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紅釉彩瓷再出精品——《東方如意尊》

2021-01-18 和訊網

長沙銅官窯——世界銅紅釉彩陶瓷發源地

長沙銅官窯,始於初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銅紅釉彩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享有「中華彩瓷第一窯」之美譽。唐代長沙銅官窯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窯場。它首先廣泛採用了釉下多彩的裝飾技藝,打破當時瓷器生產「南青北白」的格局,開創了中國瓷器的彩瓷時代。它最早將詩詞、書法、繪畫等中國傳統藝術運用到瓷器裝飾上,做到了詩、書、畫與瓷器 裝飾的完美結合,把瓷器的裝飾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劉家銅官窯成功復燒唐代「銅紅釉彩」

劉家銅官窯聯合胡武強等多位大師在傳承銅官窯陶瓷傳統燒制技法的基礎上,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上千次的試驗,終於成功運用以銅元素為呈色劑摻入顏料入窯燒制,利用還原焰的原理,再次成功復燒出了高溫銅紅釉彩瓷,再現了唐代銅紅釉瓷風格和藝術。高溫銅紅釉的成功復燒,學術界專家們稱它是「現代銅官窯陶瓷史上的裡程碑」,開創了當代長沙銅官窯「銅紅釉彩」燒制技藝新流派。

劉家銅官窯作品器型繁多、造型豐富、淳樸古樸、粗曠中不失典雅,釉色多變、獨具特色;尤其是聯合胡武強大師最新成功研製的「銅紅釉彩」作品,件件色彩各不相同,窯變天成、別具風格,再現了盛唐瓷韻,極具有觀賞及收藏價值。

劉家銅官窯傾力創作《東方如意尊》

劉家銅官窯傾力創作《東方如意尊》,以此誌慶祖國盛世。此作品是劉家銅官窯歷時一年多設計創作,數易其稿,歷經百餘次試燒,成功復燒唐代銅紅釉工藝的創新之作。

作品名稱:《東方如意尊》

燒制技藝: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藝術風格:高溫銅紅釉彩

作品規格:340mm*200mm

創作出品:劉家銅官窯

藝術總監: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胡武強

立柱尊式器型,瓶口以十二瓣荷花為型,荷花是湖南代表性花卉,寓意四海八方齊賀中國盛世。瓶頸為偉人側面剪影輪廓,巧妙構思、神情生動傳神、栩栩如生,更具設計感與時代美感。兩側如意耳飾,寓意吉祥如意,富貴平安。瓶腹一圈貼塑十二枚如意,代表十二生肖、十二月份,寓意中華民族年年歲歲月月紅。

整體釉色以紅為主,色彩豐富,窯變無雙,光澤如珠,寓意中國人民生活多姿多彩,祖國江山萬代紅。

(胡武強大師創作證書)

《東方如意尊》——2019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官方指定禮品

2019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WICICH)於11月22日在北京舉行,是非遺行業規格較高的綜合性會議之一。大會以「傳承文明、傳播品牌、傳遞價值」為主題,旨在為非遺傳承人群體解決面臨的諸多關鍵性問題,並為政府、景區提供城市發展、非遺保護、產業運營的諸多解決方案,在世界範圍內廣泛交流和互鑑。

會議中,劉家銅官窯成功籤約2019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外事禮品合作夥伴,攜手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胡武強創作的《東方如意尊》作為2019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官方禮品,贈與國內外與會嘉賓領導,使之成為長沙新名片,進一步提升了長沙銅官窯在世界的知名度。

(《東方如意尊》是2019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官方指定禮品)

胡武強——「銅官窯古法燒窯唯一傳人」

胡武強,男,1944年出生,望城銅官人,中國文物學會理事,中國民間文化傑出百名傳承人,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陶瓷分會委員、「香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工藝美術教育集團常務理事,湖南省高級工藝美術師,長沙師範學院客座教授,2019年獲得第五屆全球華人影響力盛典組織委會授予「建國70年70人非遺傳承保證傑出成就獎」榮譽稱號。胡武強被譽為「銅官窯古法燒窯唯一傳人」、「窯神」。

胡武強生於銅官鎮一個陶瓷世家,從小隨父學藝,從找土、配土、和泥、做胎到手工制坯、模印貼花、推花、雕花、釉下多彩配製、施釉、裝窯、木柴燒窯、看火(用肉眼觀察窯中火苗及燃燒氣氛)等全部工藝流程,潛心專研幾十年,逐步悼念完善了1200多種古陶器型找回並掌握了盛唐時期銅官窯的全部燒制技藝,特別是在2000年使用柴火、土龍窯成功燒出已失傳了1000多年的最高工藝「雞血紅」,為銅官窯的發展和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胡武強的作品器型繁多,造型豐富,淳厚古樸,粗獷中不失典雅,釉色多變,獨具特色,尤其是「雞血紅」作品,件件色彩不盡相同,再現了盛唐陶風,極具有觀賞及收藏價值,作品在世界、國家級大賽中屢獲金獎,並多次參加全國各類藝術品愛心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獻。

《東方如意尊》再現了唐代銅紅釉彩藝術風格,被學術界專家們稱為「現代銅官窯陶瓷史上的裡程碑」,是胡武強大師具有藝術氣質和收藏價值的力作。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聯合共鑑:長沙窯高溫釉上彩瓷的檢測分析
    青釉褐綠點彩殘片 一 實驗樣品與方法 1. 實驗樣品 從肉眼觀察,長沙窯彩瓷的彩飾主要施於透明青釉瓷和乳濁白釉瓷,彩飾的主色調為褐色與綠色。褐彩有褐紅、褐黑等不同色度,部分綠彩綠中夾紅,類似後世的苔點綠。
  • 如果你手上的釉裡紅有這些特徵,請慎重!專家說可能是假的
    釉裡紅系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高溫中一次燒成。其紅色用銅紅料在釉下,故屬釉下彩。釉裡紅瓷器燒造時需要一種環境,專業術語叫「氣氛」,瓷器都是在某種氣!氛中燒成的。一般來說氣氛就是兩種:一種是氧化,一種是還原。簡單來說,就是爐子開著火門,有充分的氧氣進去,就叫氧化氣氛。而關著窯門,悶著火,就稱為還原氣氛。
  • 明清時期低溫紅釉瓷
    明清時期較為著名的低溫紅釉瓷主要有礬紅釉、珊瑚紅釉和胭脂紅釉等幾個品種。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介紹這些名貴的瓷器。一、礬紅釉礬紅釉,又稱之為「鐵紅」、「紅彩」、「虹彩」,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紅釉,其色澤十分特殊,猶如橙紅之色,十分清新。
  • 考古研究成果證實:高溫釉上彩是長沙窯彩瓷主流工藝
    最新考古成果證實:高溫釉上彩是長沙窯彩瓷的主流工藝,是否使用釉下彩尚存疑》。文章指出:通過科學技術的檢測,高溫釉上彩是長沙窯彩瓷的主流工藝,而釉下彩工藝目前還沒有可靠的物證和科技支撐。 早有專家學者提出「釉上彩」之說張興國介紹,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科技工作者對長沙窯瓷器標本的物理性能、化學組成、顯微結構進行過研究,提出了「釉上彩」的說法。
  • 清代康熙高溫銅紅釉瓷器分幾種
    紅釉自古受中國人喜愛,因為中國人幹什麼事情都要有美好寓意,圖著喜慶,尤其是紅色更是中國人認為大吉大利的顏色,在中國瓷器釉色種類最多的清朝自然少不了紅釉瓷器,其中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最多,有霽紅釉、郎窯紅和豇豆紅三種。
  • 「釉」惑|明代的幾種特殊釉面
    又有人認為,這種白瓷可以填上各種彩色而成彩瓷,因此又有「填白」之名。明宣德 寶石紅釉碗 口沿「蝦青」多表現在宣德紅釉器的足邊,由於銅紅釉在燒制過程中因處於熔融狀態而垂流,至足邊時(碗的足邊或壺的足邊)銅分子已經稀少或消失,釉中的鐵分子突出,而出現青色釉,猶如青蝦之色,因此後人將此現象稱之為「蝦青」。
  • 【精品推薦】元末明初釉裡紅梅瓶
    釉裡紅,瓷器釉下彩裝飾手法之一,創燒於元代景德鎮。是將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的彩料按所需圖案紋樣繪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入窯在1300℃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
  • 單色釉瓷憑什麼能賣這麼貴?
    主辦單位:湖南電視臺國際頻道《東方尋寶》欄目(古董藝術品板塊)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 特邀嘉賓:彭巖(北京華辰拍賣鑑藏中心總經理、鑑定專家)
  • 元明清礬紅瓷器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礬紅是一種釉上彩瓷,可以到金元時期的彩瓷。因是以青礬(FeSO4.7H2O)煅燒所得到的氧化鐵(Fe203)配入釉中,故稱礬紅。礬紅瓷器時代不同,礬紅彩瓷呈色也不同,因為礬紅是氧化鐵,元明清礬紅顏色不同朝代也不同。元明清礬紅瓷器呈色有什麼不同,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 金屬與瓷土的相遇——顏色釉
    之所以稱它是金屬與瓷土的相遇是因為其顏色的不同變化就來自於燒制時在釉中加入某種氧化金屬為著色劑,經高溫焙燒後會呈現不同的顏色。金屬元素的不同與多少都會影響釉色的變化,再加上窯變的不確定性,每件顏色釉瓷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獨特的美令人著迷。顏色釉的色彩眾多,據說自然界有什麼顏色,就能燒制出什麼顏色。
  • 一波宮廷彩瓷:嘉德秋拍藏品集萃!
    鬥彩始於宣德,極盛於成化,青花雙勾線內填各色釉上彩料,清麗淡雅。2019年秋拍,中國嘉德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將在「供御——宮廷瓷器及古董珍玩」專場,呈現數件來源清晰,傳承有序的清代御製彩瓷。 上海博物館藏品 目前所見彩繪賁巴瓶有胭脂紅地、松石綠地、黃地、藍地、 白地,分別對應佛教中的紅、
  • 真誠館收藏平臺精品展示——雍正的墨彩瓷器審美與情結
    其藝術特徵與其他琺瑯彩瓷完全一樣準確生動的形象,細膩精緻的用筆,濃淡多變的色調,詩、書、畫、印交融一體的意境。雍正時期的瓷器精瑩純全,胎質白潤細膩,大器胎體規整勻稱,不顯笨拙凝重,小器胎體輕薄玲瓏。在仿古方面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體現了高超的制瓷技巧。
  • 哥釉以及仿哥釉的工藝和裝飾特點
    哥窯葵口盤(南宋)《格古要論》還認為哥窯是仿宋官窯。但傳世的哥窯瓷多為厚胎,釉為米色或者是粉青色,有人工特意而為之的開片,出窯時窯工便在裂紋上塗上紫金土,使裂紋更加的清晰,因為很像極細的鐵絲,所以叫「鐵線」。瓷器在出窯的冷卻過程中又會出現極其微小的金黃色的開片,也就是所謂的「金線」。「紫口」是指器口因釉面流淌,致使脫釉而露胎。「鐵足」是指所使的一種醬色釉。
  • 中國瓷器史上曇花一現的「寶石紅」
    明正德 珊瑚紅釉渣鬥永樂、宣德紅釉瓷之所以如此鮮豔亮麗,寶光四溢,據記載是因為「以西紅寶石為末入釉」,「用紅銅條、紫英石合成」。明宣德 礬紅釉描金孔雀花石紋執壺清乾隆唐衡銓《唐氏肆考》記載:「宣(德)窯造祭紅紅魚靶杯,以西紅寶石為末入釉,魚形自骨內燒出,凸起寶光,汁水瑩厚。……幾與官汝窯敵。」
  • 與銅「對話」58載:紹興銅雕大師延綿東方技藝
    與銅「對話」58載:紹興銅雕大師延綿東方技藝 2020-04-15 15:44:22 作為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趙秀林揭開了他與銅「對話」、延綿東方技藝的58載歲月。趙秀林舉著一幅蘊含紹興風光的銅雕作品。 項菁 攝  「1902年,我爺爺開起一家『阿一銅鑞店』,後來父親延續了父輩的銅雕技藝。」趙秀林出身於「銅匠世家」,在長輩的指導下,他10歲就握起了榔頭、摸上了銅板,「1976年父親離世時囑咐我:銅雕千萬不要丟。」
  • 紅+綠,不只是聖誕樹的顏色,也是宋金人像的style
    紅綠彩是在已經過高溫燒制的瓷器釉面上進行描繪,然後再次入窯燒造進行二次低溫釉上彩的過程,其釉料顏色多種多樣,因以紅綠兩種色彩為主基調,所以通常稱為「紅綠彩」。宋/金 文官坐俑 | 《怡紅秀綠》紅色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體現了民間對大紅大綠的推崇,上過化妝土的潔白的釉面,加上大面積的紅綠彩對比,讓人感到明快強烈,再加上有寓意的題材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