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月表挖土,你可知背後有多少國防專利?

2020-12-03 百科君的IP雜談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要在月球上再挖兩天「土」。

作為我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嫦娥五號可是有一系列「月表挖土」相關專利噠!

要知道,要在月球上「挖土」並不簡單,不是想像中在地球上鑽個孔、挖一鏟子就行。

這又牽扯到一系列的技術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土太硬、熱量散不掉、採的樣品不好封存等等...

既然發現了新的技術問題,於是解決問題的新專利就應運而生。

申請專利自然是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但如果專利太早公開必然導致洩密。

而且這回跟往常的探月項目又不一樣,我國航天史最難工程絕非浪得虛名,「月表挖土」技術的涉密等級可能太高...

於是,這下厲害了,原來嫦娥五號月表挖土背後,很大一部分專利都是

國防專利」!

我們不解釋具體的挖土技術,只介紹一下著陸器上和月表挖土相關的專利布局情況。

比如下面這張「嫦娥五號月表挖土」效果圖(來自央視新聞),從圖上可以看出著陸器在月表採樣工作時,包含一個採樣的機械臂,還有一個底部的鑽頭。

這個機械臂是件普通的發明專利,申請於2018年;而機械臂的關節,是國防專利,2016年11月解密。

在同一時期解密的,還有幾件月表鑽取機構的相關專利,同樣也是國防專利。

這是我國第一次設計月表鑽取機構,專門用於解決的上面提到的「月表挖土」的技術問題。

這些被解密的專利,大約申請於2012-2014年,可見那是時候我國航天人可能已經完成了嫦娥五號挖土的完整技術方案。

至於為啥是2016年11月解密,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技術迭代了,有了更好更先進的「挖土」技術了,所以早期技術便可以公開了。

所以,嫦娥五號挖土可能...哦不,應該是肯定,還有更多的國防專利或者國家機密,咱們是看不到的。

此外,能看到的專利還有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專利,學名叫「月地高速再入返回飛行器」,外觀專利如下左圖,結構分解圖來自百度百科。

我們同時能看到返回器的大底、大梁、艙門,其實都是有專屬的專利的。

而且這些也是「國防專利」!申請於2015年。

但這批國防專利目前雖然解密,但也只能看到部分的專利申請信息,具體的解密公告文本,仍舊尚未公開。

所以從這些專利信息來看,大概就可以了解嫦娥五號自主智慧財產權形成的一個歷程。

而對於技術控來說,專利信息也是很有意思的,可以告訴你很多媒體講不到的咚咚。

比如,返回器不是要從月球上帶回2公斤土麼?這土不是不好封存麼?那裝土的罐子長啥樣?

上圖只是一張央視給的模擬圖,紅箭頭處即是採樣密封裝置。

但要說到技術細節,那還得看嫦娥五號「採樣密封裝置」專利了!

大概就是下圖這個樣子了,不過這件不是國防專利哈!

最後,再說明一下,本文中提到的這幾件專利被挑出來,首先是因為申請人是嫦娥五號工程的參與單位;

其次,專利的附圖等信息與公開披露的信息較為相似,且部分涉密;

因此推測這些專利,應該和嫦娥五號的實際方案,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此外,再重申一下,我國航天史上最難工程,絕非浪得虛名。16年的努力絕非只凝聚在這幾件專利,或者個別幾個團隊上。

除了上述公開或者解密的專利之外,還可以看到諸如哈工大、浙大、北航、中科院等等科研院校,為月表採樣公開的大批相關專利。

所以,嫦娥五號是我國幾代航天人智慧的結晶,這份功勞屬於他們所有人。

專利數據來自incopat專利資料庫


我是百科君,一個集才華和知產於一體的,

專利挖掘機!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相較於此前的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探測器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有空前高的要求:著陸區域內應沒有太高的凸起,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大約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有絕招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全球矚目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還要過幾個難關?
    站在月球看地球,這真的不是夢,你出生在此生長在此最後還要魂歸在此地球,月亮是它的衛星,你有一天可以遠遠看著它運轉,一圈兩圈,海洋高山城市鄉村都在蔚藍色的圓球上,你還在意生或死的存在嗎?因為你的後代子孫都在地球生生不息,你只有好好的過好現在,好好的享受在地球的歲月。
  • 最新動態:嫦娥五號正在月面「挖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12月2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目前正在月面「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
  • 最新動態:嫦娥五號正在月面「挖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12月2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目前正在月面「挖土」。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後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後,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國家航天局)嫦娥五號任務落月的著陸區,選擇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這個區域降落並實施採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一區域比起之前美國和前蘇聯落月採樣的區域,從地質上來說,可能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巖,如果能獲得這裡新的樣本,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月面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月面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12月2日攝)。新華社發   歷時7天曆經38萬公裡嫦娥五號遠赴月球成功著陸,開啟本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夢想更近一步。兩種「挖土」模式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用這招就夠了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鄧孝慈】《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此次嫦娥五號降落在呂姆克山,同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著陸地點不同,並且著陸器的重量不同、任務不同,在月貌試驗場內,空間力學團隊根據不同參數順利完成了20多種不同的月貌模擬試驗,特別是模擬出月坡、月坑、月石等多種組合和極端工況。
  • 嫦娥五號落月48小時匆忙挖土,只為不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11月24日凌晨從地球出發,直至12月1日夜晚落地月球,開始為期兩天的挖土之旅。而事實上,只用了今天一天,挖土工作就宣告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包裝好月壤,把它們完完整整的帶回來,任務已完成大半,還剩最後關鍵環節。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經受住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其中,鑽具鑽取了月面下的月壤樣品,機械臂則在末端採樣器支持下,在月表開展多種採樣。
  • 成功落月!嫦娥五號要開始挖土了
    【成功落月!嫦娥五號要開始挖土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 23 時 11 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嫦娥登月 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 約1.7 公裡/秒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後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後,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嫦娥的「手臂」指哪挖哪挖土無疑是件揮汗如雨的體力活。嫦娥五號「挖土」的畫風又是如何?在月面超過100攝氏度的高溫考驗下,它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舒展長臂,高高舉起了「挖土鏟」……此處需註明的是,嫦娥五號的挖土鏟,可跟咱們在生活中用到的不一樣。
  •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球「挖土」「打包」 航天專家揭秘中國首次月面...
    12月3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至此,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作為嫦娥五號「挖土」之旅的核心步驟,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整個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環節之一。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成功著陸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並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這將是我國甚至全球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嫦娥五號將怎樣開啟這場前所未有的「挖土」之旅呢?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