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搬運工 | 劉洪波團隊:微生物,大作用,弱電強化助力汙水深度脫氮

2021-01-08 網易

  

  

  近日,淨水小編了解到,上海理工大學劉洪波教授團隊在微生物弱電強化微碳源汙水深度脫氮研究方面取得突破,2020年共有3篇系列高水平論文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等國際知名期刊 。為促進成果分享交流,小編邀請了劉洪波教授團隊對成果進行整理。

  

  研究背景

  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凸顯,水環境惡化。城市汙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氮、磷等無機汙染物,未經處理的汙水排入環境中容易汙染受納環境,如黑臭水體形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汙染以及生態失衡。生物處理法無疑是各種汙水處理方法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而汙水處理脫氮過程中碳源不足已成為普遍的現象,在碳源不足的條件下,大多數汙水廠即使採用前置缺氧生物強化脫氮工藝,出水總氮仍然偏高,且主要以硝酸鹽形式存在。在生物汙水處理中,除外加碳源、對傳統汙水生物處理工藝的改進以及引進新工藝等方法應對汙水處理碳源不足的問題外,電極固定化酶、MFC、MEC、BER 等多種形式的生物電刺激方法逐步應用於低C/N 汙水生物反硝化處理以增強微生物代謝活性,提供自養反硝化脫氮電子供體等形式提升脫氮效率。研究證明微生物弱電刺激能夠增強微生物代謝活性,但其作用機制目前尚不明確,許多科學問題亟待解決

  其中幾個關鍵問題為:

  (1)由於微生物弱電產電的不穩定性,導致其在實際汙廢水處理應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如何優化微生物電化學與傳統汙水處理系統的結合方式?

  (2)如何提升微生物電化學產電穩定性?其機理機制是什麼?

  (3)微生物電刺激電流強度與處理效果之間的關係目前爭議較大;

  (4)對弱電刺激脫氮效果的現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去除效果分析上,弱電刺激如何影響含氮廢水的處理效果?它的具體作用途徑是什麼?

  (5)弱電刺激對含氮廢水中的微生物產生了哪些具體的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對微生物弱電應用於含氮廢水的處理進行了作用效果與機理方面的研究,並將其與傳統汙水生物處理工藝相結合,計劃為汙水處理提供微生物弱電刺激方面的技術支持。

  主要研究內容

  構建了一種微生物電化學結合傳統汙水處理方式的耦合系統:ABR-MFC-MEC來處理汙廢水,系統地研究了ABR-MFC-MEC處理汙水的工藝構型優化和快速啟動條件(電刺激電壓,進水基質濃度,單室/雙室MFC)。

  

  通過合成氨基官能化的Fe3O4顆粒包覆的碳氈,構建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並將其廢水處理性能與非官能化的Fe3O4進行比較,討論氨基官能化的Fe3O4塗層電極對MFC去除汙染物的影響並研究其作用機制。

  研究不同電壓強度(0.1、0.2、0.4、0.6V)對微生物弱電刺激脫氮技術處理汙水效果的影響,基於EPS三維螢光光譜圖分析、試驗組和對照組門水平群落組成的相似性及差異性Heatmap 圖及微生物種群OUT 水平序列聚類的差異性圖與微生物種群種水平豐度百分比分析等技術方法,揭示了微生物弱電刺激下系統分子層面物質與微生物優勢菌群種類數量的變化,從微生物與分子角度分析微生物弱電刺激強化脫氮的具體實現路徑及作用機理。

  

  文章重點亮點簡介

  1ABR-MFC-MEC系統的快速啟動

  課題組構建的微生物電化學耦合ABR系統的啟動研究分為ABR的啟動與MFC、MEC的單獨啟動。研究表明,當進水CODMn濃度為1 600 mg/L,去除率穩定為81.2%時可認為ABR單元啟動成功。保持pH值在7.2~7.5對於快速啟動的成功至關重要,課題組研究顯示將溫度控制在32°C時可以提高COD去除率,且在啟動階段存在硝酸鹽時,ABR的COD去除率下降。

  

  當沼氣產量與底物降解穩定時可認為MEC啟動成功。合適的電壓強度可以加速導電細菌在陽極表面的富集並加速碳源消耗,從而縮短啟動時間。

  雙室MFC可快速消耗底物濃度,比單室MFC啟動速度快,且產電多於單室MFC。單雙室電化學系統各自啟動成功後與ABR池體聯合運行,採用連續流進水方式處理不同COD負荷的糞便汙水。隨著進水負荷的增加,單雙室耦合系統的COD去除率依舊穩定在99.2%和98.9%,但NH4+-N去除率略有下降。比較聯合運行後的單雙室MFC,發現雙室系統可以保持較高的輸出電壓。當進水CODMn為3000mg/L,其最高輸出電壓為(400.0±5.0) mV,並且可以保持15h穩定的電力輸出後緩慢下降。

  

  2氨基官能化的Fe3O4塗層電極對MFC去除汙染物的影響及作用機理

  課題組通過合成塗有氨基官能化Fe3O4顆粒的碳氈,構建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可同時產生微生物能和提高汙染物去除率。首先通過合成氨基官能化的Fe3O4塗層電極,對氨基官能化的Fe3O4塗層電極和非氨基化Fe3O4塗層電極進行表徵。進而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電化學性能,產電功率和廢水處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了氨基化對陽極電極處理汙水效果的增強作用。

  結果表明,氨基-Fe3O4包覆的陽極比Fe3O4包覆的陽極具有更高的NH4+-N去除效率,氨基-Fe3O4陽極的最大功率密度可達208.67mW / m2。質子化氨基NH4+的存在可以快速建立細菌電極系統並促進電子轉移,有利於帶負電細菌的附著,從而解釋了這一發現。

  

  3揭示不同強度微生物弱電刺激下系統的脫氮效果

  課題組提出了一種以微生物燃料電池輸出電壓為電源的生物弱電刺激技術來強化反硝化效果,試驗發現弱電刺激電壓為0.1、0.2、0.4 和0.6 V時均有利於強化微生物反硝化脫氮,弱電刺激強度偏低或偏高脫氮效率提升幅度下降;其中,弱電刺激電壓0.2V時效果最佳。

  

  4弱電刺激作用影響具有電子轉移功能的芳香類蛋白質的含量

  在最佳弱電刺激強度(0.2 V)下的汙泥EPS三維螢光光譜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試驗組中三維螢光光譜圖I 和II 區螢光強度和區域面積高於對照組。根據螢光光譜分區可知I 和II 主要為芳香蛋白質類物質,由此說明,弱電刺激有利於提升微生物代謝,提高芳香類蛋白質的分泌。而先前的研究顯示,芳香類胺基酸、蛋白質在微生物細胞間電子傳遞尤其是長距離傳遞中具有充當電子轉移中繼站的作用。據此本研究提出弱電刺激反硝化脫氮過程可通過促進微生物芳香類蛋白質的分泌的形式增強微生物細胞之間的電子傳遞效應,從而提高脫氮效果。

  

  5弱電刺激作用下異養反硝化微生物比例下降,自養反硝化菌比例升高

  試驗組和對照組門水平群落組成的相似性及差異性Heatmap 圖可以發現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顏色存在明顯的差異,說明微生物種群在0.2 V 弱電刺激作用下發生了改變。

  採用Fisher 準確性檢驗的微生物種群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水平序列聚類試驗組和對照組間的差異性,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弱電刺激對微生物種群結構產生了影響。

  試驗組和對照組間的微生物種群種水平豐度百分比,在弱電刺激作用下,梭桿菌門(Saccharibacteria)等異養型微生物菌屬及互營型微生物比例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而陶厄氏菌屬(Thauera)等自養型微生物比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從微生物角度證明了適當的弱電刺激(本研究中最佳效果為0.2V)可以增加含氮廢水中脫氮優勢菌群的數量,從而提高脫氮效果。且自養型微生物比例的提升也有助於處理碳源含量較低的汙廢水,相較於對照組,試驗組中更高含量的COD 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與上述內容相關的發表論文(向上滑動查看)

  [1] Hongbo Liu, Yicheng Lv, Suyun Xu, Zhongbing Chen, Eric Lichtfouse. Configuration and rapid start-up of a novel combined microbial electrolytic process treating fecal sewag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705

  [2] Hongbo Liu,Yi Zhang,Yanhong Zhou a,Zhongbing Chen b,Eric Lichtfouse. Self-provided microbial electricity enh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carbon felt anode coated with amino-functionalized Fe3O4. 2020,33

  團隊簡介

  劉洪波教授,從事市政汙水處理與回用、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國際水協(IWA)青年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曙光學者,中國創造學會理事,中國城市衛生環境協會公廁委專家組成員,《工業水處理》、《淨水技術》等雜誌青年編委。正在主持或主持完成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創新項目在內的國際、國家、省部級課題十餘項,發表高水平論文90 餘篇,出版英文專著(章節)3本,授權發明專利10項,主編環保技術手冊一部(副主編),環保白皮書諮詢報告一本(主編),專著一本(共同主編)。參編2項國際標準,2 項國家環保標準(規範)。

  團隊所獲獎項:

  (1)「比爾蓋茨」基金會「重新發明廁所」全球遴選並獲批資助團隊 (2014年);

  (2)原國家旅遊局第一屆廁所創新大賽「最佳理念」獎(2016年);

  (3)60%以上的畢業研究生會獲得各級「優秀畢業生」,「優秀論文」,「優秀報告」等稱號。

  歡迎廣大青年博士(博士後、青年教師)加入上海理工大學,和我們一起努力做「有趣並落地」的科研;

  我們常年誠摯邀請對「有趣並落地」科研感興趣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加入課題組。

  

  我是王佳,新晉編輯,新晉新媒體工作者,一個鍾愛新事物,充滿激情與熱血,擁有強烈好奇心,漸漸脫髮的95少女,願搭建學術溝通橋梁,分享您的精彩瞬間。

  供稿:上海理工大學劉洪波教授團隊

  採編:王佳

  排版:張蕾

  校對:黃如詩

  原創推薦

  點擊以下連接,閱讀更多由《淨水技術》雜誌社原創的精彩欄目

  |

  更多精彩請前往:今日頭條/網易號/搜狐/知乎/百家號/天天快報關注「淨水技術」,微博@淨水技術雜誌社。

  淨水技術贊助商廣告

  點擊圖片,了解「農村飲水安全可攜式9項檢測配置方案」詳細內容。

  聯繫我們

  【會議】【廣告 】孫麗華 :15900878214

  【講座】【培訓】王佳:1881794354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劉洪波團隊:微生物 大作用 弱電強化助力汙水深度脫氮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淨水小編了解到,上海理工大學劉洪波教授團隊在微生物弱電強化微碳源汙水深度脫氮研究方面取得突破,2020年共有3篇系列高水平論文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等國際知名期刊。為促進成果分享交流,小編邀請了劉洪波教授團隊對成果進行整理。
  • 「基於厭氧缺氧流態化生物載體的汙水處理強化脫氮除磷技術及應用...
    2016年11月16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基於厭氧缺氧流態化生物載體的汙水處理強化脫氮除磷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鑑定會。該項目由浦華控股有限公司、西安市汙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歷時四年共同完成。
  • 高效微生物+功能化載體在農村汙水中的應用探討
    在農村汙水治理領域,如何運用最少的人力、能耗來處理分散式生活汙水,始終是業內關心的重要問題。在5月27日在宜興召開的2016(第二屆)環境施治論壇現場,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正芳教授介紹了其團隊研發的固定化高效微生物技術,他表示,將其用於農村汙水治理中,能夠實現少管理、少維護。
  • ​【項目案例】中持股份〡汙水集中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
    通過將深床反硝化濾池濾料更換為活性自持深度脫氮填料,解決了工業園區常規汙水深度脫氮技術對碳源的投加依賴,降低了運行成本,避免了碳源穿透風險難點。提標改造工程實施時間為45天,改造資金約1000萬元,項目採用PPP模式。
  • 彭永臻院士團隊:中國西北某城市汙水處理廠主流汙水中短程反硝化...
    文章亮點1、通過15N穩定性同位素示蹤測試與異位活性檢測證明:基於缺氧生物膜的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Anammox,是該汙水處理廠自養脫氮的主要貢獻途徑如何強化和提高該「部分」Anammox過程可能是今後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 工業汙水反硝化高效脫氮反應器
    近年來,水體氮素汙染引起的富營養化嚴重,氮素超標所導致的湖泊藻類爆發及沿海「赤潮」頻頻發生,目前大部分汙水處理廠採用較成熟的傳統活性汙泥法脫氮,但其不能達到高效脫氮的效果,反而增加了汙泥產量高的壓力。傳統活性汙泥工藝對總氮去除效率較低,為提高脫氮效果,在傳統活性汙泥工藝的基礎上開發了強化脫氮工藝(如厭氧-缺氧-好氧工藝),通過設置具有不同溶解氧含率的反應單元來實現微生物功能分區,進而實現反硝化脫氮,一方面增加了建設費用,一方面仍然未解決汙泥處理的壓力。
  • 雙良商達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牽手院士,以微生物技術處理農村汙水
    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展望說,雙良商達成立於2000年,公司率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汙水治理,以自主研發的微生物發酵技術為核心依託,提供從投資到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第三方智慧治水綜合服務。如今已經成長為中國農村汙水治理解決方案專家。
  • 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20年12月28日,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驗收會在北京工業大學水環境樓舉行。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聶祚仁院士出席驗收會,會議由北京市發改委高技術處趙英俊處長主持。
  • 應用生物強化技術對含食品廢水的汙水中菌群的改造研究
    我國地方城鎮汙水處理廠大多含有屠宰、肉類加工、食品發酵等廢水,尋求更加經濟高效的汙水處理新方法勢在必行。目前,我國對城鎮汙水處理主體工藝的改造一般有4種方式:一是對原有的活性汙泥工藝進行調整,二是生物強化技術,三是增加化學處理過程,四是增加深度處理。
  • 強化二級處理+深度處理 PK MBR!汙水處理提標至類地表水IV類水處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針對《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各地政府對汙水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的排放標準由《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提升到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的IV類標準。文章介紹兩種深度水處理工藝路線並進行技術經濟上的比較。
  • HPB技術在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中的創新與實踐
    Unit)、複合粉末載體回收單元(Recycled Unit),實現了「雙泥齡」 ,強化了生物脫氮除磷效率。省投資:新建項目節約投資20%以上;省佔地:新建項目生化池佔地較傳統工藝節省一半,提標擴容無需新增用地可實現生化池水量翻倍、水質提升;省周期:建設周期縮短約30%以上;高效率:實現雙泥齡,短泥齡微生物強化除磷,長泥齡微生物強化脫氮;高標準:出水水質可以達到 「準IV類」及以上標準;高保障:可實現不停產改造、不停產檢修
  • 清控環保陳家軻:抓住汙水深度處理最後的風口——總氮的深度去除
    以美國汙水處理的五級分級標準為例,1至5級標準中,生化需氧量(BOD)與固體懸浮物(SS)指標是相同的,但是總氮(TN)與總磷(TP)的標準趨於嚴格,五級標準情形下,總氮需低於2mg/L,總磷需低於0.02mg/L。而在國內,汙水排放標準也日趨嚴格,總氮的深度處理成為了水汙染處理的大趨勢。
  • 【乾貨】30種汙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圖及優缺點
    2、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加大內循環比,因而加大了運行費用。另外,內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難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狀態,影響反硝化效果,脫氮率很難達到90%。  六、生物膜法工藝:用在工業廢水領域  簡介  生物膜法是土壤自淨過程的人工強化
  • 微生物固定化技術及其在汙水處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周定等將脫氮細胞包埋於PVA(聚乙烯醇)中,結果表明在低溫、低pH 的條件下,固定化細胞能夠保留比未包埋細胞更高的脫氮活性,減輕溶解氧對脫氮的抑制作用,脫氮微生物在固定化載體中可以增殖。在添加硝化細菌載體工程中,氨氮去除率達到90%以上,明顯高於不添加的處理工程,這說明在添加硝化細菌載體的工程中,載體有利於硝化細菌從外界汙水中吸收氨氮轉化成硝基氮,使最終出水氨氮達到國家一級A 標準。且在運行中,硝化細菌載體的投加較方便、抗衝擊負荷能力較強,運行管理方便,成本較低。2.2 處理難降解的有機廢水2.2.1含重金屬廢水的處理M.
  • 汙水處理MBBR工藝詳解
    MBBR工藝運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同時結合活性汙泥法的優點,以懸浮填料作為微生物生長的載體,通過懸浮填料在二級生化池中的充分流化,實現汙水的高效處理。在好氧區中適當的曝氣系統能夠確保生物載體流化填料的流化效果,保證流化填料在水體中做上下、前後的流動,使填料與汙水進行充分的混合、碰撞、接觸,有效完成汙染物、水、氣三向的接觸、交換、吸附等過程。
  • 華北油田推廣微生物降解淨化汙水
    北極星環保網訊:華北油田公司一份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一種應用特定微生物種群簡化淨化汙水的採出水處理工藝,在該油田哈一聯、寶一聯等低滲透油藏規模應用。經過連續12個月監測,採出水達到注水水質第二級指標,標誌著該工藝破解低滲透油田水處理難題。
  • 成功案例|四川某衛生院8m汙水處理方案 附工藝流程圖
    本項目設計汙水處理規模8m3/d。項目汙水的特點:本項目汙水的特點是:①來水不均勻程度較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由於水量與水質具有較大的不均勻性,因此必須考慮設置均質均量的調節池。②本類廢水BOD5/COD值約0.4,可生化性較高。③排放要求中對病毒指標有要求。
  • 農村生活汙水脫氮除磷工藝研究
    分散性農村生活汙水以其分散性及在汙水排放總量中的大比例,成為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折流溼地
  • 關於汙水處理廠二級處理 你知道多少?
    汙水的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轉化功能,以汙水的有機物(少數以無機物)作為微生物的營養物質,採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創造一種可控制的環境,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汙水中的汙染物質被降解、轉化,汙水得以淨化。
  • 汙水處理主流技術發展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汙水處理的需求是伴隨著城市的誕生而產生的,城市汙水處理技術歷經數百年變遷,從最初的一級處理發展到現在的三級處理,從簡單的消毒沉澱歷經有機物去除、脫氮除磷再到深度處理回用;其中,活性汙泥法的問世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文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那些年」城市汙水處理主流技術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