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全球的航空公司無疑都是一場噩夢,但只有一家航空公司,看起來好像疫情的狂風暴雨並沒有影響到他們,他們就是春秋航空。
這周,上市航企相繼發布了2020年8月主要的運營數據報告,春秋航空的報告中顯示8月運載旅客206.4萬人次,同比增0.49%,環比增11.10%;其中國內航線旅客同比增37.33%。
所以春秋航空到底做什麼了?一個行業內公認的」廉價航空「怎麼做到的迅速恢復?
疫情期間退票難?
之前,微博航空被送上了熱搜,話題閱讀量達到了29.9萬。帖子大多控訴春秋退票難、退票慢以及不退票的「惡行」。
看似春秋吃相難看,發國難財,實則不然。
(1)疫情期間,春秋航空被控訴的這些問題在所有航司裡都是普遍存在的,春秋非獨一家(南航、國航微博底下也是罵聲一片);
(2)疫情期間,客服人員稀缺。客訴量激增招人難,顧客的諮詢必然不能及時回復;
(3)現金緊缺,導致退款延後。機票採用預售制,早期收入的機票費部分已投入到日常經營中。加上2月份航司大幅虧損,現金流極佳的春秋(幾大航司負債率最低),花錢也必須謹慎。
行李額度還要購買?
打開知乎,搜索」春秋航空「就能看到滿屏的怨念。什麼春秋航空一生黑,比比皆是。這些顧客大概是坐慣了全價航空,潛意識裡根本不知道廉價航空還需要購買行李額度。也不知道飛機的座椅間距要比一般的小(春秋沒有頭等艙和商務艙,座位比同型號飛機多15%到20%),並且乘務員還在飛機上銷售食品和飲料,才導致旅客體驗差。
但低價和各種省成本的行為,卻偏偏是春秋的制勝法寶。
春秋航空在疫情期間應對措施得當,業務回升速度在行業處於領先梯隊:疫情爆發以來,公司積極拓展國內航線市場,5-6月國內航線ASK(可用座位公裡、可提供客公裡)同比實現正增長。8月份,春秋航空國內航線客運運力投入37.7億座公裡,同比增長50.32%,是去年同期的1.5倍。
在可比上市公司中,在國內航線RPK(收入客公裡)和客運量上春秋航空是唯一一家實現單月同比正增長的公司,且客座率水平依然領先。8月份,春秋航空的客座率為84.1%。不必說今年受疫情衝擊,即便是在往年,這個客座率也可以秒殺大部分航司了。春秋航空8月份客座率已經超過1月份的客座率1.7個百分點了。
在運力大幅增投、客座率持續回升的情況下,春秋航空的旅客運輸量實現了增長。8月份,春秋航空客運量206.4萬人次,同比增長0.5%。這是春秋航空自2月份以來的首次實現同比增長。全民航8月份旅客運輸量為4554萬人次,僅為去年同期的75%。這也是春秋航空今年以來首個月份客運量突破200萬人次。更為驚人的是春秋航空的國內旅客運輸量為205.4萬人次,同比37.3%,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向增長。
在許多地方,低價是鴉片,讓人慾罷不能。
以上海到曼谷的航線為例,相近的時刻,春秋比大韓航空要便宜354元,即使加上行李額度,還是要便宜。其次,大韓航空還需要轉機,又省了五個小時。所以,春秋是又便宜又快。
價格是春秋航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畢竟犧牲非核心體驗換價格,是大眾剛需。幫人省錢的美團和聚焦三四線城市的拼多多也是同理。在歐美市場,LCC廉航的市場份額都有30%,何況是還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
除了價格之外,春秋航空在準點率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2018年,春秋是國內準點率最高的航司,亞太地區排名第五。2019年排名國內第一。而2020年1月,春秋的準點率排在第11名,高於東航。
當然,春秋航空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疫情影響小,就是春秋航空主要是做廉價航空,國際航線僅有10多條,國內航線則多達70餘條。雖然目前國際疫情持續發酵,但由於春秋航空國際航班數較少,因此對其影響有限。而我國對於疫情的防控是越來越有經驗,這有助於春秋航空進一步恢復國內航班。預估國慶黃金周之後,春秋航空有望擺脫疫情的影響,實現扭虧為盈。
當然,這也給中國航空業帶來了一個可以思考的話題。未來,廉航會成為中國的趨勢嗎?廉航的市場份額會不會逐步吞噬全價航空呢?疫情之下,航空業一切皆有可能!讓我們一起擁抱變化,迎接挑戰吧。
來源:民航之翼、飛常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