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物演通論」可以訂閱哦!
本來是不想回應的,因為認知位相的不相等,我想從來沒有一個人去跟低等動物講道理(比如魚),《知魚之樂》裡有篇文章:《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建議大家讀一下。
但架不住多位學友的要求,遂做一點簡單的回應(此回應只針對了解過王老師學說的學友,對於從未了解過王老師學說的朋友可能會有點不知所以)。
從萬維鋼整篇文章的內容來看,他肯定沒有全讀或讀懂《物演通論》,因為他的論述太過粗淺(後面我會一一批駁),從整篇文章的質量上來看,完全不是學術討論,人身攻擊的味道比較重。所以,我也會不客氣的針峰相對:書都沒有讀通,就敢批判王老師的學說,簡直是蚍蜉撼樹
有位學友提供了這樣一種評論
下面就萬維鋼的評述做一一的回應,所列序號與內容對應的是其文章的紅色字體內容。
1.他說他特意讀了《物演通論》,但就其文章內容與質量看來,只是走馬觀花了一遍,太過粗淺,並且有刻意誤導的嫌疑。我想對他說,哲學書不是那麼好讀的
2.他說遞弱代償是錯誤的理論,這是辯證法思維,所以他的出發點就有問題,因為從最根本來說,沒有對與錯,好與壞。辯證邏輯是人類理性邏輯的初級階段,是人類知性邏輯向理性邏輯過渡的中間形態。(至於人類的認知邏輯為什麼會演變,請精讀《物演通論》)(關於他為什麼開篇就不由分說王老師的理論錯了,其目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這一句說得不好聽一點,明顯是裝X(可能他已經裝習慣了)。
4.批判性思維這個詞是辯證法的產物,真是聽到耳朵都起繭了,所以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新詞:整體性思維或終極性思維。
5.這句是東拉西扯,亂舉例,刻意誤導,別有用心。(關於遞弱代償理論的總概述請點連結:遞弱代償學說概括)
6.他說代償是從外界尋找「追補」,這是明顯的誤導,因為在王老師的學說中,代償是自己補自己,叫自我代償。存在之外無存在,你如何外補?(可以說,他對哲學一竅不通)
7.關於存在度的弱化請點擊上面第5條連結:遞弱代償學說概括。關於能動性,我要反問他一句,知道什麼叫能動性嗎?知道能動性的淵源嗎?知道為什麼石頭不能動,而人能動嗎?知道為什麼能動性越強,就表示存在度越弱嗎?真是無知者無畏。
另外,他舉的例子,老虎肯定是比老鼠的存在度弱,但並是他這麼簡單的描述(關於存在度遞弱的六個指標可以查看《物演通論》第13章),老虎弱化的代償方式是增加屬性,比如增加體積,增加力量,增加活力,增加耐飢餓能力,增加感知能力,甚至老虎的顏色都是代償屬性,這些增加都是增加其結構度,這個結構複雜度要從分子層面和單細胞層面去理解,比如老虎體積增加了,從分子和單細胞層面來看,就是其結構越複雜了,於是要求的進食量就必須加大,而進食量加大,就必須增加其捕獲能力,包括力量,活力,感知能力等等,隨著其代償屬性的增加,就會進一步導致其體積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複雜,於是又會要求其代償出更加強大的力量,活動和感知能力,如此循環往復,演成遞弱代償原理,當老虎的體積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它所需要的能量不足以彌補它對能量的需求時,就會逐漸滅亡(叫滅歸更準確),比如因為人類文明的擴展,森林越來越小,老虎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它的食物對象越來越少,其越來越難以捕捉自己的依存對象,於是老虎這個種類就逐步滅亡。人類也是一樣,當人類的結構複雜到極限時,我們不足以追尋到更多的依存條件,這個時候就是人類滅亡(滅歸)的時候(這就是轉基因食品和基因工程人出現的原因),隨著遞弱代償進程的演進,我們越來越難以追尋到足夠的依存條件,這就是文明的危機。霍金說人類的生存時間只有不到200年了,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過很少有人能理解。但他說人類可以殖民外星,純屬是兒戲(說明一下,這裡舉的例子需要深刻讀懂王老師的學說,比如我說人類的結構複雜度,可能有人就理解為人會長出三頭六臂,我所說的人類結構複雜度是指人類的社會結構會越來越緻密,結構會越來越複雜,這就是分化的不同,人類以前的存在者是體質分化,當人類發展出具有自我反思的精神之後,就進入智質分化階段,所以老虎不可能進入到高級的社會分化存在階段,詳細論述請精讀《物演通論》,萬維鋼說老虎組成社交團體純屬扯淡,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社會」)
8.他說遞弱代償理論包羅萬象,本意是想批評,但他說的不錯,不過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世界是有一個統一的存在體系,所有存在者都在這個體系內遵循統一的衍存規律存在與衍存,包括人的精神和社會。這個統一的衍存規律就是「遞弱代償」原理。還有,遞弱代償原理不是一個應用,而是整個宇宙的衍存規律。遞弱代償代償原理是道,而不是術(再一次顯現出他不知道什麼叫哲學)
9.關於政府的強弱,王老師的本意是指古代的分化比較輕,比如以前都是神創論,大家都信神,信仰非常穩定,於是其結構存在就比較穩定,不像現在,各種說法歧見紛呈,學說分化,於是就會導致其結構越來越不穩定,比如現在各種政見都不同,有人要向左,有人要向右,結構非常不穩定,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也就是存在度弱化了。另外古時候國家比較封閉,對外依存度非常小,也就是結構比較簡單,現在則是全球化,世界各國都互相依存,其它國家如果動蕩,就會導致整個世界為之動蕩。也就是人類世界存在的結構越來越複雜了,其中只要一小部分不能存在,就會危及整個人類世界的存在。
10.萬維鋼又再一次明說王老師的理論錯了,但沒有說明錯在何處,是赤裸裸的學術攻擊。
11.這裡我要罵娘,這狗日的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12.關於暗物質是什麼,全人類現在都不知道,但從邏輯上可以推導,第一種是宇宙大爆炸從能量態向質量態轉化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是人類現在都無法探明的質量存態,這是一種暗物質(其實在以前人類不知道原子的時候,原子也是一種暗物質),這種暗物質攜帶的能量非常大,暗物質再演化,就是明物質,也就是演化到原子,分子,生物一直到人類(所有的存在都是能量的載體)。還有一種暗物質,我們現在把它叫黑洞,也不知道它是什麼,但也可以從邏輯上推導,黑洞是能量衰變到極致之後的一種暗物質,由於它的密度極高,所以質量就會無限大,於是引力也就無限大,連光都無法逃脫,所以就無法探明。(現在有科學家說黑洞背後有一個白洞,但無法證明)
這二種暗物質再加上暗能量目前佔據宇宙質量的絕大部分。暗能量約佔據宇宙總量的73%,暗物質約佔23%,普通物質也就是我們人類能探知到的物質僅約佔4%,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宇宙還基本處在一個比較年輕的狀態。
關於「前時空的存態」,是在說這二種暗物質的存在狀態相似,但並沒有說這二種暗物質是一樣的。另外在宇宙沒有爆炸時,時空是不存在的,所以叫做前時空。
關於「時空」,也就是時間和空間是什麼,我簡單解釋一下:時空是存在的代償屬性,存在者越弱化,其就必須在更大的時間和空間內追尋更多的依存對象,這就叫時空,時空是有限無界的,人類的時空最大,大到必須上天攬月,下海捉鱉。(更詳細的論述請精讀《物演通論》第54章)
13.他說有些大原子比小原子穩定,有些分子結構比原子還穩定,老鼠比病毒穩定,這是在偷換存在度與穩定度的概念,先說存在度高的表現:1相對量較大,2.相對時度較長,3.衍存條件較少,4.存變速率較慢,5.自在存態較原始,6.自為存態較單薄(詳細論述請參見《物演通論》第12/13兩章)。再說穩定度:越原始的存在,其存在結構越簡單,結構越難破潰。亞核基本粒子是最原始的、存在度最高,結構最簡單的高能質態存在,在物理實驗中變革基本粒子所需的能量最高,故謂之「高能物理」,也就是很難打開其結構;原子核是降位能量的存在質態,相對存在度偏低,結構稍顯複雜,變革原子核所需的能量在原子層次內居中(如從核裡打出一個質子),故謂之「中能物理」,也就是打開其結構容易一些;原子的核上結構是低能質態的存在,是物理存在中存在度最低,結構最複雜的存在,變革原子所需的能量最低(如打掉原子外層的一個電子),故謂之「低能物理」,也就是打開其結構又更加容易一些。舉個日常中最通俗的例子,你拿一把刀,去捅一個石頭,想要破潰石頭這個結構,非常難,但你拿刀去切一塊肉非常容易。因為石頭是碳酸鈣和二氧化矽的化合物,是分子存在狀態,而肉是單細胞存在狀態,是由一個一個單細胞組成,單細胞是分子的後衍存態,所以肉相比石頭來說其結構就更容易破潰,也就是越後衍的存在結構越不穩定(據說他是物理專業研究員,連這點都不知道,真不知道這個研究員怎麼當上的)
14.他說生存依賴的條件越多,存在度就越弱是概率問題,完全是沒有哲學思維,因為這是統一的衍存規律。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人體,就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結構體,我們人體最開始只是一個腸管,叫腔腸生物,海水從這個腸管流過,營養自動攝取,這時候腸管獲取的能量已不是單細胞存在階段的陽光與空氣中的分子,而是水中的微生物,所以它就必須生長出一個胃來幫助它消化食物,但是這個時候,它所獲取的食物中有一部分有毒,於是就又必須生長出一個肝臟來幫助解毒,也就是結構更複雜了一步,與此同時,它所獲取的食物中又有一部分是脂肪,脂肪不能直接溶於水,所以又必須長出一個膽來分泌與儲存膽汁,當我們食入脂肪時,膽囊釋放出部分膽汁,讓脂肪能溶於水,進入小腸吸收,然後就這樣不斷的結構化,一個一個的累加,讓我們人體長出五臟六腹,四肢,大腦,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排洩系統,生殖系統、感知系統,營養系統,血液系統等等,最後把自己搞成一個系統性存在狀態,這個時候,腸管這個存在體的結構就複雜成一個結構存在體了,依賴的條件就非常多,其穩定度也就非常脆弱,存在度非常的弱,因為它的結構越複雜,其中只要任何一個部分出現問題,就會危及整體結構的存在。人只要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就會危及整個人體的存在。當然這裡有人會笑問,難道我們就是為了腸子而活的嗎?答案:是的。你不僅是為腸子而活,而且你本身就是一個存在的空殼或臨時的載體,所有存在者都是一個始基的載體,這個載體載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只能探究到能量,能量再往前推,人類目前無知,而且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了。這裡我只是舉例簡單說一下啊,如果要細究,你得去學生物學。再舉一個日常中的例子,當人類在原始的時候,沿河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棲,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生存依存的條件比較少,穩定度非常高,但是當人類進入文明態的時候,你是生活在城市裡,你的生存結構已經非常複雜,比如說停水,你馬上就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比如說長時間大面積停電、停網,整個城市結構存在體馬上崩潰(建議大家看一個電影:生存家庭)。所以,所有的存在,其結構越複雜,依存的條件就越多,存在就越弱,因為其捕捉依存條件越來越難,如果哪天你捕獲的依存條件滿足不了你複雜結構的需求,這個時候,其結構就會破潰。而整個宇宙的衍存系統從粒子-原子-分子-單細胞-多細胞-人類-社會,是越後衍的存態,其結構就越複雜,依存條件就越多,當條件不能滿足時,結構就會破潰(滅歸)(詳細論述請精讀《物演通論》)
15.他這麼個奇葩的比喻不知道是怎麼想出來的,我是佩服的全體投地
,從這個比喻再次可以看出,他完全不懂哲學,也讀不懂哲學書。根本不知道世界如何存在,為何存在。不過他反而說明了越原始的存在越穩定,人腦是人體的代償結構,人腦是神經系統的集粹,前面說過,人最開始只是一個腸管,也就是雙胚層結構,這時候它是沒有神經系統的,但當人體發展出五臟六腹與各種系統之後,腸管就從一個簡單的雙胚層結構發展成複雜的結構存在體,結構每複雜一步,其依存條件就越多,存在度就越弱,比如你的腦神經受傷了,它是沒有再生能力的,也就是會變成弱智或痴呆,甚至會導致人體所有的細胞為之一起陪葬。也就是結構越複雜,結構存在體就越容易破潰,而手機是人體的體外代償,是在人體這個結構之外又增加了一層結構,如果你今天沒有手機,你是完全生存不下去的,如果今天把全人類的手機給全部消毀掉,人類立馬整體破潰。可能有人會說這不可能,手機而已,不用就不用,但我要說一句,人類文明的整體進程是不可能倒退的,你放棄手機就等於要退回到沒有手機的時代,這是不可能的,世界沒有反動的通道,你想反動都反動不成。我們只見過猴子變人,從來沒有見過系統性的人變猴子,也就是不可能出現系統性倒退的可能。世界的衍進是單方向的,絕沒有跳躍兩端的可能。就算你個體能放棄手機,但你會在存在的衍存進程中失存,因為你代償不足,從而不能捕捉到足夠多的依存條件,於是只有死滅一條路。這也就是王老師的學說並不是消極的學說,王老師的學說恰恰在告訴你不能消極,不能倒退,哪稍微慢一點都不行,你必須代償,而且要更高、更快、更強,雖然我們前面只有墳墓這一條路,我們也不得不如此,因為如果我們不代償就會立馬滅歸,代償能讓我們延續存在,所以,人類延續存在的方式是通過生死交替來實現短暫而「永恆」。
16.萬維鋼這句話是在放屁,因為王老師的《物演通論》就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精密邏輯推理證明。
17.連哲學是什麼都不知道,還哲學上的大錯誤,狗屁不通。
18.這傢伙連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都搞不清楚,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叫:自然選擇,而不是嚴復翻譯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嚴復的誤譯。第二,他把「演化是沒有方向的」與「基因突變是沒有方向」混為一談,基因突變確實是隨機的,但演化的方向是定向的,也就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高存在度到低存在度,整個宇宙找不到任何反例。
19.什麼叫高級都不知道,所謂高級就是結構越來越複雜了,哺乳動物要在體內哺育後代,其生殖結構要比卵生動物要複雜得多。(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
20.第一:萬物惟求存在,因為自從宇宙那個相對最圓滿的奇點爆炸之後,後衍的分化物就開始分化殘化,從粒子-原子-分子-單細胞-多細胞-人類-社會,從後衍的所有存在者的存在方式來看,每一個後衍存在都是對其原有存在的結構化存在,所以萬物的存在都是結構化存在,所謂結構化存在就是耦合存在,這個連續耦合存在的方式就說明只有耦合在一起才能延續存在,如果不耦合在一起,存在將停止續存,比如在原子階段不繼續耦合,則分子存態將不存在,後面的單細胞,多細胞,人類都將不會存在。既然我們人類現實存在著,那就說明存在只有惟求存在才能存在與續存。再比如人類只有集群化才能存在,如果現在你脫離社會一個人跑到深山裡去是絕對存在不下去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殘缺者,你不是全能的,我們人類必須分工協作才能存在,有人造衣物,有人種糧食,有人造手機,由教師,警察,工人,農民,學者等等這些殘缺者互相耦合起來才能達成共同存在,所以,這不是目的論,而是對萬物存在的規律進行歸納總結。第二:萬物有知,只不過知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原始物理存在階段是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引力,在生物階段是感性,知性,理性,所以,不要以為石頭沒有感知能力。從這點可以看出,他根本不知道感知是什麼,精神是什麼,他也肯定沒有讀《物演通論》第二卷,我估計就他這水平肯定也讀不懂
21.地球這個分子存態不是特例,像地球一樣的分子態行星無數之多,在太陽系就無數之多,8大行星,還有各種不規則小行星,這些都是分子存態,更不用說宇宙中的分子態行星那就更多了,這說明原子之後的後衍分子存態普遍存在。生命的存在也不是特例,大家知道有個費米悖論,用數學邏輯去推導,宇宙中存在生命的行星無限之多,只不過因為有一個大過濾器,他們無法到達其它星球,這個大過濾器就是「遞弱代償」原理。(詳細論述請精讀《物演通論》)
22.瞎雞巴扯蛋,水平不是一般的差。知道什麼叫道理嗎?知道什麼叫意義嗎?知道什麼叫規律嗎?知道什麼叫因果嗎?文盲一個
23.知道人類為什麼要總結規律嗎?知道什麼叫學說與理論嗎?知道人類的學說為什麼會不斷更新嗎?(都懶得與這樣的人辨論)
24.遞弱代償不是一種現象,而是整個宇宙存在的基本規律。
25.最後他說的幾點:1.請相信巧合,這純是扯淡,所有的存在都遵循統一的衍存規律而存在,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偶然背後有必然。2.別擬人,這傢伙肯定不知道人是什麼,因為他不知道物是什麼,不知道世界是什麼。3.別擴大理論的範疇,也是瞎扯淡,因為世界是有一個統一的存在體系,而哲學就是研究世界這個存在體系為何存在,如何存在。另外,敬告他,別把範圍和範圍亂用,知道範疇是什麼意思嗎?4.我要反問他看過幾本哲學書。
最後說一句,99%的所謂公知水平都很差,因為他們連最簡單的問題:「人為什麼要吃飯」都不能給予終極性的回答,一幫文盲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請精讀《物演通論》)
以下是萬維鋼文章的內容:紅色字體後面的序號對應的是上述的評論,請讀者一一對應。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是個很著名的學說,我們專欄經常有讀者讓我談談看法,這一講咱們專門說說。我特意讀了王東嶽的《物演通論》1,我認為「遞弱代償」不是真學問,是錯誤的理論2。不過這一講的目的不是批評王東嶽,而是給你提供知識服務:怎樣不犯王東嶽的錯誤3。我希望你能從中學到批判性思維4。
當你看到社會上的很多組織越來越龐大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臃腫的時候,當你聽說一個用最先進科技武裝起來的金融系統瞬間崩潰的時候,當你感嘆新一代人比老一代人更自由的同時也對現代環境有了更多依賴的時候,當你想起大型哺乳動物說滅絕就滅絕了、而細菌和病毒怎麼都殺不死的時候5,當你讀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時候,你會不會產生一個重大啟發,認為這一切的背後有個更深層的道理呢?
這個道理就是「遞弱代償」。
王東嶽認為,從基本的夸克到原子,從原子到分子,從分子到生命,從單細胞生命到人類,一直到社會結構,宇宙演化的總規律是逐層變弱,也就是「遞弱」。而因為變弱了,自身「殘化」了,就必須自救。這個自救的手段,是從外界尋找「追補」6,也就是「代償」。
為了不引起誤解,咱們必須先說明白王東嶽說的這個「弱」是什麼意思。這個「弱」是「存在度」的弱,不是「能動性」的弱7。老虎和老鼠,你說誰強誰弱?一般人認為老虎強老鼠弱,王東嶽會告訴你是老鼠強老虎弱 —— 老鼠吃什麼都能活,生存更容易,數量更多,它的存在度高;老虎別看能輕易打敗老鼠,但是它必須得吃肉,它的生存需要依賴的條件更多,它的數量更少。
那你說老虎這麼弱,它該怎麼辦呢?它必須尋找代償,比如跟別的老虎組成家庭甚至社交團體。但是代償的結果,比如老虎組成的那個社交團體,只會是更弱。這個 弱 → 代償 → 更弱 的演化,就是遞弱代償。
遞弱代償理論包羅萬象。作為一個應用8,它解釋了進化論。王東嶽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適者』,說到底其實不過是『弱者』的代名詞,須知『適應』無非是弱者不得已而採取的生存方式,強者無需屈尊去適應誰」,又說「『適應性是進化的指針』其實就是說『遞弱化是物演的方向』——這就是『自然選擇』的內在本質」。
遞弱代償還給人類社會的演化指明了方向。比如說相對於古代封建政府,現代政府是變弱了還是變強了?王東嶽說變弱了:「它的『弱化』過程體現在『統而治之的國家權能』傾向於逐步分散和內向削弱的趨勢上」;「它的『殘化』過程體現在『封閉自足的國家隔離』傾向於逐步開放和外向依存的趨勢上」。本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政府,現在成了「政黨分化、社團叢生、信仰危機、個性解放」的小政府9。
所以遞弱代償是從物理過程到化學過程到生物過程到社會過程整個宇宙演化的統一理論。王東嶽很在意遞弱代償理論對哲學的貢獻,他說老子的「弱」,「這一千古玄論,至此有了系統性的題解」。
你看厲不厲害。但是王東嶽全錯了。10
《物演通論》這本書,從小處的論據,到中間的推導,到整個的理論架構,全是錯的 —— 這些錯誤具有整體和局部的自相似性,可以說是「分形式的錯誤」11。
咱們先說小錯誤。請注意這些小錯其實一點都不小,放在正規學術著作中拿出來任何一個都是足以殺死一本書的大錯。比如王東嶽對「暗物質」是這麼理解的 ——
「根據史蒂芬·霍金等人的研究,初步估計黑洞等暗物質在總體質量上也遠遠大於所有恆星的質量之和(參見《時間簡史》第94 頁霍金著),這說明『奇性物質』多於『基本粒子態』物質。如果可以把『暗能量』和『暗物質』視為是最接近於太初『奇點』的存在方式,則提示宇宙物演的基本存態始終是某種前時空的狀態;」
任何一本講暗物質的科普書都會告訴你,黑洞不是暗物質 [1]。暗物質的確是物理學家暫時還不理解的物質,但它不是什麼「奇性物質」,也是宇宙創生之後才有的東西。而什麼「前時空」,則純粹是科學幻想。12
這是連大二學生都不會犯的錯誤,嚴肅學術論證中千萬不要胡亂談論自己不懂的東西。那你可能說王東嶽老師不是專門搞物理的情有可原,只要話粗理不粗就行 —— 那咱們再看「中」錯誤。
*
中錯誤是遞弱代償根本不是世界的真實情況。王東嶽認為越基本、越低級的東西存在度越高,但是大自然根本沒有這個法則。
拿物理結構來說,很多「基本粒子」 —— 比如跟電子有同等地位的「τ子」、傳遞弱相互作用的W及Z玻色子、更不用說起到物理世界最底層作用、給其他基本粒子提供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謂「上帝粒子」)—— 都非常不穩定,幾乎是一拿出來就會衰變,那你說它們是強還是弱呢?
王東嶽為了證明越簡單的東西存在度越高,說「一張元素周期表,在某種程度上……各個元素在空間或質量維度上的遞減態勢。亦即前體元素在宇宙中的豐度似乎總比後衍元素為大,譬如周期表上的一號元素氫約佔宇宙元素總量的76%左右,二號元素氦約佔18%……」他想說的是包含質子數越少的原子在宇宙中就越常見—— 那你為什麼不再往下數幾個呢?按照豐度排序,往下各個元素中的質子數分別是氧(8)、碳(6)、氖(10)、鐵(26)、氮(7)、矽(14)、鎂(12)、硫(16):它們的存在度一個比一個低,可是它們是一個比一個複雜、一個比一個弱嗎?根本不是。
周期表順序的各元素估計豐度
事實是最不穩定的恰恰是某些最基本的粒子,有很多大原子的結構比小原子穩定,有很多分子結構比某些原子還穩定 —— 因為有些原子很容易衰變。同樣地,生物界也不是什麼越低等的生物存在度越高,做過生物實驗的人都知道,很多細菌和病毒都非常脆弱,一不小心就養死了 —— 根本不如老鼠什麼的好養活。13
你可能會說這些都是「特例」,王東嶽老師說的是一般規律 —— 是嗎?這種規律有意義嗎?我要說「男人跑得比女人快」也是個一般規律,但是這種規律根本不值得寫出來。
之所以有這麼一個「生存依賴的條件越多,存在度就越低」的一般規律,其實只是一個概率問題。條件多,當然就不容易滿足條件。但是有什麼條件14,具體在什麼環境中不容易滿足,魔鬼都在細節之中,你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行。條件多*不一定*就更弱。手機比石頭複雜,手機比石頭弱,沒問題 — 可是人腦比手機複雜得多,但是人腦的存在度,在漫長的歷史之中,都遠遠高於手機,人腦比手機皮實得多,這你怎麼算呢?15
不分析問題的細節,只會感慨一句「啊,越複雜的東西就越脆弱啊!」一點用沒有。16
但遞弱代償還不僅僅是一句樸素的感嘆,而是哲學上的大錯誤。17
*
王東嶽學說有三個根本性的錯誤,可以說是民間思想者容易犯的三個經典錯誤,你應該引以為戒。
首先是對演化的錯誤理解。
我上中學的時候生物課本上寫著進化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以前嚴復有句話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些是常見的對進化論的描述,但是請注意,這些都是誤讀。談論進化論你一定一定要牢記一句話,那就是「演化沒有方向」。基因突變是完全隨機的,有時候這樣有利於適應環境,有時候那樣更好,並不是說誰複雜或者誰「強」 —— 或者誰「弱」 —— 誰有利。環境寬鬆的時候生物喜歡往多樣性的方向發展,爭奇鬥豔;環境嚴酷的時候生物會紛紛變得單一無趣。環境沒有義務讓你變複雜。18
那你說為啥現在地球上的生物比過去複雜了?答案是純屬偶然,而且不一定總是這樣。人類崛起只是因為一點點的基因突變,哺乳動物剛出來的時候並不比恐龍高級19。
其次是王東嶽陷入了「目的論」。
我感覺王東嶽似乎認為各種事物都有一種*想要*彌補自身的殘缺、*想要*取得代償的意願。比如他說:「失圓滿或殘缺之程度愈深重者,未來獲得追補的內因或內驅力就愈強勁」、「何以分子存在非得進而編碼為生命形態不可」、「分子不過是原子得以寄身其中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或存在質態)罷了」、「由於自身弱質的緣故失卻了穩態的有機物,被迫繼續處於要求代償的活躍狀態之中」,以及「一種堅持自身存在的內在要求就為生命設計了兩個必不可少的代償機制:一乃遺傳,二乃變異。」
難道他認為原子自己有「我要生存!」這個想法嗎?又或者這只是擬人的修辭手法?不管怎麼說,請注意,沒有生命的東西沒有目的。原子只是隨波逐流而已,它跟別的原子組成分子也好,不組成分子也罷,它都是存在的,而且它都是完整的存在!一個自由的氫原子並不會羨慕一個跟別人組成了水分子的氫原子。20
事實上我們地球是個特例,要不是溫度正好合適就不會有分子;要不是恰好有水和碳就不會有生命。宇宙中絕大多數原子都處於剝離掉了電子的、孤單的「等離子體」狀態,但是它們一點都不*想*代償。21
王東嶽的最大錯誤,則是試圖在沒有規律的地方發現規律。
我們專欄以前講過,這是一種廣義的迷信 [2]。所謂迷信,就是「就是在沒有道理的地方尋找道理,在沒有意義的地方找到意義,在沒有規律的地方發現規律,在沒有因果的地方強加因果。」22
人腦非常善於發現規律,從彩票中獎號碼到火星上的人臉到各種陰謀論,你要是願意總結理論你能發現各種各樣的有趣理論。而你要是一直找證據「證明」 —— 而不是主動「證偽」 —— 自己的理論,你就會陷入確認偏誤之中,越想越覺得自己對。真正的學者得講證偽 [3],可是你要是故意忽略不利的證據,你完全可以繼續相信遞弱代償。23
世界上有沒有遞弱代償的現象?有。原子組成分子、分子組成生命,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根據「小概率」的定義,後面的就會比前面的存在度低。但是這只是非常籠統的概率,有時候越複雜反而存在度更高,有時候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所以「遞弱代償」最多是個某些情況下會發生的概率現象,而這個現象的普遍性遠遠比不上回歸均值、大數定律、正態分布、80/20法則那些規律。大自然並沒有一個遞弱代償的內在規律。24
*
因為以上這些錯誤,王東嶽是一個民間哲學家,遞弱代償是一個上不了臺面的理論。
並不是說沒受過正規學術訓練就叫民間,以前中國有個梁漱溟,從來沒上過大學,因為學術確實好,照樣到北大當講師。「民間」的關鍵要素是濫用科學概念、不講究論證的嚴謹性,分不清學術和想像。
咱們做學問千萬別搞成這個樣子。如果你喜歡學問,想要思考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兒,怎麼才能不犯這種低級錯誤呢?我給你提供四個心法。
第一,請相信巧合。
世界上很多事兒發生就發生了,並沒有什麼「必然發生」的原因。歷史大事件也好,個人和組織的榮辱也好,很大程度上是都是偶然事件。當然你可以通過努力增大某些事發生的概率,但概率仍然是概率。你要非得認為一切事件背後都有一個強硬的因果關係,你會陷入死胡同裡去。
第二,別擬人。
你要問小孩為什麼太陽天天出來,他可能會告訴你那是為了給小朋友上學照亮。其實不是。擬人、萬物有靈、目的論 [4],是最原始最自然的思維方式,你要不從這裡面跳出來就不能理解世界的客觀性。
公司不是一個人,組織不是一個人,國家不是一個人。牢記這一點能幫你看清很多事情。
第三,不要隨意擴大理論的範疇。
你學了個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叫「平方反比有心力」,然後又學了個靜電力,發現也是類似的公式,那你說這兩者背後有沒有一個更深刻的聯繫呢?沒有!在更先進的理論中引力和電磁力都不是什麼平方反比有心力。把理論推廣,是我們的思維本能,但是你要知道那只能提供解題思路而不能濫用。
物理定律不能隨便用在商業上,生物演化跟公司演化有區別。有時候看似道理差不多,那可能是因為它們背後的數學模型是一樣的,但那只是巧合。我現在一聽有人把什麼「熵」、「維度」、「信息」這些物理學名詞用在商業上就渾身起雞皮疙瘩……能不能別這樣。
千萬千萬,要遏制自己想要弄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哲學理論這個衝動。物理定律到處適用那是因為萬物都是都是同樣的物質組成的……而且現在有的物理定律好像也不一定到處適用了 [5]。
什麼「佼佼者易汙,驕驕者易折」,什麼「物極必反」,什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遞弱代償跟這些民間諺語沒有本質區別,它們的作用只是發發感慨。想要讓理論好使,你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同樣是「代償」,生物體、公司和城市一樣嗎?非常不一樣。我們專欄講過韋斯特的《規模》[6],根據數學推演和實際統計,生物體是越大越不容易生存,城市是越大越*容易*生存,公司正好介於臨界點上。你要不會數學分析只知道站在旁邊感嘆,你永遠都發現不了這樣的規律。
第四,在你想要推出任何自己的學說之前,一定要先把前人的學問學明白了。
並不是為了尊重前人,而是為了讓你不犯低級錯誤。
王東嶽要是能把這一講中我說他的任何一個錯誤給扳過來,都絕對是石破天驚的理論,他在世界哲學界的地位都會立即超越黑格爾!正是因為他不知道「當前科學理解」是什麼,才犯了這麼多大錯誤去成全自己的一個小理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