣用的兩為單位的例制不符,提出重新鑄造重量為庫平一兩的龍洋新幣,一兩重37克左右,舊造龍洋重量為26克左右,相差10克。
  • 廢兩改元之前:大清龍洋和墨西哥鷹洋混用,匯票、碎銀都是貨幣
    直到民國初年,中國各地仍是諸侯割據。明清兩代以白銀為主體的貨幣制度,雖然經過多次幣制改造,特別是張之洞主導的「廢兩改銀」,但各種貨幣還是同時流通。市場上使用的銀兩和各種銅錢的形狀、成色、重量、類別、規格等差異諸多。大清龍洋和墨西哥鷹洋混用,匯票、外鈔、黃金、碎銀、珠寶甚至煙土等都是流通貨幣。這給政府稅收、商業交易、民眾消費等行為帶來極高的交易成本。
  • 吳景平:蔣介石如何參與並推動1935年的法幣改革?
    民元之後,隨著本國新式銀行業的崛起,統一幣制尤其是廢兩改元的呼聲日益高漲,成為中外關注所在。但由於政局不穩,缺乏相應的財力,政府與金融業之間也沒有形成共識,幣制改革始終未能實施。由於幣制的不統一和落後,金融業的有形無形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便朝著統一幣制的目標,從確立制度、建立機構、制定政策等方面予以推進。
  • 南海島爭:從1933年法佔南海九小島說起
    法國政府在當時沒有提出抗議。1908年有國際組織建議在西沙群島的一個島上建造燈塔,為的是保護航行,是國際海事的重要事項。隨後中國政府同意,通過海關要求有關的航運公司建造一座燈塔。至於1898年英國船隻在西沙群島地區失事一案,中國政府很難查實,後來已由英國駐海口領事出面調停,正如外交部照會中所說,因為沒有有關該事件的記錄。」
  • 南京查獲「洋垃圾」6000餘噸:在日、韓收購的廢粉末塗料
    南京海關6月21日晚間通報一起固體廢物「洋垃圾」走私案:該案共查證廢粉末塗料6000餘噸。南京海關查證走私廢料。  本文圖片均為中新網 圖今年年初,南京海關所屬揚州海關緝私分局經調研發現:王某、許某有走私固體廢物的重大嫌疑。在當地警方的協助下,現查明:犯罪嫌疑人王某、許某自2015年以來,在韓國、日本等國大量收購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粉末塗料。
  • 殺功臣廢太子,被楊廣楊素玩弄於股掌?說說楊堅晚年那些事兒
    前文提要:在隋文帝楊堅三面出擊、分化瓦解、打而不滅的策略下,分裂為東西兩部的突厥也面臨著內亂不斷的困局。步迦可汗阿史那玷厥連續南向發動進攻,試圖消滅隋朝扶持的傀儡啟民可汗(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幹,隋朝君臣當然不容許看到這幾十年來分化瓦解策略的成果毀於一旦,自然大力援助啟民可汗,於是雙方再次嚴重衝突。 西元600年,大隋開皇二十年。
  • 湖南發現1933年清華入學考卷 英文作文寫三國
    (原標題:穿越回1933年你能考上清華嗎)  近日,湖南懷化芷江侗族自治縣檔案館在對民國民眾教育類檔案進行搶救性修復時,發現了一套1933年的國立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卷。相對於現在的高考試卷,當時的考題無論是題型還是頁數,都可謂「短小精悍」。  至於難不難,你來做一做就知道了。
  • 港媒:「臺獨」不停步 要搞「廢省」、廢「兩岸條例」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公開「喊獨」之後,島內「獨派」推動「臺獨」的動作接連出現,最新一項是民進黨「立委」張宏陸2日以節省預算為由,在「立法院」要求蔡當局由同一人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福建省政府主席
  • 2019年中國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高峰論壇在江西萍鄉舉辦
    日前在江西萍鄉市舉辦的2019年中國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高峰論壇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理事長倪雪文在致辭時強調指出。他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與會嘉賓和企業代表的認可。他們認為,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本身是循環利用行業,其初衷就是解決黑色汙染,實現橡膠的循環利用,只有真正實現了清潔生產,達到環保要求,企業和行業才能生生不息,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 政府發布「禁廢」令 造紙龍頭晨鳴紙業優勢凸顯!
    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稱,2021年1月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廢令」的落地不僅宣告國內造紙行業外廢強依賴的「舊時代」結束,也意味著像晨鳴紙業一樣具備產業鏈優勢的大型紙企的「新時代」的到來。
  • 南京「換妻」案22人受審 聚眾淫亂罪存廢引熱議
    中新社南京4月7日電(記者唐娟)7日,南京秦淮區法院就馬曉海等聚眾淫亂案首次開庭。社會各界對「聚眾淫亂罪」存廢也展開了熱議。此案牽涉22人,他們將面臨最高5年有期徒刑的指控。如果領刑,他們將成為20年來第一批因「聚眾淫亂罪」獲實刑的人。
  • 1933年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的影像,拍攝於滅絕前的3年
    1933年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的影像,拍攝於滅絕前的3年 這段畫面拍攝於1933
  • 江蘇一企業兩千多噸強腐蝕廢酸偷排河流,揚州中院判罰兩千萬
    德國名企德司達被中國上市公司龍盛集團(證券代碼:600352)收購後,其下屬的德司達(南京)染料有限公司因夜間向河流偷排廢酸2698.1噸,被揚州中級法院判決構成汙染環境罪,判處罰金2000萬元。德司達(南京)染料有限公司是浙江龍盛集團的孫公司。德司達(南京)染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先後有兩任德籍總經理。2010年以前,公司生產時產生的廢酸都是先中和處理,pH值達到要求後,再將廢水送至勝科汙水處理廠處置,但這樣處置花費昂貴,每噸的處置費用需要約3000元。公司股權被浙江龍盛集團收購後,中國人李某擔任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