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撞擊形成薩德伯裡盆地,鎳礦儲量1800萬噸,地標建築大鎳幣

2020-11-04 太古哥

薩德伯裡撞擊構造(Sudbury Structure)不僅是地球上最大、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撞擊構造之一,還是火成巖成因、礦床地質相關重要科學問題的發源地,發育世界第二大銅鎳硫化物礦床。

薩德伯裡撞擊構造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是18.49億年前,一個直徑約10-15km的彗星撞擊哥倫比亞超大陸(Columbia Supercontinent)所形成的,薩德伯裡盆地長62km,寬30km,深15km。目前的形態是最初形成的圓形撞擊坑遭受漫長地質過程改造後剩下的一小部分。

薩德伯裡隕石撞擊構造的地理位置

薩德伯裡地質圖(圖源: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薩德伯裡地區衝擊錐(圖源:Peter Lightfoot)地球歷史漫長的風化和改造作用會重塑地形地貌,薩德伯裡盆地廣泛的火山作用更是使其成因難以證實,因為風化的火山作用會產生和隕石撞擊相似的地貌。直到1970年,薩德伯裡才被科學家們確認為隕石撞擊成因,因為該區發現了衝擊錐(shatter cones)、金剛石和衝擊石英等隕擊高壓成因的結構和礦物。

薩德伯裡隕石撞擊熔融角礫(圖源:Mike Beauregard)薩德伯裡盆地有三種主要的巖石群:(1)由巖漿巖組成的薩德伯裡火成雜巖體(Sudbury Igneous Complex, SIC)的主體和其邊部、下部的巖漿巖角礫和熔融角礫;(2)覆蓋在SIC之上的變質沉積巖;(3)以SIC為中心的、受撞擊作用輻射的直徑約100km(主要是1km以內)的角礫化圍巖。

薩德伯裡礦石手標本(Po:磁黃鐵礦,Pn:鎳黃鐵礦,Cpy:黃銅礦)薩德伯裡的礦石礦物主要是和Sublayer和Offset巖牆火成巖有關的磁黃鐵礦、黃銅礦和鎳黃鐵礦。Sublayer底壁還發育方黃銅礦、針硫鎳礦和斑銅礦。硫化物的結構包括浸染狀的、填隙狀的和珠滴狀的。

薩德伯裡假玄武玻璃角礫巖(圖源:Peter Lightfoot)

在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中,薩德伯裡的鎳儲量和資源量約1800萬噸,僅低於俄羅斯諾裡爾斯克,居全球第二。薩德伯裡地區僅鎳和銅金屬的經濟價值就接近2150億美元,伴生的鈷、銀、金和鉑族元素金屬也具有重要經濟價值。

薩德伯裡地標——大鎳幣

地球上隕石撞擊坑的大小和分布範圍(圖源:Peter Lightfoot)除薩德伯裡外,20億年前,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南非Vredefort撞擊坑是目前地球上識別出的最古老的撞擊構造。Vredefort撞擊坑以豐富的金鈾礦床而出名。

隕石撞擊不僅能帶給人類探索太陽系甚至宇宙的鑰匙,還是自然資源富集的有利途徑。不過,地外星體於我們而言更多的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畢竟一場流星雨是浪漫的,一顆砸下來的彗星或是小行星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卻是毀滅性的。

相關焦點

  • 處於火山地震帶的菲律賓,礦產儲量全球領先,是我國主要鎳礦來源
    菲律賓金屬礦產概況菲律賓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成礦地質條件較好,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鎳礦、金礦、銅礦、鉻礦等單位面積儲量在全球名列前茅。目前已查明和開發的礦種有50種,礦產種類相對比較齊全,尤其是金屬礦產如鎳、銅、金、鐵、鉻、鈷等,都具有一定儲量和開發潛力。截至2017年,菲律賓鎳儲量480萬噸,居世界第六位;鈷儲量29萬噸,居世界第五位,生產佔全球產量的4%;銅儲量2300萬噸,金儲量2400噸。
  • ...盆地「東西並進」 新疆油田公司5年累計新增石油探明儲量逾7億噸
    新華網烏魯木齊12月1日電(趙春暉)隨著準噶爾盆地東部風險探井康探1井噴出高產工業油氣流,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現為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證實了新疆準噶爾盆地「東西並進」的油氣勘探開發格局。
  • 「奇觀」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十大撞擊坑
    3500萬年前,藝術家對巨型小行星或彗星的想法陷入了現在的切薩皮克灣。(圖片來源:科學)不管是山丘大小還是山脈大小,隕石撞擊都是太陽系中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薩德伯裡火山口薩德伯裡火山口薩德伯裡火山口(圖片來源:NASA)
  • 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奇觀
    由於風景秀麗,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到,湖泊的形成是500萬年前發生的隕石撞擊的結果。7 卡拉卡特卡拉卡特的面積約為65公裡,形成於220萬年之前,位於尤戈斯基半島的東南部。此前,有2個地點,即卡拉和烏斯卡拉火山口,它們在撞擊後的一段時間合併。6 Deep Bay
  • 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形成機制與勘探
    1000萬噸級目標區,累計探明隱蔽油氣藏石油地質儲量94700萬噸。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勘探開發程度的不斷提高,構造油氣藏的發現越來越少,中國東部主力油區油氣儲量和產量都相繼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已不能滿足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對原油的需求,"石油安全"正在威脅著國家的經濟安全,尋找隱蔽油氣藏成為實現我國石油大幅度增儲上產的重要出路之一。然而,由於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形成過程的複雜性,國際上對這類油氣藏的研究幾近空白,國內也處於起步或探索階段。
  • [公告]興業礦業:河南省唐河縣周庵銅鎳礦採礦權評估報告
    評估主要參數:礦區面積2.6089平方公裡;採礦權範圍內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9754.90萬噸,Ni金屬量328388噸,Cu金屬量117534噸,伴生Pt金屬量18401千克,Pd金屬量15703千克,Au金屬量12157千克,Ag金屬量402218千克,Co金屬量13095噸;評估利用可採儲量礦石量6490.06萬噸,Ni 金屬量218620.92噸,平均品位0.34%;Cu 79734.37噸,
  • 「一帶一路」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及產能概況
    其中,俄羅斯查明銅礦儲量3000萬噸,居世界第6位,佔「一帶一路」的23%,主要分布在烏拉爾、貝加爾地區和諾裡爾斯克礦區;印度尼西亞查明銅礦儲量2800萬噸,居世界第8位,佔「一帶一路」的21.5%,主要分布於東部及南部地區。此外,蒙古銅礦資源較為豐富,查明銅礦儲量1500萬噸以上,且品位較富;哈薩克斯坦查明銅礦儲量700萬噸,主要分布於東部各州。
  • [公告]吉恩鎳業:吉林省通化縣新安鎳礦採礦權評估報告書
    依據吉林省國土資源廳2011年3月9日通化縣新安鎳礦採礦許可證(證號:C2200002011033120107986;開採礦種:鎳礦、銅礦、鈷礦;開採方式:地下開採;生產規模:9.9萬噸/年;有效期:貳年,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隕石,撞擊地球形成了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地形圖從四川盆地的大小來看,確實也只有這麼巨型的隕石才可能導致恐龍在全球範圍內滅絕,不然很小的隕石坑影響的範圍基本不是全球性的,比如在世界上存在很多隕石坑,但是這些隕石坑可以判斷出撞擊的隕石非常小,只有一顆隕石才能形成四川盆地那麼大的隕石坑,也只有那顆隕石才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災難,從這一點去看的話四川盆地真的有可能是
  • 細思極恐,彗星撞擊地球離我們很遠嗎?會因被彗星撞擊而毀滅嗎?
    據說早在恐龍時代就有彗星撞擊地球而是恐龍滅絕, 在影視作品中的彗星撞擊地球並非超現實,而是真實存在的,人類會像恐龍一樣滅絕嗎?其實彗星撞擊地球並非發生在遠古時代,離我們最近的也有幾次,其中就有發生在中國。
  • 典型沉積盆地優質油藏形成條件及動力學過程課題通過驗收
    近日,由甘肅省科技廳組織,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副院長楊生榮主持,邀請有關專家11人組成鑑定委員會,對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中心(原蘭州地質研究所)主持、長慶油田第二採油廠和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協作完成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國西部典型沉積盆地優質油藏形成條件及動力學過程」進行了成果鑑定。
  • 在鄂爾多斯盆地,還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難題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今天在北京發布了兩項重大油氣勘探成果:一項是今年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內勘探發現了10億噸級大油田——慶城大油田。另一項是在四川盆地頁巖氣勘探獲得重大進展,在長寧-威遠和太陽區塊累計探明10610.30億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地萬億方頁巖氣大氣區。
  • 沙皇炸彈5000萬噸TNT當量,和隕石撞擊相比,誰的威力更大?
    人類研製過威力最大的核武器為前蘇聯的沙皇炸彈,其TNT當量為5000萬噸,這幾乎是廣島原子彈的3000倍(約2萬噸當量)。沙皇炸彈爆炸後形成了直徑4.6千米的火球,50公裡之內的房屋全部被摧毀,500公裡之外的芬蘭當地玻璃都盡數被震碎,在萬裡之遙的美國還檢測到劇烈的5.6級地震。可以說這場爆炸的影響幾乎遍及全球,威力不可謂不大!
  • 塔裡木盆地獲重大油氣發現 石油儲量逾2億噸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塔裡木盆地獲重大油氣發現本報訊 記者齊慧報導:4月8日,從塔裡木盆地傳來消息,滿深1井用10毫米油嘴測試求產,日產原油624立方米,日產天然氣37.1萬立方米,意味著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開闢出一個新的油氣戰略接替區。
  • ...張繼明辭任中國神華總裁職務;中石油計劃在四川盆地上產天然氣...
    四川盆地發現28套工業油氣產層,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十三五」資源評價顯示,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達38.84萬億立方米,已獲探明儲量3.73萬億立方米,探明率9.6%,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目前已開發氣田110個,生產井1600口,歷年累產4600億立方米。可採儲量採出程度28%。
  • 專家:地球的水來自彗星撞擊 每分鐘新增兩千噸
    地球的水來自彗星撞擊平均每分鐘新增兩千噸  遼寧日報:既然太陽風形成的水量較少,那麼月球上的水來自哪兒?  蕭耐園:我個人認為月球水源於彗星撞擊。在月球形成初期,小天體持續不斷地撞擊月球。這類小天體主要是小行星和彗星。撞擊的結果是形成了累累的隕擊坑,而彗星則帶來了大量水分。
  • 近20億年前一次隕石撞擊對地表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據國外媒體報導,將近20億年前,一塊巨大的隕石砸中地球,在如今加拿大境內形成了一處厚達1.5公裡的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