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是一本需要慢下來讀的書。當然,讀快了也能讀得懂,只是快讀和慢讀,你看到的會是兩本書。小說分東風、西風、靜風三部分,我讀完書,又把電影看了一遍。
作者麥家簡介:
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入選「企鵝經典文庫」的當代作家。
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
1986年寫作,著有《人生海海》《風聲》《解密》《暗算》等長篇小說。作品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
2008年《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4年《解密》英文版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2017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選入「全球二十部間諜小說」。
2019年《人生海海》上市,首年發行量便破百萬冊。
《風聲》是麥家代表作之一,作品具有奇異的想像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故事傳奇曲折,充滿靈魂不可思議的力量。曾獲《人民文學》雜誌優秀長篇小說獎,麥家個人也因之獲得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說家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掀起了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狂潮,影響巨大。
網上說電影只拍了《風聲》的三分之一,覺得很誇張,但讀完書,看完電影,發現這個「三分之一」的說法並不誇張。
現在越來越覺得每次根據書拍的電影,跟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些電影情節沒有看書的鋪墊,你似乎都看不懂那個動作到底是什麼意思。當然你不看書,只看電影,也沒有什麼問題。
整個電影拍得基本都屬於東風部分,當然還有相當大的改動,所以要說是三分之一也未嘗不可,但是東風部分基本講完了整個故事,後面只是補充,所以佔比更大,看似三分之一實際內容能佔到一半差不多。
東風部分確實講了故事的大部分內容,西風是另一個視角對部分情節的補充,靜風更像是背景知識的補充。但是,東風絕大部分內容說到底也只是一方之回憶,西風不只是補充了細節,還是另一個角度對故事情節的或驗證或反駁。就故事內容來看或許東西風有七三分的比重,但西風部分的存在提供了辯證思維,讓整個故事一下提升了一個檔次。
如果只有東風部分,或者西風部分是由同一陣線上另一位同志對事情的補充,那這部小說最多只是個優秀的歷史故事(正如電影那樣);正因為有了現在西風部分的存在,整個故事表現的是一種辯證的歷史觀。還有第三部分靜風的存在,更讓視角變得宏大,時間維度也拉得更深,故事更立體,人物也更豐滿。
在電影《風聲》中,人名還是那些人名,背景還是那個背景,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是角色完全變了。整個故事簡化了,視角簡化了,故事簡化了,角色也簡化了,整個事件的深度也簡化了。當然,這只是和小說相比,如果把電影當做一個獨立的故事去看,也是相當優秀和完整的故事。如果你只看電影的時候,也覺得是非常好的電影,但看小說本身將會帶給你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故事方面,東風部分佔小說七成,電影佔東風部分七成;價值觀方面,電影佔小說的三成差不多;人物塑造上小說本身有一定的篇幅優勢,電影有電影的局限,不算缺點則各有所長。所以,說「電影拍了小說的三分之一」,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