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習及其團隊:為嫦娥五號「挖土」助一「臂」之力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1-01-07 中國網

新華社哈爾濱1月5日電 題:張學習及其團隊:為嫦娥五號「挖土」助一「臂」之力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嫦娥五號機械臂長3.7米,結構重量3100克,臂厚1.4毫米,相當於十幾張紙的厚度,可以說是太空裡的『白瘦美』。」哈爾濱工業大學實驗室裡,46歲的張學習身穿藍色工裝,手持銀白色機械臂模型,一邊模仿機械臂運動,一邊介紹它的神奇之處。

張學習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他所在的輕質耐熱金屬基複合材料團隊從事金屬基複合材料研發30餘年。在嫦娥五號「挖土」之旅中,團隊攻克了鋁基複合材料在空天領域應用的多項關鍵性技術,參與研製出機械臂。

時間回到2020年12月2日深夜。嫦娥五號「舒展」機械臂,歷經近15小時,連續採樣12次,圓滿完成月球表層和次表層月壤的採樣任務。當機械臂採滿樣品容器、精確轉移到封裝容器後,張學習和團隊成員長舒一口氣。

「飛上天的每1克,都要精打細算。」張學習說,在航空航天領域,輕量化是永恆的主題,每減輕1克重量,將節省巨大成本。同時,機械臂要實現大面積、多區域、多次數、長時間連續採樣和關鍵動作,因此必須在輕的基礎上增加強度、剛度和尺寸穩定性。

月球屬於真空環境,隨著太陽照射變化,其表面溫度最高達100攝氏度,最低在零下50攝氏度以下,機械臂要承受巨大溫差。

按照嚴苛的環境要求,張學習與團隊研製出晶須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解決了輕質高剛度高強度航天結構件研製的核心技術。同時,團隊還開發出一套檢測技術和檢測裝置,實現了機械臂剛度的精確檢測,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為解決同類產品的分析測試提供了技術支撐。

副教授錢明芳回憶說,實驗階段,一點點微弱的振動都可能導致測試數據波動,影響測試結果。實驗場所白天有其他課題組工作,他們的實驗基本上都在晚上進行,一連就是好幾個通宵。

張學習說,在項目研發前期,由於一些技術缺陷,團隊在一年半的時間內都找不到恰當的解決辦法,只得不斷與設計單位溝通,不停地試錯、完善、調整……

「十年磨一劍。」張學習介紹,從2010年項目論證,到2013年項目啟動,再到2017年完成技術攻關、2020年成功登月……十年來,團隊一步一個腳印,見證著嫦娥五號的騰飛之路。

張學習坦言,每一次探索都可能失敗,面對失敗,不能停滯不前,不能消極沮喪,要把研製過程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當作推動複合材料及其應用技術創新發展的動力,這也是團隊制勝的法寶。

「未來一系列國家重大任務對新材料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滿足需要。」哈工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團隊負責人耿林說,未來團隊將發揮多學科技術優勢,不斷加強條件建設和技術創新,接續向著浩瀚宇宙邁進。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西安科技助一「臂」之力
    本報訊 (記者 關穎)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四院為嫦娥五號採樣任務助一「臂」之力。
  • 天津大學研究團隊「造土」11年 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中新社天津12月2日電 (張道正 劉曉豔)記者2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空間力學團隊專業「造土」11年,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挖土」。
  • 嫦娥五號月表挖土,你可知背後有多少國防專利?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要在月球上再挖兩天「土」。作為我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嫦娥五號可是有一系列「月表挖土」相關專利噠!比如下面這張「嫦娥五號月表挖土」效果圖(來自央視新聞),從圖上可以看出著陸器在月表採樣工作時,包含一個採樣的機械臂,還有一個底部的鑽頭。
  • 香港團隊研發表取採樣裝置,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日前成功落月並完成核心關鍵任務——月面自動採樣封裝。在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的探測任務中,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裝置助力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挖土」成功,閃耀香港科研團隊在國家重要科研項目中的又一次高光。
  • 香港團隊研發表取採樣裝置 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12月8日電(記者朱宇軒、萬後德)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日前成功落月並完成核心關鍵任務——月面自動採樣封裝。在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的探測任務中,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裝置助力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挖土」成功,閃耀香港科研團隊在國家重要科研項目中的又一次高光。理大8日介紹,嫦娥五號採樣方式包括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理大科研團隊承擔的正是表取採樣系統的研發。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圖據新華社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這個區域降落並實施採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一區域比起之前美國和前蘇聯落月採樣的區域,從地質上來說,可能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巖,如果能獲得這裡新的樣本,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
  • 升級版「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物所 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4日電(鄭瑩瑩)嫦娥五號正在攜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在探測器著陸和月球「挖土」過程中,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和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三大載荷,有如「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測距、避坑、捕捉月球表面信息,穩穩地「刨土」。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
  • 上海「特級技師+90後技師」合力,助嫦娥五號「投遞」月壤
    本文圖均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挖土」「打包」,嫦娥五號啟程「回家」作為無人探測器,嫦娥五號是如何完成「挖土「、「打包」這樣的精細活的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專家介紹,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經受住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其中,鑽具鑽取了月面下的月壤樣品,機械臂則在末端採樣器支持下,在月表開展多種採樣。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經受住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其中,鑽具鑽取了月面下的月壤樣品,機械臂則在末端採樣器支持下,在月表開展多種採樣。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
    原標題: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圓滿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摘要: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嫦娥五號月球「挖土」任務順利完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 嫦娥五號落月48小時匆忙挖土,只為不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有人開始有疑問了,為啥NASA的人在月亮上就時間充足,拿」麻袋「裝了幾百斤的月壤回來,而嫦娥五號取的土只夠裝一節」香腸「?實際上,和NASA在月球上鑽孔沒有時間限制不一樣,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是設置的有返回期的,因為月球的黑夜和地球並不一樣,它長達半個月。在這個半個月內,月夜最低溫達零下170攝氏度沒這樣的溫度啥事都做不了,只能靜靜地捱凍。
  • 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嫦娥的「手臂」指哪挖哪挖土無疑是件揮汗如雨的體力活。嫦娥五號「挖土」的畫風又是如何?好在,研製團隊已經解決了這些環境適應性問題。如果電機在工作中壞掉或沒電了怎麼辦?為了保證任務完成,研製團隊在一個電機殼體中塞了2臺電機,提供雙重保障。同時還增加了突然斷電情況下對機械臂的位置保持功能,防止機械臂因「沒勁」而落在月面上「摔傷」,可以說是很貼心了。
  • 合工大團隊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11月24日,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務順利開展的背後,還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此次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 去月球「挖土」咯!「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真人劇場版嫦五任務全過程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從地球出發到月面採樣再到返回地球,動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如果任務取得成功,有望創造我國航天史上的5個「首次」。
  •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計劃取回2公斤月球樣品。嫦娥五號究竟如何「挖土」並取回?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挖2公斤?嫦娥五號分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