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提出:宇宙將在「大爆炸」裡死去

2020-08-14 南瓜資訊社

來源:中國科學報

藝術家對黑矮星的印象圖。圖片來源:MARK GARLICK

是在爆炸中湮滅還是在沉默中死亡?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宇宙將如何終結。

已知的物理定律表明,從現在起到大約10100年後,恆星將停止誕生、星系將變暗,甚至黑洞也將通過霍金輻射的過程蒸發,只留下簡單的亞原子粒子和能量。

空間的膨脹將使能量冷卻到接近0開爾文(絕對零度),這意味著宇宙的「熱死亡」和達到總熵。

據《科學》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難以想像的遙遠未來,被稱為黑矮星的冰冷恆星殘餘物質將開始爆發,形成一系列壯觀的超新星,釋放宇宙有史以來最後的「煙火」。這或許是宇宙在萬物永遠變暗前最後的「歡呼」。

今年春天,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Matt Caplan在教授一門天體物理學課程時意識到,最後一組天體的命運從未被解釋過。

在耗盡熱核燃料之後,像太陽這樣的低質量恆星不會以引人注目的超新星的形式出現,相反,它們會慢慢地脫落外層,留下一個地球大小的熾熱核心,即白矮星。

「它們就像是從爐子上取下來的平底鍋,會越來越涼,基本上會永遠冷卻下去。」 Caplan說。

白矮星通常不再產生能量,依靠一種叫做電子簡併壓力的力量抵抗重力崩潰。白矮星中的粒子被鎖在發射熱量的晶格中長達數萬億年之久,遠遠超過了宇宙目前的年齡。但最終,這些白矮星會逐漸冷卻,變成黑矮星。

黑矮星缺乏驅動核反應的能量,所以它們內部很少發生核聚變反應。聚變需要帶電原子核克服強大的靜電斥力而合併。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量子力學允許粒子穿過能量屏障,這意味著儘管速度極低,聚變反應仍然可以發生。

當矽和鎳等原子與鐵結合時,它們能夠產生正電子,即電子的反粒子。這些正電子會緩慢地摧毀黑矮星中心的一些電子,並削弱它的簡併壓力。

對於質量約為太陽1.2至1.4倍的恆星(約佔當今宇宙中所有恆星的1%)而言,這種減弱最終將導致災難性的引力崩潰,從而引發類似於更高質量恆星形成超新星的巨大爆發。

Caplan在本月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報導了這項研究。

Caplan說,這種戲劇性的爆發將在101100年後開始發生,這一數字人類大腦幾乎無法理解。而這場爆發將持續到1032000年後。

希望目睹這場宇宙最後「煙火」的時間旅行者恐怕會失望。因為到了這個時代,一種與引力相反的神秘物質——暗能量將把宇宙中的一切分割開,每一顆黑矮星都將被巨大的黑暗包圍,超新星甚至彼此間都無法觀測到。

耶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Gregory Laughlin稱讚這項研究是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它允許科學家考慮在當前時代還沒有足夠時間展開的物理過程。

不過,Laughlin也強調,任何有關遙遠未來的研究都不必太當真。「我們對極為遙遠的未來的看法反映了目前的認識,而且這種看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提出宇宙將在「大爆炸」裡死去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宇宙將如何終結。空間的膨脹將使能量冷卻到接近0開爾文(絕對零度),這意味著宇宙的「熱死亡」和達到總熵。 據《科學》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難以想像的遙遠未來,被稱為黑矮星的冰冷恆星殘餘物質將開始爆發,形成一系列壯觀的超新星,釋放宇宙有史以來最後的「煙火」。這或許是宇宙在萬物永遠變暗前最後的「歡呼」。
  • 大爆炸誕生了宇宙?科學家提出「大反彈」理論,宇宙越來越年輕了
    審核:小文 關於宇宙的誕生,主流科學觀點從上世紀2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開始向「大爆炸」理論傾斜,不過,轉眼百年的時間過去了,很多科學家在系統研究過宇宙大爆炸理論,特別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相關問題之後,對於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又提出了一項新的觀點!
  • 大爆炸是真實發生的嗎?科學家對宇宙起源故事提出質疑
    但是太空人埃裡克·勒納的最新研究對大爆炸提出了質疑,該研究提出對宇宙輕元素的觀察與支持宇宙大爆炸的理論相矛盾。這項研究是勒納於星期三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35次會議上提出的。勒納提出了不一樣的模型,他稱之為輕元素的銀河起源假說。在這個另類理論中,輕元素是在星系演化的早期階段在恆星內部產生的,這是勒納基於對宇宙中最古老恆星的觀察得出的一個想法。勒納在一份聲明中說:「戈爾模型的正確預測不僅比大爆炸模型更符合觀測結果。」「恆星產生的輕元素一定會發生——如果也有大爆炸產生的話,我們觀察到的這些輕元素將比我們觀察到的多得多。」
  • 中加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新理論:不是"大爆炸"而是"大彈簧"?
    今日視點   在關於宇宙起源的研究中,大爆炸理論一直都佔據著權威的主導地位。然而,據英國《每日郵報》在線版日前報導,中國和加拿大的一批科學家最近卻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宇宙並不源自一個爆炸的奇點,而是從自身上一個舊形態中「反彈」出來。   這一研究結果,業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宇宙大爆炸理論被衝擊!科學家:我們的宇宙正在「循環」
    如果沒有宇宙,人類也就不會出現,那宇宙又是怎麼出現的?可能你會說,宇宙的前身是一個「奇點」,它的主要特點是體積無限小、溫度無限大、密度無限大和時空曲率無限大,奇點在一次大爆炸之後,逐漸膨脹成了如今的宇宙,物質也從稀疏變得稠密。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科學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一種宇宙起源假說。
  • 美國科學家發現宇宙大爆炸確鑿證據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發現宇宙大爆炸確鑿證據   美國科學家17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原初引力波穿越嬰兒宇宙留下的印記,這是宇宙剛剛誕生時急劇膨脹的首個直接證據。引力波是在100年前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這一發現將最終補上宇宙誕生圖景中最後一片缺失的拼圖,幫助解答宇宙誕生之謎,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重大成果。
  • 宇宙奇點大爆炸真的發生過嗎?科學家提出質疑,宇宙或無始無終
    事實上,面對無邊無際的宇宙,我們目前能夠獲得的條件和線索都十分有限,所以科學家們只能根據複雜的公式一點點去推算和猜測宇宙的存在狀態,包括奇點大爆炸的說法,其實也只是一個猜測而已。也就是說,奇點大爆炸只是目前科學界對宇宙起源的一種廣泛猜測,並且取得了初步認可,但是由於目前人們很難找到有力的證據,所以仍然無法成為一個確定的理論。在相關猜測中,奇點大爆炸其實是密集運動的粒子在「宇宙原始湯」中結合形成氫原子等物質的過程,由於其中劇烈的反應,才構成了如今多種多樣的天體和星繫結構。
  • 宇宙大爆炸是怎麼提出的,從出現到現在一直爭議不斷,也有穩態
    從本質上講,這個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初始點或奇點,它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裡擴展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宇宙。這意味著宇宙一定起源於一個難以置信的小而緻密的物質點,叫做「原始原子」Lemaitre是一位羅馬天主教牧師,這一事實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因為他提出了一個理論,向宇宙呈現了一個確定的「創造」時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多數物理學家傾向於相信宇宙一直存在。從本質上講,大爆炸理論被許多人視為過於虔誠。
  • 宇宙中最常見的就是大爆炸,那麼為什麼宇宙會大爆炸?
    在1927年,比利時的一位名叫勒梅特的科學家提到了&34;,這是&34;的首次提出;1929年,哈勃作為一名美國的天文學家提出了宇宙膨脹說,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他所提出的定律——哈勃定律;到了1946年,美國伽莫夫將宇宙大爆炸這一概念性的詞語提出。
  • 宇宙為何非得從「大爆炸」開始不可?科學家的解釋令人恍然大悟
    浩瀚宇宙關於這個話題,想必許多喜歡科學的朋友都曾思考過,由「宇宙大爆炸」而產生宇宙是近代科學家一直秉承的觀念。自1929年物理科學家哈伯開啟宇宙模型的論戰,到1963年,宇宙學大概只有2.5件事情是被確定的:夜空是黑的,星系之間互相遠離,以及宇宙的成分「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宇宙大爆炸。已故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先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鐵桿支持者之一,但這個概念並不是他提出的。
  • 人類首次在實驗室「製造」出「宇宙大爆炸」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你可能會回答,是大爆炸。那麼,大爆炸的起源又是什麼呢?或者說,這個爆炸,是怎麼「點燃」的呢?這是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問題。天文學家可以模擬出宇宙從大爆炸開始之後所經歷過的 138 億年的漫長曆程,但卻對大爆炸本身是怎麼啟動的——這個宇宙的時間零點,知之甚少。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地殼由宇宙中的氣體和塵埃組成。那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呢?那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無疑是成功的,它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宇宙問題。但它並不能被稱為一個結論,因為它還沒有得到證實。而且,最近,一些科學家聯合起來對大爆炸理論提出了質疑,他們的矛頭指向了這個很難自圓其說的領域。假如宇宙是從大爆炸中產生的,那麼一定存在一種大爆炸前的狀態,即大爆炸理論所稱的「奇點」。
  • 關於宇宙大爆炸,沒有人親眼目睹,那科學家又是怎麼知道的?
    然而,如果140億年前沒有人活著,我們怎麼知道大爆炸是否真的發生了呢?「大爆炸」簡介簡單地說,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中,這個宇宙大約有140億年的歷史,在宇宙誕生的最初時刻,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從一個被稱為奇點的無限密度點爆發出來。
  • 羅傑·彭羅斯提出共形輪迴宇宙學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這個理論認為,我們今天所觀察到並存在於其中的宇宙,是從更熱、更緻密且更均勻的過去演化而來的。在最初提出時,大爆炸假說是作為一種嚴肅的替代理論,對宇宙膨脹的一些主流解釋加以補充但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原始火球」殘餘——如今所知的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簡稱CMB)——的發現,該假說基本被證實了。
  • 宇宙不是「容器」!「大爆炸宇宙論」可以休矣!
    若論當代宇宙學最有影響的學說,大概非「大爆炸宇宙論」莫屬。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大爆炸理論最初是由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於1927年首次提出。
  • 諾貝爾獎得主表明,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論或將被改寫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依舊相信宇宙的起源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然後進一步演化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但是,這一理論始終是作為假說,還無法被證實。 今天,一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爵士在接受奧地利記者採訪時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宇宙早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仍然可以觀察到。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GeorgesLematre)於1927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提出宇宙起初是一個奇點,而宇宙大爆炸則導致了它的膨脹。按照這種邏輯,本文的標題從根本上是有缺陷的,時間是因為原始奇點向其當前的大小和形狀膨脹而形成。這就是答案嗎?相去甚遠。這是一個永遠也找不到答案的宇宙學難題。愛因斯坦去世後的幾十年裡,量子物理學的出現和許多新理論復活了有關大爆炸前宇宙的問題。
  • 科學家提出新理論 我們的宇宙是鏡像宇宙?
    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提出,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可能是反物質宇宙的鏡像,它在大爆炸之前存在,並且在時間上向後延伸。這是加拿大周界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所說的,他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學模型,它表明存在一種所謂的「反宇宙」,它與我們一起保留了物理學的基本規律。稱為CPT對稱性。
  • 「奇點大爆炸」另有新說,還是中國科學家提出的
    雖然大爆炸理論已經在人們心中站穩了腳跟,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數據做支撐,加上愛因斯坦、霍金等這些科學家本身在自己的理論上就反反覆覆,這使得這一理論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這個理論在一些人看來更是荒謬,難以接受。而奇點無中生有的宇宙創生狀態,更是讓人覺得有些神學的狀態。
  • 加拿大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新理論
    加拿大科學家日前提出了有關宇宙起源的新理論,認為我們所認識的三維宇宙可能起源於一顆毀滅後變成四維空間的恆星。當前最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