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飛蛾大暴發 高溫生長加快數量較往年翻倍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研究人員用「燈誘」的方法吸引飛蛾,然後記錄下飛蛾的種類及數量。

  貢嘎山海拔5100米處的珍珠絹蝶。

  熱出怪現象

  36.7℃秋包伏,熱得哭

  俗話說:秋包伏,熱得哭!最近,天氣預報找不到一點驚喜,主題只有一個——熱。

  8月22日上午,四川省氣象臺再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這已是連續第九天發布高溫預警。8月1日-21日,成都的最高氣溫高達36.7℃,這個高溫的末伏,也是成都近30年之最。

  這個夏天有多炎熱?成都的飛蛾們最有發言權。

  從7月中下旬開始,成都就迎來了蛾類「大暴發」,其出現的數量較往年翻了一倍,天蛾更是以三四倍增長的數目,成功當選「今夏最怕熱的蛾類」,而一些很少拋頭露面的珍稀蛾類也頻頻現身。

  不僅如此,隨著氣候變暖,近10年來,原本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大型蛾類,正逐漸朝更高海拔遷徙避暑;而個別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珍稀蝶類,隨著食物減少,正面臨著和大熊貓一樣退化和滅絕的局面。

  暴發 成都西部山區蛾類數量翻番

  今年4月開始,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成都西部山區作了一次昆蟲普查,蛾類是其中的重點普查項目。

  「我們在成都的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青城山、雞冠山、西嶺雪山等地設置了27個點位,通過每個月的監測,觀察各種蛾類的數量和種類變化。」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說,從4月到7月上旬,變化並不明顯,但到了7月中下旬,變化突然顯現。

  工作人員利用「燈誘」的方法,將觀測地點選在山頂和山腰靠近懸崖處,從凌晨0點至1點,用白熾燈等光譜波長的燈光,照在一塊10多平米的白布上。不一會兒,許多飛蛾便被吸引到白布上,工作人員將其拍下照片,再進行數據分析。計算的結果顯示,每平方米每小時出現的蛾類平均370隻,最多可達到540隻,與往年的100多隻相比,足足增加了1倍,儼然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超生遊擊隊」。

  在這當中,貢獻最大的當屬天蛾類。霜天蛾、淡青雀紋天蛾等數目增長排名第一,1平方米達到6-10隻,是以往的4倍。

  日前,華希昆蟲博物館在青城山撿到了一隻籮紋蛾,沒想到5天就孵化完成,一周長到4釐米,存活率達到驚人的95%,生長速度快了足足兩周。

  原因 高溫天氣下,蛾類生長加快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飛蛾們突然大暴發?趙力分析,或許是被成都的天氣熱到了。根據科學記載,低溫會降低蛾類的新陳代謝,從而生長變慢。反之,高溫就會加快機體發育,成熟時間就會隨之縮短。今年,成都從6月就開始持續高溫,最近幾天更是連日達到30多攝氏度,由此可以推斷,長時間的高溫很可能成了一支催熟劑,不但加速了蛾類的新陳代謝,幫助它們迅速生長發育,還提高了成活率。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飛蛾們瘋長,會不會把周圍的樹木吃光,破壞生態環境。趙力說,山區植被都是雜生,但蛾蛾們比較挑食,只吃一兩種樹木,即使是數目暴發,也只可能影響到局部樹木,不會產生災害性影響。

  病蟲害防治專家汪先生表示,氣溫升高的確對某些昆蟲的生長會造成影響,但是昆蟲有一個適宜的溫度區間,過高或過低都會制約其繼續生長。

  怪象 低海拔蛾類向高海拔遷徙

  籮紋蛾、豹大蠶蛾、淺翅鳳蛾和綠尾大蠶蛾都屬於大型蛾類,基本都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地區。但今年炎熱的天氣,也讓它們一改往日高傲,頻頻現身。

  「事實上,今年蛾類的變化,只是近10年來氣候變暖對蛾類影響的縮影。」趙力說,近10年來,博物館提取了50種成都西部山區的蛾類樣本進行實時監測,發現其中41種蛾類正逐漸向更高的海拔地區遷徙,每年向上推移30米左右,可近年來,遷徙的速度更快了。

  趙力分析,動植物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環境。隨著氣溫的持續升高,蛾類的生活環境變熱了,食物也變少了,它們就會像其他動物一樣,往海拔更高、更舒適的地方搬遷。「但遷徙的速度突然加快,也是未曾料想」。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天宇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供圖

  新聞延伸

  受氣候變暖影響

  高海拔珍稀蝶類瀕臨滅絕

  當低海拔的蛾類們數目激增的時候,高海拔的蝶類卻面臨著急劇減少的困境。

  趙力說,絹蝶是高山類蝴蝶,絕大多數生活在人跡罕至的高山雪線附近,那裡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一般人難以到達,使它們成為中國產蝴蝶中最珍稀難見的一個科群。而根據趙力的觀察,今後看見絹蝶將會更加困難。

  分析絹蝶的生存環境,不難得出其中原因。趙力說,絹蝶賴以生存的食物主要是高山景天科植物,一般生長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度。但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冰川融化,致使高山雪線上升,這類植物難以繼續生存,分布範圍越來越小,有的甚至僅局限於某座山峰上。食物不濟,絹蝶也只能被一步步逼退到「孤島」上,圈子越來越小,種群割裂,彼此間的基因無法得以交換,最終導致種群退化,淪為和大熊貓一樣的境地——瀕臨滅絕。

相關焦點

  • 天太熱成都蛾類「大暴發」 數量較往年翻了一倍
    8月22日上午,四川省氣象臺再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這已是連續第九天發布高溫預警。8月1日-21日,成都的最高氣溫高達36.7℃,這個高溫的末伏,也是成都近30年之最。  這個夏天有多炎熱?成都的飛蛾們最有發言權。
  • 生長速度快了兩周 成都天太熱讓「神蝶」瘋長?
    8月21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籮紋蛾的瘋長,可能與長時間炎熱的氣溫有關,不過其數量較少,不會對種群變化和植被造成太大影響。  神蝶現身 發現生長速度快了兩周  趙力告訴記者,上周一,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工作人員上班途中路過青城山腳時,看見了一隻「大蛾子」。
  • 「毒飛蛾」肆虐內江兩鎮 人接觸後皮膚瘙癢長疙瘩
    最近一周,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新場鎮出現許多黃色的飛蛾,不少人因接觸該種飛蛾出現皮膚瘙癢、長紅斑、長疙瘩等症狀,這些飛蛾也因此被當地居民稱為「毒飛蛾」。  7月4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威遠農林部門及當地鎮政府、衛生院了解到,最近一周,兩鎮衛生院每天至少接收10多名與「毒飛蛾」相關的患者。
  • 「毒飛蛾」肆虐內江兩鎮 農林部門正展開誘捕防治
    最近一周,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新場鎮出現許多黃色的飛蛾,不少人因接觸該種飛蛾出現皮膚瘙癢、長紅斑、長疙瘩等症狀,這些飛蛾也因此被當地居民稱為「毒飛蛾」。  7月4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威遠農林部門及當地鎮政府、衛生院了解到,最近一周,兩鎮衛生院每天至少接收10多名與「毒飛蛾」相關的患者。
  • 黑色飛蛾頻現武漢三鎮 專家:重陽木錦斑蛾對人無害
    樹幹上、天空中,近日,不少市民近日發現,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一大波赫色飛蛾襲來。專家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上述黑色飛蛾學名為重陽木錦斑蛾,幼蟲階段以重陽木、樟樹樹葉為食,對人體沒有危害。 昨日,網友「Cherrish_娜」微博爆料稱,武昌友誼大道才茂街路段黑色飛蛾漫天飛舞,除了擔心這種蛾子對人體有害,還擔心「在路上飛來飛去,騎車的人下意識地躲避,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昨日15時許,長江日報記者在才茂街看到,道路兩端的樟樹樹幹上,確實爬著不少飛蛾。幾乎每棵樟樹周圍,都有數十隻飛蛾騰空而起,在空中來回飛舞。路面上,也有不少飛蛾的屍體。
  • 四川多地迎高溫41.6℃蚊子被熱死 網友: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2017年8月5日訊,四川,目前,高溫天氣正在全省多地持續。自七月下旬以來,川南瀘州、宜賓持續高溫,最高溫度達到41.6℃。受此影響,蚊密度與往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原來蚊子不喜高溫,都被「熱死」了。與此同時,省內的達州、巴中等地,也出現因為天氣熱導致動物大面積死亡的情況。
  • 為了控制飛蛾數量,英國科學家竟然做出了這種事兒..
    他們把博物館裡的飛蛾掰彎,讓雄性飛蛾跑去跟別的雄性飛蛾交配。。事情是這個樣子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世界各地動植物和巖石礦物等標本,最近四年他們遇到了一件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博物館中的飛蛾數量太多,這些飛蛾在館內繁殖,然後幼蟲經常會破壞館內的珍貴標本。。
  • 山西多地暴發黏蟲危害 蟲子多到無處下腳(圖)
    然而,他很快發現,今年不同往年,村裡玉米地裡的蟲子變得越來越多,多得嚇人。6月底,黏蟲最多的玉米地裡,幾乎每株玉米上都爬著蟲,葉片被啃出一個個洞。一些玉米,葉片完全被啃光。慄佔叔看到,田裡的黏蟲,吸引了成群的鳥兒來啄食。田間地頭的樹枝頭、電線上,落滿了燕子。但是,成群的鳥兒,似乎對減少黏蟲數量,沒起太大作用。黏蟲啃食葉片,危害玉米長勢。
  • 重慶現大量黑色飛蛾 專家稱與氣候有關
    重慶現大量黑色飛蛾 專家稱與氣候有關  【解說】羽毛狀的觸角,黑色的翅膀,紅色的身體上布滿黑點。近日,在重慶的大街小巷上,每隔五六米人們就能看到這樣的黑色飛蛾從眼前飛過,往年並不多見的黑色飛蛾到底是什麼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那不是蝴蝶是大飛蛾
    而市區張先生認為這是一隻飛蛾,他說,自己曾在網上看到廣東一篇也是關於此類「蝴蝶」的新聞報導。那麼這「蝴蝶」到底叫啥呢?泉州市林業局森防檢疫站鍾先生介紹說,那並非蝴蝶,而是一種學名叫做「烏桕大蠶蛾」的蛾子。它屬於雜食性的飛蛾,在泉州各地均有分布。因為對於自然環境沒有大的危害,所以林業部門沒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防治。
  • 成都溫江:桂花去庫存初見成效 整體苗市行情較去年好
    為了解該地區近期的花木市場行情,1月17日上午,記者電訪了溫江祥海園林總經理程祥先生,了解到溫江一帶小規格桂花供應已經出現斷貨現象,去庫存已初見成效;藤本、竹類植物價格和銷量相比往年都有所上漲,整體苗市行情較去年好。桂花小規格供應斷貨,去庫存初見成效「這幾年,各地桂花的行情都不理想,價格一直持續低迷。
  • 8月極端高溫天氣或比往年更多
    世界氣象日前夕,國家特聘教授、厄爾尼諾現象研究專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教授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今年夏天很有可能還有一次連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不排除會有產生極端高溫天氣的可能。     厄爾尼諾現象由海洋和大氣協同作用產生,雖主要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區域,但影響卻波及全球。
  • 得益於防護得當及氣溫較暖 昆明流感患者較往年明顯減少
    不過,也許得益於民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普遍防護得當,並且昆明尚未出現大面積降溫,多家醫院均表示目前流感患者數量較往年同期有明顯減少。 省一院:尚未接到重症流感病例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鄧崢表示,根據該科臨床就診情況來看,流感患者比較少,並且入冬以來尚未接到重症流感患者。
  • 風浪中繞島三圈才見五隻「青島小企鵝」 數量已較往年減少
    當日,監測船隻在7級風浪中繞大公島三圈,才發現了5隻素有「青島小企鵝」之稱的扁嘴海雀,數量較去年減少明顯。本次調查主要是在往年同期調查的基礎上持續監測大公島自然保護區周邊海域越冬海鳥的種群數量當日,科研人員共發現5隻扁嘴海雀,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明顯。「憂慮!青島一旦發現不了扁嘴海雀,全國其他地方再想見到這種鳥類就難了。」科研人員說。連結:扁嘴海雀獨戀大公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青島林業部門經過在大公島海域野生鳥類的進行了長期的野生鳥類監測環志。
  • 湖南「億萬飛蛾突然暴斃」 鋪滿大地景象奇特
    湖南「億萬飛蛾突然暴斃」 鋪滿大地景象奇特 2016年09月08日 13:5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湖南「億萬隻飛蛾突然暴斃」 專家稱為自然現象無危害
  • 夏日小飛蟲飛蛾活動頻繁 小區樹木枝葉繁盛招來蚊蟲
    有的小區生長了幾十年的樹高大茂密,樹下陰涼潮溼,小蟲子最愛。  「窗外就是樹枝,很招蟲啊,有些還會咬人,咬一個小紅疙瘩很癢,都不知道是怎麼咬的。」郭女士住在前埔北區一裡,小區環境不錯,很多樹都有五六層樓高,不過一到夏天很多住戶都不敢開窗。  她說,靠近樹枝窗口常有小黑蟲、小綠蟲飛進來。「都是芝麻大小,晚上開燈一會兒就會飛進來,又不好打。」
  • 2020四川省法人單位數量現狀分析:企業數量成倍增長
    中商情報網訊:四川省法人單位數量五年來翻倍,企業法人井噴式增長,總體呈現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成都經濟區集聚效應更為明顯等特徵。
  • 南澳發生飛蛾侵食羅漢松事件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張連城 通訊員 彭建柱)昨日,記者從南澳農林水務中心獲悉,該辦事處多個社區種植區內,發生大面積飛蛾侵食景觀林羅漢松事件。農林水務部門已將此事緊急上報,有關部門已制定消殺藥物配方,近日開展消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