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老人不要亂吃保健品 試吃贈藥多是陷阱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中秋將至,各式各樣的保健品都盯著老年人加緊促銷。「深海魚油降血脂」、「螺旋藻延緩衰老」、「羊胎素補血養氣」……隨著「花錢買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各種保健品被推到人們眼前,特別是老年人對此情有獨鍾。

  據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徐華鋒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我國,目前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老年人是主要消費人群,佔到了50%以上。然而,買得多不等於買得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購買保健品時成了「冤大頭」:輕則白白花錢,經濟受損;重則延誤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即使如此,上當受騙的情況還是屢屢發生。為什麼上當受騙的主角多是「銀髮一族」,老人們怎麼才能走出這片「灰色地帶」呢?

  保健品消費者一半是老人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大媽自2000年從學校退休後,就成了各種保健品的忠實追隨者,這些年一直對此津津樂道。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年輕時營養跟不上,現在總算有條件了,還不趕緊給身體加點油。這些年,深海魚油、維生素啥的,一樣我都沒落下。」當記者問到效果如何時,王大媽還真有點鍥而不捨的勁頭:「我覺得效果就挺好。很多保健品用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就算吃得不對,對身體應該也沒什麼害處。」

  抱有王大媽這樣想法的老年人還真不在少數。2005年香港舉行的一項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一半人吃過維生素補充劑類保健品,20%的人服用過中藥或中藥製品,10%的人堅持服用魚油產品。在記者隨機採訪的20位老人中,幾乎所有人都有過服用保健品的經歷,八成人曾自己購買過,六成人接受過他人的饋贈。甚至有人認為,「別人都吃,自己不吃虧得慌」。

  百姓的熱捧也帶來了新一輪商機。各廠家紛紛推出名目繁多的老年人保健品。9月2日,記者在北京市一家大型保健品市場調查時發現,大蒜油膠囊、番茄紅素膠囊、深海魚油、大豆卵磷脂膠囊、螺旋藻膠囊……簡直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主要集中在三類:一是抗衰老,二是加強免疫力,三是預防心腦血管、糖尿病、腫瘤等各種疾病。有些廠家還專門推出了「老年人套餐」,比如一種包含螺旋藻、海參肽、甲殼素、卵磷脂的產品,據稱能解決老年人所有的亞健康問題。

  忽悠老年人的幾大噱頭

  一邊是老人猛買保健品,另一邊卻是做兒女的因家中老人被不法保健品坑害的投訴,「打爆」了各地工商局投訴舉報中心的電話。

  北京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現在接到諸如「外婆晨練遭遇保健託兒」、「借健康講座之名巧取豪奪……」的投訴,早就習以為常了,每年總得有好幾百起。徐華鋒對此表示:「其實,這些牟取利益的不法廠家多是小商小販,大多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使用的欺騙手段也很雷同,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識別。一般來說,他們會採用以下幾種方式忽悠消費者。

  第一,利用「贈藥」、「免費試用」等促銷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人最後是因為覺得不好意思,才購買其產品。

  第二,打著高科技的幌子,以騙取老人的信任。老人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有限,不能辨別真偽,往往被銷售員的巧舌如簧所迷惑,出了問題既沒有發票也找不到店鋪,只能自認倒黴。

  第三,在社區打著「名醫義診」的名號,讓銷售人員穿上白大褂充當「醫生」,用虛高的檢測結果,忽悠老人購買、服用保健品。

  第四,在有很多市民活動的廣場採用「免費出遊」的促銷手段,專車接送老人,免費送頓簡餐,而小小的惠贈後面隱藏的卻是一把鋒利的「宰人刀」。

  第五,在酒店開展各種「專家講座」,老年人不明就裡,以為真是關於養生健體的知識講座,結果往往是穿白大褂的「專家」在講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獲得多少獎勵等。

  第六,在公園採用會員制的促銷手段,吸引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會員制」有種種好處,會有「專家」密切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並套取老年人的電話,以達到日後銷售的目的。

  第七,在商場門口採用「免費抽獎」的促銷手段,讓老人得到「優惠購買某保健品」的大獎。

  第八,利用老人渴望親情的心理,經常噓寒問暖,在熟悉之後採用軟磨硬泡的方式,讓老人上當。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無論是哪家銷售點,隨手拿起一張產品說明書,都會發現該產品承載著諸多功能,比如說,養生、抗疲勞、延緩衰老、調節內分泌功能、降脂、降糖、降壓等,甚至防癌、抗癌都是隨處可見的字眼。「但事實上,沒有一種保健品是可以『一箭多雕』的,越是適用廣泛的產品越不可靠。當然,這些年來,隨著保健品行業的日趨規範,正規廠家忽悠百姓的情況大大減少了。但是,也存在著誇大療效、銷售人員資質不夠等問題。」徐華鋒說。

  為何受騙的多是老年人

  隨著一幕幕騙局火熱上演,主角卻多是「銀髮一族」,其中緣由是什麼呢?

  一方面,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比較高,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的願望比較迫切,有些騙局的確專為老年人所設。

  另一方面,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王大華認為,老年人心理上的一些弱勢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第一,老年人接受信息時,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特別容易相信來自「權威」專家的聲音。第二,老年人的信息處理能力較差,一些銷售商往往會講一些讓他們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專業知識,讓老年人覺得問題嚴重,不馬上買藥就不行。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觀念比較重。有些人覺得,我都享受了別人提供的服務,不買心裡過意不去。第四,缺乏交流讓他們面對別人的噓寒問暖時,感情防線容易崩潰,因而落入圈套。

  「一次兩次也許問題還不大,但長此以往,就不僅僅是經濟損失的問題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學系教授蔡美琴說,服用保健品一定要適量。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潘丹峰則指出,如果身體沒有相應的需求而一股腦亂吃保健品,攝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營養素,就可能出現過量、中毒的情況。例如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A,會出現疲倦不適、嗜睡等中毒表現;長期大量食用維生素D會引起高鈣血症,蛋白質過量攝入,則會增加肝腎負擔。

  老年人怎麼選擇保健品

  專家普遍表示,對正常人來說,只要一日三餐膳食安排合理,攝入的營養基本能滿足日常需求,就不需要吃什麼保健品了。

  而老年人適量吃些保健品,可對機體起到調節作用。資料顯示,50歲後,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會陷入骨質疏鬆的困境。蔡美琴建議,老人不妨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鈣片。此外,對於有失眠、潮熱、情緒不穩等更年期症狀的女性,可補充些植物雌激素,像大豆異黃酮就是不錯的選擇。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於康表示,老年人還應補充複合維生素,不但能改善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大有好處。

  在選擇和食用保健品時,幾位專家教給大家以下幾招,幫你「擦亮眼睛」。

  首先,徐華鋒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有批號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裝上有無生產產地、廠商、小藍帽的批號等。

  其次,理性對待保健品,千萬不要預期太高。蔡美琴認為,保健品不是藥物,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般要吃3—6個月才能有效。補充保健品前,最好諮詢醫生或營養師再食用。

  再次,缺什麼補什麼。蔡美琴說,千萬不要覺得一種保健品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一定要看準自己的問題再出手。比如血糖高的就選擇降血糖的,血脂高的就選擇降血脂的。此外,吃保健品前,仔細研究說明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搞清楚這種保健品空腹吃好還是飯後吃好(比如鈣片不要空腹吃),不能和哪些藥物一起吃(比如保肝類保健食品與西藥距離3—4小時後再服),都非常有講究。

  最後,王大華提醒,老年人購買東西時要頭腦冷靜,三思而後行。由於判斷能力比較弱,最好不要急於做決策。遇到別人極力鼓動時,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類的理由推託。同時,經常提醒老年人,不要迷信所謂的權威。如果要了解健康知識,最好參加由正規醫院組織的活動,對於保健品廠商組織的保健講座,應謹慎參加。▲

相關焦點

  • 家有老人的看過來!揭秘「保健品」推銷十大陷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通訊員 趙正銀在全國開展的"保健"市場整治百日行動進入攻堅階段,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為進一步讓廣大群眾認清保健品市場中一些不法分子的忽悠伎倆,特意總結歸納出十種銷售陷阱,以提醒那些"迷戀"保健品的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朋友
  • 青島老人拿保健品當藥吃,去世後還有價值9萬多的產品
    提醒  兒女多陪伴防止「親情陷阱」  據青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大隊長康平介紹,今年1-11月,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共接收針對60歲以上老人實施的詐騙警情110起,涉案金額971.70萬元,佔所有涉案金額的12.27%。
  • 獨居老人不知情下買了男性專用藥吃
    現在的藥店為了提升銷量,學著其他商家對店內的藥品大肆宣傳,做各種廣告,什麼買二送一,買五送二等等,好像多買點藥就佔了多大便宜一樣。是的,表面上看起來你好像少花錢了,但是,你沒事囤積藥品幹什麼?是藥三分毒,沒病不可亂吃藥,怎麼能因為藥店促銷就去購買呢?在古代,藥店都會掛一副對聯: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
  • 福州一老人花3萬元買電療椅 擅自停藥致病情惡化
    店員趁機介紹,電療椅有多種治療功能,可根治糖尿病、高血壓等,在場的多位老人都很動心。多次體驗後,趙依伯花3萬多元購買了一張。回家後,趙依伯向家人隱瞞了電療椅的價格和功效,自己悄悄停藥,每天堅持坐電療椅,希望根治糖尿病、高血壓後,給家人一個「驚喜」。誰知停藥後,餐前血糖飆升到13。趙依伯有點心慌,挨了兩三天,血糖越飆越高,血壓也飆升到180/110mmHg,這才到醫院就診。
  • 花20萬購保健品當降壓藥吃 老人突發腦梗住院
    「賣保健品的宣傳,吃保健品就不用吃降壓藥!」黃婆婆的大兒子呂雅堂稱,母親在發病前長年服用多種保健品,並停服降壓藥多年。老人的兒媳整理了一下,「4年多時間,她購買了差不多20萬元的保健品,有票據的都有16萬多。」發病/ 老人突發腦梗住院22日清晨,家住四川廣漢城區衡陽路的黃婆婆一覺醒來發現渾身沒勁,無法起床。
  • 「老人痴迷保健品」父母掉入保健品騙局 兒女束手無策
    今天上午,羅湖區的林先生就打來爆料電話說,自己的父母因為身邊朋友的介紹,一步步陷入保健品的「泥潭」,任憑子女如何勸說,都無法動搖兩位老人買高價保健品的決心!而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林女士以及哥哥林先生先後勸說父母不要相信這樣的說辭。但是,兩位老人根本沒將子女的話聽進去,就在前天,兩位老人花了一萬五千元購買了20盒。
  • 無良商家大打心理牌 老人頻陷保健品騙局(圖)
    與此同時,一些不良保健品商家投機取巧,高價兜售假劣產品,使得老年人成為最大的受害群體。  老人病急亂投醫商家趁機猛忽悠  許多老年人因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為了健康,他們病急亂投醫,給不法商家提供了「機會」。  家住西關十字的李老太今年81歲了,多次被保健品商家忽悠。
  • 這些「會銷」陷阱 提醒咱爸媽注意
    領禮品成了購買保健品    近日,在鄭州市紫荊山公園鍛鍊的王老太太每天上午都能碰到多位老人手裡提著一袋麵粉。  好奇的她詢問後得知,這些麵粉都是從附近一棟寫字樓裡免費領的,這些老人告訴她,「去聽課吧,要是聽課的話,他們天天送東西。」  有這好事?將信將疑的王老太太決定第二天與這些老人一起前往聽課。
  • 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現象調查:銷售員抓住老人怕死怕孤獨心理
    隨著購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退休金開始不夠用了,每天把饅頭、包子當主食,幾乎沒有吃過魚、肉之類的葷菜。7月中旬,他連房租都支付不起了,被房東拒之門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有網友說,保健品推銷,已經成為詐騙老人的代名詞。老人被保健品推銷商哄騙而掏空積蓄,乃至變賣家產的現象不是個案,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
  • 保健品暗藏陷阱 部分產品可致視神經疲勞或失明
    晨報記者陳裡予  今年,在全市範圍內組織的一次以減肥、調節血糖類保健食品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中,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查了幾十批減肥保健品、降糖類保健食品。結果發現,大量產品存在添加藥品的違規現象。
  • 蘭州市啟動護老行動 教老年人識破保健品銷售陷阱
    與之相伴的,市場上的各類保健品也是越來越繁多。近年來,伴隨著保健品市場的火熱,其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環境亦令人擔憂,製作銷售假冒保健品、違法違規添加化學成分、誇大保健品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藥品進行虛假廣告宣傳、以各種欺詐的手段進行銷售等問題時有暴露。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保健品食品銷售欺詐中,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成為受害主體人群,財產、健康受到危害。
  • 亂吃藥易引發肝損傷,哪些藥不能隨便吃?服藥期間,需注意什麼?
    藥的發明是為了治病,幫助人體去除病痛。但「是藥三分毒」,藥中的很多成分都需要肝臟進行代謝,如果亂吃藥,很有可能會吃出肝損傷,導致肝衰竭。據統計,藥物性肝炎在我國是導致肝衰的主要原因。哪些藥物對肝臟的損傷比較大,不能隨便吃?減肥類的藥物不能亂吃,容易引發自身免疫性肝損傷。有調查發現,有61%的藥物肝損傷發生在女性中,而女性正是吃減肥藥的主力軍。濫用減肥類的藥物,容易導致膽汁淤積,造成自限性的肝損害,損傷肝細胞。如果你有長期服用史,最好查一查肝功。
  • 退休醫生竟也痴迷保健品 花幾十萬購買還說吃不完當飯吃
    ,一句句噓寒問暖,在這些看似暖心的關愛中,卻隱藏著套路滿滿的保健品消費陷阱。  丁阿婆 孫女:「就是沒辦法,勸不動,我們也攔不住,我說這個騙人的,你不要去這個,我說你不要再買了,但是她還要買。」  丁阿婆今年80歲,看起來精神不錯,她覺得,這都歸功於她堅持吃了5年的保健品。輔酶Q十一箱、營養品膠囊兩箱、熊膽粉三箱、羊奶粉四箱,而這些保健品都是在一家店購買的。
  • 保健品之惑
    在媒體不斷揭露「保健品騙局」的同時,一些非法公司、營銷人員繼續以賣保健品為名,行騙取老人錢財之實。讓老人遠離「保健品陷阱」,讓保健品銷售步入正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盒保健品數千元甚至高達數萬元,老人有沒有錢,有多少錢,是不是自己管錢,都直接關係到他們能不能買得起保健品,買得起哪個價位的保健品。」張帆說。   隨後,保健品公司便時常組織「養生會議」,用麵粉、食用油、雞蛋、大米以及各種「養生產品」吸引老人參加,老人只要去就免費給。會議現場有「養生專家」,「養生專家」善於調動現場氣氛,製造病痛的恐慌,老人很有代入感。
  • 九部門整治保健品欺詐背後:侵權事故多發,有老人被騙後自殺
    那時,他自稱是廣西玉林製藥集團的「銷售總監」,向老人們推薦一種叫珍生膠囊的產品。年過六旬的吉林市民孫濤(化名)一度成了「曹總」的「粉絲」。2015年12月底,他在街上接到「送健康」傳單,便和老伴去船營區一家酒店的二樓會場聽講座。「第一天送了8個雞蛋。」孫濤作證時回憶,連續六天送了雞蛋後,工作人員開始給參加講座的老人送掛麵、醬油和醋,還每天贈送一粒藥,叮囑晚上睡覺前吃。
  • 真假「特供保健品」 騙局手段升級
    這位受騙老人已經買了十幾萬元的「特供保健品」,直到全部吃完也沒有看到任何效果後才醒悟過來。2017年7月,吳某再次來電稱有一個「好消息」,公司董事長劉某將攜「國內著名醫療專家」與老年朋友交流,機會非常難得等等,盧女士聽後欣然同意並報名參加。據盧女士講,在當日的活動現場,來了數十名老年人,幾乎座無虛席,一名「醫療專家」向盧女士等推銷「中央首長都在吃的保健品」,稱可以改善睡眠,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清理血管。
  • 8旬老人5年花掉300萬買保健品,甚至打算賣房變現
    不是幾支能解決問題的當然是要長期吃然而事實卻是這家位於萬榮路上的禾健公司去年剛被靜安區市場監管部門因虛假宣傳處罰過西藏第一藥原價 4 萬賣 4 千究竟是什麼樣的保健品讓老人如此痴迷?像這款雪靈芝營養口服液是兩個月前一家名為大康時代的公司邀請湯老伯去安徽宣城旅遊在聽完一場所謂「養生講座」後買下的商家宣稱這種口服液原價 4 萬打一折只賣 4 千湯老伯一口氣買了六盒湯老伯:他們說這是西藏第一藥,知道老人沒錢,贊助我們讓我們也能吃得起好的藥
  • 為何總有老人被保健品坑,藥劑專家:孤獨感讓推銷有機可趁
    為何總有老人被保健品坑,藥劑專家:孤獨感讓推銷有機可趁 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7-03-14 14:25 來源:澎湃新聞
  • 保肝藥有什麼用?哪些人需要吃?預防肝病,能不能吃保肝藥?
    為了能夠養護好肝臟,有的人會選擇保肝藥,覺得吃保肝藥可以減少肝臟出現問題,讓肝臟保持健康。所謂的保肝藥,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治療肝病的藥物,還有一種就是保健品,可以達到護肝效果的保健品。對於保肝藥,其實很多人都存在誤解,也就容易犯錯,避免發生錯誤,接下來就好好了解一下保肝藥。
  • 【看·法】神奇保健品能讓植物人醒來?看看你家老人中招了嗎
    老人們趨之若鶩、爭相購買  這難道真是包治百病的奇藥嗎?  民警詢問老人該保健品的功效,老人們稱該產品可以治療心腦血管、蕁麻疹、糖尿病以及多種慢性病。  如此神奇的藥效引起了民警的警覺,在向老人購買之後民警發現,這款保健品呈湯藥狀,色澤略微發黃。成分表上顯示,是由大蒜、生薑、檸檬、山楂、仙人掌等常見食物混合蘋果醋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