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小3D列印船隻 只有頭髮厚度三分之一

2020-11-08 我在東南亞

荷蘭一所公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以電子顯微鏡和高解析度的3D列印機,創造出世界上最小的船隻,其大小只有頭髮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荷蘭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用3D列印機列印出這艘長度僅30微米、世界上最小的船。這種船型結構通常被用來測試3D列印機的性能。

該校主導這項研究的物理學家卡夫(Daniela Kraft)告訴CNN說:「我們將雷射聚焦在一個微滴內。如果我們在微滴中移動雷射,我們就能寫出我們要的結構。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在一個螺旋中移動它,我們就會寫出一個螺旋。」

除了這艘小船之外,研究團隊也打造出其他微小的結構,包括:釘狀球體、螺旋體、三聚體、星艦(starship)等。專家能打造出只有4微米大小的物體。1微米相當於千分之一毫米。

該團隊打造這些微小結構,主要是為了研究「微遊泳者」(microswimmer),也就是可以在液體中移動並藉由顯微鏡觀察的微小粒子。而其研究目標是為了了解細菌之類的生物「微遊泳者」,以及特定形狀的人造自推式「微遊泳者」如何影響動作和牽引力。

卡夫指出,能自我推進的人造自推式「微遊泳者」有不少實務上的應用,其中包括在人體內的特定區域投藥。

卡夫說,他們想學習良好的設計原則,以創造微小的藥物投遞載具在體內投藥。它必須能自我推進,而且可能還必須應對複雜的人體環境。

她還提到,當這種載具在前進時,它通常需要旋轉,這有助於加速。所以螺旋狀的結構可能比較有用,因為它能遊得較快。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小的船 厚度只有頭髮的三分之一
    近日,荷蘭一群物理學家創造了地球上最小的船。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Rachel Doherty、Daniela Kraft和同事們用3D列印了一個30微米的微型容器,大約是頭髮厚度的三分之一。 據悉,這是專門為測試3D印表機的準確性和功能而設計的3D計算機模型,創造了建造地球上最小船隻的新記錄。
  • 比頭髮絲厚度少三分之一,3D列印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船隻
    據外媒報導,日前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據了解,該微型船隻長30微米,比一根頭髮絲的厚度還要少三分之一,比細菌細胞大六倍。儘管船隻本身小巧,但是經過顯微鏡放大後卻被發現設計是出人意料地精緻,其船身四周遍布著不同的幾何形紋路。
  • 世界上最小的船,竟然只有頭髮的三分之一,網友:高科技
    荷蘭,一群物理學家創造了地球上最小的船。驚呆了眾人。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Rachel Doherty、Daniela Kraft和同事們用3D列印了一個30微米的微型容器,大約是頭髮厚度的三分之一>其中一種宇宙飛船式的被稱為3D班奇,是一個專門為測試3D印表機的準確性和功能而設計的3D計算機模型,創造了建造地球上最小船隻的新記錄
  • 世上最小的船誕生!只有人類頭髮的三分之一厚
    世上最小的船誕生!只有人類頭髮的三分之一厚近日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這個微小的模型只有30微米長,是作為一個項目的一部分進行3D列印的,該項目是研究如何製造形狀複雜的合成 「微型遊動物體」。
  • 全球最大3D列印船 下水航行
    全球最大型3D列印機和有史以來體積最大的列印物體、最大的列印船,10日在緬因大學公開亮相,並向世人證明:這艘列印船真的可以在水上航行
  • 最小"蒙娜麗莎"僅30微米 相當於1根頭髮的三分之一
    最小"蒙娜麗莎"僅30微米 相當於1根頭髮的三分之一 >     美國科學家藉助納米化學技術在世界最小的「畫布」上「繪」出萊奧納多·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畫布」寬度僅30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三分之一。
  • 科學家成功打造史上最小船,任務是讓人類活更久
    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們為了展示微型物3D列印機的能耐,以3D列印技術成功打造體積約莫一顆細胞大小的船隻。它成了全世界最小的船如果要拿肉眼能見的東西比對,這艘微小版本的Benchy船,長度大約只有一根頭髮直徑的三分之一,印出來的成品也證實了微型3D列印技術確實能打造作工精緻、充滿細節的迷你物品。
  • 長30微米,厚度僅為髮絲的三分之一,這種技術造出世界上最小的船
    本月初,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船長只有30微米,僅比細菌細胞大6倍。研究人員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這艘船,展示其有一個開放的船艙、一個煙囪,甚至還有小舷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希望將其應用於人體內精準靶向的藥物輸送。
  • 目前為止最薄的電子器件誕生,其厚度僅為頭髮絲的六萬分之一!
    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嘉庚創新實驗室洪文晶教授、楊揚副教授帶領的團隊與美國卡蘭斯特大學柯林·蘭伯特院士團隊進行合作,他們在室溫下研究出了目前為止最薄的電子器件,這個電子器件厚度大概只有頭髮絲六萬分之一的大小。據悉,這個成果已經在今日發布5728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 厚度只有頭髮二十萬分之一,這個材料或能讓冬天電動爹重變電動車
    對當前智慧型手機市場而言,電池也已成為整個智慧型手機木桶最短的短板,成為了制約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展的主要矛盾。在安卓機陣營,廠商比拼的主要是快充和電池容量。最新發布的小米11,搭載了4600毫安時的石墨烯基大容量電池;支持55W有線疾速閃充,可在45分鐘充滿100%電量,同時還支持50W無線疾速閃充,53分鐘將電量充至100%。
  • 最小超聲波探測器,只有髮絲百分之一大!
    德國慕尼黑赫姆霍茨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和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一個超聲波探測器,只有一根頭髮百分之一的大小,卻具有超解析度成像的能力。
  • VOYOU 3D列印眼鏡 客制一副專屬自己的德國工藝
    VOYOU眼鏡以人為本,創新專利3D技術締造舒適最高峰來自德國慕尼黑的VOYOU採取了時下最夯的3D列印技術來製作眼鏡,並揮別了過去對於3D列印的僵化印象,創辦人兼設計師的VOYOU採取樸實低調的精神,沒有誇張的造型或多樣的材質元素,VOYOU的設計其實相當簡約,只有框型上的差異而已
  • 澳大利亞研發出世界上最薄透鏡:是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
    (原標題:澳大利亞研發出世界上最薄透鏡:是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
  • 3D列印技術:金屬黏結劑噴射 3D 列印與選擇性雷射熔化與電子束熔化的比較
    使用 SLM 和 EBM 列印每一層時,固化的部分會進行快速加熱和冷卻,除了導致固化層產生各向異性材料特性外(這個可以從金相分析技術的顯微結構觀察到),在使用成品零件之前,必須釋放在列印物體的這種熱造成的殘留應力。
  • 相同質量的蜘蛛絲強度是鋼的5倍,卻只有頭髮的千分之一
    我們輕輕就扯斷的蜘蛛絲,比人類的頭髮細1000倍,但它的強度是鋼的5倍。真的假的?!今天,閒話嘮就和大家嘮一嘮,為什麼看上去一扯就破的蜘蛛絲,強度卻是鋼的5倍。然而如此細膩的蜘蛛絲真的可以有那麼大的力量嗎?
  • 號稱世界上最小的船,到底有多小?
    近日,荷蘭的物理學家創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用3D列印了一個30微米的微型容器,大約是頭髮厚度的三分之一。據悉,這是專門為測試3D印表機的準確性和功能而設計的3D計算機模型,創造了建造世界上最小船隻的新記錄。
  • 特騰綠能:專攻研發環保的3D列印素材PLA,讓列印出的產品散發天然...
    天然素材讓列印時散發芬芳筆者於Computex會場採訪特騰綠能科技時,廠商代表盧立群先生表示,由特騰綠能科技推出的環保純天然香氣3D列印線材,最大的好處在於列印時不但不會散發惡臭,反而會散發天然香氣,而且這些列印原料加熱後也不會產生毒性,對使用者更加友善。
  • 電影的《風聲》只有書的「三分之一」?
    2014年《解密》英文版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2017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選入「全球二十部間諜小說」。2019年《人生海海》上市,首年發行量便破百萬冊。網上說電影只拍了《風聲》的三分之一,覺得很誇張,但讀完書,看完電影,發現這個「三分之一」的說法並不誇張。現在越來越覺得每次根據書拍的電影,跟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些電影情節沒有看書的鋪墊,你似乎都看不懂那個動作到底是什麼意思。當然你不看書,只看電影,也沒有什麼問題。
  • 臺灣清華大學研發出噴墨列印可彎折Micro LED,挑戰OLED
    臺灣清華大學研發出噴墨列印可彎折Micro LED,挑戰OLED 摘要很多人會將削切後的蘋果泡在鹽水裡來防止它氧化變黑,但你知道泡鹽水也能保護脆弱的量子點材料嗎?
  • 3D列印出人類頭髮寬度千分之一的軟凝膠物體
    現在,一種新系統可以讓列印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得多的物體。通常情況下,3D列印凝膠材料的過程始於一個充滿水、光敏分子和長鏈聚合物的混合物的腔室。這種結構是一層一層地建立起來的,然後再從它周圍的水中移除,這就是凝膠物體。如果使用更高能量/更短波長的電子束或X射線來代替紫外線或可見光就有可能製造出具有更精細結構細節的物體--這是因為可以更緊密地聚焦這類輻射的光束。此外,由於光束可以直接在聚合物鏈上工作,所以其還不需要光敏感分子。然而不幸的是,產生光束所需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或X射線顯微鏡必須在真空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