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相處時更需要包容和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但是有的人情商低,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一言不合就容易咋咋呼呼,有時還會當場翻臉,像個火藥桶一樣一點就燃,非要和對方爭個高低不可。
還有的人,生氣的時候卻表現得和和氣氣地,讓人感覺不到他的憤怒,可他內心裡的怒氣卻一直在壓抑著,直到面對最親近的人時,才會一口氣爆發出來。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欺軟怕硬的表現,在外唯唯諾諾,不敢發作,卻把最壞的情緒都給了家人,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踢貓效應」,就是指人會向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人發洩不滿的情緒。
首當其衝的往往就是家人了,因為在潛意識裡,家人是不會輕易離開自己,哪怕自己肆無忌憚的發洩完,事後依舊能夠和好,以至於習慣性地把所有的壞脾氣都給了他們。
同樣的,相比於外人,我們和親人間相處的時間會更長,也會抱有更高的期待,畢竟在同個屋簷下相處,有著比外人更親近的關係,所以一旦期待落空就會感到失望,當心理落差感越來越大時,忍耐度就會下降,自然就容易發火了。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在接受批評後,並不會冷靜下來反思過錯,而是想找人發洩怒火,受到批評後心情不好,這很正常,但產生「踢貓效應」,把負能量都帶給家人,不僅於事無補,還容易引發更大的矛盾。
人不應該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善於控制情緒的人,情商往往特別高,這類人在工作上能處理好上下級關係,解決好家庭矛盾,在相處時也會感到輕鬆和自在。
情緒的爆發有著臨界點,情商高的人會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知道生氣改變不了當下的問題,而是冷靜下來尋找新的出路,但是不懂得控制情緒的人,要麼當場爆發,要麼選擇壓抑,等到回家時再把負能量帶給家人,進而引起「踢貓效應」,層層傳遞下去,最終導致家庭不和,進而又影響到自身,以至於陷入到了死循環中。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先要克制好自己的情緒,在要爆發時,可以選擇深呼吸,或者在內心倒數,給自己時間冷靜才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感性上頭只能發洩一時,理智對待才能切斷憤怒的來源,才不會把負能量帶給家人,別把在外受到的傷害,進一步轉嫁給身邊人,掌控自己的情緒,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