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踢貓效應」下,每個人都不是真惡人,欲才是罪惡之源

2020-12-03 瑾瑜與我

除了向你自己證明你自己,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你自己

2007年,麥家新作《風聲》,因為內容精彩,《人民文學》竟然將整個小說欄目單獨放《風聲》,這可能也是49年創刊以來的第一次。

2009年,《風聲》首映,全年票房達到2.25億,票房排行第七,豆瓣評分達到8.2分。2020年,讀客文化再版原著,在豆瓣上仍然有9.1的高分。

豆瓣評分9.1分

原著小說有《東風》、《西風》和《靜風》三個章節,電影版《風聲》講述的是《東風》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日軍得到情報,認為「老鬼」就在「吳金李顧四」五人當中。於是汪偽特務機關長王田香扣押了五人,分別是華東剿匪司令部行政收發專員顧小夢、解碼專家譯電科科長李寧玉、偽軍剿匪大隊長吳志國、司令副官白小年、軍機處處長金生火。五個嫌疑人被關押進裘莊之後,發生一系列故事。

《風聲》的耐看,不僅僅是故事結構緊密,情節讓人慾罷不能,仿佛在跟著作者玩一局狼人殺。更在於,這個故事代表了萬千抗戰真實事件的一個縮影。

這三部,從內容上,似乎是一個解密的過程,從「老鬼」是誰、到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再到重新提出謎團。看完整本書後,似乎都找不到謎底,真相依然在撲朔迷離中不知所蹤,留給讀者無限的思想空間。

看完電影後再來看書本,絲毫不會覺得劇透,而是會覺得原來,「老鬼」的故事還有這樣的一波三折,真相之外還有真相。「我要的就是這個,不確定:歷史像坐地而起的風聲一樣弔詭,人云亦云,真假難辨」,麥家如是說。

讀客文化再版《風聲》

《東風》、《西風》、《靜風》分別作為三個章節的標題,對應的則是不同的敘述者。到底誰講的故事才是真相,是作者「我」,還是老潘,還是顧小夢本人?

麥家無疑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人生海海》給予無數人迷茫的曙光,《風聲》則用懸疑、推理、反轉的密室逃脫遊戲,來為歷史發聲。

麥家說:「空間的裘莊變成時間的裘莊,我們都身處裘莊裡、迷宮裡,看人在時間的長河裡不休止的衝突、廝打,不知誰對誰錯。「我」費盡心機,明訪暗探,仍不知所終,甚至挖出來更多令人心寒的「史實」」。

電影有電影的魅力,但要論故事情節,還有敘事結構,原著小說則更勝一籌。接下來,我將從兩個方面講述一下,我對《風聲》的理解。並在第三個部分,說說我從書中體會到的現實意義。

《風聲》同名電影

01「踢貓效應」:你在別處受的委屈,會在另一處發洩出來。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踢貓效應。放在這裡的意思就是:人在別處受到刺激或者委屈的時候,通常會在比之弱小的人或物身上發洩出來。

在《風聲》裡,最會變臉的非王田香莫屬。他在審訊吳金李四顧五人的時候,極盡兇惡,就是一個兇狠的劊子手。

但是他在司令的面前,卑微的像條忠犬一樣,在電影版裡,有這樣一個鏡頭:當他給白小年用刑之後,司令得到了消息,趕到了裘莊,進門後二話不說,就給了王田香一腳。而王田香受了這一腳之後,啥也不敢說,趕緊站起身,作「立正狀」。

如果你看過電影版的這一幕,就會立刻想到一個詞:判若兩人。確實,現在的王田香,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絲毫沒有用刑時的兇狠極惡,盛氣凌人。

王志文飾演的王田香

王田香之所以有兩面性,是因為王田香的身份,還有當時的社會秩序所決定的。

王田香之於五人,是一個審判者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所以他可以頤指氣使,用盡權利來折磨他們。但他之餘肥原、張司令,則是下屬,在當時的社會秩序下,下屬怎麼能忤逆上司呢?自然是唯命是從了。

像王田香這樣的狗腿子,當然是要藉由這個機會,把平時受的氣都發洩出來。書中也描述了,說王田香一貫下手是比較狠的。審訊工作,理所應當成了王田香的發洩理由。他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找回他的滿足感。

經歷過大孤獨的人,才能知曉大智慧

其實看到這裡,我們就會想起很多場景。

比如:在公司裡,自己的上司對自己吆五喝六的,但自己的上司來了,立馬點頭哈腰,畢恭畢敬。如果遇上的是小人上司,ta在上司那裡受了氣,還會向你發出來。

又比如:自己的伴侶在外面受了別人的氣,回家來看見家裡沒做衛生,或者飯菜做的不合胃口,便會將自己心裡憋悶的那團火發洩到家人身上。

人是社會性動物,如果受到刺激,自己不能很好的消化的話,自然就會想以別的方式發洩出來。而暴力,通常是最簡單的方式。所以,你看那些喜歡家暴的人,是不是通常在外面都很小心翼翼,或者過的很不如意。

其實這樣的人,也有可憐之處,在外面,他們是弱者。只有在比他們弱小的人面前,他們才是強者。

02人性的罪惡:欲望本身並不可怕,過度的欲望才是罪惡之源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富貴的裘莊裡,變成了人間地獄:互相埋怨、懷疑、栽贓、暗算。誰都有可能是臥底,誰都不能相信。懷疑對象從顧小夢再到李寧玉,再到吳志國,再到李寧玉,甚至到張司令,白秘書。腥風血雨,人人自危。

作者把審訊地點選在裘莊,在我看來,也正是映射了這個主題。

書的最後,單獨講了一段關於裘莊的歷史,關於它如何建造、如何被侵佔、還有一大筆財富不知埋藏於何處。於是,大把的人,為了找尋這批財物,前赴後繼、樂此不彼。裘莊的富麗堂皇已然令人羨慕,而不知所終的巨額財寶才是讓無數人擁簇的原因。

電影版裘莊

在外部《靜風》第三章裡,講述了肥原的過去。其實幾年之前,肥原就來裘莊尋過寶,尋寶不成反失嬌妻。但這也不能令肥原醒悟,而是讓他更具侵略性。

肥原,原本是一位中華文化的愛好者,非常的崇拜和喜愛中華文化,也是不認同燒殺搶虐的。但就在他回日幾年後,再回來肥原卻變成了一個侵略的狂熱愛好者,支持搶奪財物。

我想,作者之所以單獨用一個章節講肥原的人生經歷,大約也是為了印證罪惡之源,其實就是一個欲字吧。

在故事的一開始,肥原選擇在裘莊揪出「老鬼」,破壞地下工作者的成果。本質上,就是他們在對我國本土進行侵略,這何嘗不是貪心的表現。或者說,整個抗戰歷史,都是一場貪心的侵略。

放在國家層面來說,如果沒有過度的欲望,就不會有強權侵略。放在個人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過度的欲望,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過度消費。人心貪婪,得到的更多,想要的就更多。

很多校園貸的受害者,一開始,也只是為了買一個好看的包包,或者只是為了一部新手機,卻不知,這本身就是一場貪心的陷阱。

過度的欲望是罪惡的源泉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貪心者上街去買鞋,心想買一雙便宜一點的,不料,店主說:「我這裡的鞋一元錢不要,隨你穿走,但有一條件,就是你在三天之內不能說話。」

貪心者一聽,認為這太划算了,於是拿了一雙很貴的鞋子,穿著就回家了。妻子問他多少錢,他始終一言不發。家人找了,去請醫生,醫生詢問他,他也不說話。三天到了,鞋匠來了,先與他妻子談了一會兒,然後又單獨進屋對他說:「時間已到,你可以說話了。」說完便走了。

那貪心鬼把這件事說給妻子聽,並且得意的說:「太好了,只是三天不說話,白白得了一雙這麼貴的鞋子。」妻子聽了,瞪了他一眼,說:「什麼?剛剛鞋匠說他會治啞巴,已經拿走了一千元。」

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所有的東西,在你消費之後,都已經標好了價格。

貪慾是罪惡之源

03結合《風聲》,談談我從書中體會到的現實意義。

昨天和孩子一起看電影版《風聲》,他說:「媽媽,這些人明明只要說出誰是老鬼不就不用受折磨了,為什麼他們還要堅持不說呢?」

是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寧願被嚴刑拷打也要堅守秘密呢?這或許是他們這一代很難理解的問題。

因為他們離那段時間太遠,也因為現在的很多抗戰劇已經失去了味道。就像我們對於17年前的非典沒有什麼感覺,但對這一次疫情感觸頗深。

這些關於歷史的故事,我們應該多讀一讀

我們出生的時候,已經是新中國了。能不能吃飽穿暖暫且不說,至少不用每天擔心炮火毀掉家園,失去性命。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應該讓那段歷史遠去了。

像《風聲》、《金剛川》這樣的影片,還僅僅是抗戰歷史長河中的一角,更多的慘烈的故事,都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這些影片存在的意義。那個時代的中國,沒有花好月圓,也沒有如今的和平安詳,有的,只是無數戰士的犧牲。

我們都需要多看看這樣的故事,我們不能忘記這樣的歷史,我們的孩子更不能忘。

看完《風聲》,我內心只有一個感覺:我們此刻的幸福,是用他們的偉大換來的。很多事情,不會因為我們沒有參與,就不會發生。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意義遠不止書面意義上的那麼簡單。就像封面上所寫的那句: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帶來的大堅韌和大智慧。

我們這一代的絕望不同於抗戰時期的絕望,但我們依然可以學著做「老鬼」:抬起頭,堅信你自己,也許哪一天,你就完成了目標了。

我是@瑾瑜與我,左手帶娃右手寫作,專注情感與育兒,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交流,感恩閱讀!

相關焦點

  • 每周心理學|踢貓效應
    每 周 心 理 學 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
  • 踢貓效應:管理好情緒,才能掌控生活
    如果你只想著推卸責任,不僅影響問題解決的進度,還會影響你的發展和未來,問題和心情一樣都是可以傳遞的,從自己手中交出去的東西希望它是正面的,而不是「負面的」。02.「踢貓效應」心理學。踢貓效應當中的「踢貓」不算是比喻,在生活很場景中對寵物下手的人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也不是用一句「有病」就能概括的。其中部分原因是別人帶來的,當然也可能是自己對「某件事不能解決」無能的反擊表現。
  • 踢貓效應:你的壞情緒,正在傳遞給孩子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都不願撫養孩子,為此兩家起了爭執。口舌拳腳分不出勝負,無處宣洩的怒火便一齊攻向了小男孩,最終造成了上述局面。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門的詞彙來形容這類社會現象,叫踢貓效應。它指的是人的惡劣情緒會沿著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
  • 「踢貓效應」,高情商職場人要學會避免
    老李是陪夫人又折兵,公司身邊人見了他都趕快躲,只好找我來傾訴。 聽完老李的苦訴,我也是很無奈,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老李這是典型的中了「踢貓效應」的陷阱,40歲的人了還犯這種職場低級錯誤。 什麼是「踢貓效應」?
  • 心理:生活中,「踢貓效應」正在悄悄上演
    你以為是命運,其實並不是阿喻被公司辭退了,原因是她跟客戶大吵一架,她和老闆解釋自己是有原因的,但老闆今天的心情特別不好,根本就不聽她解釋。老闆躺在醫院裡,覺得自己這個月特別倒黴,業務業務沒跑到,員工員工不頂事,出個門走路都被車給撞了……上面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便解釋了什麼叫「踢貓效應」。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反應。
  • 生氣時,只有截斷「踢貓效應」,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還有的人,生氣的時候卻表現得和和氣氣地,讓人感覺不到他的憤怒,可他內心裡的怒氣卻一直在壓抑著,直到面對最親近的人時,才會一口氣爆發出來。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欺軟怕硬的表現,在外唯唯諾諾,不敢發作,卻把最壞的情緒都給了家人,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踢貓效應」,就是指人會向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人發洩不滿的情緒。
  • 讓孩子認識「踢貓效應」,心理學家:比說教管用
    可是孩子覺得非常委屈,無處發洩的他又把家裡的貓當成了出氣筒,小貓驚嚇的跑出家門,正好被一輛駛來的卡車給撞傷了。這一系列的壞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最後最弱小的那一個卻成了最倒黴的一方,而這個效應就被稱作為踢貓效應。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
    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在幸福的家庭中長大,但現實是很多孩子都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人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的性格、習慣等方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是什麼樣,教養出來的孩子就是什麼樣,因此,「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更容易暴脾氣。
  • 黑羊效應: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好人,每一個人都是惡魔
    最終在眾目睽睽之下,女孩縱身一躍,落地後當場死亡,而那些圍觀者在感嘆了一番之後才紛紛離去。這就是「黑羊效應」的真實寫照,我們相信,大多數起鬨的人並沒有殺死輕生者的主觀意願,但是他們的一時興起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 什麼是萬惡之源?馬克吐溫回答了2個字,放在當今,都很刺耳!
    什麼是萬惡之源?如果不讓大家往下讀,也不讓大家去讀馬克思的語錄,大家會怎麼回答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萬惡淫為首,但這裡的淫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那種淫,這裡的淫意思是過多、過分。那麼縱觀我們現代人,什麼是萬惡之源呢?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是房子,因為房子,讓很多人要十幾年省吃儉用,努力奮鬥,才有可能付個首付,但依舊沒完沒了,還要每個月繼續還房貸,等房貸還清了,自己一輩子也差不多過去。心態不好的人,拿著房貸,身上背著有債,那日子過得肯定難受,就像胸口壓著一塊石頭一樣,悶得慌。
  • 感情最忌「踢貓效應」,聰明的男女都知道,有些話爛在肚子不能說
    人際交往中,我們都喜歡會說話的人,因為會說話,意味著這個人會注意你的敏感地帶,不會給你帶來任何不適,從而讓你覺得如沐春風。其實一段感情的經營也是這樣。我們常常說某人刀子嘴,豆腐心,雖然說出的話狠毒,但心腸很軟。我相信有一部分刀子嘴的人確實心地還蠻善良。
  • 人死後需要守夜,為啥偏偏不讓貓靠近屍體?這次真不是迷信!
    人死後需要守夜,為啥偏偏不讓貓靠近屍體?這次真不是迷信! 說起老一輩的「封建迷信」,可能很多年輕人都有話要說。比如房間裡不能打傘,晚上不能照鏡子之類的,應該是全中國的老年人通用的。即便是建國後不能成精的現在,在一些偏僻的農村,依然有著各種各樣的習俗。
  • 《冥王星時刻》:每個人都有半明半暗、迷茫的時刻
    章明導演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陌生了,但又對影迷來說非常熟悉和珍貴,他的作品和他這個人一樣,又主流又邊緣,保持對一切的關注但又和一切漸離,一邊欲望暗湧,一邊孤獨永恆。好的文藝片,看完之後,是可以好一陣反芻和醞釀的,我竟然欲說還休,半天寫不出一句來。
  •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養貓:你知道,養一隻貓需要花多少錢嗎?
    寵物市場越來越龐大,每一年都要比上一年養寵物的人群要多,寵物市場經濟也在逐年增長。有人養寵物是出於喜歡,有人養寵物是希望獲得一份心理慰藉。寵物行業,說白了就是感情行業。《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中顯示,城鎮養寵用戶達到7355萬人;而養狗養貓的人群,就達到了5648萬人;貓主人,數量達到2258萬人。
  • 《熔爐》電影賞析: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公平的世界
    影片中的孩子們很勇敢,他們在老師的鼓勵下,來到法庭,冷靜的控訴著這些對他們實施過暴力的人。老師有一個生病的女兒,但他拒絕了被告的賄賂,他認為,這樣的堅持,自己才有資格成為一個好父親,將來才能面對自己的孩子。
  • 愛生活:每個人體內都存在著力量之源
    每個人體內都存在著力量之源。通過正確使用與引導力量之源,人們可以形成自身的思想力量。向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力量。發展的可能性沒有任何限度。至今,還沒有人將某一種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過,因此對所有人而言,都還有超越的空間。人類源自於原初物質,而這種發展的可能性存在於原初物質之中。天賦即流入人體內的原初物質。天賦高於才能。
  • 孟子最精華的一句話,讀懂看破人慾,悟透生死,值得回味!
    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這是無可厚非的人性,可是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犧牲自己卻能拯救世界,你會怎麼選擇?我無法告訴大家答案,這恐怕也不是一個擁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我只能藉此給大家分享古代先賢對此的思考。孟子曾經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禮記》中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
    文:驕陽圖:網絡《詩經》中的第一篇講的是男女之愛,關關雎鳩,君子好逑。《禮記》中孔子提到的人生研究結論是:「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兩件事是人生最平實,最基本的兩件大事。現在常說的:「食色性也」這句話要注意,不是孔子說的,而是和孟子同時代的告子所說的。這裡的性和孔子所說的觀念是不同的,飲食男女不是「性」也,是後天的基本欲望。不單單人如此,生物界都是如此。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一踏進建築工地,齊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的決心。晚上同伴們都在閒聊時,他獨自躲在角落看書。面對經理的疑惑和同伴們的挖苦,他堅信公司缺少的不是基礎打工者,而是管理者和技術人員;自己也不光是替老闆打工賺錢,更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遠大前途努力。
  • 《罪惡王冠》——「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男主角的經歷我不深深印刻著一個道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2029年,日本因突然爆發你天啟病毒蔓延而陷入了混亂之中。此時處於無政府狀態的日本,受到了由超國家之間所組織成的名為「GHQ」的組織的武力介入並接受其統治,人們開始享受短暫的和平。而10年後的2039年,在天王州第一高校就讀的高中二年生櫻滿集,與同學們保持著一定距離的同時,度過著閒散而又平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