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購買的保健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的保養與調整,尤其是老年人,他們特別熱衷於購買保健品。與此同時,一些不良保健品商家投機取巧,高價兜售假劣產品,使得老年人成為最大的受害群體。
老人病急亂投醫商家趁機猛忽悠
許多老年人因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為了健康,他們病急亂投醫,給不法商家提供了「機會」。
家住西關十字的李老太今年81歲了,多次被保健品商家忽悠。她告訴記者:「我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大概有八千元,以前還有點兒積蓄,現在被他們騙得一點都沒有了。」李老太前幾日在一家保健公司買了一床單人負電位褥子,價格是一萬五千元。她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先是派出所謂的專家召集老人們開會,會後推銷員開始推銷褥子。那些專家說,這條褥子可以治療糖尿病、腿疼等疾病。我買來只睡了一天,就出現了便秘症狀。我打電話給保健品公司要求退貨,但是對方卻說退貨要付1500元的退貨費。」
「我老伴有心臟病,他在國康世紀商務公司買了幾盒一氧化氮藥品,但是該藥品中沒有含精氨酸,根本不可能生成一氧化氮。老伴兒吃這藥一年多,沒有任何作用。」李老太說。
「買保健品是想治病,沒想到卻一次又一次地被騙。」李老太氣憤地說。原來,她女兒在網上查詢發現,相同產品僅售幾百元,但他們買的保健品最便宜的也不下一千元。
商家「免費遊玩」釣大魚老人為要面子掏腰包
此外,許多老人對保健品推銷人員「抹不開面子」。一些老人參加銷售商的活動後,覺得享受服務卻不買東西,心裡過意不去。加上不少保健品商家打著「免費試用」的幌子,很多老人參加過健康講座或免費體檢後,覺得不買不好意思,於是只好掏錢購買相關的保健品。
「那些年輕的推銷員對我說,如果他們賣不出去產品,這個月的工資就會被扣掉。有時,他們也會送我們幾斤雞蛋或者其他東西。」李女士告訴記者,今年,蘭州一家公司帶許多老人去劉家峽免費遊玩了三天,回來之後就向他們推銷該公司的保健品。「我是出於愛面子才買的,人家讓我免費玩兒了三天,我也不好意思不買呀。」李女士說,「另一方面,我看那些年輕的推銷員工作也不容易,為了不讓他們的工資被扣掉,我才買的保健品。」
記者看到,李女士買的這幾種保健品都沒有發票,只有收據。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蘭州市幾家保健品公司的保健品價格比市場價高出六倍之多,而且沒有治療效果。老人們要求退貨時,他們會要求退還至少一千元以上的補償金。
老人空巢孤獨寂寞難擋推銷人員熱情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和兒女分開居住,雖然保健品價格不菲,但是許多老年人希望自己身體健康,不讓忙碌的兒女分心。所以,多數老人退休後,將注意力集中在健康方面,不僅對自己,也非常關注家庭成員,這種對身體的過度關注使得所謂「健康保健品」推銷者「乘虛而入」。
「我的兒子女兒都不在身邊,家裡只有我和老伴兩個人。平日子女工作都挺忙的,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有什麼事情,我們都很少給兒子打電話,因為不想麻煩他。」家住在安寧區的葛女士告訴記者,「我買保健品主要是為了治好自己的腿疼病,也好讓子女少為我操心。」
此外,因為子女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處在空巢階段的老人會感到孤獨寂寞。而保健品推銷人員往往會用子女般的關心接近老人,而老人對這樣的關心毫無抵抗力。在推銷員的勸說下,他們很容易就會掏錢購買保健品。
「那些推銷員和我的女兒年紀差不多,她們嘴甜又懂事,很討人喜歡。她們勸我買保健品,我真是難以拒絕。」葛女士告訴記者。
商家說得天花亂墜老人毫無分辨能力
由於老人接觸到的外界信息相對較少,對新出現的事物不很了解,個別商家就打著「綠色、健康、高科技」的旗號,片面誇大保健品功能。記者調查發現,老年人對保健品及其功效缺乏全面的認識。
保健品即保健食品,商家只有在國家食藥監局註冊並獲得批准文號後才可以生產和上市銷售。而不法商販利用消費者不明白保健食品和食品的區別的現狀,用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甚至用動物食品冒充保健品,謀取暴利,坑害消費者。
李老太告訴記者,她每一次購買保健品時,那些推銷員都告訴她,他們的產品包治百病,有的產品是從國外進口的。一聽是從國外進口的,李老太就很放心地買了。可是回到家後,她女兒在網上一查就發現被騙了。
目前國內的保健品主要分為營養型和輔助治療型(也稱功能型)。前者主要提供人體必需的一些營養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後者對心腦血管和糖尿病等具有輔助調理作用。然而,目前有大量的假冒保健品稱可以包治百病,其實不僅對老人的健康沒有多大幫助,而且還會傷害身體。「他們不但賣假藥,而且還玩價格欺詐的花樣,太可氣了。」李老太說。
相關連結
監管要跟得上子女要多關心
為了避免在購買保健品時上當受騙,本報提醒老人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理性對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銷活動。購買商品時要到正規商店,注意查看公司有無營業執照和相關資質;其次,有病請勿亂投醫。一些老人有慢性病,看到廣告就會心存幻想。其實較好的保健方法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生活作息。若實在要買,應到大型超市商場的保健食品專櫃購買;再次,不要輕信價格越高越好。其實部分保健品並無廣告所說的效果,高價只是商家吸引眼球的方法,若一定要購買,也要視個人經濟能力而定。
此外,老人頻頻被各種保健品忽悠,不單單是老人的責任。一方面,應該健全法律,完善制度,規範保健品市場,嚴厲打擊利用講座形式推銷劣質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不法行為。另一方面,作為子女也應該經常關心老人,告訴他們有關保健品的知識。子女還應多與老人溝通、交流,讓老人有正確的養生、保健理念,防止被騙。(記者劉磊實習生羅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