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太陽淚
導演: 安東尼·福奎阿編劇: Alex Lasker / Patrick Cirillo主演: 布魯斯·威利斯 / 莫妮卡·貝魯奇 / 科爾·豪瑟 / 約翰尼·梅辛納類型: 劇情 / 動作 / 驚悚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3-03-07片長: 121分鐘 / 142分鐘(導演剪輯版)又名: 獵日風暴 / 戰鷹一號 / 英雄淚 / 太陽之淚
劇情簡介:
美國海軍下屬「海豹」特種突擊隊隊長沃特斯(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飾)帶領一支小分隊前往非洲密林執行命令:把在當地進行緊急醫護工作的萊娜醫生(莫妮卡·貝魯齊 Monica Bellucci 飾)營救出來。小分隊很快找到了萊娜醫生,但在最後關頭萊娜醫生提出要把這裡的70個難民一起轉移的要求,否則自己也不會離開。沃特斯犯難了,非洲原始叢林天險眾多,而且有劇毒莫測的野生動物,小分隊人數不夠,如何帶著70個老弱病殘逃離?然而人道主義最終打了勝仗,這支小分隊在前有叢林、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帶領這浩浩蕩蕩幾十人開始了轉移的道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倒下,生命的價值在這裡人人平等。
|本文大約1400字,點個讚吧,好人一生平安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一些「肌肉電影」,什麼是「肌肉電影」?就是當自己國家的國力強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有著明顯的優越感,以至於這種優越感一定程度上會讓人有一種想要維護世界和平的錯覺。當然我們不能惡意的抨擊這種感覺。能為這個世界做一些事情總是一件好事。這樣的態度是歡迎的。
美國人的優越感是二戰以後滋生的。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得到了國際上別的國家的公認。因此,在很多歐美電影裡,我們總是能夠看到美國人扮演著國際警察的角色,而且這個角色很多時候都是開掛的。但是他們的目的卻很簡單,就是維護世界和平,彰顯大國國力。
《太陽之淚》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而且是一部非常「美國」的美國電影。2003年的這部作品,因為有著布魯斯威利斯的加持而顯得很受歡迎,而莫妮卡貝魯奇的主演則是讓這種歡迎多了很多的期待。一個扮演著特種部隊的隊長,一個扮演著駐地軍醫。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美國主旋律電影。甚至你不用看完就能猜到結局。
故事上就如同《戰狼2》一樣,但是故事之外,我們看到的遠遠不止這些。
戰爭的殘酷在這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首先那些醫院的傷員痛苦的呻吟以及空洞的眼神,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之前經歷了什麼。接著就是屠村,以及教堂的神父被斬首示眾。這些反人類的罪行一次次的告訴著我們,戰爭是什麼?戰爭有多麼的殘酷等等。主觀的鏡頭會讓我們有一種負罪感。而這裡對於信仰的肆意踐踏也是一個讓人感覺震撼的點。就如同那句臺詞一樣「God had left Africa」。這裡沒有上帝,有的只有屠戮。
小分隊為了拯救一名醫生,然後便陷入到了泥潭一樣的追擊。期間,被迫帶上了前總統的兒子以及一幹難民。這個時候,問題就凸顯了。我們是應該站在上帝的視角,對於眼前這些自相殘殺的人們斥以鄙夷,還是應該站在主角的視角對於這些人進行解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陷入到兩難的境地。
雖然這是一部非常主旋律的故事,但是在故事的發展進行當中,我們依舊是看到了矛盾與鬥爭。難民固然可憐,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讓人痛恨的渣滓。這也就是整個歐洲在近幾年的難民大潮中不斷湧現出了很多的社會問題的原因。難民的接收國在拯救了他人的同時也被各種各樣的關於難民的社會問題所困擾。這就是本片中噶麥隆為何不願意接受鄰國的難民的原因。因為他們無法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
片中還有一段,當特種部隊中的黑人去解救村裡的黑人的時候,他們倆進行了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村子裡的黑人說,要不是你的祖先被販賣到美洲,你現在的處境是會和我一樣。我們大可以抑制住自己內心的憤怒,然後細細的品味這句話語。這句話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真的可以對換一下的話,那麼眼前的這個被拯救的黑人是不是還會出現在這個村子裡拯救他人?
片尾的字幕這樣寫道,「善良的袖手旁觀,會成全邪惡的勝利」。同樣的,復仇是無止境的。當我們驚喜於小分隊終於完成了解救的任務之後,那個即將就任新總統的前總統之子會不會放下自己心頭的仇恨。答案或許更多的是不可能。
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以保護自己的名義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傷及到他人。在戰爭中,不論你是以什麼樣的名義去進行屠戮的,終究的結果都是屠戮。這一點不會改變。而當我們以上帝的視角去觀看的時候,這樣的感覺尤為強烈。以什麼為名義都只是發起戰爭的藉口。而結果卻毫無例外都是死亡。
戰爭是什麼?就是死亡。在這樣的死亡之下,沒有誰可以保持旁觀。我們在觀看這樣的電影的時候,也可以稍微的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事情?為什麼這些解救需要發生。與其讓我們在事發後補救,為何不能在沒有發生爭端的時候好好的維護和平呢?這或許是這樣的電影帶給我們的真正的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