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效應》2:壓力的一念之間,心態決定了你變老速度的快慢.萬維鋼·精英日課

2021-01-20 心禪道

《端粒效應》2:壓力的一念之間,萬維鋼·精英日課


今天咱們繼續說布萊克本和埃佩爾的《端粒效應》。

《端粒效應》1:一個有關衰老的最新理論,萬維鋼·精英日課


咱們先來想像一個場景。假設你在某個公司工作,平時就很忙,經常加班,你感到有點勞累,但還能應付過來。現在經濟形勢不太好,你一方面希望能更進一步,另一方面也有點擔心被裁員。有一天,老闆突然宣布,明天要搞一個員工能力考核,考得好的升職加薪,考得差的就要被裁。請問你此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現在科學家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你面對像這樣的局面時候的心態,決定了你變老速度的快慢。 


1.壓力的因果


上次我們說到,人類衰老的機制在於染色體的端粒變短。每個人的端粒變短速度快慢不一,而兩位作者的一個重要發現,就是壓力會加速端粒變短


下面這張圖是研究者對那些長期照顧生病孩子的媽媽們的端粒測量結果。總體趨勢是清楚的:一個媽媽照顧孩子的年頭越長,她的端粒就越短。 

這個局面你想想都難受。一對夫婦高高興興地生了個小孩,結果孩子有先天性的生理疾病,從小就需要特殊照顧,長大了生活也不能自理。他們義無反顧地決定把孩子養大。媽媽辭職在家照顧孩子。這是個沒有下班時間、沒有休息日,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希望的工作。孩子24小時隨時都可能需要她,沒完沒了地打針吃藥,沒完沒了地約見醫生、討論病情、換醫院、做各種決定,還要想辦法給孩子一個儘可能完整的人生。


即便把這些媽媽的年齡、自身肥胖程度這些因素都排除掉,這個趨勢也非常明顯:照顧孩子的時間越長,媽媽的端粒就越短。


科學家看到這樣的相關性關係,總要問一問到底能不能確定因果性:是壓力導致了端粒短,還是端粒短的人更容易感受壓力?而這張圖說的是承受壓力的時間和端粒的關係,因果是確定的 —— 一個母親的端粒長度總不可能決定她孩子的患病時間長短,所以一定是壓力時間決定了端粒長度。


研究者採訪這些媽媽,她們說壓力的感受就好像胸口有一塊巨石、胃打了個結、肺部有個什麼東西擋著無法呼吸、身邊隨時有人要攻擊她一樣。

這已經不僅僅是心理壓力了,這是明顯的生理反應。 


2.威脅和挑戰


雖然總體上都受到了壓力的影響,但是這些媽媽們的反應並不完全一樣。有些媽媽照顧孩子的時間很長,但端粒變短的情況還不算太嚴重。這是怎麼回事呢?

兩位作者說, 關鍵不在於壓力本身,而在於你對壓力的感受


端粒變短,並不是對壓力的反應 —— 而是對「你對壓力的反應」的反應。


各種研究,包括在實驗室裡直接對受試者進行壓力測試的結果表明,人對壓力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反應叫「威脅」。

如果你走在叢林之中,手無寸鐵,突然跳出來一隻老虎要吃你,你感到非常害怕,你的反應就是對威脅的反應。


你的血管會收縮,你的血流量會減少。你的腎上腺會釋放皮質醇,給你帶來更多的葡萄糖。你的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你的迷走神經的活動會下降,這使得你的表情變僵硬。你可能會感到無法移動,你的手腳冰冷,你甚至想釋放一下膀胱。


昨天我們說到壓力會導致加速變老,咱們專欄的讀者「我若為王」就問,既然壓力這麼不好,為什麼感受壓力的基因還都流傳下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你這種壓力反應,是在做好被吃的準備。這些生理變化,會讓你在被動物咬一口的情況下,流的血少一點,疼痛感小一點。如果你僥倖活下來,你受的傷就不至於太嚴重。


而正是這些生理反應,讓你的端粒變短。具體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讓端粒變短的,跟端粒酶有沒有關係,書裡沒有講,我想現在科學家應該還不知道。統計學的證據是,實驗室裡越是容易產生這種「威脅」反應的人,端粒就越短。


威脅反應還包括焦慮感和羞恥感。甚至事情還沒發生,僅僅是想到要面對這樣的壓力,人就會有這些反應。


第二種反應叫「挑戰」。

同樣是面對一隻老虎,如果你不但不害怕,還把這當做一個成為打虎英雄揚名立萬的機會,你的生理反應就會不一樣。


你的心率還是會增加,你的腎上腺還是會釋放皮質醇,可是你的血管沒有收縮,你的血液中含氧量提高了,你現在有更多血液流向大腦和四肢,你把全身的資源都調動起來,準備戰鬥。你感到很興奮。


這也是那些最成功的運動員面對重大比賽時候的感覺。他們把威脅變成挑戰,把壓力變成動力。如果你能保持這樣的心態,你的端粒就會很長。


面對壓力人的端粒變短速度,取決於你的「威脅」感和「挑戰」感各佔多少比例。 

那這兩種反應又是從哪來的呢?也許第二種人本來就身體好、實力強大,所以才敢於迎接挑戰!但是布萊克本和埃佩爾說,你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選擇的。


3.一念之間


我以前聽說過一個研究。某著名大學,大概是普林斯頓,用剛入學的新生做了一次實驗。實驗是給新生組織了一次考試,學生被隨機分成兩組。「威脅組」的學生被告知,這個考試是看看你們到底夠不夠資格上普林斯頓;而「挑戰組」的學生們則被告知這次考試的試題很難,是為了看看他們到底能優秀到什麼程度。


結果是挑戰組的成績大大好於威脅組。《端粒效應》說,這種研究還有人做過很多。僅僅是一個心態的不同,僅僅是你怎麼看這個事件,就決定了你的表現。


我以前聽說這些研究就覺得這也太玄了 —— 但是你考慮到血液流量都變了這種生理反應,這些結果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人的感情不是平白無故冒出來的。一個人如果從小被父母虐待、被同學欺負,那可能就養成了膽小怕事的思維習慣,面對壓力就更容易觸發「威脅」反應。但既然實驗者一句話就能把受試的學生影響到不同的心態上去,也許每個人都可以主動改變心態。


書中舉了個運動員的例子。有個美國女短跑運動員一到大賽就緊張,各種生理反應,她就找到一位專門輔導職業選手的運動心理治療師,說我能不能不要這個壓力。


治療師說你不能不要壓力啊!有壓力你的心跳才能變快,你的血液流量才能增加,你才能更好地發揮啊。你要做的是把威脅變成挑戰 —— 下次感受到壓力,你要對自己說這很好,我有壓力了,我正好利用這個壓力帶來的生理反應投入比賽。結果她成績果然提高了。


所以關鍵就在於你對壓力的反應是威脅還是挑戰。再想想咱們一開頭說的那個公司的考核,你的正確態度是把這當成一個升職加薪的好機會。也許你實力不行挑戰失敗,但至少你的端粒沒受損失。


這招對長期照顧患病孩子的媽媽們也有用。生活不會永遠都處在壓力狀態,總會有些間隙,人總有自由決定自己怎麼想。


但不幸的是,在實驗室裡,的確是這些媽媽們更容易觸發威脅反應。短期、間隔的壓力能鍛鍊人的抗壓水平,但人需要休息。放鬆、冥想之類的方法可以減壓。人不能一直都是興奮的挑戰姿態,感到威脅也是本能。調整心態這個方法很有用,但長期不斷的壓力,也許還是會讓人端粒加速變短。


不但是端粒,長期的壓力感還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還會讓人更容易得上什麼炎症。壓力感,是健康的大敵。


書中提供了幾個實踐證明有效的消除壓力感的方法。 


4.減壓方法


人生最嚴重的一種威脅是身份認同威脅。比如一個人沒有通過什麼考試,或者被公司裁員了,他就可能會質疑自己的身份認同。本來我認為我是個優秀的人,現在我是不是不行了?我還有價值嗎?我何以自處呢?


這時候你一定要冷靜。要知道人生是複雜的,你的身份有多個維度。你不但是個員工,你還是妻子或者丈夫,父母或者子女,是朋友,是社區的重要成員,是個好公民。你的價值體現在所有這些維度上,就算其中一方面暫時出了問題,你還是社會中流砥柱和國家棟梁。


說白了,就是你要想得「寬」一點。


另一個辦法則是想得「遠」一點。


比如你可以用一個第三人稱的視角看自己,甚至你可以用第三人稱來稱呼自己。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心裡對自己直呼其名,而不說「我」,你的威脅感、焦慮感和羞恥感就會降低。


你還可以假想一個自己是在參演人生的電視劇,而另一個自己正在從遠處觀看。從遠處看,你遇到的這些困難可能不算什麼。你還可以像我們在《成大事者怎麼才能不糾結》這期專欄裡說過的那樣,想想十年之後這件事又算得了什麼。 


由此得到


導致端粒縮短和健康惡化的並不是壓力本身,而是壓力感。把壓力視為威脅還是視為挑戰,這心態上的一念之差就會帶來很不一樣的、實實在在的生理反應。

事情還是這個事情,僅僅是你面對它的態度不一樣,結局就很不一樣。

人體這臺機器還真是奇妙。我們專欄這段時間講的一個主題就是思想不但能指導行動,而且能帶來生理反應,進而左右大腦和身體的硬體設備。

影響端粒的思想還不只是壓力感。咱們下次再說。


相關文章:

萬維鋼.精英日課《盜火》通往神人之路,心流,出神技術

萬維鋼.精英日課《盜火》2.禁藥的誘惑,創造力,出神技術,尤裡卡時刻

萬維鋼.精英日課《盜火》3.主動操作大腦

萬維鋼.精英日課《盜火》4.用身體影響大腦的一些離奇體驗

萬維鋼.精英日課《盜火》5.康有為的耶路撒冷症候群,完結


《端粒效應》1:一個有關衰老的最新理論,萬維鋼·精英日課

 

如果覺得對你有用歡迎給我讚賞!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本人博客文章

相關焦點

  • 一個有關衰老的最新理論《端粒效應》
    人到底是怎麼變老的?我們到底能不能延緩衰老?你肯定已經聽說過各種說法,現在看來,這個端粒理論最靠譜。關於「染色體端粒的長短跟人的壽命有關係」這個理論我幾年前就聽說了,咱們專欄在《貧困病》和《心態年輕,你就真的年輕嗎》這兩篇文章裡也提到過,相關的研究非常多,但是把所有研究綜合在一起,給一個系統性的說法,這是第一次。
  • 一圖一書丨《端粒效應》
    端粒效應
  • 科學網—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
    近日,《實驗醫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染色體會隨著機體的變老而一起變老。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改變染色體來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長壽呢?目前,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在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2016年《自然》雜誌上的一項關於衰老的研究成果入選《科學》雜誌甄選的「2016年十大突破」。
  • 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近日,《實驗醫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染色體會隨著機體的變老而一起變老。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改變染色體來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長壽呢?目前,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在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2016年《自然》雜誌上的一項關於衰老的研究成果入選《科學》雜誌甄選的「2016年十大突破」。
  • 龜派生活基礎理論(1):端粒效應
    端粒效應是研究衰老最前沿的理論,端粒效應的發現者 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因為對端粒的研究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端粒效應是什麼?限制這個分裂次數的,原理就在「端粒」——染色體末端的DNA序列。每一次細胞分裂都要複製染色體,端粒內側的DNA是全面複製,但是端粒外側的DNA,每次都會少一點,短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對染色體的保護作用就沒有了,染色體就不能正常複製,細胞就不能分裂了。
  • 靠譜的衰老指標以及抗衰秘訣---《端粒效應》解讀(一)
    ;三、「端粒」就像一塊電池,你的細胞每次的分裂就會消耗端粒的一點電,一但用完,細胞就沒有辦法再複製了;四、端粒酶決定了端粒變短的速度;只有人體自己產生的端粒酶才不會過量而產生癌細胞;五、怎樣應對壓力是特別重要影響端粒酶的指標。
  • 物種壽命由何決定?端粒縮短速度是決定因素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是什麼決定了每個物種的壽命?外媒稱,西班牙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每個物種生命的長度與其端粒縮短的速度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聯繫。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保持年輕的心態能延緩衰老?
    他還發現,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表觀遺傳時鐘的快慢可以反映其生理老化的速度究竟有沒有超過真實年齡。儘管生物年齡與衰老顯著相關,但這種相關性只適用於較準確地預測特定的組織和器官的衰老程度而不能用於反映整個人體的情況。生物年齡和實際年齡的差值可以小於零、等於零,或大於零,小於零表示組織或器官還很年輕;等於零表示組織正常衰老;而大於零則表示組織或器官較預期更老。
  • 《端粒效應》:人類掌控衰老的能力遠比自己認為的強
    這本書的受眾是普通讀者,為他們提供一些科學依據,使讀者有動力堅持新年願望,不吸菸、健康飲食、保持睡眠、經常鍛鍊和減少壓力。《端粒效應(The Telomere Effect)》這本書要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人類掌控自己衰老的能力遠比自己認為的要強。事實上,人們能夠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長自己的端粒,甚至是壽命,這一結論基於對數以萬計的研究進行的分析。
  • 加州大學教授布萊克本:壓力,會讓你更短命
    這就是壓力太大,導致身體出問題的事。壓力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但是如何讓人壽命變短呢?這就要涉及一樣東西:端粒。其書《端粒效應》有一個案例:一對夫婦生下孩子,本來也為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結果面對孩子的先天疾病,身為媽媽的她辭職在家,沒日沒夜的24小時照顧孩子,還要面對它長大後不能生活自理,生活完全看不到希望。這種心理壓力,是十分恐怖的。
  • 「端粒」真的是決定人類壽命的因素嗎?
    當大多數細胞的分裂次數達到上限後,人體的細胞死亡速度就會超過產生速度,此時人體便開始向著死亡靠近。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決定細胞分裂次數的是一種叫「端粒」的東西。端粒長度是維持細胞持續分裂的先決條件,而細胞的每一次分裂所產生的每個子細胞中,其端粒長度都會比母細胞有所減少。
  • 關於端粒-我們可以逆轉生命時鐘嗎?(中德雙語)抗衰老系列視頻
    端粒,就好像我們細胞中的生物鐘一樣,有人也稱它為我們的「生命時鐘」。貢克教授在本期課程裡,講解了和端粒相關的「海弗裡克極限」,端粒與端粒酶、幹細胞之間的關係,影響端粒縮短的因素,端粒學說的發展方向,從預防醫學到再生醫學等等。快來系統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端粒吧!下期預告(4月27日周一):毒物興奮效應——為什麼說有輕微壓力反而是健康的?
  • DNA片段能預知壽命:端粒長度決定生物壽命
    這種檢測方法將於2011年年底在英國上市,由此引來爭議與關注  端粒長度  決定生物壽命  西班牙馬德裡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瑪莉亞·比拉斯科博士是這項商業端粒檢測方法的發明者,她說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快捷的檢測方法,能在同一時間對很多樣本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檢測發現危險的、非常短的端粒。
  • 籃球運動中蹬地力量的大小,決定了移動速度的快慢
    籃球運動中蹬地力量的大小,決定了移動速度的快慢 移動技術
  • 科學家「不講武德」,讓60多歲「老同志」端粒延長20%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起變老固然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但對於科研工作者們來說,能夠「一起變年輕」或許才是屬於他們的另類浪漫。
  •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1#壽命1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蛋白複合物,其可以保護染色體末端不被降解和融合。為了更好地了解TL的變異和決定因素,其測量了來自952名GTEx捐獻者(已故,年齡在20至70歲之間)的超過25種組織類型中的相對TL(RTL,DNA樣本中相對於標準樣本的端粒重複豐度)。研究人員使用Luminex檢測法對6391個獨特的組織樣本進行了RTL測量,生成了最大的公開可用的多組織TL數據集。
  • Cell Metabol:穩定端粒長度或有望治療癌症等年齡相關疾病
    2019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來治療年齡相關的疾病,研究者指出,端粒的縮短或會損傷一類名為sirtuins的酶類的功能,酶類sirtuins能通過影響機體代謝過程和修復損傷的染色體的方式在維持細胞適應性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 Nature子刊:端粒位置效應對疾病的影響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終端的保護性DNA序列,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縮短。體外實驗顯示,端粒能夠通過位置效應TPE來影響基因的表達,沉默附近的基因。現在研究人員發現,端粒也能夠沉默距離較遠的基因,且這種影響會隨著端粒縮短而逐步消失,FSHD的致病基因就會受此影響。文章於五月五日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
  • 科學重大發現:端粒縮短速度決定人的壽命,平均能活79歲!
    新聞稿,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科學家解釋稱,壽命取決於保護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受損傷、不遺失遺傳信息的結構——端粒的縮短速度,這就有可能制定一個確定個體壽命的公式。科學家們對比了老鼠、山羊、海豚、海鷗、馴鹿、白兀鷲 、火烈鳥、大象和人的端粒。結果表明,染色體末端縮短速度越快,平均壽命越短。其中,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