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在教小朋友念拼音。 東方IC 資料
「伊,安,伊安,特伊安,特安……」
這不是亂碼。眼前半米見方的書桌上,剛上一年級的圓圓正託著腮幫子,對著眼前「tian」的音節皺起了眉。
看著小姑娘這麼為難,吳潔敏說,這很正常。做了三十多年語言教育專家,身為浙江大學外語學院退休教授的她告訴記者,現行的拼音教材裡,並沒有一個叫「ian」的韻母。
這個發現主要源於她之前主編一本少兒漢語韻律啟蒙讀物,她一口氣把失蹤的包括「ian」在內的12個韻母全部找了出來,放到了剛出版的《情韻朗讀學拼音——高效又開心》中。
昨天,吳潔敏向記者透露了很多關於拼音的秘密。
拼音已經快60歲
12個韻母失蹤了40多年
「a,o,e,i,u,ü,b,p,m,f,d,t,n,l……」
也許大部分人,對上面這一排看起來像英文字母的注音符號都不會陌生。自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後,漢語拼音,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了全國小學的課堂。
1958年正式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採用國際通用的26個拉丁字母作為拼音字母,包含23個聲母和35個韻母(不包括4個特殊韻母),並使用四個聲調符號來表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四個調類。
「《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們的語言大法。」吳潔敏說。
上世紀70年代,受漢語簡化風潮的影響,不少人認為學生需要學習的韻母過多,學業過重,而推出了「簡式拼音」,捨去了12個《漢語拼音方案》中的韻母,其中包括5個「齊齒呼韻母」(ia,iao,ian,iang,iong),6個「合口呼韻母」(ua,uo,uai,uan,uang,ueng)和1個「撮口呼韻母」(üan)。
這一更改延續至今。
如今的拼音變簡單
曾經的「四拼音節」沒了
「這些韻母佔漢語拼音韻母總數近三分之一,跟聲母搭配,能夠產生78個音節。」吳潔敏說。
12個當年被刪除韻母中,包含8個三拼復鼻韻母,如iang。
「我覺得現在教材裡的韻母排列順序也可以改進。」吳潔敏說,比如現行教材中,將複韻母ie與特殊韻母er放在同一課中,沒有規律可尋,孩子們只能強記。
吳潔敏甚至覺得,應該將12個被拼音教材排除在外的韻母補全,反而可以減輕孩子記憶負擔。這種方法在現行拼音教材中未曾出現過,也是吳潔敏的獨特創意。
一年級新生們如何學好拼音?吳潔敏認為,可以為每一課的拼音教學內容配上詞語和兒歌,用來複習鞏固,並鼓勵孩子們在兒歌中尋找已經掌握的韻母及音節。
「現在小學的第一課,是『天地人』,其實我認為第一課應該是『a,b,m』,學的就是『爸爸、媽媽』。」吳教授說,還可以給第一課配上一首兒歌《好娃娃》:「媽媽下班回到家,我請媽媽快坐下。我給媽媽倒杯茶,媽媽叫我好娃娃」,幫助孩子們記憶。
真要恢復12個韻母嗎
語文老師看法不一
說起學拼音,餘姚市實驗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師魯丹,已有近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了。
「我們現在教學生的時候,遇到像『ian』這樣的拼寫,會把它與聲母結合稱為三拼音節。其中的『i』作為介母,要發得短而快。」魯丹說,「有的學生實在無法掌握三拼音節,如『tian』,我就先把『i』和『an』拼起來,教他們讀『ian』,他們讀著讀著就會了。」
儘管缺少了12個韻母,但工作在一線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經驗。
「我一般會用看圖編故事的方法教學生拼音,增強他們的記憶。」臨海匯溪鎮聖雄希望小學的江靈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平常都在用介母,我覺得沒必要再加12個韻母了。」
但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有這種自信。吳潔敏說,她曾聽一些年輕教師提起:「我非常認真地備過課,但就是教不好。」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李淑敏聽過吳潔敏教授的課,她說:「吳教授的方法很實用,35個四呼韻母組成的幾百個音節可以讀得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拼讀起來就像玩遊戲。」
(原題為《你學的拼音,其實有12個韻母「失蹤」》)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