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造土」助「力」嫦娥月球「挖土」

2020-12-04 天津大學新聞網

本站訊(記者劉曉豔 圖片 特約記者劉東嶽)穩了!穩了!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挖土」。事實上,早在2009年,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崔玉紅教授和王建山教授就開始在實驗室裡「造土」——尋找各種合適的材料,儘量符合月球表面土壤的各參數,部分成果最先應用於嫦娥三號。此次嫦娥五號降落在呂姆克山,同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地點不同,並且著陸器的重量不同和任務不同,在月貌試驗場內,空間力學團隊根據不同參數順利完成了20多種不同的月貌模擬試驗,特別是模擬出月坡、月坑、月石等多種組合和極端工況。

空間力學團隊徐家福高級工程師(左一)與屈川工程師(右一)測試著陸器試驗面的各種物理力學性質

模擬月貌打好了「地基」,要想讓「嫦娥」五號穩穩落月,並確保所搭載的各種敏感設備不受「內傷」,空間力學團隊圓滿完成了著陸器穩定性試驗面和著陸衝擊試驗面的研製:模擬出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受力環境,滿足著陸器著陸時四條「腿」的三級緩衝裝置的受力和變形的著陸衝擊試驗。同時,針對「嫦娥」落地時,也全面模擬了可能會碰著石頭、遇到斜坡等各種極端工況,確保「嫦娥」無論遇到什麼著陸情況,「腿」都不會受傷,穩穩落月,並保障搭載的敏感設備正常工作。

同時,在著陸器接近月表時,發動機噴出的高速、高溫與高密度氣體迅速向月表外部真空環境膨脹、擴散,形成羽毛狀流場,即羽流。羽流衝擊到月球土壤表面,導致月壤顆粒的四處飛揚,並在月球表面形成月坑。月坑對著陸器的著陸穩定性帶來不利影響,飛揚的月壤顆粒也會影響著陸能見度和視野,甚至這些顆粒粘附在著陸器設備表層,覆蓋在光學儀器表面,使得它們無法開展正常工作。空間力學團隊針對月壤顆粒被揚起的臨界質量和月表形成月坑的尺寸、月壤顆粒受力影響因素、月壤顆粒相互碰撞問題、月壤顆粒的擴散問題和月壤顆粒與發動機羽流雙向耦合問題等,提出了原創的研究方法,該研究方法的成果為嫦娥五號著陸器穩定著陸保駕護航。

空間力學團隊徐家福高級工程師(右四)與團隊成員測試著陸器各種試驗面的材料參數

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分為「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五號將要完成的正是這最後一步的「回」,並且是帶著月壤樣品回到地球。返回器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的穩定性和姿態分析,也是空間力學團隊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通過數值模擬與試驗數據比對,團隊提供了不同的工況助力返回器以「最舒服」的姿態安全進入大氣層。

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崔玉紅教授和王建山教授近十年一直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計劃等項目,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嫦娥三號、四號和五號著陸器,也將應用在未來的嫦娥系列著陸器上,為我國探月工程提供重要研究方法和關鍵參考數據。

(編輯劉曉豔)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研究團隊「造土」11年 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中新社天津12月2日電 (張道正 劉曉豔)記者2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空間力學團隊專業「造土」11年,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挖土」。
  • 嫦娥月球「挖土」,有咱天津團隊參與
    空間力學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挖土」。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津大學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大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大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空間力學團隊徐家福高級工程師(左一)與屈川工程師(右一)測試著陸器試驗面的各種物理力學性質實驗室模擬月球造土
  • 「嫦娥」挖土前,他們在實驗室「造土」11年模擬月球路況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為嫦娥五號著陸器穩定著陸保駕護航:「嫦五...
    天津北方網訊: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熱點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本報記者 陳 曦 通訊員 劉曉豔穩了!穩了!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將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挖土前造了11年「月壤」早在2009年,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崔玉紅教授和王建山教授就開始在實驗室裡「造土」——尋找各種合適的材料,儘量符合月球表面土壤的各種參數,部分成果最先應用於嫦娥三號。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挖土前造了11年「月壤」早在2009年,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崔玉紅教授和王建山教授就開始在實驗室裡「造土」——尋找各種合適的材料,儘量符合月球表面土壤的各種參數,部分成果最先應用於嫦娥三號。
  • 張學習及其團隊:為嫦娥五號「挖土」助一「臂」之力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哈爾濱1月5日電 題:張學習及其團隊:為嫦娥五號「挖土」助一「臂」之力新華社記者楊思琪「嫦娥五號機械臂長3.7米,結構重量3100克,臂厚1.4毫米,相當於十幾張紙的厚度,可以說是太空裡的『白瘦美』。」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西安科技助一「臂」之力
    此次,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四院為嫦娥五號採樣任務助一「臂」之力。嫦娥五號「挖土」的一舉一動牽動人心。此次,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落月」天津提供「穩力量」
    空間力學團隊徐家福高級工程師(右四)與團隊成員測試著陸器各種試驗面的材料參數。當嫦娥五號著陸器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探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為嫦五「挖土」裝上「慧眼」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即將開啟「挖土」之旅,中國將實現首次機械臂表層月壤自主採樣。在整個「挖土」過程中,機械臂及末端採樣器既要避免與月面巖石障礙物或探測器本身發生碰撞,還要能夠高效精確地完成採樣、放樣、抓罐、放罐等關鍵操作。
  • 美媒關注:嫦娥月球「取土」載人登月可期
    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1月30日發表題為《從嫦娥月球「挖土」 看美中太空競爭》的報導,報導指出嫦娥五號無人探測任務的複雜度證明了中國航天能力的巨大進步。
  • 美媒關注:嫦娥月球「取土」 載人登月可期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1月30日發表題為《從嫦娥月球「挖土」 看美中太空競爭》的報導,報導指出嫦娥五號無人探測任務的複雜度證明了中國航天能力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