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們每天都要上演自身意志與殘酷環境之間的較量,這其中會困擾每一個打工人的,就是如何在冬天的早晨果斷地離開溫暖的被窩?
甚至很多人發出殘酷的哀嚎——為何人類不具備冬眠的權利?
擁有足夠時長的和被窩纏綿的權利,是打工人冬天最大的奢求了。
畢竟我們一到冬天,簡直就是隨時隨地犯困,簡稱被生活所困。
不只是犯困,而且思維變得遲鈍、反應變慢,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是《瘋狂動物城》裡的閃電本電,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總是慢吞吞的,沒有很大的體力消耗卻總感覺很疲憊,心力交瘁,困得要命卻睡不著,到了通勤路上都是一副迷迷糊糊靈魂出竅的狀態。
其實這並不是我們的身體出問題了,而是過度疲勞以及缺氧惹的禍。
一般大氣中氧氣的濃度約為21%,人體處在氧氣濃度不足18%的環境下就會出現上述狀況。
想想我們打工人每天所處的環境,早上匆匆忙忙起床上班,都來不及開窗通風的臥室,通勤路上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公交地鐵,都是很常見的缺氧環境,造成這樣的身體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影響最大也最重要的其實是我們的日常工作和工作環境。
首先,是過度用腦。
缺氧最大的受害者是腦細胞,因為腦要消耗身體內氧氣總含量的25% 。
而頻繁地深層次的過度用腦,就會造成腦部供氧不足的現象,使得腦細胞的代謝水平變低,頭腦轉動不夠靈活,思維和動作都會變得遲緩,或者做起事情很容易感覺到身體疲勞,犯困嗜睡,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
其次,是長時間的處於缺氧環境當中。
冬季的辦公室為了保持空調製熱能力,常常會降低新風流速。人員密集的密閉辦公空間中,
氧的消耗速度很快,形成的缺氧環境,很容易讓人感覺到空氣沉悶透不過氣來。
還有呢,就是疫情反覆我們需要長期佩戴口罩。
長時間的在辦公環境佩戴口罩,很容易就產生呼吸不暢或者昏昏欲睡的感覺。
而且很多職場人士都是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面工作的,就會長時間地形成一個身體前屈的不舒展的狀態,加劇我們呼吸不暢的感覺。
所以你知道了嗎?摸魚划水不是因為你不努力工作,而是「腦缺氧」的鍋啊!
很多人以為是自己簡單的犯困,靠一杯咖啡或者提神飲料來抗過去,其實是起不到根本作用的。最多是解解近渴,處理不了遠憂,且缺氧對身體造成的負面作用可能還會加劇。
外部的環境我們暫時是改善不了的,那就需要先提高自己的缺氧耐受力,然後激活細胞的內部造氧功能,延長身體的耐缺氧時間。
改善了缺氧情況之後,疲勞感自然也會減輕很多,擁有更加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從職場摸魚選手輕鬆「氧」成職場大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