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早期哺乳動物在分類上的複雜性

2020-12-02 生物谷

有關來自中國侏羅紀(距今約1.60億-1.65億年前)的兩個新發現的化石的獨立報告,產生了對哺乳動物起源的相互衝突的重建結果。Haramiyids是中生代哺乳動物,具有奇特的、高度衍生的、與嚙齒類動物相似的牙齒。由於這一點,它們過去一直被認為與「多瘤齒獸類」是同類,後者是一類體型較大的、高度成功的、與嚙齒類相似的哺乳動物,直到始新世才滅絕。Haramiyids所存在的問題是,它們直到不久前還僅僅通過牙齒而為人們所知。由Jin Meng及其同事發表的一篇報告顯示了一個要完整得多的生物(形象),其特徵說明它們與「多瘤齒獸類」是同類,從而證實了早先的觀點,但也說明現存哺乳動物的起源可能遠在「三疊紀」。相比之下,由Zhe-Xi Luo及其同事描述的Haramiyids在下巴和腳踝的很多特徵上的原始程度令人吃驚,說明Haramiyids在哺乳動物這個分支上是很原始的,與「多瘤齒獸類」根本沒有關係。二者觀點的這種截然對立說明了我們對化石的了解是多麼得少,而對化石的解讀是了解哺乳動物早期演化的關鍵。(生物谷 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12429

A Jurassic mammaliaform and the earliest mammalian evolutionary adaptations

Chang-Fu Zhou,  Shaoyuan Wu,  Thomas Martin  & Zhe-Xi Luo

The earliest evolution of mammals and origins of mammalian features can be traced to the mammaliaforms of 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periods that are extinct relatives to living mammals. Here we describe a new fossil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that has a mandibular middle ear, a gradational transition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and primitive ankle features, but highly derived molars with a high crown and multiple roots that are partially fused. The upper molars have longitudinal cusp rows that occlude alternately with those of the lower molars. This specialization for masticating plants indicates that herbivory evolved among mammaliaforms, before the rise of crown mammals. The new species shares the distinctive dental features of the eleutherodontid clade, previously represented only by isolated teeth despite its extensiv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Jurassic. This eleutherodontid was terrestrial and had ambulatory gaits, analogous to extant terrestrial mammals such as armadillos or rock hyrax. Its fur corroborates that mammalian integument had originated well before the common ancestor of living mammals.

Nature  doi:10.1038/nature12353

A new arboreal haramiyid shows the diversity of crown mammals in the Jurassic period

Xiaoting Zheng,  Shundong Bi,  Xiaoli Wang  & Jin Meng

A major unsolved problem in mammalian evolution is the origin of Allotheria, including Multituberculata and Haramiyida1, 2, 3, 4, 5. Multituberculates are the most diverse and best known Mesozoic era mammals and ecologically resemble rodents, but haramiyids are known mainly from isolated teeth, hampering our search for thei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Here we report a new haramiyid from the Jurassic period of China, which is, to our knowledge the largest reported so far. It has a novel dentition, a mandible resembling advanced multituberculates and postcranial features adapted for arboreal life. Our phylogenetic analysis places Haramiyida within crown Mammalia, suggesting the origin of crown Mammalia in the Late Triassic period and diversification in the Jurassic, which contrasts other estimated divergence times of crown Mammalia6, 7, 8. The new haramiyid reveals additional mammalian features of the group, helps to identify other haramiyids represented by isolated teeth, and shows again that, regardless of various phylogenetic scenarios, a complex pattern of evolution involving many convergences and/or reversals existed in Mesozoic mammals.

相關焦點

  • Nature: 腦結構及其細胞複雜性新揭密
    Allen and Jody Allen Patton共同投資興建的非盈利性質的醫療機構--腦科學Allen研究院,今天發布了一系列重要發現,這些發現對了解腦結構及其細胞的複雜性有很大的啟迪作用。這些結果發表在《自然》在線版(accessible via http://dx.doi.org, the DOI reference number is 10.1038/nature05453),而且將會在此刊的印刷版本上發表。
  • 早期哺乳動物:夾縫中求生存
    那麼弱小的哺乳動物們,在長達一億多年的恐龍時代裡,是怎麼成功地生存下來的呢?早期的哺乳動物由於體型很小,確實是活在恐龍的陰影和淫威之下。2017年8月9日,北京自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與國內外合作者們一起,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同時報導了兩種1.6億年前的滑翔飛獸:似叉骨祖翼獸和雙缽翔齒獸,是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會滑翔的哺乳動物。憑什麼說它們會滑翔呢?因為我們發現化石上保存了皮翼結構,它們的骨骼特徵也與現代的鼯鼠及鳥類有相似之處,它們應該具有與鼯鼠類似的皮翼,可用於滑翔。
  •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 世界上哺乳動物最大的和最小的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巨犀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巨犀巨犀亞科(學名Paraceratheriinae,舊稱:Indricotheriinae)是巨犀科下巨犀亞科的犀牛,過去常常將巨犀分類為跑犀科中,但這是錯誤的。
  • 最新的牙齒分析表明,早期的哺乳動物更像爬行動物
    它們正處在過渡到真正的哺乳動物的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在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早期的哺乳動物與恐龍幾乎同時出現了。各種形態的恐龍佔據了絕大部分的生態位,而早期的哺乳動物的體型微不足道,主要靠昆蟲等生息在叢林中的小型獵物維生。 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早期哺乳動物的身體結構,但是很難了解到它們的生理功能。
  • 基因分析顯示早期哺乳動物具有夜行能力
    新華社舊金山4月24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說,他們通過基因研究發現,最早的哺乳動物祖先具有敏銳的夜視能力,通過晝伏夜出避開白天覓食的爬行動物。   現有化石記錄顯示,早期哺乳動物聽覺、嗅覺出色,這些特性在現存哺乳動物中依然保持著,因此科學界認為早期哺乳動物也具有夜行能力。而基於基因分析的結論證實了這一假設。   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曾擁有共同的祖先,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大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研究人員推斷,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最早的共同祖先並不具備良好的夜視能力,而是習慣白天活動。
  • 我國發現的侏羅紀化石揭示哺乳動物舌骨早期演化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田靜 任波)日前,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以《新的侏羅紀哺乳型動物揭示了哺乳動物舌骨的早期演化》為題發表了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教授周長付為首的國際合作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Nature|科學家首次重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哺乳動物的演化哺乳動物祖先的外觀形狀已經通過化石證據部分還原出來,但是哺乳動物祖先染色體的數目一直都是一個謎。得益於本研究產生的兩個高質量的單孔目基因組,研究團隊首次構建出2n=60條哺乳動物的祖先染色體,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中基因組的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Nature 中文摘要 18 AUG 2016
    Jame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6/n7616/full/nature19098.html在感染的早期階段,HIV-1的衣殼保護病毒組分免受細胞質內感受器以及cGAS和TREX等核酸酶的破壞,同時又允許核苷酸進入病毒顆粒以進行有效的反轉錄。
  • Nature:世界上最奇怪的動物,沒有之一
    原創 一線科普 一線科普「鴨嘴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因為它身上有許多怪異的特徵:1.嘴裡沒有牙齒;2. 汗液像牛奶;4、後腳有毒刺;4、含有10條性染色體。
  • 為什麼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是色盲?
    大多數陸生脊椎動物,包括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則都有帶著屈光角膜的晶狀體眼睛,包括一個凹透鏡,可以將投影在眼睛後部圖像放大到視網膜上處理。視網膜由一片感光細胞組成,可以將光產生的信號通過視覺神經傳入大腦。這就是動物視覺的基本原理。動物眼睛千變萬化的複雜性常常被神創論拿來作為神的神聖指導的標誌:如此複雜的東西怎麼可能誕生於一系列隨機突變的累加?
  • 早期哺乳動物長什麼樣?生物學家發現遠古牙齒,還原出它們的形態
    如果哺乳動物沒有出現,那麼一直到今天,很可能地球上仍然不會有智慧生物出現,人類自然也就沒有機會誕生。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哺乳動物相較於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等,都要更加發達,這也是為何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快速進化,短期內就演化出靈長類動物,直到人類出現的原因之一。
  • Nature中文摘要 4 Jun 2015
    nature/journal/v522/n7554/full/nature14256.html/journal/v522/n7554/full/nature14249.html對於每個有蹄類,我們獲得了包含I型膠原蛋白 α1-和α2-鏈的90%的直接序列,代表了每個亞單基1140個殘餘胺基酸中的大約900個。通過將化石序列和現生可獲取的現生哺乳動物I型膠原蛋白基因轉錄子序列或質譜分析序列數據進行比對,本文推算出兩者的系統發生關係。得到的合意樹與近年來哺乳動物較高分類單元研究得到的系統發育樹相一致。
  • 漲姿勢了:「哺乳動物」竟然是這麼來的...
    哺乳動物之一的微笑的海豚早期的動物分類最早進行動物分類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他把動物分為兩類:有血和無血。「有血動物」有溫熱的紅色血液,屬於高等動物;而「無血動物」有類似於血的體液,但無色無熱,屬於低等動物。
  • Nature中文摘要|15 October 2015
    Nature Vol.526 No.7573, 15 October 2015
  • 英語分類詞彙:動物哺乳動物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動物哺乳動物 2014-06-12 17:10 來源:網絡 作者:
  • Nature:中國發現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
    中華侏羅獸化石2009年發現於中國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地質年代距今1.6億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此前這一紀錄為中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的攀援始祖獸保持,其地質年代距今約1.25億年。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解析哺乳動物早期內胚層特化和軸向形成...
    哺乳動物胚胎在早期胚胎發育中形成外、成像分析以及遺傳學追蹤等手段揭示了哺乳動物內胚層細胞早期的細胞特化模式、發育路徑以及軸向(前-後、腹-背和中間-兩側)建立的調控機制。經典的理論認為早期內胚層劃分為前腸、中腸和後腸3大區域,然而區域邊界並不清晰。該研究通過精確的顯微解剖,分離出特定位置的小鼠內胚層組織,隨後進行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通過基於基因共表達網絡的多層分類算法,根據核心調控基因鑑定出內胚層細胞的不同類群,進一步結合內胚層組織的空間信息和標誌基因的原位雜交,確定內胚層中主要細胞類群的空間分布。
  • 1.6億年前侏羅紀「小老鼠」化石,揭示哺乳動物舌骨的早期演化
    (註:哺乳型動物,是指現生哺乳動物的非直系祖先,和現生哺乳動物的直系祖先生活在一個時代,後來滅絕) 該化石的發現,揭示了現生哺乳動物的「馬鞍狀」舌骨構造(不利於吞咽)傳承於更為原始的哺乳型動物,可能在整個哺乳動物家族祖先獲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階段就已成型。該成果於7月 19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科普|我科學家發現鄭氏重明鳥 揭示鳥類早期演化的複雜性
    它的發現揭示了鳥類早期演化的複雜性,對科學家進一步了解早期鳥類的演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一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敏、院士周忠和,臨沂大學王孝理、王巖合作完成。據王敏介紹,中生代的鳥類主要包括三個大的類群:原始的基幹鳥類和進化得更為成功的反鳥類、今鳥型類,後兩類鳥也被統稱為鳥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