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高一的談方琳,15歲,是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最年輕的參會者。
談方琳在初三階段,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談方琳說,小學時她就開始參加數學競賽補習,學習相關的知識,初一暑假就開始跟著教授做研究。因為做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了不影響正常的學習,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成了她的法寶。
那麼,學霸們是如何做到高效學習的呢?
一、學霸學習高效的秘訣:輸入與輸出相結合
網上有人總結了24位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遍觀一遍,我們會發現:雖然狀元們的學習方法不盡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
上課,讀書,看視頻,聽音頻,查資料這些都是輸入型學習。而思考總結,提問,教授他人就是輸出型學習。
2018年浙江高考狀元林影,她說,對於學習自己並沒有特別的竅門,就是上課跟著老師的節奏認真聽課,數學和物理會多做題。有時候一道題做不出,就會一整天想著,吃飯的時候也會想著。
而且,林影還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經常放學了,還衝到辦公室攔住老師問問題,經常一問就是半小時。平時每周都會總結學習到的知識點,哪些掌握的好,哪些還沒有掌握的,要加強練習。
所以,高效的學習方式一定是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當我們做到了平衡,學習效率自然會大大提升。
然而,我們現在的課堂裡,輸入型的教學模式佔據了絕對的主導。這樣的輸入過多輸出過少的學習模式,會經常導致我們的知識沒有辦法內化,讓我們感覺好像學到了很多,又好像一點用處都沒有。
我們覺得聽課學習的收穫最大、效率最高。其實不是,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決知此事要躬行。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只有你親身實踐了,你才可能真正的內化。
在1946年的時候,美國緬因州的一位科學實驗室的教授,他就對不同的學習方式的效率進行了測算。他測試的是24小時之後,你學習的內容的平均保持率有多少。
我們一定都想像不到,保持率最高的那個選項,叫做教授他人,就是我們主動的去教別人東西。一旦我們主動的去教別人,它會讓我們對於知識的記憶和內化程度達到90%左右。
而在所有學習方式中,保持率最低的就是聽講,如果只是單純的聽課,24小時之後,平均能夠記住的和保持的知識只有5%。
這說明了,我們在輸入之後一定要主動的去輸出,把輸入的信息和輸出過程中重新梳理的邏輯、實踐結合起來,才是高效的學習方式。
二、做到高效學習的兩個技巧
1、千萬不要吝嗇幫助他人
如果你的一位同學,他有一道題目不懂,尋求你的幫助。千萬不要心裡想:我教了他,他要是考試成績比我更好怎麼辦?
我們應該主動的去幫他,不是單純的把我們的作業本拿去給他抄。而是在教他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能夠重新整理之前已經學過的知識。
比如說,你的同學有一道三角函數題不會做,那你可以不光給他講這個題,自己也可以梳理一下降冪公式、倍角公式、兩角和與差這些與三角函數相關的理論和框架,然後再幫他找出來問題出在哪裡。
表面上我們似乎浪費了時間,實際上在教授他人的同時,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了。而且在教授他人時,我們會嘗試各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式讓他人明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會收穫很大的進步。
所以說,不要吝嗇幫助他人。知識和商品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它沒有消耗性。你教別人知識,你自己的知識絕對不會少一分,相反你還會有增長。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地去分享我們的知識,在輸出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把輸入轉化成輸出
把輸入轉化成輸出的三個方法。
(1)高頻率的提問
重慶高考狀元曹飛說:平日做題時,不要只求量而不管效率,做完題之後一定要想想這道題考的是哪個或哪些知識點,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多提問自己,沒掌握的知識點再回顧一遍。
高頻率提問自己,就是把輸入的學習轉化為輸出的思維方式。只有經常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少花時間複習,沒掌握的題型,再多加練習。
(2)及時的關聯思考
廣西狀元伍思睿說:做題的時候,想一想,最近做的題目中有沒有相同類型的,有的話,是哪一點相同,出題者意圖有什麼差異,考的是不是相同的知識。時常進行這樣的思考,做題時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腦子就不至於一片空白。
做題的時候,我們要多聯想同類的題型,做到舉一反三。對於平時所學的知識,我們也同樣可以多採取關聯思考。
比如說,今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了一個定律,你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地把這個案例,和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相關聯起來,自己來創造一個新的案例。
物理課上,老師說了凹面鏡是聚攏的,凸面鏡是發散的。很容易搞混,那你就可以想,汽車的後視鏡就是凸的,我就可以看得更遠,所以凸面鏡是發散的。從輸入轉到了輸出,我們就可以很好地記住這個知識點。
(3)及時有效的自我總結和檢驗
我們發現學霸們的學習方法裡,都有一條,就是自我總結,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點,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計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學習方法有很多,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高效好用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思考,借鑑他人方法的同時,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式。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思考總結的時間,絕對不是在浪費時間。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是「學霸」,如果想要成為學霸,要記住: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技巧比汗水更高效!掌握高效的學習方式,學習自然更輕鬆,更有效。
本文由@學霸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更多狀元學習方法、學霸學習故事、考試高分技巧,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