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式光固化3D列印具有區域強度差異的雙網絡結構

2020-12-07 3D科學谷

目前生物3D列印所使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大多是脆性或過軟的質地,這限制了他們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陳紹琛教授團隊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Materials」上的「3D Printing of a Biocompatible Double Network Elastomer with Digital Control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一文中,研究人員採用投影式光固化3D列印技術來構建複雜的聚癸二酸甘油-丙烯酸酯(PGSA)雙網絡結構,所製造出的結構各部分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針對雙網絡結構體的光固化列印,研究人員利用有限元力學分析對其結構進行了優化,從而使其在力學性能上有著巨大的提升。

首先,研究人員為了驗證PGSA的可列印性,列印了絲徑為75µm的網格支架(圖1)。並通過在特定位置設定不同的曝光時間,列印出了機械性能具有區域差異性的雙網絡結構。

圖1 DLP列印流程示意圖及列印支架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結果

其次,研究人員對所用的PGSA/PEGDA樹脂材料進行了機械性能測試,從機械性能測試結果來看增加曝光時間會增加聚合物的拉伸模量和極限拉伸強度(圖2)。

圖2 PGSA/PEGDA複合材料的機械性能表徵

隨後,研究人員在列印的PGSA/PEGDA複合材料表面上進行內皮細胞的接種培養,經過7天的培養後細胞活性依然保持正在90%以上(圖3)。

圖3 內皮細胞的體外接種培養

在驗證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後,研究人員利用有限元分析對雙網絡結構進行了力學優化(圖4)。

圖4 不同網絡結構的力學性能測試

最後,為了對比雙網絡結構的機械性能,研究人員對比了列印出的單網絡結構(SN)和雙網絡結構(DN)的破壞測試結果(圖5)。實驗結果說明雙網絡結構相較於單網絡結構而言,其結構內較軟的部分在斷裂前起到了犧牲梁的作用,吸收了能量,從而避免了整個網絡的斷裂。

圖5 單網絡結構和雙網絡結構的力學測試

總的來說,該研究利用光固化投影3D列印技術對材料進行簡單、快速地構建及結構優化,可實現同一列印結構內的不同區域具有強度差異,並針對不同的生物醫學應用進行整體機械性能的優化,該方法設計出的機械強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彈性支架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910391

相關焦點

  • EFL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列印四大亮點
    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列印解析度高、列印速度快、可實現複雜結構精細列印,在水凝膠/細胞高精度批量製造上具有顯著優勢,適合於臨床及動物實驗中批量可重複需求,已逐漸成為主流生物3D列印方法。EFL團隊持續攻關,推出了系列高精度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印表機(EFL-BP-8600/8601)。
  • AM:投影式光固化列印液晶彈性體耗能結構
    投影式光固化3D列印可創建具有特定微觀和宏觀體系的複雜層級結構,而這些複雜層級結構是目前傳統製造方法無法實現的。
  • 光固化3D列印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其中,53億美元來自印表機銷售,42億美元來自列印材料銷售,38億美元來自列印服務。不同的3D列印技術應用不同的材料針對不同行業的需求,不同的3D列印技術被開發,同時相對應的材料也層出不窮。可以通過下表做了解。今天主要講解一下光敏樹脂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光固化3D列印中的應用。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AFM|3D列印高強韌雙網絡顆粒水凝膠
    這些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是通過結構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以及局部改變這些天然組織的成分來實現的。在軟合成材料中無法達到這種控制水平。為了解決這個缺點,引入了一種新穎的3D列印方法來製造堅韌的軟質材料,即由分隔試劑製成的雙網狀顆粒水凝膠(DNGH)。這是由一種由微凝膠組成的墨水實現的,該微凝膠在含單體的溶液中會溶脹。墨水經過添加劑製造後,這些單體被轉化為滲濾網絡,從而形成DNGH。
  • 變解析度寬幅面光固化3D列印,
    作者 陳銳光,連芩 光固化3D列印以實現高解析度著稱,使用面曝光方式的設備還具有成型速度快的優點。
  • 光與影的魅力 3D列印之光聚合成型技術
    其實這是3D列印技術之一的光固化技術的傑作,當牙醫為病人補牙的時候,先用光敏樹脂當成填充物,然後用UV光照射填充物將其硬化,完成補牙的動作。那麼,究竟什麼是光固化技術呢?今天我們將從技術原理和實際應用的角度來做一下具體解析。
  • 福建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
    面向人工智慧和健康監控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正在從基礎研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3D列印具有不受零件幾何結構限制和快速製造的優勢,在可穿戴傳感器方面具有應用前景,但如何滿足智能穿戴應用中的各種力學性能和傳感性能要求仍具挑戰。
  • SLA和DLP 光固化3D印表機常用的樹脂材料有哪些?
    在臺式桌面3D印表機中,熔融堆積3D印表機(FDM)在價格和多功能性方面無疑具有優勢,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然而,當需要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表面細節時,低成本的光固化(SLA)和數字光處理(DLP)3D印表機顯然佔據主導地位。越來越多的經濟實惠的SLA和DLP 3D印表機已經進入市場,這也導致了光敏樹脂材料技術的發展。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在逐步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包括文物修復,運動鞋部件、牙科陶瓷、貴重飾品和航空航天部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微流體、醫療設備和人工器官的製造等等,但這一技術目前仍然有諸多缺陷,例如非列印區域也會呈現固體,列印速度慢、解析度普遍較低。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中科院王曉龍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的3D列印
    目前已經能夠實現包括下圖所示的晶格、3D 蜂窩狀、彈簧結構等在內的精細結構,以及前圖中的鯨魚、章魚和蝴蝶等形狀。 此前,王曉龍所在團隊於 2015 年利用分子工程設計製備出了具有雙交聯網絡的超高強度水凝膠,斷裂應力超過 6MPa,斷裂拉伸率達到 700% 以上(Adv. Mater. 27, 2054-2059)。這次他們結合 3D 列印技術同樣完成了雙交聯網絡高強韌水凝膠的製備。
  • 影響光固化3D印表機的模型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創想三維 LD-003_深圳...
    光固化成型技術是增材製作領域最受歡迎和最普遍的技術之一,光固化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模型精度比較高,所以,光固化3D印表機成為了許多用戶的首選。那麼,光固化3D印表機的模型精度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影響光固化3D印表機的模型精度的因素。光固化3D印表機器自身的精度挑選光固化3d列印時,我們先認識一下機器的解析度,市場上主要分2k和4k的機器,4k的精度相對而言是較為高的。他的解析度和我們手機、電腦屏幕同樣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就是指顯示器能夠顯示的像素有多少,解析度是能夠幹擾精度主要因素。
  • 史上最全3D印表機型應用分類
    3D列印技術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有很多不同的列印方式,今天來給大家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3D列印流程一般是分為數據獲取、數據處理、3d列印和後處理四個步驟。常見的3D列印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些技術,對號入座。
  • 3D列印用於骨再生的具有分層多孔結構的羥基磷灰石/磷酸三鈣支架
    3D列印支架近年來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因為它們為骨細胞組織的再生提供了合適的環境,並且可以個性化定製形狀。在諸多挑戰中,材料成分和幾何結構對支架的性能有重大影響。然而,目前的3D列印方法只能實現具有一定範圍內的微孔結構的HA / TCP支架的製造。
  • Dymax現推出配製機械性能優越和光潔度高的3D列印油墨
    上海2016年11月30日電 /美通社/ -- 隨著3D列印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產商力爭製造新型高質量列印材料克服形變問題,並具有優異的表面光潔度和優於傳統油墨的機械性能。若能解決上述問題,3D列印不僅能用於快速成型,還能用於快速製造最終產品。
  • Science advances|3D列印具有雙因子釋放和梯度結構的軟骨組織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戴克戎院士課題組最近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了「3D bioprintingdual-factor releasing and gradient-structured constructs ready to implant for anisotropiccartilage regeneration」文章,通過3D列印構建了具有雙因子釋放和梯度結構特徵的各向異性軟骨組織
  • 揭秘sla光固化3d印表機的優缺點以及應用
    金石三維SLA光固化是3D列印中採用的三種主要技術之一,還有熔融沉積成型(FDM)和選擇性雷射燒結(SLS)。它屬於樹脂3D列印類別。通常與SLA組合的類似技術稱為數字光處理(DLP)。它代表了SLA過程的一種演變,使用投影儀屏幕而不是雷射。
  • 用於組織工程和軟機器人的可見光3D列印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化學系的研究人員開始擴大他們在組織工程和軟機器人等應用領域的工作時,他們意識到有必要進一步探索光化學,以開發出「新型全色光敏聚合物樹脂」,以獲得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列印解析度。由於複雜的電子轉移,緩慢的固化時間和較高的輻照強度,他們正在使用的當前速度對於他們想要製造的複合材料,複雜結構或水凝膠的類型並不現實。
  • 上普學術,貽貝啟發的天然雙網絡水凝膠及在生物3D列印中的應用
    這是該組第二次報導這種雙網絡水凝膠,並首次應用在3D列印中。清華大學孫偉教授課題組首先探究了基於不同化學及物理交聯機制的單網絡(Single-network)水凝膠, 包括鄰苯二酚-鐵離子配位交聯,鄰苯二酚-鄰苯二醌共價交聯,鄰苯二酚-巰基/氨基的共價交聯,海藻酸鈉-鈣離子的離子交聯等,並以其為基本構建單元進一步合成具有優異機械性能的雙網絡
  • 中科院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3D列印,高強韌性、製備方便性凸顯
    目前已經能夠實現包括下圖所示的晶格、3D 蜂窩狀、彈簧結構等在內的精細結構,以及前圖中的鯨魚、章魚和蝴蝶等形狀。此前,王曉龍所在團隊於 2015 年利用分子工程設計製備出了具有雙交聯網絡的超高強度水凝膠,斷裂應力超過 6MPa,斷裂拉伸率達到 700% 以上(Adv. Mater. 27, 2054-2059)。這次他們結合 3D 列印技術同樣完成了雙交聯網絡高強韌水凝膠的製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