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高溫銅紅釉瓷器分幾種

2021-01-18 樣子收藏

紅釉自古受中國人喜愛,因為中國人幹什麼事情都要有美好寓意,圖著喜慶,尤其是紅色更是中國人認為大吉大利的顏色,在中國瓷器釉色種類最多的清朝自然少不了紅釉瓷器,其中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最多,有霽紅釉、郎窯紅和豇豆紅三種。

古代紅釉都是天然著色劑的,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以銅為著色劑,康熙時期的高溫銅紅釉瓷器主要有霽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其中霽紅釉和郎窯紅釉是康熙仿宣德

豇豆紅釉瓷器

豇豆紅釉清康熙時期是創燒的高溫銅紅釉,豇豆紅釉是一種呈色多變的高溫顏色釉,其基本色調如成熟豇豆的紅色,但是有時候呈深淺變化的粉紅色,有時摻雜綠斑或色暈,有時候似大紅袍色澤,因為不穩定所以也叫「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臉」等美名。豇豆紅燒成難度很大,只能由官窯少量生產,僅供皇室內廷使用,且無大件器物瓷器。

豇豆紅釉

豇豆紅釉瓷器等級

豇豆紅釉瓷器分為三個等級,一等豇豆紅釉為「大紅袍」;

略次者,豇豆紅釉色中含有深淺不一的斑點及綠苔,又稱「美人醉」或「美人霽」

第三等級的豇豆紅釉呈色暗褐,稱「驢肝」、「馬肺」。為下品瓷器。

霽紅釉瓷器

霽紅釉是康熙仿明代宣德紅釉的瓷器品種,霽紅釉以銅、紫英石合成,兼配碎器、寶石、瑪瑙等珍貴材料,以銅為著色劑,高溫燒成康熙時期霽紅釉瓷器胎體堅硬細密,有的釉面有細小橘皮皺紋,有的因釉層較厚而呈垂流狀,但紅釉色澤多泛黑紅,足邊往往因垂流積釉而呈黑褐色。但個別的霽紅釉瓷器較為淺淡鮮亮,色調都很均勻。

康熙霽紅釉

康熙郎窯紅釉瓷器

郎窯紅也是仿前朝紅釉瓷器,但是也有創新,是清代康熙時期名貴的銅紅釉中呈色最鮮豔的一種。郎窯紅以銅為著色劑,在1300℃以上的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清代的郎窯紅對燒成氣氛和溫度要求很嚴,燒制一件成功的郎窯紅釉瓷器十分困難,所以又有「若要窮,燒郎紅」。

郎窯紅

康熙郎窯紅瓷器特點

1.康熙郎窯紅具有玻璃質光澤,所以雖然仿造的是宣德紅釉瓷器,但是但比宣紅釉更鮮亮,釉色鮮紅濃豔宛若初凝牛血;

2.郎窯紅因為施釉汁厚,所以在釉面除大片紋外還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器物脛下部至底邊由於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於黑紅,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淺紅色,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脫口垂足郎不流」也成為鑑定康熙郎窯紅的一種常見方法;

3.郎窯紅釉在高溫下流動性大,器物口沿處因釉薄而呈現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濃甚至釉凝成堆。

4.郎窯紅釉的器物在底足處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

相關焦點

  • 明清時期低溫紅釉瓷
    明清時期較為著名的低溫紅釉瓷主要有礬紅釉、珊瑚紅釉和胭脂紅釉等幾個品種。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介紹這些名貴的瓷器。一、礬紅釉礬紅釉,又稱之為「鐵紅」、「紅彩」、「虹彩」,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紅釉,其色澤十分特殊,猶如橙紅之色,十分清新。
  • 中國瓷器史上曇花一現的「寶石紅」
    清康熙 豇豆紅釉菊瓣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有年款的永樂紅釉高足碗,內壁為白釉,外壁為紅釉,碗心暗刻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此碗釉色鮮紅,亮麗勻淨。鮮紅器的技術自此更是江河日下,到了嘉靖,因用於燒制高溫「銅紅」釉的紫英石料已斷絕用完,幾乎燒成暗紅中帶黑,皇帝不得不下令停止燒制鮮紅器,改用礬紅器、低溫鐵紅器代替。
  • 銅紅釉彩瓷再出精品——《東方如意尊》
    長沙銅官窯——世界銅紅釉彩陶瓷發源地長沙銅官窯,始於初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銅紅釉彩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享有「中華彩瓷第一窯」之美譽。唐代長沙銅官窯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窯場。
  • 瓷器知識匯總,最全的分類都在這裡了,歡迎收藏分享
    瓷器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色釉瓷,還有一類是彩繪瓷。比如像含有金屬化合物的黃土,紅土,鍺石,土礦等天然的著色礦物,或者是銅,鐵,鉻,錳等金屬的氧化物。像我們出圖的新石器時期彩陶上的紅彩和黑彩,就主要是以鐵和錳為著色劑,只是含量不同,中國傳統瓷器的高溫釉,低溫釉,釉上彩,釉下彩,都是以鐵,銅,辜,錳這四種元素為主要著色劑的。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例如元瓷上慣用的變形荷花瓣(俗稱「八大碼」)圖案,就是在晉瓷紋飾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尤其元代青花、釉裡紅等釉下彩的出現,開闢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過去一色釉的單調局面。明、清以後各種色彩的發明更豐富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有其產生、成長、發展過程,因此也可據以推斷器物年代的遠近。
  • 「釉」惑|明代的幾種特殊釉面
    洪武釉裡紅、青花瓷器的釉面呈青白色,白中微閃青,釉稍厚、肥潤,柔和悅目,釉厚處顯乳白,其最突出的一大特點就是釉面縮釉現象嚴重。這一現象在其它時代瓷器的表面也出現過,比如宋鈞窯釉面棕眼比較細小,元鈞窯釉面的棕眼就比較粗大;龍泉窯、明永樂器、清代仿宣德青花、紅釉器等都有桔皮釉,但與宣德器相比,有的棕眼比較細小,或密集呈針眼狀。歷代瓷器中帶有小棕眼的器物都沒有形成過時代特徵,只有宣德瓷器釉面的棕眼,加之細白閃青、晶瑩光亮的釉形成了時代風格。
  • 恰似孔雀之藍—孔雀藍釉瓷器
    孔雀藍釉又稱琺藍,是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燒制後呈現亮藍色調的低溫彩釉。明清時期的孔雀藍釉瓷器基本上是景德鎮製作。 斷代可以先從造型入手,比如康熙時期很典型的觀音尊: 實際上,孔雀藍釉是挺高端的瓷器品種,常見各種擺設器:
  • 瓷器表面那層亮晶晶的「釉」,成分原來是這寫普通的物質
    「釉」是陶瓷製品上的玻璃態薄層,它的形成是由於把特種物質塗在制品上,並用高溫燒成的方法使它牢固在制品表面,但它的成分,對不懂的人來說,一直都很神秘。釉的作用:一是防止陶瓷製品被沾汙,可抵禦酸鹼腐蝕;二是使陶瓷不透水,並增加其強度;三是具有裝飾目的,並保護釉下彩。釉的分類:釉分為透明釉和不透明釉,無色釉和色釉。根據可溶性又可分為難熔釉和易熔釉。
  • 如果你手上的釉裡紅有這些特徵,請慎重!專家說可能是假的
    釉裡紅系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高溫中一次燒成。其紅色用銅紅料在釉下,故屬釉下彩。釉裡紅瓷器燒造時需要一種環境,專業術語叫「氣氛」,瓷器都是在某種氣!氛中燒成的。一般來說氣氛就是兩種:一種是氧化,一種是還原。簡單來說,就是爐子開著火門,有充分的氧氣進去,就叫氧化氣氛。而關著窯門,悶著火,就稱為還原氣氛。
  • 元明清礬紅瓷器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礬紅是一種釉上彩瓷,可以到金元時期的彩瓷。因是以青礬(FeSO4.7H2O)煅燒所得到的氧化鐵(Fe203)配入釉中,故稱礬紅。礬紅瓷器時代不同,礬紅彩瓷呈色也不同,因為礬紅是氧化鐵,元明清礬紅顏色不同朝代也不同。元明清礬紅瓷器呈色有什麼不同,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 瓷器上的重大紋樣之一「菊花紋」!
    此時菊花紋在瓷器上的繪製較前面幾個朝代相比也更加廣泛。 明代有菊花紋的瓷器仍然以青花為主,同時期品種也更加多種多樣,釉上彩、鬥彩競相成為新的時好。但是由於時代的不同、君主的喜好、技術的進步、材料選用等原因,明代陶瓷上的菊花紋也具有不同的形式表現。
  • 霽藍釉天球瓶
    林久兄知我愛好收藏,從自己的藏品中,挑選了一隻「霽藍釉天球瓶」送給我(附照片)。我很喜歡此瓶獨特的造型和釉彩,多年來,我尋遍各地的文物商店(地攤),想給這隻瓶子配一隻同款的,以形成一對,但「踏破鐵鞋無覓處」,始終未能如願。我的這隻天球瓶高28cm、口徑5.8cm、足徑9cm,直頸豐肩,圓腹圈足,造型端莊,胎體堅緻,通體滿施霽藍釉,釉色純正肥潤,明亮奪目,工藝精湛。
  • 中華絢爛的文化,瓷器的英文名叫China!
    如前所述,釉的顏色是由釉中的鐵含量決定的。在此基礎上,鈞窯加入了少量的銅。結果,它意外地燒成了漸變紫紅色。人們把鈞窯評價為「窯內一色,窯外萬彩」。元代景德鎮設計的官窯,製作精美,裝飾紋樣中常有「樞府」字樣。因此,它又被稱為樞府窯。從元代開始,景德鎮逐漸形成了全國的瓷器製造中心,現在更被稱為瓷器之都。元代景德鎮在以前青花瓷的基礎上,燒成卵白釉瓷。
  • 你所沒見過的臺北故宮珍藏國寶之茶葉末釉瓷器一組
    茶葉末釉是我國古代鐵結晶釉中重要的品種之一,屬高溫黃釉,經高溫還原焰燒成。茶葉末釉始燒於唐代,當時的耀州窯曾大量燒制,唐宋時期,山西渾源窯和北方地區一些燒黑釉的窯場也有燒造。常見的產品有執壺、缸、缽瓶、罐、盞之類。而清代景德鎮仿燒則十分成功,一躍成為名貴的色釉品種。
  • 古老的中國製造,傳統的標籤:我國瓷器的四大代表
    一,青花瓷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 在十萬片瓷器碎片中重塑藝術典範
    康雍乾三朝瓷器同修記者在圓明園的文物修復室內看到,劃分出大片的空間陳列著過火木、銅鎏金西洋鐘錶、瓷器碎片、琉璃、磚雕及石刻等文物,這些石刻和磚雕刻有精美的龍紋、鳳凰、魚、花卉等圖案;黃、綠、藍、黑等多彩琉璃飾以如意、蛟龍等吉祥寓意的紋樣,明亮的色彩與燒焦的過火木形成鮮明對比,用無聲的語言向世人訴說那場劫難。
  • 金屬與瓷土的相遇——顏色釉
    毋庸置疑,顏色釉就是一種驚喜,它的美輪美奐、色彩紛呈是大自然賜予人間的驚喜,今天,大御瓷器的燕子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的顏色釉瓷。顏色釉瓷是瓷都景德鎮傳統陶瓷燒制的珍品,為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它的釉色可謂五彩繽紛、晶瑩奪目,被譽為人間寶石。
  • 瓷器中的貴族,元代青花瓷器!其實元代除了青花外還有這些品種!
    其產品有白瓷、青白瓷、青花、釉裡紅及其他霽青釉、祭紅等。青花及釉裡紅為新產品。江西各窯亦大量生產青白瓷及白瓷。南豐、饒州、樂平、臨川等窯均是。其中以吉州窯最特出,除了白瓷,還生產釉下繪黑花-仿磁州窯風格的瓷器。並運用剪紙藝術及灑彩等裝飾技法。江西一地的產品,集中後有的經由福建光澤,下閩江,從福州、泉州出口。有的北運至鄱陽,經長江,輸送至長江流域各省。亦有南經贛江,越大庾嶺,由廣州出口者。
  • 聯合共鑑:中國瓷器傳統圖案紋樣賞析
    宋瓷畫彩大致分兩類:單色繪和複色繪。單色如黑花、青花,復彩如三彩、五彩。此外尚有釉上施紅綠彩和釉裡紅的萌燒等,都反映出制瓷業的擎乳繁盛。宋代名窯有定窯、汝窯、官窯、龍泉窯和磁州窯等。 定窯在今河北曲陽縣,宋屬定州,故名。唐始燒,至宋著名。胎骨較薄,白釉微顯牙黃。裝飾技法有刻劃花、印花和繡花2等。
  • 聯合共鑑:長沙窯高溫釉上彩瓷的檢測分析
    然而,隨著科技檢測手段的進步,越來越多類別的長沙窯彩瓷經檢測被確認為高溫釉上彩瓷,反倒是在其中至今未檢測到典型的釉下彩瓷器,同時關於長沙窯彩瓷工藝的問題也一直存在爭議 1 。由於綠彩是銅料、草木灰與基礎釉的「三元配方」,在爐內高溫燒制過程中,綠彩和釉層較容易溶解在一起,形成過渡比較好的結合處,但彩釉表層中的呈色元素銅含量高、鐵含量低,底層則含有相對低的銅和較高的鐵,所以導致綠彩區域截面的表層呈藍綠色而底層呈黃綠色。當然,呈色機制同時還受到窯爐燒成氣氛等其他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的影響,這方面還有待繼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