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界有一個千古難題:
斑馬身上為什麼有黑白相間的條紋?
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是達爾文,就是提出進化論的那位牛人。
01
條紋是保護色嗎?
在達爾文之後,科學家給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比如,有的說這條紋是斑馬的保護色。
很多動物都有保護色,比如老虎身上的花紋,能讓它在森林裡隱蔽得更好,雪豹身上灰白色的豹紋,能和高原的環境融為一體。而斑馬的黑白條紋就是它的保護色。
科學家做事很嚴謹,提出猜想,還要去證明這個猜想是對的。
於是他們就實地觀察這條紋是不是可以保護斑馬。結果發現,無論斑馬站在樹叢中還是草原上,即便是光線很暗的時候,人用肉眼都能輕鬆看見。
而且,像非洲獅,斑點鬣狗這些斑馬的天敵,視力都不太好,看不清遠處的斑馬,它們主要是依靠嗅覺和聽覺來發現斑馬,只有離斑馬很近才能看清條紋。
所以,這個條紋對斑馬起不到保護作用。黑白條紋是保護色的這種猜想,啪,打了科學家的臉。
科學研究嘛,打臉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不斷試錯,才能發現真相。
02
條紋可以幫助交流
後來,有科學家發現每頭斑馬的條紋圖案都跟其它斑馬不太一樣,就有了另一種猜想,認為條紋可以幫助斑馬與同類交流。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我們常見的馬都是通過臉的長相和聲音來分辨誰是誰的,不依賴條紋。
而斑馬群中,偶爾也會出現個把沒條紋的斑馬,但是斑馬們並沒有排擠它們,雖然長得跟大家差別有點大,但是日子絲毫不受影響。
所以,條紋可以幫助斑馬同類之間交流的說法也不靠譜,啪,又打了科學家的臉。
03
條紋裝更涼快?
臉打腫了,也不能放棄啊。接著,第三種猜想出現了,科學家想啊,這斑馬生活在非洲草原上,陽光毒辣,熱啊,這個條紋會不會讓斑馬更涼快一點呢?
當太陽光照到淺色的物體上時,大部分光會反射回去,物體吸收的熱量就比較少,所以斑馬身上的白條紋可能會吸熱較少;而當太陽光照到深色的物體上時,深色會吸收太陽光,這樣它吸收的熱量比較高,所以斑馬身上的黑條紋可能會比較熱。
這白條紋吸熱少,黑條紋吸熱多,中和一下,斑馬沒準會比草原上很多其它動物感覺更涼快一點呢。
事實真是這樣嗎?實驗證明一下就知道了。
科學家找了三個一模一樣的水桶,裡面裝滿水,密封好。
然後用白色的動物皮毛把第一個桶包好,用黑色的動物皮毛把第二個桶包好,再用黑白相間的斑馬皮毛把第三個桶包好。最後把三個桶放在太陽底下曬相同的時間,然後測量水的溫度,結果發現三個桶裡的水溫沒差別。
又被打臉了嗎?科學家沒灰心,他們去非洲大草原上,實際測量了斑馬、水牛,長頸鹿等等這些動物身上的溫度。
結果發現,斑馬並不比其它動物涼快。唉,果然又打臉了。
04
謎團解開
科學家依舊沒有放棄,不懈的追求,獲得了回報。這個謎團在去年被解開了。
科學家發現,有一種叫馬蠅的昆蟲很喜歡叮馬呀,野驢呀,斑馬等這些動物,吸它們的血。
不過,科學家發現,馬蠅多的地方,斑馬就比較多,馬蠅較少的地方,斑馬就比較少,怎麼會這樣呢?
要知道,馬蠅的身體裡很可能帶有病毒,在吸血的過程中,會把病毒傳給馬,讓它們得上傳染病,有的傳染病還是致命的,得了就會死。
所以,科學家猜測,馬蠅更喜歡叮那些身上沒有條紋的馬,這些馬就容易被馬蠅傳染疾病。相反的,馬蠅不喜歡叮有條紋的馬,所以它們不容易得病。
非洲的馬蠅非常多,斑馬身上有條紋,馬蠅不喜歡,所以很少得傳染病,就存活下來,而那些身上沒有條紋的馬,經常被馬蠅叮,容易得傳染病,慢慢就死絕了。
真的是這樣嗎?科學家要做實驗證明。
他們來到一個馬場,裡面既有普通的馬,也有斑馬,也有很多馬蠅。科學家挑了幾匹普通馬和幾匹斑馬,把它們放養在同一片草地上,然後就開始數,數什麼呢?同一段時間裡會有多少只馬蠅落在這些馬身上。
他們發現,馬蠅飛到普通馬上空的時候,先是盤旋一陣子,然後減速,降落到馬身上,開始吸血。
而遇到斑馬的時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馬蠅接近斑馬時壓根就沒有減速的意思,直接飛過去,根本不會降落在斑馬身上,有的甚至還會撞在斑馬身上被彈回去。
這是什麼情況?難道,斑馬身上的條紋能趕走馬蠅?科學家又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給馬穿上黑白條紋的外套,就像斑馬一樣。馬蠅就不會落在外套上,但是,馬頭沒有用外套罩住。所以馬蠅會落到馬頭上。
看來確實是條紋趕走了馬蠅。那問題來了,條紋為什麼能驅趕馬蠅呢?
科學家有兩種猜想,第一種,黑白條紋會讓馬蠅產生視覺錯覺,簡單說,就是看花眼了。馬蠅一看到斑馬就眼暈,暈到不知道該怎麼降落才好。
第二種,馬蠅在遠處看到斑馬身上的條紋,認為黑色的條紋是一個黑色的物體,而白色的條紋實際上什麼都沒有,空的,就像一排柵欄,它們想從柵欄中間飛過去。
結果飛近了才知道,暈,搞錯了,白色的原來也是實實在在的物體,剎車已經來不及了,就直接撞上去了。
無論是哪一種解釋,可以確認的是:斑馬的條紋可以防止馬蠅的攻擊。這千古之謎這次是真的被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