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有老人被保健品坑,藥劑專家:孤獨感讓推銷有機可趁

2020-12-05 澎湃新聞

為何總有老人被保健品坑,藥劑專家:孤獨感讓推銷有機可趁

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7-03-14 14:25 來源:澎湃新聞

根據「半島全媒體」報導,青島有一老人的遺體在海邊被發現,留有一份遺書。「向尚集團坑死我,從去年至今硬騙我買了6萬餘元保健品,說讓我和老伴可到雲臺山、西安、峇里島等地方旅遊,至今一個地方也沒去,產品也沒拿到多少。」遺書上,老人這樣寫道。

老人被保健品「坑」,已經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不少無良商家打著旅遊的名頭,在旅行中推銷保健品,有些甚至還會脅迫、恐嚇。為何一次又一次上保健食品的當?除了被虛假宣傳所惑,也與保健食品推銷人員能抓住「老人心」有關。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陸瑤華主任藥師直言,如今很多老人生活比較孤單。子女不在身邊或者上班忙碌也沒時間關心,保健食品推銷員的「噓寒問暖」正合心意。

然而,保健食品並非藥物,不可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不可能通過吃保健食品來控制。老年人輕信保健食品功效,花了錢不算,可能還會對健康造成更大的損害。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網站上的介紹,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品的確有保健功能,但得確保自己買到的確實是真的保健食品。很多推銷給老年人的保健品,推銷人員都會把功能說得神乎其神,價格上也是一點不手軟,動輒上萬元。老年人以為是買到了「神藥」,實際上卻可能是三無產品,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

正規的保健食品,包裝上都會有保健食品標誌及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同時,包裝上應該還要註明生產企業名稱以及生產許可證號,根據這個生產許可證號可以到所在地省級主管部門網站查詢確認其合法性。

每一種保健食品都有特定的保健功能,適合不同需求的人群。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特殊種類,界於其他食品和藥品之間。既然屬於食品的一類,首先就要確保無毒無害,這就和藥品有了很大的區別。大家都會說,是藥三分毒。的確,藥品是允許有一定副作用的。而保健食品和藥品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目的上的差異。這一點,必須要弄清。

陸瑤華指出,保健食品是用於調節機體機能,提高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不以預防、治療疾病為目的。藥品則是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不少老年人拒絕吃藥,卻把保健食品當藥吃,認為保健食品無毒無害,藥品卻有「三分毒」。然而,真正無毒無害的保健食品,對疾病不會有治療作用。如果一個保健食品對疾病真起到了治療作用,那就更要小心。因為裡面可能添加了「不合法」的成分,只是你不知道罷了。而這種不合法的添加,更是平添了服用的危險性。

從臨床上來看,老年人篤信保健食品,忽視正規用藥也很危險。不僅會加重疾病,還可能危及生命。就以糖尿病為例,如果不正確引導,其危害著實不小。

陸瑤華主任表示,如今糖尿病患者激增,這些患者中有些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生活上也會帶來不便。老年人如果每天都要用藥、注射,依從性相對就會比較差。如果正好有一個保健食品宣傳可以不需要注射,且沒有副作用,很多高管、領導也在服用且效果很好,老年人就會容易上當。有些老年人在服用保健食品的時候,甚至會停藥,導致血糖飆升。臨床上,也遇到過高血壓患者光吃保健品不吃藥的情況,血壓控制不住,相當危險。

保健食品受老年人青睞,一方面是老年人對於身體健康的需求強烈,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孤獨感也讓一些推銷員有機可趁。再加上,保健食品並非藥品,在監管上也沒有那麼嚴格,很多廠家便開始鑽空子。

在陸瑤華看來,老年人總被保健食品「坑」已經是個社會問題。隨著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以及家庭醫生的規範與普及,未來這種現象或許能減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保健品騙老人,是藥三分毒,影響血糖

相關推薦

評論(40)

相關焦點

  • 家有老人的看過來!揭秘「保健品」推銷十大陷阱
    手法是一些保健品銷售公司往往宣稱銷售的產品能治高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對胃、腎、肝等內臟有保護作用等,引誘老年人上當。陷阱四:以登記個人信息為由套你上鉤。手法是保健品推銷人員往往會要求消費者詳細填寫住址、病史、電話等基本信息,趁機問問家裡有沒有老伴、幾個孩子、身體怎麼樣,一方面拉近關係,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為後續銷售保健品打基礎。
  • 銀齡關懷④ | 為何老年人易陷保健品騙局?子女的陪伴,才是良藥
    編者按:保健品騙局一次次上演,老年人「心甘情願」受騙的背後,是子女關愛與陪伴的缺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我們如何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 天價保健品為何讓老人頻繁上當
    「高科技」的旗號,以免費旅遊、免費食宿、參觀考察為誘餌,通過事先調查老年人的不同健康需求,冒充細胞專家針對老年人的「痛點」一對一地吹噓、誇大產品的功效,並以高額的價格大肆推銷行騙的犯罪團夥,這次終於栽了!
  • 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現象調查:銷售員抓住老人怕死怕孤獨心理
    隨著購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退休金開始不夠用了,每天把饅頭、包子當主食,幾乎沒有吃過魚、肉之類的葷菜。7月中旬,他連房租都支付不起了,被房東拒之門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有網友說,保健品推銷,已經成為詐騙老人的代名詞。老人被保健品推銷商哄騙而掏空積蓄,乃至變賣家產的現象不是個案,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
  • 「老人痴迷保健品」父母掉入保健品騙局 兒女束手無策
    老年人保健品的騙局,我們欄目已經報導過很多次了,一些商家總會窮盡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騙取老年人的信任,達到推銷他們高價保健品的目的。今天上午,羅湖區的林先生就打來爆料電話說,自己的父母因為身邊朋友的介紹,一步步陷入保健品的「泥潭」,任憑子女如何勸說,都無法動搖兩位老人買高價保健品的決心!
  • 青島老人拿保健品當藥吃,去世後還有價值9萬多的產品
    山東青大澤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檉律師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老年人團體數量日益龐大,並且老人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積蓄。不法人員利用空巢老人心理孤獨感,設下「親情陷阱」,通過各類極具誘惑力的手段,讓老人上當受騙。老年人上當被騙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保健品消費、謊稱中獎的電信詐騙以及金融理財產品消費等。近日,青島市工商局、市食藥監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及律師代表,針對老年人受侵害的案例進行研討支招。
  • 無良商家大打心理牌 老人頻陷保健品騙局(圖)
    她告訴記者:「我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大概有八千元,以前還有點兒積蓄,現在被他們騙得一點都沒有了。」李老太前幾日在一家保健公司買了一床單人負電位褥子,價格是一萬五千元。她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先是派出所謂的專家召集老人們開會,會後推銷員開始推銷褥子。那些專家說,這條褥子可以治療糖尿病、腿疼等疾病。我買來只睡了一天,就出現了便秘症狀。我打電話給保健品公司要求退貨,但是對方卻說退貨要付1500元的退貨費。」
  • 揭秘「保健治療儀」忽悠推銷誘騙老人
    ,洗腦月餘,時機成熟,便開始推銷其保健儀器斂財。老人用上該產品沒效果,再找推銷員,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解析「忽悠術」:聽課洗腦禮品釣魚  據劉先生介紹,近期在其小區內,常有自稱高電位治療機宣傳人員向小區內老年人分發宣傳單頁,並稱去恆昌大廈親自體驗者可獲禮品。不花錢有好處,老年人趨之若鶩,忽悠銷售就此展開。
  • 天價保健品一針5.9萬!揭秘讓老人頻繁上當的騙術
    、參觀考察為誘餌,通過事先調查老年人的不同健康需求,冒充細胞專家針對老年人的「痛點」一對一地吹噓、誇大產品的功效,並以高額的價格大肆推銷行騙的犯罪團夥,這次終於栽了!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王某等人與下級經銷商以59000元一針、98000元兩針的價格專門向老年人銷售、注射「幹細胞」「免疫細胞」保健品。現初步查明涉案被害人達500餘名,涉及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揚州、青島、嘉興等九地,涉案總金額高達3000餘萬元!  老人為何頻繁上當?
  • 九部門整治保健品欺詐背後:侵權事故多發,有老人被騙後自殺
    除了提供各種「好處」,營銷人員常向老人們打親情牌——對於一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這種熱情和關愛很容易令他們感動。可溫情背後往往暗藏陷阱。《南都周刊》今年採訪了一名曾在某「養生館」推銷保健品的工作人員,這篇題為《我是怎麼騙老人買保健品的?》報導,後來被《讀者》雜誌轉載時使用了另一標題:《養生講座「十面埋伏」》。
  • 聽講座被推銷「特效藥」 到手一查是「化妝品」
    健康講座、藥品試用、名醫義診……看似關愛老人健康的活動,背後卻潛藏會議營銷鏈條。近日,成都78歲的黃婆婆,就落入了保健品會議營銷的陷阱。在成都眾心家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眾心家園」)舉辦的愛眼講座上,她被工作人員推銷購買了近3萬元(實付七千餘元)的「特效藥」。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藥品」是沒有治病效果的保健品和化妝品。成都一位老人花近萬元買的「特效藥」實際是保健品和化妝品8月3日上午,成都武侯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眾心家園進行突擊檢查,現場查獲100餘盒保健品。
  • 【2020轉165】一個騙子自述:我是這樣把保健品賣給老人!
    在那裡,有購買保健品長達5年以上的老人,有每年會購買數萬元金額的老人。老人們甚至會非常仔細地給其他正在猶豫的老人分析,保健品到底有哪些好處。那些長期購買保健品的老人內心很可能並不認可保健品,但他們需要自我認同和自我辯解,當別人問起他保健品好不好的時候,為了維護面子,老人一定會說好。沒有老人願意承認自己傻,「如果說不好,這不是打自己的臉麼?」
  • 老人保健品宣稱能治疑難雜症 兒童泡沫墊需驗生殖毒性物質
    典型案例1 保健品「坑老」營銷有套路 人到老年,身體健康可謂是最大的心願,不過,一些中老年人卻認為保健品可以代替藥物進行治療,不願意聽從子女和醫生的建議,結果往往造成過度消費,浪費錢財還耽誤病情。
  • 「保健品」騙局大起底:幾大套路誘你越陷越深
    打著「健康講座」的名義,給免費參與健康講座的老年人送禮物,最後再推銷一堆高價保健品。這樣的「保健品」的騙局屢屢發生,遇到此類情況,老年人和家屬,該如何維權?  事件回顧  不買產品 贈品魚一條追要5000元  住在人大附近的張老先生在上個月遭遇了一件糟心事。「我們小區邊上總有人一看到老年人就圍追堵截地推銷各種保健品。」
  • 【看·法】神奇保健品能讓植物人醒來?看看你家老人中招了嗎
    那麼,老人們為何會心甘情願去購買這款「青腦搭檔」呢?    陳女士的父母都住在郊區的養老院裡,結果,騙子公司趁兒女不知道,就派車把老人接走,做體檢後,哄騙老人買下所謂的保健品。    隨後,公司會組織老年人開展集中宣講,僱人扮演專家為老人分析病情,同時虛構慢性病患者服用「青腦搭檔」後成功恢復健康的案例,讓老人們看到該款產品的功效,給與老年人
  • 專家提醒:老人不要亂吃保健品 試吃贈藥多是陷阱
    第三,在社區打著「名醫義診」的名號,讓銷售人員穿上白大褂充當「醫生」,用虛高的檢測結果,忽悠老人購買、服用保健品。  第四,在有很多市民活動的廣場採用「免費出遊」的促銷手段,專車接送老人,免費送頓簡餐,而小小的惠贈後面隱藏的卻是一把鋒利的「宰人刀」。
  • 5.9萬元一針所謂幹細胞保健品,不到一年有數百名老人被騙
    江蘇:犯罪團夥專向老人推銷保健品 5.9萬一針2018年三、四月間,長期從事保健品行業的嫌疑人王某等人偶然發現,無錫某生命科技公司正在生產所謂「幹細胞」和「免疫細胞」保健產品。於是他們與該公司籤訂了合作協議,由無錫的這家公司負責培育「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而王某等人則負責挑選客戶進行銷售。
  • 保健品之惑
    今年2月,她接到一個推銷電話,對方稱自己是教授,推銷鹹陽一家製藥廠生產的保健品,服用後心臟正常跳動就可以不用起搏器。   有心臟病並裝了起搏器的張老太聽得動了心,在與對方溝通之後,購買了35000元保健品。但服用一段時間後,她感覺自己的心臟病並不見好轉,想退貨退款。但對方卻說,扣除相關退貨費用後,只能退回1萬餘元。
  • 保健品騙局十大套路被曝光!
    套路:03、冒充專家恐嚇型有些保健品經營者經常會邀請所謂的專家、醫生到推銷現場,宣稱此專家對某些疾病有非常專業的治療水平,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銷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病,假專家害人不淺。套路:04瞞天過海神吹型利用廣告「神吹」、「秘方」誘導,將普通酒、飲品等包裝成治百病的「神藥」,比如聲稱具有獨特秘方、採用純天然中草藥植物配製而成,可治療痛風、頸椎炎、腰肩盤突出、風溼等而推銷「非藥品」。
  • 央視曝保健品連環騙局:洗腦+親情牌 專坑你爸媽!
    央視財經《消費主張》欄目經常會接到一些觀眾的投訴,說他們的父母對保健品情有獨鍾,家中各式各樣的保健品堆積如山。更可怕的是,一些身體有病患的老年人,輕信保健品營銷人員的說法,把藥都停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老年人鍾愛保健品,保健品營銷暗藏著什麼樣的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