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科學家譚方琳:斬獲國獎,高效學習靠這1個秘訣,分享2點心得

2021-01-15 學霸學習方法

剛上高一的談方琳,15歲,是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最年輕的參會者。

談方琳在初三階段,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談方琳說,小學時她就開始參加數學競賽補習,學習相關的知識,初一暑假就開始跟著教授做研究。因為做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了不影響正常的學習,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成了她的法寶。

那麼,學霸們是如何做到高效學習的呢?

一、學霸學習高效的秘訣:輸入與輸出相結合

網上有人總結了24位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遍觀一遍,我們會發現:雖然狀元們的學習方法不盡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

上課,讀書,看視頻,聽音頻,查資料這些都是輸入型學習。而思考總結,提問,教授他人就是輸出型學習。

2018年浙江高考狀元林影,她說,對於學習自己並沒有特別的竅門,就是上課跟著老師的節奏認真聽課,數學和物理會多做題。有時候一道題做不出,就會一整天想著,吃飯的時候也會想著。

而且,林影還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經常放學了,還衝到辦公室攔住老師問問題,經常一問就是半小時。平時每周都會總結學習到的知識點,哪些掌握的好,哪些還沒有掌握的,要加強練習。

所以,高效的學習方式一定是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當我們做到了平衡,學習效率自然會大大提升。

然而,我們現在的課堂裡,輸入型的教學模式佔據了絕對的主導。這樣的輸入過多輸出過少的學習模式,會經常導致我們的知識沒有辦法內化,讓我們感覺好像學到了很多,又好像一點用處都沒有。

我們覺得聽課學習的收穫最大、效率最高。其實不是,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決知此事要躬行。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只有你親身實踐了,你才可能真正的內化。

在1946年的時候,美國緬因州的一位科學實驗室的教授,他就對不同的學習方式的效率進行了測算。他測試的是24小時之後,你學習的內容的平均保持率有多少。

我們一定都想像不到,保持率最高的那個選項,叫做教授他人,就是我們主動的去教別人東西。一旦我們主動的去教別人,它會讓我們對於知識的記憶和內化程度達到90%左右。

而在所有學習方式中,保持率最低的就是聽講,如果只是單純的聽課,24小時之後,平均能夠記住的和保持的知識只有5%。

這說明了,我們在輸入之後一定要主動的去輸出,把輸入的信息和輸出過程中重新梳理的邏輯、實踐結合起來,才是高效的學習方式。

二、做到高效學習的兩個技巧

1、千萬不要吝嗇幫助他人

如果你的一位同學,他有一道題目不懂,尋求你的幫助。千萬不要心裡想:我教了他,他要是考試成績比我更好怎麼辦?

我們應該主動的去幫他,不是單純的把我們的作業本拿去給他抄。而是在教他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能夠重新整理之前已經學過的知識。

比如說,你的同學有一道三角函數題不會做,那你可以不光給他講這個題,自己也可以梳理一下降冪公式、倍角公式、兩角和與差這些與三角函數相關的理論和框架,然後再幫他找出來問題出在哪裡。

表面上我們似乎浪費了時間,實際上在教授他人的同時,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了。而且在教授他人時,我們會嘗試各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式讓他人明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會收穫很大的進步。

所以說,不要吝嗇幫助他人。知識和商品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它沒有消耗性。你教別人知識,你自己的知識絕對不會少一分,相反你還會有增長。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地去分享我們的知識,在輸出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把輸入轉化成輸出

把輸入轉化成輸出的三個方法。

(1)高頻率的提問

重慶高考狀元曹飛說:平日做題時,不要只求量而不管效率,做完題之後一定要想想這道題考的是哪個或哪些知識點,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多提問自己,沒掌握的知識點再回顧一遍。

高頻率提問自己,就是把輸入的學習轉化為輸出的思維方式。只有經常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少花時間複習,沒掌握的題型,再多加練習。

(2)及時的關聯思考

廣西狀元伍思睿說:做題的時候,想一想,最近做的題目中有沒有相同類型的,有的話,是哪一點相同,出題者意圖有什麼差異,考的是不是相同的知識。時常進行這樣的思考,做題時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腦子就不至於一片空白。

做題的時候,我們要多聯想同類的題型,做到舉一反三。對於平時所學的知識,我們也同樣可以多採取關聯思考。

比如說,今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了一個定律,你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地把這個案例,和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相關聯起來,自己來創造一個新的案例。

物理課上,老師說了凹面鏡是聚攏的,凸面鏡是發散的。很容易搞混,那你就可以想,汽車的後視鏡就是凸的,我就可以看得更遠,所以凸面鏡是發散的。從輸入轉到了輸出,我們就可以很好地記住這個知識點。

(3)及時有效的自我總結和檢驗

我們發現學霸們的學習方法裡,都有一條,就是自我總結,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點,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計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學習方法有很多,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高效好用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思考,借鑑他人方法的同時,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式。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思考總結的時間,絕對不是在浪費時間。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是「學霸」,如果想要成為學霸,要記住: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技巧比汗水更高效!掌握高效的學習方式,學習自然更輕鬆,更有效。

本文由@學霸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更多狀元學習方法、學霸學習故事、考試高分技巧,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相關焦點

  • 蟬聯最年輕科學家,15歲談方琳全靠天賦嗎?數學領域需要執著
    1、談方琳蟬聯最年輕科學家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難在十幾歲就開始涉足數學領域,但說人家基因好,也是無可厚非。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受家庭的薰陶,她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2、數學領域很嚴肅有家長對此宣傳一位上海15歲女生的事跡,頗為擔心。例如,有人說,請不要用天才的方法誤導普通人,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沒有可比性。也有人說,普通人還是要老老實實勤讀多練,走熟能生巧的路。
  • 15歲最年輕科學家談方琳!回絕央視採訪!認為數學競賽浪費時間
    >當她還是初三學生時,談方琳,因為在各類科創比賽中取得的出眾成績,15歲的她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場的還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獎項得主,談方琳是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這一課題可並不是什麼人都能研究出來的,加拿大一個著名數學家得知這件事之後,指名表示要和她聊上幾句,畢竟這一難題已經困擾了他五年之久,沒想到竟然被一個15歲的女生揭開,他自然很想知道這個女生的樣子。她面對採訪說道:沒有去參加數學競賽,因為參加競賽要刷題,會佔用很多研究課題的時間。
  • 要多顯赫的家境,才能培養出15歲科學家談方琳?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這段時間,我對一個叫談方琳的女孩特別感興趣。大家都應該聽過她的名字了,這是一個15歲的女孩,目前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讀高一。她個子小小的,長相清秀,看上去和我們周圍的任何一個普通高中生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她的另一個稱呼是:「世界上最年輕科學家」。
  • 談方琳,中國最年輕女科學家,初三15歲時破解世界性難題!
    01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談方琳說一下今天的主人公,她叫談方琳,是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年僅15歲,初三的時候便攻克了世界性難題!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2019年10月,談方琳被邀請參加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還獲得「最年輕科學家
  • 談方琳:15歲成科學家,和44位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她有多厲害?
    上海市一位年僅15歲的女孩,躋身最年輕的科學家排行榜,背後亦是少不了思考的推動,那她是否真的如傳言那般厲害?,讓一個15歲的少女猝不及防的闖入眾人的視野中。更令人矚目的是最年輕的參會者竟然只有15歲,她是談方琳。她在14歲的時候便已經參加過一次頂尖科學家論壇,第二年仍然創造了最年輕的記錄。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資格,讓人不禁疑惑她到底何德何能,能與各位科學家同坐一堂?
  • 15歲少年科學家,解世界性難題,婉拒央視採訪:不想被媽媽看到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畢竟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能成為科學家少說也得三四十歲的年紀,怎麼可能還有更小的。但事實上,在上海就有一個女孩,15歲時就被授予了「最年輕科學家」的榮譽稱號,她就是——談方琳。歲的高中生也有同齡人的共同喜好,那就是喜歡追星。
  • 15歲高中生談方琳,破解世界難題,拒絕央視採訪:不想讓媽媽知道
    上海15歲的高中生,解開世界疑惑,拒絕央視採訪:不想讓媽媽知道2019年10月份,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行,作為一個學術性極強的論壇,彼時來參加的都是獲得過獎項的優秀青年科學家,他們有的是
  • 這位15歲的女天才科學家引起全球轟動
    這位15歲的女天才科學家引起全球轟動,卻因為害怕被母親看到而拒絕接受央視採訪?一定是每個人都會羨慕那些天才,好像他們不需要努力就能成功,天才在腦力方面比其他普通孩子要好,他們的思維能力非常活躍,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想法。在中國裡,有這樣一位女性天才,她的名字是談方琳。
  • 上海15歲高一女學霸,攻破數學界難題,與諾貝爾獎得主同桌論道
    因此,孩子的學業幾乎成了所有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為孩子請家教,送孩子上各種課外輔導班,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就。但就在很多孩子忙著上各種輔導班的時候,上海一位15歲的高一女生,就已經攻克了世界性難題,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為一名少年科學家了。這位15歲的女生就是談方琳,她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受邀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
  • 15歲高中少女成「科學家」,曾解開世界性難題,婉拒央視採訪
    科學家在國內絕對算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了。雖然在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科學家,但是他們在某項科研成果方面做出傑出貢獻之後,就有可能直接帶動國內的一個產業發展,甚至還有可能直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我們心中,大多也幻想成為那樣的人。
  • 中國15歲高一女孩,解決世界性難題,卻婉拒採訪:不想讓我媽看見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15歲的時候,父母們或者我們自己的孩子們可能正掙扎在高中的繁瑣的題目中,一頭陷在題海中可能還沒有尋求到結果。但是,這個中國的15歲高一女孩卻有著非常不一樣的學習經歷和成果。
  • 15歲女高中生,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國外科學家贊道:中國霍金
    人們常說,16歲便是花季,那麼15歲就是含苞待放、如詩如畫的年齡。一般15歲的女孩子或是在父母懷裡撒嬌、或是在教室中沉湎於瑰麗的唐詩宋詞,亦或是對喜愛的娛樂明星追逐不已。大概極少有人能將「斐波那契數列」和「數學科學家」與一位15歲的少年聯繫到一起,而在我國的確存在著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她就是上海女孩談方琳,更令人佩服的是,外國的科學家都對她稱讚連連,甚至說她是中國的
  • 中國15歲科學家,解世界性難題,拒絕央視採訪:不想讓我媽看到
    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在人,我國有一位15歲的女科學家,她是誰呢?她的名字叫做談方琳,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其實她對全世界的貢獻非常大。學習並不是孩子的全部,每一個孩子都有學習與玩耍的權利,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們在這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 中國15歲女科學家,解世界性難題,拒絕央視採訪:不想讓我媽看到
    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在人,我國有一位15歲的女科學家,她是誰呢? 她的名字叫做談方琳,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其實她對全世界的貢獻非常大。 一、書香門第裡的神童 一般而言,在所有進入到清華北大的學生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她們的父母是教師。
  • 15歲女科學家,破解世界性難題,婉拒央視採訪:別讓我媽見到
    中國古時雖是父權社會,但即使女子被剝奪了大部分學習知識的權力,其中也不乏有佼佼者出現。李清照、武則天、蔡文姬等優秀傑出的女子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上海一名小小的科學家又打破了「男理女文」的謬論。
  • 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年僅15歲上高一,解世界難題,婉拒央視採訪
    說起這個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很多小夥伴都或多或少認識很多,那麼如果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科學家呢?其實在我國就有一個非常年輕的科學家,僅有15歲,她就是談方琳。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談方琳是誰,因為她非常低調。
  • 15歲女高中生,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外國科學家稱讚:中國霍金
    只有15歲的談方琳就是其中一個,在第二屆世界頂尖專家科學家論壇圓桌議論上,小小的她看起來並不顯眼,然而說起她的成就,在場的頂尖科學家都豎起了大拇指。這個課題的難度,連自己都做不出來,而15歲的女兒竟然解析得如此完美!看著父親不可思議的眼神,談方琳不由得哈哈大笑,這可是第一次父親在自己面前懷疑人生啊!
  • 15歲最年輕科學家上熱搜!網友:別讓我媽看到!
    最近,一位年僅15歲的上海科學家登上了微博熱搜:看的我們一眾吃瓜網友不知所以,15歲?科學家?不管咋樣千萬別讓我媽看到. 就是這位,上海華師大二附中,現僅上高一的學生談方琳:在10月29號開幕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談方琳是最年輕的參會者,而且這並不是她第一次參加這個「全球最強大腦」的聚會,早在去年第一屆科學家論壇上,她就是座上賓。
  • 中國15歲高一女孩,解開世界難題,婉拒央視採訪:不想讓媽媽看到
    中國上海的一名女孩就對喜歡的領域十分感興趣且勇於探索,她在15歲時便解開世界難題,還在高一的她為人低調,婉拒央視採訪稱不想讓媽媽看到。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5歲的她在大家眼中是個乖乖女學霸,被網友追捧的女神,僅僅讀高一的她就已經成為了國家未來棟梁之才,這個人就是談方琳,被媒體讚譽是我國最年輕的00後科學家。為什麼這樣說呢?
  • 15歲相貌平平的中國女孩,被稱「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如今怎樣
    我們在現在的生活裡,連孩子都開始自己的各種電腦操作,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簡單高效,不需要自己再嘗試運算其他的東西。這也是現在父母非常頭疼的一種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到底現在的電子產品是否有效的在提高我們教育問題,還是讓更多的孩子陷入一種不再為問題而思考的漩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