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健品之惑)
- 3月22日,鹹陽市民汪師傅家的一間臥室堆滿了各種保健品 資料圖片
" >
- 8月6日早上8時左右,不少老年人在某治療儀體驗館前排隊 貟慧芬 攝
" >
組織旅遊、贈送小禮品、免費體驗,這些都是銷售保健品的手段,有時甚至大打感情牌,而這一切的動力來源是高出成本4到5倍的利潤。
在媒體不斷揭露「保健品騙局」的同時,一些非法公司、營銷人員繼續以賣保健品為名,行騙取老人錢財之實。讓老人遠離「保健品陷阱」,讓保健品銷售步入正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案例1
萬元治療儀
引發家庭矛盾
市民馮先生家住世紀大道附近,父母退休後便一直熱衷於參加一些醫療知識講座與醫療保健品體驗活動,也會經常買一些藥膏,藥酒等保健品。馮先生一開始並沒有太在意,買的東西都不算貴,並且父母也挺高興。
最近幾天,馮先生發現父母經常半夜起床,天不亮就出門。通過詢問,才得知老人每天早上是去家門口附近的一家體驗館排隊免費體驗一款電位治療儀。通過幾天的體驗,老人認為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好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不少,所以決定購買此款產品。「我一問價格才知道,原來這種治療儀需要1萬多元。」馮先生說,店方還跟自己父母強調說是跟廠家申請後,價格可以優惠到9800元一臺。
因為治療儀價格較貴,馮先生並不同意馬上就買,建議多家比較一下。但是父母不同意,執意要購買該品牌的電位治療儀。因為此事,馮先生與父母一度關係變得緊張,「老人這兩天不僅拒接電話跟我交流,甚至只要是我的電話就掛掉。」
「我就很好奇,到底是啥樣的東西,能讓平時節儉的父母這麼執著。而且還說有了這儀器,醫院都不用去了。」隨後馮先生就去店裡了解情況,店員並沒有向馮先生父母所說的那樣熱情推銷自己的產品,並且說話很注意方式。同時,馮先生發現該體驗館手續齊全,只要有老人來諮詢,店員就告訴老人只試用不賣產品,天天組織老人在裡面試用。
案例2
老太一年花10多萬買保健品
湖北武漢一位七旬的張老太,和老伴二人生活在武漢,女兒在青海。今年2月,她接到一個推銷電話,對方稱自己是教授,推銷鹹陽一家製藥廠生產的保健品,服用後心臟正常跳動就可以不用起搏器。
有心臟病並裝了起搏器的張老太聽得動了心,在與對方溝通之後,購買了35000元保健品。但服用一段時間後,她感覺自己的心臟病並不見好轉,想退貨退款。但對方卻說,扣除相關退貨費用後,只能退回1萬餘元。
3月初,老人通過網絡平臺投訴到12315網上,鹹陽市工商局人民路工商所接到投訴後,工作人員聯繫了該製藥廠辦公室主任,該主任也聯繫了賣給老太太保健品的人,經過溝通,最終為老太太退還3萬元。事後,張老太的女兒表示,母親一年能買10多萬元的保健品,但無論怎樣勸說都沒用。
案例3
買的保健品吃都吃不完
今年年初,鹹陽一位七旬的閆老太為買保健品導致自己顱內滲血,住進了醫院。閆老太患有輕微腦溢血,在鹹陽某保健品公司買了2萬餘元保健品後,該公司組織她和其他老年人去泡溫泉。還沒回到家,閆老太就暈倒了,路人幫助將她送到醫院。
閆老太在外地打工的兒子高先生找到工商所反映情況,並表示要保健品公司退貨退錢。「我打開柜子一看,裡面全是我媽買的保健品,她吃都吃不完,到處藏還一直買。」高先生說,他母親買的另外一些藥還在保健品公司保存著,為了以後照顧母親,也為了讓她少出去買保健品,他準備回鹹陽找工作。
案例4
買「蟲草王」
等兩個月拿不到貨
今年6月,家在鹹陽農村的何老太在鹹陽市的中民大廈買了一份價值3500元,名叫「蟲草王」的保健品,但到8月也沒拿到貨。期間何老太一直聯繫老闆,但對方總是推脫不給她。
人民路工商所接到投訴後,積極聯繫該老闆,8月3日,這名老闆全額給老人退款。
走訪:為體驗治療儀 老人凌晨就排隊
6日上午8時左右,華商報記者來到馮先生所說的體驗館,第一場體驗還沒開始,店門口已經等待了近百位老人。其中不少老人凌晨3時就來排隊。「我在這裡體驗已經3個多月了,每天都有170多人在這裡等著排第一場體驗。」其中一位老人說,最近自己確實感覺精神多了,準備買一臺回家用。
該體驗館共有兩層,二樓就是組織老人體驗的地方,臺前放著展示的產品,臺下放了100多張椅子,椅子上是該治療儀的墊子。「9千伏的生物電,坐在上面可以淨化血液,長期堅持能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工作人員熱情地向老人宣傳,這些都是免費體驗,現場氣氛活躍,老人都紛紛搶著排號體驗。
「我父母就在二樓接受他們的宣傳,有時還唱歌,喊口號,感覺有點像傳銷的運作模式。」馮先生說,試用一段時間後,店員就開始告訴他父母有活動購買很划算,還會向廠家申請優惠。
醫生:高電位治療儀不可替代藥物治療
電位治療儀是否真如店家所宣傳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延安大學鹹陽醫院康復醫學科物理治療室長寧阿順介紹,物理療法中分光、電、水、聲等物理因素治療,其中電療分為高頻、中頻和低頻,頻率不同,高頻與低、中頻不同,治療的作用也不同,但都對頸肩病、腰疼、偏癱、肌肉痙攣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對於市場上宣傳高電位治療儀對慢性病有治療作用,寧阿順說:「按照我們教材上來講,高電位治療儀對軟組織損傷、骨骼癒合這些病的理療效果明顯,電療中的靜電療法對高血壓的早期治療有一定的幫助。」他表示,高電位治療儀對疾病也只是有一定輔助作用,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它不可替代藥物治療,有慢性病的患者還是需要配合藥物合理治療,不能完全寄託治療儀能治好病。
寧阿順說,目前,延安大學鹹陽醫院康復理療科還沒有將高電位治療儀用於治療疾病。同時,市民在吃保健品方面,應該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保健品,但保健身體最好的方法還是以適當運動,健康飲食為主。
工商:不要貪圖小便宜走進「溫柔陷阱」
鹹陽市工商局人民路工商所副所長張帆說,一般體驗館在向客戶宣傳的時候是以免費體驗的形式,待體驗後再銷售,價格一般在1萬元到2萬多元,甚至更高。銷售一段時間後體驗館便關門走人,客戶聯繫不到工作人員,機器出問題也沒有售後,有的儀器還是三無產品,這些假冒劣質儀器,體驗過後對身體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從而也有了高電位危害及騙局一說。
銷售保健品可獲得比成本高4到5倍的利潤,因此做保健的人比較多,再加上行業間存在惡性競爭,為了多銷售,他們誇大宣傳、虛假宣傳,給老年人發各種禮品,吸引購買。而保健品營銷會議一般挑在小區,這裡老年人多,全是目標客戶。銷售員每天早上拉老人來店中測血壓,用很和善的語氣和老人談。整個過程中,會不斷跟老人聊天,聊天是為了「篩選客戶」。「一盒保健品數千元甚至高達數萬元,老人有沒有錢,有多少錢,是不是自己管錢,都直接關係到他們能不能買得起保健品,買得起哪個價位的保健品。」張帆說。
隨後,保健品公司便時常組織「養生會議」,用麵粉、食用油、雞蛋、大米以及各種「養生產品」吸引老人參加,老人只要去就免費給。會議現場有「養生專家」,「養生專家」善於調動現場氣氛,製造病痛的恐慌,老人很有代入感。「專家」隨即就推銷保健品,宣傳其能夠高效治療許多疾病,最後,還會以退為進地說如果有條件,可以嘗試著吃一點,並不直接勸老人買。結束授課後,銷售員會配合主持人在場下鼓掌、喝彩,讓整個會場「熱血沸騰」。很多老人不信,但是因為拿了雞蛋、大米等,往往不會公開質疑。保健品公司還會給老年人單獨問診,讓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存在許多問題,一些老人逐漸開始購買保健品。當老人成為某個銷售人員顧客的時候,他們每天花費數小時陪在老人身邊,陪老人買菜、幫老人做飯。老人一個人在家時,天天去看望,每天給老人送些水果,陪老人聊天。「老人都把銷售員當成了親人。」張帆說,老人家裡斷水斷電,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銷售員;晚上老人病了,陪老人去醫院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銷售員。
保健品公司還組織老年人出遊,他們包下食宿費、交通費以及景點門票。在旅遊過程中,營銷員會陪老人遊玩、吃飯。這樣的陪伴並不是所有老人都遇得到,越投入、越有錢、越肯掏錢的老人享受的服務越好。
張帆說,由於保健品公司的會銷時間在非工作時間或節假日期間,工商在調時有一定難度。同時,保健品公司長期的宣傳已經改變了部分老人的思想。對於喜歡購買保健品的老人,張帆建議,不要因為貪圖保健品公司的小便宜,而走進「溫柔陷阱」。要適當買對身體健康有輔助作用的保健品,購買時要多和家人溝通。不要參加集會,長期待在密閉的空間對身體不好,長期聽宣傳,難免影響自己的判斷。
律師:虛假宣傳銷售符合民事欺詐性質
針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時的法律風險,陝西秦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志鋒說,現在很多保健品廠商都會推薦治療儀,因為保健治療儀都會對身體有相對的保健作用,但是絕對不會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在這一方面,商家涉嫌虛假宣傳時,消費者就需要擦亮眼睛,謹慎選擇。「而馮先生家的矛盾就是由此引起的。」
在保健藥品方面,消費者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李律師說,現在的保健品要進入市場,外包裝上都必須標明「本產品不是藥品。」沒有這句話的保健品,國家是不允許進入市場的。所以在商家推銷保健品時誇大保健功效,渲染治病療效時,老年人應當注意,只要產品外包裝上有「本產品不是藥品」這句話的時候就要清醒了。要知道保健品永遠不是藥品,保健品是沒有治療作用。
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要注意,首先,商家有欺詐的故意,即不法經銷商明知自己宣傳的產品不是藥品,卻告知對方有治療功效,使消費者陷入錯誤認識,並且有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其次,經銷商具有欺詐的行為,其組織的專家健康講座或免費體檢,存在「誇大保健功效、渲染治病療效、依託專家效應」等現象,這些活動事實上會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錯誤認識,具有較強的誘導和欺騙性。第三,老年人陷入錯誤認識是基於不法經銷商的欺詐,即正是因為老年人聽信「專家」宣傳某產品能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加上求醫心切,才會花大價錢購買產品,導致上當受騙。第四,老年人因錯誤認識而作出了一定的意思表示,即事前並不知道是保健食品,而是聽了「專家」虛假宣傳後,誤認為是具有治療功效的產品才購買,這種意思行為是自己真實的意思表示。綜上可見,不法經銷商虛假宣傳銷售保健食品的行為符合民事欺詐的性質。
並且針對現商家銷售虛假宣傳消費者應該注意兩方面,一方面:如果商家只是單純的虛假宣傳,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貨,如果對消費者造成損失,可以要求商家有所賠償;情況嚴重的話,產品裡沒有功效,但是商家在推銷產品時虛構了產品功效,那麼商家就涉嫌欺詐,不僅需要對消費者進行退款退貨還需要雙倍返還。同時商家還需要承擔對消費者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另一方面:站在刑法角度,如果商家推薦產品構成刑法意義上的假藥,那麼就構成犯罪,就將按照刑法依法追求製造者和銷售商的刑事責任。
相對而言,不正當宣傳是營養保健食品最為普遍的違法違規行為之一,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要想完全杜絕這一現象還有相當的難度。
業內人士:改善營銷環境需政府企業共同努力
而對於鹹陽市保健品行業,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要想改善營養保健食品營銷環境,提升產業信譽,減少誇大宣傳,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在監管上除了加大執法力度之外,職能部門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從事前審查轉向事中和事後的抽查,對企業違法行為發現一起,嚴厲打擊一起。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發現問題的機率,增強對違法者的震懾力度。
另一方面,還要強化企業的法制意識和自律意識,這是減少違法行為的根本。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企業的責任感伴隨著產業的發展而提升,環境好了,產業的整體水平升上去,企業誇大宣傳自然降下來了。 華商報記者 呂蘭 實習生 貟慧芬 水甜
(原標題:保健品之惑)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