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70萬人感染這種病毒,別忽略了!

2020-12-08 騰訊網

進入冬季,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將近1年,依然熱度不減,甚至還存在局部爆發風險。但別因新冠疫情忽略了這種病毒……

前天(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每年全球約17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69萬人喪生……世衛組織表示,愛滋病仍然是一個重大全球公共衛生問題。

攜手防疫抗艾 共擔健康責任

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透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的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疫情仍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由於傳播影響因素更加複雜,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10月,全國報告愛滋病感染者11.2萬例,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的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性傳播比例在95%以上,其中異性傳播佔70%以上,目前全球還沒有有效疫苗和治癒藥物。我國愛滋病的傳播影響因素更加複雜,防治任務更加艱巨。

愛滋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大家都覺得愛滋病是一些很有特徵的疾病,其實不是。愛滋病的臨床症狀就是正常人、健康人常見的症狀,只不過在愛滋病感染者中更嚴重地體現出來。

比如感冒,對於一個健康人來說,吃一點藥、喝水、睡覺,幾天就恢復了。那麼對於一個愛滋病感染者來說,感冒以後可能需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才能恢復。如果免疫功能很低時,一次感冒就可能奪取感染者的生命。再比如腹瀉、拉肚子,健康人一兩天就恢復了,或者吃點藥物就行了。但對於愛滋病感染者來說,可能一周、一個月都無法恢復,甚至腹瀉就無法停止。

在健康人身體裡都有一些細菌,比如皮膚表面、口腔、鼻腔、生殖道、消化道都有細菌。那麼對於健康人來說,由於免疫功能正常,這些菌群在身體裡面能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不至於引發疾病。而對於愛滋病感染者來說,由於免疫力下降了,這種平衡就打破了,即使是正常的菌群,也會導致感染者出現疾病。

所以我們通常把這種感染叫做機會性感染。這種感染可以表現在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皮膚方方面面。健康人的免疫功能平衡,身體裡面腫瘤、癌變細胞能夠及時地發現、清除,保持我們健康。但對感染者來說,由於他的免疫功能下降,細胞的突變,特別是癌變,免疫系統控制不了,所以感染者比健康人更容易產生腫瘤。

因此,愛滋病沒有一些典型的、特徵性的、一看就能診斷的症狀,它就是正常人最常見的症狀在感染者身上的一種表現。

日常接觸不會感染愛滋病

日常生活不會感染愛滋病!研究表明,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汗液、唾液、尿液和糞便等都不含有或只含有極少量的愛滋病病毒。而且愛滋病病毒很脆弱,離開了人體很容易死亡。愛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很差,特別是對溫度很敏感,56℃時30分鐘就能殺滅它,並且溫度越高,這種病毒生存的時間就越短。

常用消毒劑都可以殺滅愛滋病病毒,比如:70%的酒精或2.5%漂白粉液只要5分鐘浸泡,就可以完全殺滅它。此外,完整無破損的皮膚是防禦愛滋病病毒入侵的最好的屏障。所以,與愛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是安全的,不會感染愛滋病。

愛滋病病毒在蚊子體內不繁殖。蚊子在吸血時不會將已吸進體內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而是注入唾液作為潤滑劑以便吸血。流行病學證據已經充分證明,蚊蟲叮咬不會傳播愛滋病病毒,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因蚊子或昆蟲叮咬而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報導。

注意血液傳播

雖然與愛滋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般接觸是安全的,但仍需要注意預防日常生活中可能經血液傳播的情形。

1、與感染者共用剃鬚刀、牙刷時,如果雙方都被剃鬚刀劃破或者牙齦都有出血,愛滋病病毒就會通過剃鬚刀、牙刷傳給對方。

2、一些容易引起創傷的服務項目,如美容、紋身、扎耳朵眼、修腳等用的刀具如果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徹底;

3、體育運動外傷和打架鬥毆引起的流血;

4、救護傷員時,救護者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等,都可以引起血液途徑的傳播。

相關焦點

  • 每年17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別因新冠疫情忽略了他們……
    每年全球約17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69萬人喪生……世衛組織表示,愛滋病仍然是一個重大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新冠疫情下愛滋病防治工作面臨額外挑戰,病毒檢測、預防和治療服務的中斷,可能使多年來之不易的防艾成果,化為烏有。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
  • 報告指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者 是全球目標值的...
    報告指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者 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劉亮)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7日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指出,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
  • 全球3800萬人感染愛滋病,這些群體是高危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新發愛滋病感染者,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在中國,儘管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但愛滋病仍是報告死亡數居第一位的傳染病病種。與此同時,感染者中出現的一些新變化也應引起警惕。
  • 全球3800萬人感染愛滋病 這些群體是高危!
    近年來,新增愛滋病感染者呈「兩頭翹」的趨勢——青年學生和老年人群體感染人數增加。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新發愛滋病感染者,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在中國,儘管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但愛滋病仍是報告死亡數居第一位的傳染病病種。
  • 這種恐怖的病原菌,全球每年有200萬人感染
    Part. 1 全球每年有200萬人感染上的致病菌 銅綠假單胞桿菌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位於醫院的分離菌的首位。廣泛的分布在醫院的各個角落,容易引起病患傷口的二次感染,以及肺部囊胞性纖維病(cystic fibrosis,CF),同時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者是因為感冒等導致的免疫力下降的人群感染上該菌的機率則大大增加。 據權威調查統計,全球每年有200萬人感染上銅綠假單胞桿菌,造成9萬人死亡,患病致死率為4.5%。
  • 全球每年死亡65萬人!關於流感,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只有這1種
    1流感≠感冒全球每年死亡65萬人在信息流動性這麼強的今天還是有很多人低估了流感的嚴重性以為流感就是普通感冒其實通過症狀就能將他們區別開來▼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範圍內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可導致65萬例死亡▼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
  • 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這幾大症狀,千萬別忽略了
    權威數據顯示,在我國,大概每年會有16萬人死於胃癌。其實相當大一部分的胃癌都是由於一種細菌——幽門螺桿菌所引起的,幽門螺桿菌又是感染了它會有什麼表現?身體一旦出現以下5個信號,提醒您要小心幽門螺桿菌感染,因為這5個症狀很容易與其他疾病症狀混淆,所以大多數人都忽略了。
  • 除了新冠病毒,還有一種病毒每年20萬人因此喪生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是最常見的病毒之一,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尤為高發。 美國每年在所有的非細菌性腹瀉暴發中,60-90%是由諾如病毒引起。荷蘭、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都有類似結果。
  • 世界愛滋病日丨全球3800萬人感染愛滋病,誰會是下一個被幹細胞治癒...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新發愛滋病感染者,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 在中國,儘管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但愛滋病仍是報告死亡數居第一位的傳染病病種。與此同時,感染者中出現的一些新變化也應引起警惕。
  • 在美國有多達140萬人攜帶這種病毒
    疾病控制中心說,感染這種疾病的人數正在下降。利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平均每年20萬下降到2016年的2萬左右。年齡在20歲到49歲之間的人最有可能得這種病。 只有5%到10%的成人和5歲以上的兒童患有B型肝炎,最終導致慢性感染。對於5歲以下(25%到50%)的嬰兒來說,這一數字並不好,而出生時感染的嬰兒(90%)則更高。
  • 男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比較普遍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導致女性患宮頸癌的罪魁禍首。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男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情況也比較普遍。
  • 中國已能藥物控制愛滋病傳染,問題是每年有30%感染者沒被發現
    這種隱匿的傳染性將會帶來更多的感染者,特別是在中國,異性傳播已經逐漸成為愛滋病傳播主要途徑,形勢嚴峻。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愛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截至2018年9月底,估計每年新發感染者8萬例左右,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
  • 小小的蚊子,每年能「殺死」70萬人
    庫蚊,可以傳播西尼羅病毒引發流行性乙型腦炎;伊蚊,是登革熱病毒的中間宿主,還傳播基孔肯雅熱、黃熱病和寨卡感染;而每年造成幾十萬人死亡的瘧疾,其罪魁禍首是按蚊大肆傳播瘧原蟲造成感染。◎ 蚊子利用類似注射針一樣的口器結構直接刺入皮下血管,它們能繞過正常的疾病防禦機制。
  • 每年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微型設備,可以快速檢測血液中的有害細菌,使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能夠精確定位潛在致命感染的原因,並用藥物對抗它們。由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科學家的這項羅格斯大學合著研究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期刊上。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英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6日上午9時,英國已有超過10萬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牛津大學研究:英國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根據《金融時報》,牛津大學一項新冠肺炎模型研究分析,英國半數人口或已感染新冠病毒。
  • 最狡猾的病毒,讓被感染的外來蜜蜂繞過守衛,進入並感染蜂巢
    但是別看病毒小而簡單,在歷史上人們對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可謂聞風喪膽,比如天花病毒,還有最近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的COVID-19病毒。對於這些致命病毒,隔離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防護措施,能夠很好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 全球170萬種未知病毒 專家:吃「野味」或導致疫情頻繁發生
    據法新社1月27日報導,17年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大爆發之後,有許多聲音曾警告過人們「不要吃野生動物,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很大」。然而,當時的那場教訓並沒有徹底改變人們吃「野味」的習慣,這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被認為跟吃「野味」有很大關係。
  • 每年造成72萬人死亡,蚊子可以說是地球上對人類最致命的生物
    為什麼說蚊子是地球上對人類致命的生物,因為蚊子不僅叮人吸血,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病原體的中間寄主,像瘧疾,這種每年造成全球幾十萬人死亡的疾病其實是一類寄生蟲—— 瘧原蟲引發的。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有: 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瘧原蟲寄生在人的血液中,是由蚊子傳播的。
  • 每年全球有4萬人因病毒性角膜炎失明,這一難題在上海被破解
    記者 黃景源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150萬個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復發案例,造成至少4萬人失明。單純皰疹病毒(HSV)是人類最常見的病原體,在人群中的感染極為普遍。無疫苗可用,無藥物根治,使其成為至今仍未被攻克的醫學難題。現在,這一醫學難題有了突破口。
  • 被美國政府故意忽略的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新冠病毒抗體檢測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測試樣本達到3300人,獲得的數據表明美國實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是確診病例的50——85倍。我取三個研究機構數據的中位數32%推算,他們的抗體檢測研究表明,美國已有1/3群體攜帶新冠病毒抗體,這也可反過來說已經有1/3的美國人感染過新冠病毒。數量在1億人之巨。就算打一個對摺也有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