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沉積盆地優質油藏形成條件及動力學過程課題通過驗收

2021-01-14 中國科學院

    近日,由甘肅省科技廳組織,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副院長楊生榮主持,邀請有關專家11人組成鑑定委員會,對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中心(原蘭州地質研究所)主持、長慶油田第二採油廠和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協作完成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國西部典型沉積盆地優質油藏形成條件及動力學過程」進行了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研究報告,審查了相關技術資料,經質疑答辯和討論,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基礎資料紮實,研究內容豐富、系統,技術路線合理,在理論和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創新,經濟效益顯著,主要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意通過鑑定。

    該項目於2002年8月提出了「中國西部典型沉積盆地優質油藏形成條件及動力學過程」研究項目建議,旨在通過解剖我國西部典型盆地不同類型優質油藏形成條件和動力學過程,探索優質油藏成藏模式、形成機理和分布規律,建立具有我國西部石油地質特色的石油地質理論,為西部石油勘探和尋找優質油藏提供科學依據。同年10月中國科學院資環局批准並設立了該項目。項目實施期間,該課題組的科技人員7次赴鄂爾多斯盆地、4次赴青海油田進行野外科學考察,採集了大量的樣品,並對這些樣品進行了2006項次分析,收集統計前人各種分析化驗數據23025個;先後同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學術機構,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和交流,共派出7人次出國訪問,請進7人次進行講學和合作研究;與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建立了合作研究關係,並籤定了合作研究協議。

    經過3年研究工作,該課題組取得了顯著成果:

    1、該項目針對中國西部鄂爾多斯和柴達木典型盆地不同類型優質油藏成藏特點,系統地研究了鄂爾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和柴達木盆地尕斯庫勒油田優質烴源巖地質地球化學和油氣地球化學特徵、儲層流體?巖石相互作用、儲層特徵與儲層描述、油藏動力學系統、盆地演化與油區構造特徵,總結了我國西部鄂爾多斯和柴達木典型盆地不同類型優質油藏形成條件、動力學特徵、形成機理和分布規律,豐富了我國西部石油地質理論,為西部石油勘探和尋找優質油藏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2、該項目建立了儲層油砂中不同賦存狀態烴類(即游離烴、封閉烴、膠結物烴、束縛烴、包裹體烴組分)的分離和分析實驗流程,提出了利用儲層中不同賦存狀態烴指標評價油氣充注期次的方法,確定了鄂爾多斯盆

    地緩坡邊緣線」(湖泊岸線、水下坡折線、前緣末端邊界線)和「兩帶」(臺型三角洲前緣帶和坡型三角洲前緣帶)的概念及其識別標誌,建立了隴東油區和西峰油田優質儲層賦存部位的高解析度層序地層格架,確立了低滲透油氣區儲層分類和砂體形態組合描述技術,分析了柴達木盆地西部尕斯庫勒油田E31油藏和N12-N21油藏的成藏動力學特徵、要素及其系統劃分。

    3、該項目運用中性含氮化合物分析測試技術研究了西峰油田油氣運移特徵,建立了西峰油田三疊系低孔低滲儲層方解石膠結物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方法,分析了優質碎屑巖儲層成巖主控因素,建立了巖性-成巖-沉積相帶優質儲層預測模式,研究了尕斯庫勒油田E31和N1-N2油藏原油地球化學特徵。

    4、該項目研究成果已得到成功推廣應用。在西峰油田外圍和隴東地區新增探明儲量3000萬噸,新增控制儲量8000萬噸;在青海油田,獲得石油儲量1154萬噸。初步獲得經濟效益2.7億元。

    該項目在實施期間,對中青年科研隊伍的培養和科技論文發表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項目執行過程中共計5名中青年研究人員得到學術能力和學術職稱的提升,項目組成員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2名,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高級人才,也為我國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後備人才。項目組成員發表或待發表論文總計101篇,其中國際SCI 14篇,EI 22篇,CSCD論文44篇;撰寫專著1部。該項目於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由中國科學院資環局組織評審驗收通過,並且得到評委專家的高度好評。

    評審專家認為該項成果在同類油藏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應積極鼓勵在我國西部含油氣盆地更大範圍內開展此類研究與應用,加速進行成果推廣轉化。

相關焦點

  • 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形成機制與勘探
    在系統研究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隱蔽油氣藏形成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以"斷坡控砂"、"複式輸導"、"相勢控藏"為核心的隱蔽油氣藏理論,形成了4套針對不同類型隱蔽油氣藏的勘探技術系列,並在斷陷盆地灘壩砂巖油藏、砂礫巖體油藏等類型油氣藏的勘探中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先後發現了4個億噸級、9個5000萬噸級、7個3000萬噸級和多個
  • 沉積巖: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及一般特徵
    一、沉積巖的概念沉積巖是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條件下,在常溫常壓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質經過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成巖作用形成的一類巖石。需要說明:①常溫常壓——指地表條件下,與巖漿巖和變質巖形成溫度壓力條件有所區別,並非指普通物理學中的25℃和1大氣壓。在地表條件下,極地地區最低氣溫可達-70℃。在深水地區壓力一般在20大氣壓以內。
  • 柴達木盆地大風山構造帶西部油藏評價獲重大突破
    柴達木盆地大風山構造帶西部油藏評價獲重大突破 2019-09-23 13:44: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敦煌盆地發現優質頁巖氣及含油層
    河西走廊傳來喜訊:位於敦煌盆地五墩凹陷的敦頁1井取得突破性成果,不僅發現兩層厚含油層,而且發現了75.47米厚的含氣層及62層瀝青,現場解甲烷含量達99.62%,為優質氣。我省具有規模的生油氣盆地共有15個,預測頁巖氣資源潛力為8.61至13.42萬億立方米。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 旭——柴西北區新近系湖相細粒沉積巖油氣富集條件
    隨著勘探的不斷進行,中國陸相盆地泥頁巖熱成熟度相對海相泥頁巖而言較低,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油氣資源潛力。中國新生界鹹化湖盆沉積研究認為具有高的初始生成率和良好的聚集、保存條件,烴源巖中的有機質含量中等—較高、乾酪根類型好和有機質向烴轉化率高,有利於油氣生成,具有形成大型油田的條件。
  • 任戰利研究團隊:銀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與油氣成藏
    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是盆地動力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其控制著油氣生成及成藏。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不僅對盆地動力學、大地構造及演化有重要理論意義,而且對油氣等多種礦產資源形成研究有重要實用價值。以任戰利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我國沉積盆地熱演化史恢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顯著創新成果。
  • 中國地調局伊犁盆地重磁電項目通過野外驗收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伊犁盆地高精度重磁電勘探工程項目在新疆伊犁巴依託海鄉項目處駐地通過專家組野外驗收。這標誌著該中心首個自行承擔的野外油氣基礎調查項目進展順利,取得成功。項目最終以優秀級獲得野外驗收。專家組建議,還需進一步細化、完善施工總結報告,加強資料預處理工作,開展重磁電震鑽井多種資料的綜合應用。  專家組成員、來自中石油東方公司綜合物探處北疆項目部的張月向記者介紹,該項目實施以來,採用多種方法取樣,數據記錄翔實準確,初步查明了伊犁盆地工作區內的地質構造與底層特徵及地球物理場分布規律和特徵,同時,對二疊系的含油氣性進行了輔助研究。
  • 某課題通過專家驗收領先國內
    近日,市三院介入科楊春旺主研的省科技廳課題「抗癲癇藥物丙戊酸致乳腺腫瘤放射增敏作用機制及其臨床治療腫瘤的應用研究」順利通過專家驗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課題首次在國內外詳細地闡述DNA損傷修復機制障礙是臨床安全劑量VPA致乳腺癌細胞放射增敏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並擁有兩處創新點。該課題依託基礎研究,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檢索查新顯示國內外未見相同的文獻報導。驗收專家認為,該課題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較廣闊的應用前景,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沉積作用和沉積物:化學和生物搬運的沉積作用
    它們只有在乾熱的氣候條件下,在封閉或半封閉的盆地中,或在水循環受限制的潮上地帶,即在蒸發條件下,才能沉積下來。如石膏、硬石膏、鈉鹽、鉀鹽、鎂鹽等。生物的搬運和沉積作用生物在母巖風化產物的搬運和沉積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少沉積巖和沉積礦產的形成都與生物作用有關,或直接由生物作用而形成。如碳酸鹽巖、磷酸鹽巖、沉積鐵礦、硅藻土、白堊、煤、油頁巖和石油等。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旭——柴西北區新近系湖相細粒沉積巖油氣...
    隨著勘探的不斷進行,中國陸相盆地泥頁巖熱成熟度相對海相泥頁巖而言較低,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油氣資源潛力。中國新生界鹹化湖盆沉積研究認為具有高的初始生成率和良好的聚集、保存條件,烴源巖中的有機質含量中等—較高、乾酪根類型好和有機質向烴轉化率高,有利於油氣生成,具有形成大型油田的條件。
  • 我國10億噸級頁巖油藏全面推進開發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8日電 今年以來,在我國10億噸級頁巖油藏——吉木薩爾頁巖油區域,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全面推進開發,已動用鑽機36部,開鑽47口井,完井8口,日進尺2000米以上,累計完成進尺160000餘米。
  • 大慶油田精細油藏描述技術追蹤剩餘油紀實
    精細油藏描述技術,如同給油田開發工作者增添了一雙「千裡眼」、一副「透視鏡」。  8月25日,記者從大慶油田開發部了解到,通過精細油藏描述技術,看清地下剩餘油分布,再採取壓裂、作業等措施,近10年來,大慶油田新增動用可採儲量近億噸。  精確:取全取準每個生產數據  大慶油田對地質認識的進程,相當於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進化。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驗收 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物理過程機理...
    中國氣象報訊8月26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2020年第五次主任辦公會議,在會上通報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結果。大氣攻關項目共有28個課題參加驗收評審,根據項目驗收實施細則,確定綜合排名前八的課題為優秀,其中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物理過程機理研究」被評為優秀。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由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負責組織實施。
  • 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作者:石亞軍1,2,楊少勇3,郭佳佳1,馬新民1,孫秀建1,徐麗1,鄒開真3,田光榮1作者單位:1.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肅蘭州 730020;2.中國石油集團油藏描述重點實驗室,甘肅蘭州 730020;
  • 一帶一路•盆地行:桑託斯盆地 深海升騰新希望
    桑託斯盆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盆地,位於巴西東南部海域,沿岸有裡約熱內盧和桑託斯港。北鄰坎波斯盆地,南接佩洛塔斯盆地,面積約32.7萬平方公裡,水深從淺水到3200米,是典型的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石油地質條件十分優越,油氣田發現眾多。近年來,盆地在深水區鹽下湖相碳酸鹽巖領域連續發現了盧拉油田、朱皮特油氣田和裡貝拉油田等多個大型油氣田。
  • 【長知識】沉積巖
    在乾旱古氣候條件下,會形成大面積的紅色沉積巖,這是由於沉積物中的氧化鐵容易氧化為三氧化二鐵。而潮溼氣候條件下,有機物質就會增多,較多的有機質進入沉積物中使沉積巖顏色成為暗灰或黑色。鹽類在炎熱乾旱氣候形成,煤炭則在溫暖潮溼氣候聚集。這都說明古氣候對沉積巖形成是有制約作用的。生物的進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積巖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跡。如在石炭紀,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