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謹防保健品騙局,保健品市場亂象函待解決

2020-12-05 鋒行談天下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均壽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194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5歲,到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中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2015到2020年,全國老齡人口總數將從2億上升至2.5億。 在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養生保健意識逐漸增強,促進了保健品行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圍繞著保健品產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涉及種類多,影響範圍廣,所以保健品市場亟待管理和規範。

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老年人逐漸告別了過去缺衣少食的窘境,他們的錢包逐漸鼓起來了,他們的需求已經從衣食無憂轉為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更長的壽命、更有尊嚴的老年生活以及關懷陪伴等精神需求。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相比父輩目前獨生子女佔很大比例,再在加上繁忙的工作,很多子女缺少時間去陪伴老人,導致老年人生活中感到孤單空虛寂寞,於是各類保健品騙子乘虛而入。

目前保健品市場套路太多了!一些保健食品生產廠家和營銷者, 利用消費者對藥品和食品區分上的誤區,利用一些消費者迫切心理需求,對產品進行虛假的效果宣傳,最終讓消費者上當受騙。很多保健品營銷者通過贈送小禮品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參加保健品的體驗、宣傳會議以及所謂保健知識的講座,對老年人進行洗腦,利用老年人的從眾心理利用託兒的手法進行卻誘,一些營銷者發動「親情攻勢」,為了推銷保健品,給予了老年人超過兒女的關懷,讓老年人產生「不買些產品實在不好意思」的感覺。

一位「朱老伯」花3萬買 一個療程「肽神」,檢驗出成分是糖水+蛋白質,出廠價其實只要11元。「一個輔助治療儀的正常價格只有幾千元,經過銷售人員的『忽悠』,可以賣到幾萬元一臺。」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參加了一次保健食品的聚會後,聽信現場「專家」建議,高價購買了他們推薦的降血壓保健食品,並停用了自己的降壓藥,子女怎麼都勸不住,服用了他們的產品一段時間後,老太太的血壓非但沒有降下去,血糖卻升上來了。一位患者此前一直靠吃藥控制血壓,看了保健品廣告後篤信「是藥三分毒」,就擅自停藥服用購買的高價保健品,血壓飆升,結果導致中風。

目前市場上保健品市場亂象層出不窮,許多老年人在保健品上一擲千金,花費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換回一大堆包裝精美的保健品,至於保健品的效果,只能用微乎其微來形容,部分保健品甚至有極大的副作用!老年人一輩子的積蓄、後半輩子的養老錢、救命錢被騙得一乾二淨,更嚴重的是,部分老年人在子女的埋怨下,子女反目,夫妻離婚甚至老年人想不開自殺,類似家庭悲劇多有發生。

保健品市場亂象需要全社會多管齊治共同解決。首先,對老年人保健知識的普及教育迫在眉睫,加強保健品知識的正確宣傳,積極倡導老年人通過科學的方法養生保健。通過提高人們對保健品的認知,引導人們理性消費。其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好人們的合法權益。規範保健市場,使得保健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透明化、規範化。劃定紅線,對保健品行業虛假宣傳嚴厲打擊,促使經營者合法經營。再次,子女對老年人的關懷必不可少,儘可能多花時間陪伴老人。

最後筆者認為,年輕積極健康的心態、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鍛鍊才是老年人的健康之本!

相關焦點

  • 保健品騙局十大套路被曝光!
    面對保健品市場魚目混珠亂象,德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等9部門聯合開展「保健」市場亂象百日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保健品市場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為防止大家上當受騙,以下保健品欺詐、虛假宣傳十大騙術,建議大家轉發到家人群中謹防自己及家人被套路。
  • 銀齡關懷④ | 為何老年人易陷保健品騙局?子女的陪伴,才是良藥
    一邊是老年人保健養生意識的提高,另一邊是保健品市場虛假宣傳、價格虛高、以次充好,不良商家引誘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央視節目及相關媒體曾曝光過,某些保健產品每盒售價上千元,但實際進價僅幾十元。有網友留言:「每一個發跡壯大的保健品公司背後,都有無數熱衷養生、不堪孤獨的老人為之買單」。
  • 保健品「包治百病」 「灰色騙局」為何專坑老年人
    原標題 「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專坑老年人  今年7月上旬,在蘭州市城關區消費者協會的反覆協調下,75歲的蘭州市民王先生才將手裡的3款「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完成退貨,收回貨款7800多元。  「會銷」保健品的三大套路  既然這些所謂的保健品並不具備保健功能,有的甚至還對身體有害,為何還有那麼多老年人上當?  經濟日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經銷商慣用的手段就是「會銷」,讓老年人陷入迷局。所謂會銷,就是指通過尋找特定顧客,以親情服務和產品說明會的方式銷售產品。
  • 「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專坑老年人
    「會銷」保健品的三大套路既然這些所謂的保健品並不具備保健功能,有的甚至還對身體有害,為何還有那麼多老年人上當?經濟日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經銷商慣用的手段就是「會銷」,讓老年人陷入迷局。「灰色騙局」為何專坑老年人甘肅省消協副秘書長梁方認為,要預防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首先要正確認識保健食品,了解保健品與普通食品、藥品的區別。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揭秘保健品騙局:花樣套路洗腦重重圍獵謀財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導喝鱷魚飲品能治好腫瘤,小分子肽食品能治百病,神秘功能水可以治病、壓片糖果能抗癌……近年來保健品行業亂象橫生,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高科技」「新概念」「中西合璧」等套路大肆進行虛假宣傳,利用會銷、網銷、登門、微課堂等手段,對目標人群設下「精準騙局」,將一些受害者的養老錢
  • 媒體輿情或將成為保健品直銷市場監管風向標
    ,擾亂了市場秩序。  躲不開的「擦邊球」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工作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亞健康人群正在不斷擴大,因而,各類保健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關注,許多保健品廠家紛紛上馬,保健品市場一時呈現出繁榮景象。
  • 保健品騙局:用假話洗腦 看人下套 只為謀財
    原標題:保健品騙局:用假話洗腦 看人下套 只為謀財   喝竹鹽水可以降血壓,甚至可以治療腦梗;一杯來自地球深處的「能量水」,對紅斑狼瘡、肺炎、中風、高血壓、痛經都有療效;沙棘產品吃一個月,徹底治好糖尿病……《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保健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亂象,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財產安全
  • 代表建言保健品監管:標示別誤導消費者 提高違法成本
    建議一:明確標示不誤導消費者今年兩會期間,來自遼寧代表團的趙明枝代表提交了《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品市場、剷除保健品行業亂象的建議》。他說,應要求保健品內外包裝和說明書以及所有廣告和宣傳資料的顯著位置註明「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請在正規醫院醫師指導下就醫」之類的字樣。
  • 揭秘保健品騙局:從雲南追到上海也要賣給你
    喝竹鹽水可以降血壓,甚至可以治療腦梗;一杯來自地球深處的「能量水」,對紅斑狼瘡、肺炎、中風、高血壓、痛經都有療效;沙棘產品吃一個月,徹底治好糖尿病……《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保健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亂象,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財產安全。
  • 「老人痴迷保健品」父母掉入保健品騙局 兒女束手無策
    老年人保健品的騙局,我們欄目已經報導過很多次了,一些商家總會窮盡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騙取老年人的信任,達到推銷他們高價保健品的目的。今天上午,羅湖區的林先生就打來爆料電話說,自己的父母因為身邊朋友的介紹,一步步陷入保健品的「泥潭」,任憑子女如何勸說,都無法動搖兩位老人買高價保健品的決心!
  • 蘭州市啟動護老行動 教老年人識破保健品銷售陷阱
    與之相伴的,市場上的各類保健品也是越來越繁多。近年來,伴隨著保健品市場的火熱,其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環境亦令人擔憂,製作銷售假冒保健品、違法違規添加化學成分、誇大保健品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藥品進行虛假廣告宣傳、以各種欺詐的手段進行銷售等問題時有暴露。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保健品食品銷售欺詐中,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成為受害主體人群,財產、健康受到危害。
  • 「保健品」騙局大起底:幾大套路誘你越陷越深
    打著「健康講座」的名義,給免費參與健康講座的老年人送禮物,最後再推銷一堆高價保健品。這樣的「保健品」的騙局屢屢發生,遇到此類情況,老年人和家屬,該如何維權?  事件回顧  不買產品 贈品魚一條追要5000元  住在人大附近的張老先生在上個月遭遇了一件糟心事。「我們小區邊上總有人一看到老年人就圍追堵截地推銷各種保健品。」
  • 真假「特供保健品」 騙局手段升級
    真假「特供保健品」,老人病情加重後報警70歲的盧女士家住武漢市青山區,2017年5月,她通過一位老年朋友認識了吳某,對方能說會道給盧女士留下了好印象,但她萬萬沒想到就此落入到一場騙局之中。「愛之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位於武漢市江岸區西馬路財富大廈17樓,吳某正是該公司的女銷售。她隔三差五就打電話給盧女士噓寒問暖,還主動認盧女士為「乾媽」。
  • 這屆315晚會沒有保健品行業,網友:這不科學啊!
    自去年權健事件發酵後,又接連曝出河北華林酸鹼平生物科技公司涉嫌傳銷、山西運城保健品涉嫌詐騙等保健品行業亂象。儘管各地已經對行業開啟整頓動作,不少網友仍期待315晚會的曝光能引起更大範圍的關注,從而讓更多人避免上當受騙。
  • 保健品詐騙、理財詐騙、集資詐騙…小心!這些騙局已經讓很多老年人...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陳子秋 記者 顧元森)10月22日,江蘇高院發布了一批涉老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例。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以老年人為對象的案件中,以理財面目騙錢、賣所謂的保健品騙錢、集資騙錢等比較多見。
  • 盤點2019年保健品行業十大熱點事件:監管趨嚴,市場潛力仍被看好
    正如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對《華夏時報》記者所說,保健品市場未來首要解決的是發展方向問題,國內的保健品企業大多數都走的是功能性方向,比如誇大保健品能夠治各種病,實際上疾病預防、慢病康養、中藥調理、膳食補充或營養補充,這才是未來保健品企業發展和產品結構圍繞的合理方向,很多企業為了業績依靠誇大宣傳、炒作營銷,這是錯誤的方向,不會走遠的。
  • 北京不少保健品店社區為鄰 老年人千萬注意這些「騙局」已被戳穿
    毫米波體驗權健神話的破滅,只是揭開了保健品市場亂象的一角。在北京許多居民小區的周邊,都雲集著不少保健品店,這裡的器械、食用的保健類產品仍每天仍吸引著眾多體驗者,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記者走訪中發現,此種藏身社區的保健類店鋪流動性很強。這些店面名稱中多帶有「健康」、「生活」、「體驗」等字眼,大多一年左右就關門大吉。還在經營的保健體驗店對年輕人似乎相當警惕,當記者詢問詳情時,店員一改對老人的熱情而變得冷漠,一句「您用不上」就轉身走人。
  • 無效的「保健品」,老年人被動參與的「健康騙局」
    原創 逐雁 人間故事鋪 來自專輯職業故事每一個發跡壯大的保健品公司背後,都有無數熱衷養生、不堪孤獨的老人為之買單。面對寂寞的生活和逐漸流逝的健康,老人們只能把推銷員當做親人,將收效甚微的保健品當做良藥,參與一場場自欺欺人的「健康騙局」。
  • 央視曝保健品連環騙局:洗腦+親情牌 專坑你爸媽!
    央視財經《消費主張》欄目經常會接到一些觀眾的投訴,說他們的父母對保健品情有獨鍾,家中各式各樣的保健品堆積如山。更可怕的是,一些身體有病患的老年人,輕信保健品營銷人員的說法,把藥都停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老年人鍾愛保健品,保健品營銷暗藏著什麼樣的貓膩?
  • 保健品之惑
    在媒體不斷揭露「保健品騙局」的同時,一些非法公司、營銷人員繼續以賣保健品為名,行騙取老人錢財之實。讓老人遠離「保健品陷阱」,讓保健品銷售步入正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閆老太患有輕微腦溢血,在鹹陽某保健品公司買了2萬餘元保健品後,該公司組織她和其他老年人去泡溫泉。還沒回到家,閆老太就暈倒了,路人幫助將她送到醫院。   閆老太在外地打工的兒子高先生找到工商所反映情況,並表示要保健品公司退貨退錢。「我打開柜子一看,裡面全是我媽買的保健品,她吃都吃不完,到處藏還一直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