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場再現羅生門,《風聲》再版絕境逢生,小說與電影截然相反

2020-12-04 人魚薇沫閱讀與寫作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電影《風聲》,就是周迅、黃曉明、李冰冰、蘇有朋、英達、張涵予、王志文、倪大紅等眾多明星參演的那一部,我也看過,當時被緊張的劇情和扣人心弦的諜戰情所吸引。

事隔幾年,我拿到麥家再版精修後的《風聲》原著,才發現小說與電影內容大不相同,完全顛覆了螢屏上的形象,兩位女主角的人設恰恰應該調轉過來。

麥家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位當代作家,擅人心、長設疑、以叵測的劇情和孩子氣的言語敘述緊張故事,帶著一種令人深省的大反差,我看過他的《人生海海》,寫過多篇書評,覺得即使寫得再多,也不能完全寫盡心中之意。

總有太多太多的情愫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去,然又無法形容,就儘可能地以我之理解展現這幅殘酷、又考驗人心的畫卷吧。

麥家,是繼魯迅、張愛玲、錢鐘書後首位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當代作家,矛盾文學獎得主,南方文學盛典年度傑出作家,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

年輕時曾在保密部門工作,後從事電視媒體工作10多年,在這期間開始創作諜戰類小說,被稱為「諜戰小說之父」,也使諜戰懸疑類小說成為近年來的熱點。

《風聲》這本書很複雜,涉及的主題方方面面,首當其衝的是革命愛國之情,關於生死抉擇時的大智慧,在絕望中尋找一線生機的超然,關於國與個人,不同集體之間的對撞,還有體制對人的約束,不同視角看待問題的悚然性等等。往細了說的話,可能無窮無盡,因為在那樣的一個絕對的環境下,人有無限種可能,人性也有更多層次的演繹。

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但教育和習慣卻使它們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必須隔著各種外衣對它們加以認識。——切斯特菲爾德

一、電影與小說的差別

電影是經過改編的,和故事的情節完全不同,人物屬性有極大的差異。

白小年,電影中的身份是偽軍總司令侍從官。面容清秀白皙。他曾經是一個崑曲名伶,絢爛奪目與眾不同,追求著內心的聖潔卻毫無戰鬥力。他也是嫌犯當中表現得最單純的一個人,無法接受自己被囚禁的事實,更受不了別人對他的質疑和玷汙。最後選擇自殺。

小說中他的身份就是偽軍總司令侍從官,秘書,並沒有其他身份,最終的結局是被日本人帶走,並沒有實在交代,大概率是被抹殺了。

吳志國,軍軍事參謀部部長。他的父親被紅軍鬥死,哥哥死於國民黨的槍下,對國共兩黨都存在著複雜的心理。吳志國是和武田、王田香等人對抗最激烈的一個人,電影中是老鬼的上級老槍,最後洗脫嫌疑,成功利用重傷把情報送出去。

小說中只有表層身份,成為真正老鬼轉移視線的替罪羊,最終被活活打死,他敵視共產黨,殺害多名黨員,也圍剿過國民黨,所以是顧小夢和宋寧玉的眼中釘。

金生火,顧小夢和李寧玉的上級,和事佬似的人物,這個人物電影和書中基本吻合。最終結局也是被抹殺,就連司令也被抹殺。

顧小夢,偽軍軍機處譯電科科員。外表美豔玲瓏、個性灑脫嬌縱。她精通摩斯文,在國民政府工作。被囚禁後,為了保全自己不惜挑起風浪,和偽軍軍事參謀部部長吳志國針鋒相對。顧曉夢揭發吳志國偷看密電,把罪責全部推給對方,電影裡她是老鬼,最後犧牲自己把情報送了出去。

在書中,她其是重慶諜報人員,因為怕身份暴露,輔助李寧玉最終把情報送了出去,書中唯一不被懷疑之人,最後被日本人送出小樓,後又隨國民黨去了臺灣,在富貴中活到90多歲,頤養天年。

李寧玉,偽軍軍機處譯電科科長。姣好清秀、自持冷靜。她是一個崇尚精神自由的人,不追求權力。她原本不想參與亂世,卻意外地被捲入到了這場紛爭當中,電影中她被逼受刑,卻沒有出賣顧小夢。

書中她才是真正的老鬼,冷靜、睿智而又擅長利用人心,利用自己的死製作雙重情報,最後脅迫顧小夢把情報送出了小樓。

她的死極度慘烈,因已被懷疑,報必死之心,但死要有所得,她充分在絕境中利用日本人的狂怒,把自己打得沒有人形後,服毒自盡,自盡前在短暫的時間內,利用心理戰術,令顧小夢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情報傳遞任務,她有兩個孩子,為了革命事業,拼盡全力,死得其所,是一個可歌可泣的人物,令人肅然起敬,她是一個天才潛伏者,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臨危不亂

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種無限的價值、一種永恆的使命。——黑格爾

二、羅生門一樣的故事結構,讓我們看到更多種可能

麥家說:《聖經》中的四福音書,記述的是一個人,即耶穌的生平,各自為營,有同有異,即衝突又補漏,給了他創作《風聲》的靈感。《風聲》是「一事三說」:共產黨說,國民黨說,作者說。所以,要論一事多說的源頭,不在《羅生門》,在《聖經》

正是這樣,他通過《東風》記錄了李寧玉大哥的回憶,這其中有個人立場和加工的成份,這個故事的雛形,很像一個孩子的口頭敘述,作者在後記中說是刻意追求一種孩子似的乍乍唬唬的語言形式,這即接地氣,又給人一種即視感,還創作了與眾不同的敘述風格,《人生海海》中有許多橋段也用的這種敘事風格,讀起來很舒服也很有新意。

這個故事以俯瞰的角度,寫了受到懷疑的幾個人各種煎熬的五日夜間發生的故事,很緊張,很刺激,但也損失了一些東西,缺乏主角的心路歷程,也缺乏近距離接觸的驚險程度

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只緣身在此山中

《西風》卻是作者發表了《東風》後,顧小夢覺得與事實不符,親自闢謠,把作者請到臺北,以每天一小時的訪談形式展示,這使得讀者有了一種親臨其境,近距面對李寧玉這個複雜人物的感受。帶著顧小夢的個人情緒,卻又十分還原了李寧玉的另一面,機智、冷靜、擅用心理戰術,面對日本人的狠辣,充分思考顧小夢不同立場,從中尋找空隙以達到的目地的超人思維。

突出了李寧玉的整體形象,使之更加豐滿。

《靜風》卻跳出了這次白樓事件,真實還原了一事件的前因、後果,與日本人肥田對於中國即愛又恨,即想保護又想佔有的矛盾心態,也順便交待了書中其他人物的結局。

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

三、獨特的寫作方式

麥加擅長於通過各種側面來描摹一個真實人物,人性本就是不可窺探的,它過於複雜,也過於陰暗,雖然有光明的一面,卻也在難為人知的一面,而他總是通過多個人物的眼睛,把主角呈現出鑽石般的多維面,讀者需要通過不同的哈哈鏡來自我解讀,仿似一碗濃湯中加了多種調料,五味陳雜。

《人生海海》通過孩子的眼睛、老保長的眼睛、林阿姨的眼睛、小瞎子的眼睛、爺爺的眼睛來描述上校這個人物,上校在故事中不發一言,不動聲色,卻讓讀者了解了他,懂得了他,更深刻的認識了他。

而《風聲》卻又通過親人的眼睛,仇人的眼睛分析解構一個臥底人的艱辛,這種寫作手法是可供借鑑與解讀的。

經典的書籍就是一版再版,依然經久不衰,膾炙人口,通過《人生海海》我懂得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而《風聲》更是讓我明白了獲得直面困難的堅韌與智慧,只要有一線希望,都不能放棄,堅持到底,或許你的目標終可達成。

來吧,翻開這本書,靜聽東風、西風、靜風的響聲,感受迷宮般的故事,求證羅生門似的人生,或許你能夠收穫得更多!

相關焦點

  • 蕭紅小說中的空間性敘事結構:《生死場》的鏈條型結構
    《生死場》具有鏈條式結構,小說中後一章的內容不是前一章內容的延續,章節之間沒有時間承接和因果關係,小說中的人物、情節與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十七章內容因主題被緊密地勾結在一起,形成鏈條式的空間形式。《呼蘭河傳》形成了桔瓣型結構,不同的章節像是各自獨立的桔子瓣,每一部分都可以作為一個小的整體,但是這些桔子瓣又都圍繞著中心形成整體。
  • 五十部經典電影之一,《羅生門》小說版
    本期給大家分享的經典電影叫《羅生門》,挖掘人性醜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之一,標誌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紀元。《羅生門》對於日本電影登上世界影壇和進入國際市場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它是東方電影首次在國際電影節中獲獎的裡程碑式的作品,為東方電影敲開了國際影壇的大門。
  • 麥家《風聲》:揭開真相的「史實」
    麥家,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首位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當代作家,著有《解密》、《暗算》、《風聲》及《人生海海》等長篇小說。作品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麥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國人的想像力。他把一些世界性的主題帶進了中國文學,比如人類智力的荒謬和意志的傲慢。
  • 電影的《風聲》只有書的「三分之一」?
    《風聲》是一本需要慢下來讀的書。當然,讀快了也能讀得懂,只是快讀和慢讀,你看到的會是兩本書。小說分東風、西風、靜風三部分,我讀完書,又把電影看了一遍。《風聲》是麥家代表作之一,作品具有奇異的想像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故事傳奇曲折,充滿靈魂不可思議的力量。曾獲《人民文學》雜誌優秀長篇小說獎,麥家個人也因之獲得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說家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掀起了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狂潮,影響巨大。
  • 《風聲》:「踢貓效應」下,每個人都不是真惡人,欲才是罪惡之源
    除了向你自己證明你自己,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你自己2007年,麥家新作《風聲》,因為內容精彩,《人民文學》竟然將整個小說欄目單獨放《風聲》,這可能也是49年創刊以來的第一次。2009年,《風聲》首映,全年票房達到2.25億,票房排行第七,豆瓣評分達到8.2分。
  • 電影《巨鱷》熱播 超強怪獸爆燃今夏
    網易娛樂9月5日報導 絕境逢生本片不僅致力於最大程度發揮怪獸片的「爽感」,絕境中「人救人」的情節和生化變異實驗的內容,還體現了本片對於社會話題的思考。幾位主角起初各懷目的,經歷生死後,面對惡獸與絕境患難與共、互相解救。生物教授在地獄島秘密研究變異鱷魚,試圖將「癌症治療商業化」,以此來滿足內心貪慾,最終自食惡果。
  • 電影《天火》定檔預告海報雙發 12月12日上映
    昆凌與電影《天火》的主創團隊,總出品人兼總製片人董文潔,主演紀凌塵現身支持,並在演唱會現場宣布《天火》定檔12月12日,同時曝光了「絕境逢生」版定檔預告片和定檔海報。  《天火》是華語銀幕首部火山題材視效冒險動作大片: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爆發,讓美麗的度假勝地天火島瞬間進入「逃生模式」,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生死危局,地質學家李文濤(王學圻飾)、其女李曉夢(昆凌飾)等人展開了一場分秒必爭、險象環生的自救與他救……從「絕境逢生
  • 作為粉絲的黑澤明,與被剪碎的電影
    黑澤明曾經拍了一部電影他自己非常珍愛,但是在之後很長的時間裡這部電影都成了他人生的一大惋惜,直至今日這部電影也沒能以他希望的樣子出現在觀眾面前,甚至他都沒有挽救的機會,因為電影的母帶不在他手裡。
  • 絕境逢生:老少爺們兒打鬼子,一起拯救「美人魚」
    《絕境逢生》又名《老少爺們兒打鬼子》,骨灰級國產抗戰喜劇電影,堪稱國產抗戰「神劇」的鼻祖,在它面前「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真是弱爆了,簡直侮辱了天朝人民豐富的想像力。該片獲得1994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建亞);1995年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張建亞)、最佳剪輯獎(孫惠民)。
  • 電視劇版《風聲》「鶴唳」 餘皚磊出演王田香
    餘皚磊  騰訊娛樂訊 昨日,企鵝影視年度發布會在上海舉行,麥家經典作品《風聲》繼改編成電影,成功收穫藝術口碑及市場紅利之後,再度開啟電視劇改編版圖。在麥家原著小說《風聲》中,五個打入敵人情報組織內部的人,被日偽關在全面監控的別墅裡,特務處處長王田香如同毒蛇一般詭詐地遊走在他們周圍,隨時扮演各種角色威逼利誘來尋找間諜「老鬼」。他是一個「非典型」的下屬,想法很多不按常理出牌,更是嚴酷刑罰的執行者,出手利落不留給對手任何喘息機會。
  • 昆凌王學圻主演冒險片《天火》曝角色海報 華語電影首次挑戰火山...
    時光網訊   今日,火山題材視效冒險動作電影《天火》曝光了一組「觸目鏡心」版角色海報。影片由製片人董文潔聯袂國際知名導演西蒙·韋斯特打造,講述了一個關於突如其來的火山爆發讓美麗的度假勝地天火島瞬間進入「逃生模式」,王學圻、昆凌等人展開了一場絕境歷險。
  • 《風聲》刑具大揭秘 李冰冰見遊標卡尺就崩潰
    改編自麥家同名小說的電影《風聲》將於10月1日在全國上映。  為了拍攝《風聲》,幾乎每位演員都逃不過導演精心設計的各種刑罰「折磨」。釘子椅、人字凳、電擊器、解剖刀……這些血淋淋、陰森森的刑具真實得觸目驚心,女主角李冰冰就告訴記者,電影拍攝結束都兩個月了,但她只要一想起拍攝的過程就十分後怕。
  • ​要評國慶檔最強電影,沒有誰比得上它
    國產諜戰戲,十有八九都發生在抗戰時期,《風聲》也不例外。小說裡故事發生在1941年,電影則改到了一年之後。彼時,抗戰正處在黎明前的黑暗期。但《風聲》的環境設定,又無疑是討巧的——汪偽政權的一個機要單位發現有共產黨的臥底,為了找出這個代號為「老鬼」的共產黨員,特務們把有嫌疑的幾個人關到一起審問。
  • 《羅生門》中「火」的象徵意義:善變的人性,搖曳的善念
    關於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三好行雄指出:「毫無疑問,這篇小說的主題是要揭示出拔死人頭髮的老太婆和剝光老太婆衣服的僕人在故事最後發現的『人生哲理』,即為了生存是可以不擇手段的這種過於直白的利己主義」。從全文來看,這個揭示過程是以僕人的行動及心理變化為中心,以與老太婆的相遇為契機,以老太婆的自我辯解為關鍵點而形成的。
  • 火山題材災難片——電影《天火》全國公映
    12月12日,廣東出品的火山題材災難片——電影《天火》全國公映。近年來,中國電影飛速發展,在代表電影工業體系發展的科幻等類型上取得了長足發展。    電影《天火》劇照。獨特的「火山題材」突破了以往中國重工業電影類型,影片講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爆發,讓美麗的度假勝地天火島瞬間進入「逃生模式」,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生死危局,地質學家李文濤、女兒李曉夢等人展開了一場分秒必爭、險象環生的自救與他救的故事。    《天火》不僅有火山爆發的大場景特效,還有深入火山口、巖漿湧動、火球飛衝、地動山搖的片段。
  • 吳京角色「婚內出軌」,電影《流浪地球》與小說有何不同?
    在小說裡,有著「太陽爆炸」的大背景,以至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小說裡有段情節是:吳京飾演的角色劉培強對妻子說,他愛上了兒子的小學老師,想要與她同居,過一陣子肯定會厭倦,到時候再回來。小說的後面劉培強真的同居了兩個月後又回來了。
  • 《海洋深處》新版預告揭曉 「雷神」絕境求生
    《海洋深處》新版預告揭曉 「雷神」絕境求生 時間:2015.09.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難道必須要在絕境中,我們才會激發自身的潛能嗎?
    在中國一直有一句成語「絕境逢生」。那些相信可以絕處逢生的人,是絕對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們強大的意志力,是可以激發無限的潛能的。那些被絕境壓垮的人,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己的內心害怕,給內心一種壓力,總覺得自己不行了,要死到臨頭的乾屍,摧毀人意志的往往不是來自壓力,而是人由心而生的自我放棄。人往往在絕境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可以發揮出不尋常的潛力的。人沒有退路,就會產生一種爆發力。
  • 我與連環畫的故事:我的再版連環畫故事
    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的發展,我拋棄了過去最大的娛樂文化一一連環畫閱讀,而轉向日益增多的小報、集志、古典小說、港臺新派武俠小說、三毛、瓊瑤言情小說,甚至電影、電視、音像製品。但八十年代前和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連環畫,在我心中已不是同一檔次,不能算是原汁原味而是再版而已。我第一次購閱再版連環畫,應是二十二年前的1996年9月9日湛江強颱風過後三天。這時我已是青年人,工作近14年了。已不再是靠過年過節壓歲錢去買書的小屁孩,雖然不再專注連環畫,卻購買了大量小報、集志、文學書藉、藝術寫真、港臺武俠小說、錄音帶、錄像帶、各種影碟。
  • 劉慈欣小說改編電影定檔
    《流浪地球》人類逃離太陽系本報訊(記者 尹雪松)2000年,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劉慈欣發表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此書為劉慈欣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十八年後,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將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日前,該片在北京舉行定檔發布會。導演郭帆,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特別出演吳京,領銜主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全陣容亮相。劉慈欣對影片寄予厚望,他表示:「電影和小說是很不一樣的,它們遵循的藝術規律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