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天文照片中看到天體都是球形的,不過不是一個標準的球形,而是兩頭微扁的扁球形,近似一個橢圓形,但是我們有想過麼?宇宙浩瀚無際,但是卻找不出一個其他形狀的天體,比如長方形、菱形、三角形或者是其他呢?而且像太陽系等星系都呈盤狀,也沒有其他不規則形狀的星系,這直接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其實恆星、行星、和其他天體之所以都是球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完全是萬有引力作用的結果。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也用數學公式精準的展現給我們天體之間力的關係,兩個天體的距離的平方與兩個物體收到的力成反比例關係,與物體在什麼位置等其他因素沒有關係,天體內部的所有物質也遵循這種關係,由於有向心力的作用所有的物質都趨於球狀的團,結合在一起,這也是許多天體形成的原因。在一些行星或者恆星相互碰撞後,一開始會呈現不規則,但是慢慢的又收到萬有引力的作用,漸漸的又將抱成球狀,成為一團橢圓球。
至於為什麼不會形成標準的球狀,因為在天體形成之前是一片蓬鬆的粒子團,之間的粒子彼此收到萬有引力,那時還沒有達到力學上的平衡,還會受到摩擦力、電磁力等各種複雜的力,就會將萬有引力的單一力規律打破,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力,之後便形成了不標準的球狀,天體的形狀將取決於自身自轉速度,自轉的越快,萬有引力產生的向心力越佔主導作用,天體的形狀就越像圓形,不過還與天體物質的密度有關係。
其實天體大了才會慢慢的受向心力等相互作用力不斷的趨向橢球形,像彗星那種小天體也會呈現一些不規則形狀,並不是球形,等到其撞擊其他天體之後,又在萬有引力的作用和天體自轉的條件中,漸漸和被撞擊天體融為一體,又會逐步成為球狀。
宇宙就是這般有趣,正如霍金所說宇宙是有限的,但是卻是無界的,令無數科學家孜孜不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