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知乎上也有這麼一句話:以前怕墳 覺得那裡面是鬼 自從爺爺躺在那裡以後 我才明白 原來小時候害怕的鬼是別人日思夜想也見不到的人。
以前讀余光中的鄉愁,只能讀出思鄉心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滋味。"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他在裡頭 我在外頭……"雖然逝去的親人早已身體腐爛變成白骨,最終化為我們的思念,但始終覺得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遺忘才是。
有時某個突然靜下來的時刻,你偶爾回想起某個人,回想起自己曾和這人相處的一個畫面、說過的一句話、有過的一個笑容,你的心裡就裂開了一道小小的缺口。這個缺口裡滿是對他的思念與遺憾,會遺憾沒有在自己愛的人活著的時候,用心的對待過他,沒有為他做過什麼,沒有為了讓他可以活得幸福些而認真努力過。所以「死亡」,有時候真的很難熬,不是對「生命消逝」的恐懼,而是離世者「活著時的美好期盼」和在世者「想盡無法盡的補償」在一點一點的剜著心肝,不能自已。遺憾這個詞或許就是這樣子,無常總是那麼複雜。
由左至右:晉美彭措法王、索達吉堪布與索甲仁波切
索甲仁波切說:我希望每個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個人死得安詳,死亡時能夠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溫柔的關懷;我希望每個人透過心性和實相的了解,找到終極的快樂。
宗薩欽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也說從佛教的觀點,死亡並非結束,死亡並非你最後一次說再見的時候,你最後一次說再見應該是在證悟之前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