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 生態系統複雜性的長期修復

2020-12-1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題目:Long-term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complexity

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時間:2020年04月13日

DOI:10.1038/s41559-020-1154-1

一作兼通訊:David Moreno-Mateos

機構: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本次推薦的文章也是我們公眾號長期關注的主題: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為了遏制生態系統退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人類開啟了諸多的、大規模的修復計劃。然而,這些計劃似乎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今年9月份,聯合國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就指出:全球在2010年擬定的20個原定於2020年實現的保護物種和生態環境的目標中,除6個「部分達成」外,其他均未達成。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呢?本文給出了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參考。

本文認為,要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複雜性,不能再只著眼於單一指標、單一維度的修復。要從長遠的角度考慮,融合生物互作網絡和演化潛力的分析方法,以修復退化生態系統的複雜性(ecosystem complexity)。該策略將有利於洞見決定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穩定性的「生態-演化反饋」(eco-evolutionary feedbacks),該反饋可以幫助理解受損集合群落中的核心物種的適應性潛力的變化及其在修復中的重要性。適應性潛力的變化,則可以通過修復基因組學進行分析,即同時使用全基因組測序和空間替換時間等方法。基於此,作者認為,可以為未來的修復提供有意義的工具,並加速全球變化大背景下的生態系統修復。

圖1. 全球生態修復行動概覽。20世紀最後十年裡,出現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國際性的修復行動,並設立了相應的修複目標。

圖2. 基於薈萃分析對修復的實際效果進行了總結。a,對600多個溼地修復案例進行總結,發現修復後的50到100年內,動植物的群落組成和生物地化功能僅恢復了74%。b,對89個湖泊和沿海生態系統修復案例的總結髮現,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地化功能兩項,16年和12年後,分別恢復25%和34%。c,對166個森林修復案例進行總結,發現雖然數十年後動植物的多度得到恢復,但是其多樣性和生物地化功能並未因積極的修復而得到顯著改善。

圖3. 生態系統修復隨時間的變化。可以明顯看出,複雜性的度量指標越複雜,修復需要的時間越長。最簡單的是修復物種的多樣性,主要是物種數目;其次是群落組成的修復,包括了組成和數目;再次是群落內部的互作網絡;而最複雜的、耗時最長的則是集合群落之間的網絡互作。最複雜的這個也是最穩定的、最能實現自我維持的。

圖4. 分析遺傳變異的一些方法。靶向的遺傳分析主要基於一代測序。非靶向的遺傳分析主要基於高通量測序。非靶向的方法主要包括簡化基因組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兩類。

圖5. 未來對修復科學和相關管理措施進行改善的一些策略。a,表示因人類活動影響而受損的生態系統,通常表現為互作和功能比較簡化,預期隨著修復的不斷推進,其互作和功能會逐漸複雜化。b,表示一個未受幹擾的參照點。c-e,基於b所示的參照識別集合群落的核心生物,並基於此構建多層網絡和遺傳分析。將所得結果與其他幹擾位點的相似分析進行比較,評價目標位點的複雜性變化程度及生態系統的演化潛力。f,前述分析內容隨著時間的變化程度可以用於評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g,尋找關鍵物種和遺傳變異有利於推動重引入工作,從而促進生態系統的修復。h,整個流程下來,主要目的是為了加速生態系統複雜性的修復,繼而實現生態系統功能、穩定性和彈性的恢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生態修復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城市生態系統複雜性研究獲進展
    城市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人類活動對城市和區域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影響。城市生態研究面臨著社會-經濟-環境-生態過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及其導致的城市景觀複雜性的挑戰。在上世紀90年代城市生態學研究迅速興起以來,生態學家一直在尋找各種方式來定量分析城市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如各種景觀指數),並且研究生態過程同社會經濟因素的聯繫(如各種統計相關分析)。
  • 「專家視角」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設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作者:吳次芳、肖武、曹宇、方愷著;文章轉載自:自然資源之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技術01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系統規劃技術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對象是國土尺度的系統工程。國土空間生態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系統,應站在國土尺度上看待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連續性。
  • 「行業觀察」城市生態修復 ▏ 城市洪澇風險的防控探討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市系統多頭管理、九龍治水的局面至今未有明顯改觀。由於缺乏系統的基於水文循環、空間管理的理論和行動框架,生態修復概念的模式化、修複目標的靜態化、泛化與實踐中生態修復工作局部化、碎片化,導致無論是指導思想還是現實行為中,城市防洪澇與生態修復的目標、方式未能統一。防洪與生態修復之間隱性而必然的內在聯繫未能充分得到各方的共識。
  • 「專家視角」董戰峰: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要堅持「山水林田...
    從技術路徑上要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分區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綜合生態系統評估結果及區域主導服務功能,聚焦水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物種棲息地破壞等可能存在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管理理論,對該區域生態系統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與脆弱性等指標進行定量分析,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布局。
  • Nature:早期哺乳動物在分類上的複雜性
    由Jin Meng及其同事發表的一篇報告顯示了一個要完整得多的生物(形象),其特徵說明它們與「多瘤齒獸類」是同類,從而證實了早先的觀點,但也說明現存哺乳動物的起源可能遠在「三疊紀」。相比之下,由Zhe-Xi Luo及其同事描述的Haramiyids在下巴和腳踝的很多特徵上的原始程度令人吃驚,說明Haramiyids在哺乳動物這個分支上是很原始的,與「多瘤齒獸類」根本沒有關係。
  • 清華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及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登Nature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科研團隊的研究者在論文《A system hierarchy for brain-inspired computing》(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中提出了「類腦計算完備性」(neuromorphic completenes
  • 冬日攻堅外沙湖水生態修復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和東湖為連通水體,經多年治理,東湖水質現已達到Ⅲ類水標準,而臨近的外沙湖卻長期為劣Ⅴ類。2020年6月,武昌區啟動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力爭區域水質達到Ⅳ類水質標準。如今,工程已進入攻堅階段,預計今年5月完成全部整治。「外沙湖是大型城中湖,總面積307公頃,又連接水果湖、楚河和東湖,治理有其特殊性和複雜性。」
  • Velas生態系統月報 #008
    這只是未來Velas生態系統全球擴張的第一步; 更多的外部項目將建立在我們的區塊鏈之上,可以高速獲取優勢收益。1、澳大利亞和香港BW交易所https://www.bw.com  交易對: 「VLX/BTC」「VLX/ETH」「VLX/USDT」2、東歐最大交易平臺EXMO  https://exmo.com/ 交易對: 「VLX/BTC」3、香港著名ZBG交易所 https://www.zbg.com
  • 「專家視角」廢棄土地如何做生態修復?
    它是指不動產長期空置而不主動使用的廢棄地,主要可以分為城市空置廢棄地和鄉村空置廢棄地。對於大量空置而準備出租的土地,是一種空置地,暫不宜列入空置廢棄地,通常也不存在生態修復的問題。由於城鎮化的發展、宅基地制度本身的設計和運行缺陷、監管的不到位與傳統文化的影響等因素,造成大量的農村宅基地和房屋閒置,並且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和比例。
  • Nature: 腦結構及其細胞複雜性新揭密
    Allen and Jody Allen Patton共同投資興建的非盈利性質的醫療機構--腦科學Allen研究院,今天發布了一系列重要發現,這些發現對了解腦結構及其細胞的複雜性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通過Allen Brain Atlas關於基因表達的整體分析,在同等級別的期刊上,Allen研究院報導了腦結構已知分區的新亞區的發現;揭示了腦細胞分類的新標記方法;證明了腦中基因表達的複雜性。此篇文章的作者之一,Allen研究院的博士Allan Jones說道:「這篇文章的結果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我們和國際上的其他的科學家都只是剛剛開始發掘這個巨大的資料庫」。
  • 「專家視角」流域和溼地生態修復的關鍵技術
    因此,流域和溼地生態修復技術具有以下特點:①需要根據流域和溼地水文情勢,對水生態系統進行綜合規劃和系統整治,統籌協調保護與發展的相互關係,促進流域和溼地水生態系統的整體改善。②需要推進人水和諧,通過建立生態護岸工程等建設,減少採砂等人類活動對水生態環境的破壞,通過沿岸營造植被緩衝帶或其他阻隔工程截留或隔斷農業面源汙染,建構人水共榮共生環境。
  • 「每日一習話」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點圖看視頻習近平: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繫,推進長江上中下遊、江河湖庫、左右岸、幹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 試論區域、景觀、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原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總體要求中特別提出「在生態建設和修復中以自然修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然後,在具體措施中又把「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了內容的展開。
  • 生態系統崩潰、極端氣候惡化,專家:地球將會變得很危險
    首先,研究團隊指出,未來的天氣變化將會劇烈的難以置信,即使是專精天氣研究的科學家也「很難預測其樣貌」;再者是現在各國的政府機構或舊有政策完全不足以面對未來的氣候危機。專家們更在報告中提出,各國政府對生態破壞及其社會經濟影響的反應「慢半拍」,意味著人們迄今仍未體會到問題的嚴重及迫切性。
  • 「技術交流」湖泊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要點
    因此,對湖泊的治理,應從生態系統整體出發,應用生態學原理,在控制外源汙染的同時,應注重湖泊生態系統的修復,做到標本兼治。湖泊生態系統的修復的核心是食物鏈及食物網,初期階段的關鍵是控制湖泊的初級生產力,使其維持在一定的合理水平,後期應輔以科學的維護管理。
  • 「技術交流」海水養殖汙染與生態修復對策
    有研究表明,部分抗生素對藻類、魚類等海洋生物具有較為強烈的毒性,長期暴露會使海洋生物慢性中毒,並導致畸形或死亡。抗生素還將誘導海洋環境中的細菌產生抗性基因,增強細菌的耐藥性。這些耐藥基因將隨細菌或病原菌傳遞到海洋生物或人體內,產生健康風險。此外,殘留在水產品體內的抗生素也將最終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
  • 世界級病毒專家的觀點
    (Patrick Vallance),德國專家是病毒學家柏林Charite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他在德國專業上的地位就如鍾南山,所以肯請大家聽聽他們的聲音,這兩位頂級科學家對疫情的認知,都不包含政治傾向,而是純粹從科學角度的分析:觀點一:英德專家首先都認為,病毒會長期存在。
  • Behavioural Ecology Workshop - Communal Breeding
    Building Lanzhou University222 South Tianshui Road LanzhouYou may register at the convention website and leave your contact information (free registration)請有意參與研討會的人在以下兩個註冊系統中任選一個進行註冊即可
  • 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研究團隊首次繪製中國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保護生態學研究團隊在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空間規劃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