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廿多萬積蓄買"保健品"-薛阿婆 保健品 推銷員 存摺 膠囊...

2020-11-22 東方網

  東方網4月11日消息:退休的高中英語教師,被保健品推銷員忽悠,幾年下來,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我高級職稱,每月退休金5800元,全扔在保健品上了,可以說現在『身無分文』。」昨天下午,89歲的薛阿婆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本報。薛阿婆說,買來的保健品一沒正規收據,二沒發票,如今回想起來,「上了大當了」!

  廿多萬保健品無發票

  薛阿婆是本市一所知名重點中學退休老師,沒有老伴、子女,她一直一個人生活。2009年的一天,因鄰居介紹,她認識一名保健品推銷員,推銷員自稱是「量健公司的」。推銷員給薛阿婆量了血壓,檢查身體,並對她的起居生活噓寒問暖。「薛阿婆啊,你一個人在世上,錢要來有啥用?用錢買保健品,把身體吃得棒棒的,長命百歲最重要……」推銷員像兒女一般關心薛阿婆,很快,老人對他們非常信任。

  於是,短短幾年裡,薛阿婆就從保健品推銷員那裡買來一大堆保健品:一氧化氮膠囊、美國細胞食物……每次一買就是好幾萬,薛阿婆偷偷瞞著家裡人。「直到現在,家裡還有兩大箱保健品,沒有拆封呢!」說起薛阿婆買保健品的經歷,家人搖頭嘆息。

  但買了這麼多保健品,就是沒有相關發票,幾乎每次都是現金交易。記者看到薛阿婆的工商銀行定期一本通存摺、活期一本通存摺,老人的主要退休金都在兩本存摺上。記者發現從2009年開始,頻繁有大筆現金支取,一取動輒兩三萬,總數超過二十萬元。薛阿婆說,自己平時生活很節儉,沒有其他愛好,這些辛苦積攢的退休金差不多都買了保健品。現在,兩本存摺上,一本存摺餘額是零,一本存摺餘額226.97元。

  吃下保健品出現腹瀉

  今年3月,薛阿婆又聽信其他公司保健品推銷人員,買了「龍灣牌天力士膠囊」、「惠信牌鑫淼鑫膠囊」,吃了後腹瀉不止,臉上慘白。薛阿婆回憶,當時保健品推銷人員組織老年人去外地旅遊,在旅遊途中給他們推銷保健品。當時,薛阿婆身上沒有帶足現金,推銷員就在回上海後,來到薛阿婆家中,等她拿出存摺,再陪她去銀行取出現金。因為薛阿婆存摺上的錢幾乎花完了,保健品推銷員就寫了一張紙條。

  記者看到這張紙條,上面寫著「今收到薛現金7000元,欠7780元於下月付。2014年3月21日。」紙條上還有推銷員的姓名、手機。薛阿婆還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實在沒錢了,否則肯定不會「欠債」的。

  昨天下午,記者撥通推銷員手機,他表示,確實賣了保健品給薛阿婆,但薛阿婆是自願的。記者致電楊浦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檢查後發現,薛阿婆買的「龍灣牌天力士膠囊」,在保健食品數據信息庫裡查不到。換句話說,「龍灣牌天力士膠囊」是非保健品。

  身無分文老淚縱橫

  「這些保健品推銷人員,就是利用薛阿婆是一個孤老,缺乏溫暖,所以趁機給她虛情假意的關懷,一個勁兜售價格虛高的保健品。這樣的行徑,真是惡劣無比。」薛阿婆家人非常憤怒,他們表示,準備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相關保健品公司及推銷人員的責任。

  薛阿婆說,現在自己銀行存摺上都「清空」了,萬一生病了,連醫藥費都付不起。「我今年89歲了,晚年生活被保健品徹底毀了。」說到動情處,薛阿婆老淚縱橫。

相關焦點

  • 反保健品鬥士黃秀蘭,曾被騙買40萬保健品,她卻說不怪推銷員
    「黃教授買了我們的保健品!」 反擊 從「觀眾」變成「鬥士」,是兩年前的事。 2015年有段時間,黃秀蘭感覺心臟不好。電話裡,推銷員小傑很快就找了一款調節心臟狀態的保健品。黃秀蘭是熟客,3000多元的藥,小傑500元就「批發」賣她;她買的「保健小屋」,是朋友耗資9萬多元買後推薦的,她一個電話打給小傑,只用了不到6萬元。
  • 8旬老人5年花掉300萬買保健品,甚至打算賣房變現
    上海的湯老伯曾是一名大學教授然而近幾年他痴迷上了買保健品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僅花光了 300 萬積蓄甚至還打算賣房變現花 300 萬買保健品 還準備賣房變現>在國外工作的湯先生前不久接到了中介電話說他父親打算賣房變現湯先生十分驚詫匆匆趕回國了解情況回到家他驚呆了81 歲父親的家裡保健品和器械堆積如山老父親說這些東西都是四、五年裡購買的為了買這些保健品湯老伯足足花掉了三百萬的積蓄
  • 無良商家大打心理牌 老人頻陷保健品騙局(圖)
    她告訴記者:「我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大概有八千元,以前還有點兒積蓄,現在被他們騙得一點都沒有了。」李老太前幾日在一家保健公司買了一床單人負電位褥子,價格是一萬五千元。她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先是派出所謂的專家召集老人們開會,會後推銷員開始推銷褥子。那些專家說,這條褥子可以治療糖尿病、腿疼等疾病。我買來只睡了一天,就出現了便秘症狀。我打電話給保健品公司要求退貨,但是對方卻說退貨要付1500元的退貨費。」
  • 保健品騙局:喝了量子杯的水 就能包治百病?
    他發現,父親常從「四川五軍老戰士俱樂部服務有限公司」這家專門招募退伍老軍人的俱樂部買來各種昂貴的保健品。經查詢,這些保健品包裝上的批准文號不是過期就是偽冒,部分甚至連批准文號都沒有。陳杰開始著手調查,他從父母購買的保健品或者各種憑證的「蛛絲馬跡」中整理發現,過去10年,父母共被騙40多次,款項竟已超過100萬元。
  • 「保健品」騙局大起底:幾大套路誘你越陷越深
    打著「健康講座」的名義,給免費參與健康講座的老年人送禮物,最後再推銷一堆高價保健品。這樣的「保健品」的騙局屢屢發生,遇到此類情況,老年人和家屬,該如何維權?  事件回顧  不買產品 贈品魚一條追要5000元  住在人大附近的張老先生在上個月遭遇了一件糟心事。「我們小區邊上總有人一看到老年人就圍追堵截地推銷各種保健品。」
  • 花20萬購保健品當降壓藥吃 老人突發腦梗住院
    80歲的黃躍國婆婆突發腦梗住進了醫院,曾經痴迷保健品的她這才意識到,滿屋的保健品治不了高血壓。經歷此劫後,曾經痴迷購買保健品的她這才意識到「保健品降不了血壓」。說起購買保健品的經歷,老人很後悔。「當時他給我上課,覺得說的還是有點道理。他們請的什麼教授,我們也不知道,有時候還給我檢查下病。」老人介紹,她是2015年去聽的第一節課,賣保健品的人告訴她:吃了保健品後,就不再需要服用降壓藥了。
  • 借出遊噱頭兜售假冒偽劣保健品 北京警方打掉專「坑」老年人犯罪團夥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楊卉)以組織老人出遊和採摘為噱頭,將受害人統一帶到封閉酒店,邀請「專家」進行集中授課,誘騙老年人高價購買假冒、偽劣保健品。8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近日,北京順義警方縝密偵查,成功打掉一專門針對老年人售賣假劣保健品犯罪團夥。
  • 揭秘保健品騙局:從雲南追到上海也要賣給你
    保健品的營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從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收到的相關投訴舉報及諮詢來看,相關案例採用講座會銷形式的佔到很大比例。60歲的消費者李阿姨告訴記者,她參加的一場為期四天的會銷中,前三天都是購買產品當場返現,買東西還賺錢,到第四天可以以優惠價購買。「其實一開始我是不想買的,但會銷現場到最後就是不由自主。
  • 青島老人拿保健品當藥吃,去世後還有價值9萬多的產品
    山東青大澤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檉律師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老年人團體數量日益龐大,並且老人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積蓄。不法人員利用空巢老人心理孤獨感,設下「親情陷阱」,通過各類極具誘惑力的手段,讓老人上當受騙。老年人上當被騙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保健品消費、謊稱中獎的電信詐騙以及金融理財產品消費等。近日,青島市工商局、市食藥監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及律師代表,針對老年人受侵害的案例進行研討支招。
  • 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現象調查:銷售員抓住老人怕死怕孤獨心理
    隨著購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退休金開始不夠用了,每天把饅頭、包子當主食,幾乎沒有吃過魚、肉之類的葷菜。7月中旬,他連房租都支付不起了,被房東拒之門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有網友說,保健品推銷,已經成為詐騙老人的代名詞。老人被保健品推銷商哄騙而掏空積蓄,乃至變賣家產的現象不是個案,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
  • 迷失的黃昏:陷入疾病與保健品的孤獨晚年
    她買保健品的錢,都是平時一點一滴省下來的。他們很少買肉吃,菜只買下午5點以後的,一把青菜一塊五,還要一毛兩毛地講價。兩人一天的菜,常常花不到十塊。兒子每月給1500元生活費,除去水電燃氣物業費,還能攢下五六百。朱秀芳連看病都買便宜的藥,卻願意一次性花大半年攢的錢去買保健品,投入到虛幻的期望中。
  • 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謹防保健品騙局,保健品市場亂象函待解決
    在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養生保健意識逐漸增強,促進了保健品行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圍繞著保健品產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涉及種類多,影響範圍廣,所以保健品市場亟待管理和規範。很多保健品營銷者通過贈送小禮品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參加保健品的體驗、宣傳會議以及所謂保健知識的講座,對老年人進行洗腦,利用老年人的從眾心理利用託兒的手法進行卻誘,一些營銷者發動「親情攻勢」,為了推銷保健品,給予了老年人超過兒女的關懷,讓老年人產生「不買些產品實在不好意思」的感覺。
  • 過年回家,不要買這九種保健品給爸媽|保健品|冬蟲夏草|人參|膠原...
    益生菌粉養胃保健品不養胃:猴頭菇、益生菌粉……春節胡吃海喝一通,養胃大計馬上就要提上日程了。要是你準備送養胃保健品……套路你已經知道了,這些都是沒什麼用的。聲稱能養胃的保健品都是騙人的,中國國家市場總局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共有27類,沒有「養胃"這一項[7]。
  • 什麼是保健品?保健品有哪些分類?如何買保健品?
    什麼是保健品: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所以在產品的宣傳上,也不能出現有效率、成功率、等相關的詞語。 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當今的社會中,也正在逐步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 保健品騙局:用假話洗腦 看人下套 只為謀財
    保健品的營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   從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收到的相關投訴舉報及諮詢來看,相關案例採用講座會銷形式的佔到很大比例。60歲的消費者李阿姨告訴記者,她參加的一場為期四天的會銷中,前三天都是購買產品當場返現,買東西還賺錢,到第四天可以以優惠價購買。「其實一開始我是不想買的,但會銷現場到最後就是不由自主。
  • 父母買保健品勸阻無效 他索性成立公司專門對付保健品傳銷
    原標題:我和保健品的父母爭奪戰 陳杰在整理以往的案例。因為不斷阻止78歲的父親購買保健品,一個月前,他被勒令不準回家。 陳杰和保健品這場關於父母的爭奪戰曠日持久,伴隨的是父母的健康每況愈下、家庭積蓄被掏空、父子關係惡化…… 很多個夜晚,陳杰都會在凌晨三四點醒來,一遍遍遐想,「如果沒有這樣的公司,沒有那麼多道德敗壞的人找我父母,我的家庭應該是幸福的。」
  • 82歲老人花20多萬買保健品,吃了兩年要求退款,老人:感覺被騙了
    平時不僅要吃治療疾病的藥,還會購買許多保健品。每年都有許多商家借著健康講座的名義,吸引許多老年人購買他們的養生品。程老伯就是其中的一位消費者,他在一家共享健康俱樂部購買了22萬元的保健品,不過現在他後悔了。程老伯今年82歲,在2017年3月的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樣來到自家樓下開信箱。
  • 無效的「保健品」,老年人被動參與的「健康騙局」
    原創 逐雁 人間故事鋪 來自專輯職業故事每一個發跡壯大的保健品公司背後,都有無數熱衷養生、不堪孤獨的老人為之買單。面對寂寞的生活和逐漸流逝的健康,老人們只能把推銷員當做親人,將收效甚微的保健品當做良藥,參與一場場自欺欺人的「健康騙局」。
  • 保健品之惑
    案例2  老太一年花10多萬買保健品   湖北武漢一位七旬的張老太,和老伴二人生活在武漢,女兒在青海。  案例3  買的保健品吃都吃不完   今年年初,鹹陽一位七旬的閆老太為買保健品導致自己顱內滲血,住進了醫院。
  • 「靈芝膠囊」等16種藥及保健品在遼暫停銷售
    據監測,鄭州韓都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靈芝膠囊」、通化吉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降糖膠囊」、江西藥都仁和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腎脾雙補口服液」、北京東升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養血榮筋丸」、中美華醫(河北)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益腦膠囊」、陝西漢王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鮮天麻膠囊」、陝西金象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補腦丸」、陝西華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耳聾通竅丸」、黑龍江天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