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稱,2021年1月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廢令」的落地不僅宣告國內造紙行業外廢強依賴的「舊時代」結束,也意味著像晨鳴紙業一樣具備產業鏈優勢的大型紙企的「新時代」的到來。
固廢「禁入」升至法律高度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4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並於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訂,是在前版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一次升級。對固體廢物的進口要求從「逐步減量」調整為禁止,態度堅決。
如原文明確指出:
一、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二、生態環境部停止受理和審批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申請;2020年已發放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應當在證書載明的2020年有效期內使用,逾期自行失效。
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包括保稅區、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物流中心(A/B型)、保稅倉庫等保稅監管場所)內單位產生的未復運出境的固體廢物,按照國內固體廢物相關規定進行管理。需出區進行貯存、利用或者處置的,應向所在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海關不再驗核相關批件。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修訂明確指出,2020年已發放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應當在證書載明的2020年有效期內使用,逾期自行失效。也就是說,即使企業已獲得相應配額如果未及時使用也將作廢。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國內審批進口廢紙合計總量約675萬噸,有業內人士分析,受疫情影響國際物流效率明顯降低,結合目前的國際物流環境,部分廢紙因時間原因無法入關的可能性很大。
行業龍頭前瞻性布局拉大競爭優勢
「禁廢令」的到來,一方面,使得尚未實現產能升級的企業面臨無料可用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使得大型紙企的產業鏈優勢在行業變局中凸顯出來。
在原料供給端起步較早的晨鳴紙業,堅定發展「漿、紙一體化」戰略。目前公司木漿總產量約430萬噸,已經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原料自給的造紙企業。
從2005年晨鳴紙業率先在廣東湛江布局木漿生產項目開始。通過對「漿、紙一體化」戰略的有序推進。晨鳴紙業實現了擴大自身競爭優勢與引領行業轉型升級並舉。
公開資料顯示,現階段,國內木漿年需求量約3300萬噸,其中自主供給量僅能滿足國內三成左右的需求,且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加碼,中短期內木漿缺口預計還將進步擴大。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大型紙企對原料端的布局,其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對核心環節的掌控塑造核心競爭力。以晨鳴紙業為代表的行業龍頭,已經憑藉對上下遊產業鏈的合理布局和落地實施,提前鎖定了競爭優勢。從目前的行業需求增速和漿產能增速看,這種優勢在短期內很難被打破。
責任編輯: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