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微生物+功能化載體在農村汙水中的應用探討

2020-12-06 中國水網

在農村汙水治理領域,如何運用最少的人力、能耗來處理分散式生活汙水,始終是業內關心的重要問題。在5月27日在宜興召開的2016(第二屆)環境施治論壇現場,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正芳教授介紹了其團隊研發的固定化高效微生物技術,他表示,將其用於農村汙水治理中,能夠實現少管理、少維護。

我今天的主題是固定化高效微生物技術,最初用在高濃度,難降解的汙水,但我認為這個技術在農村汙水裡,能夠實現少管理少維護的特點,對於小型化,對於農村環境中,運營人員只會開電和關電的情況下,能夠實現一定的效果。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游離微生物活性限定於一定的空間區域,並使其保持活性、對其加以反覆利用的方法。該技術的優勢明顯,一是微生物密度高,反應速快;二是讓增殖速度緩慢的微生物也能容易生長;三是可利用適合特殊廢水處理的微生物;四是能夠降低毒性物質對生物的影響;五是產物分離簡單;六是抗衝擊負荷能力較強。

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中,有兩個核心因素,第一是高效微生物,第二是功能化載體,第三是高效生物濾池。

高效微生物,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手段強化、篩選出的自然微生物,可降解一系列對於天然細菌有毒性的難降解化合物。高效微生物技術和產品的出現是汙水處理技術革命性的提升,突破了傳統技術一些瓶頸,大大提高了汙水處理的效率及針對性。

功能化載體,是一種帶有反應性基團的、大孔網狀、互慣型、親水性功能高分子材料。通過離子鍵、共價鍵、氫鍵等結合方式將微生物和酶固定在載體上,防止微生物尤其是酶的流失,並通過大孔設計,提高了傳質速度和生物負載量,可大大提高汙染物降解速度,並自然形成厭氧、缺氧和好氧的微環境。

高效生物濾池,是結合了固定化技術及高效微生物的一種生物濾池。採用高效專用微生物,對難降有機物的降解速度快;基建投資、運行費用比傳統工藝低30%以上,佔地面積省50%以上。在高效生物濾池中,好氧和厭氧反應同時進行,微生物呈現分層和分群的現象;生物鏈長,汙泥量極少,且有除臭功效。此外,高效生物濾池還具有不需要頻繁反衝洗、可與其他工藝實現組合等優勢。若在載體微生物後加上MBR,還能夠解決部分膜汙染問題。

葉正芳介紹,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技術人員開發了集中代表性技術成果。如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及火炸藥廢水處理技術。

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篩選了脫氮微生物菌群,採用固定化技術創造了適宜於脫氮微生物生存的微環境,解決了生物脫氮的難題,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低溫脫氮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5月通過教育部鑑定,鑑定結論:國際領先。成果應用在石油、石化、製藥、垃圾滲濾液、焦化等行業的廢水處理工程,建成廢水處理工程50多座。主要技術多次列入環保部、科技部等重點使用技術推薦名錄。

火炸藥廢水處理技術,構建了對火炸藥多硝基化合物廢水中典型汙染物降解有特異性的微生物菌群,明確了典型汙染物的降解機制,開創了生物法處理火炸藥多硝基化合物廢水的先例並獲得成功。成果應用在兵器集團375廠、525廠TNT、DNT、硝化甘油等火炸藥、硝基化合物廢水處理工程等。列入國防科技工業廢水處理實用技術名錄第一項。2011年6月14日通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組織的專家鑑定,鑑定結論:國際先進。

在代表性技術成果之外,該技術在硝基苯類廢水、化工廢水、煉油廢水、垃圾滲濾液、染料廢水、食品廢水、味精廢水、生物製藥廢水、城鎮汙水、農村生活汙水、河湖修復等方面也得到了成功應用。葉正芳介紹,目前,依靠該技術,已建成特種工業廢水處理工程60多座,處理總水量20萬噸/天。已建成生活汙水、河湖微汙染水治理工程20多座,處理水量超過50噸/天。

在技術之外,葉正芳還認為,農村汙水處理還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管理運行問題。「因為農村汙水處理這塊有特殊性,量小、分散,可能缺乏專業化運行。任何一個汙水處理技術,都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只有精心設計、精心管理、精心經營下,才能達標。在農村汙水處理領域,應當是先確定運行管理模式,再去選擇技術。」

編輯:李豔茹

相關焦點

  • 國內外有哪些典型的農村汙水處理技術?
    鑑於農村生活汙水汙染面廣且分散,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和實踐。下面將重點介紹國外一些比較成熟的農村廢水處理技術。 穩定塘-高效藻類塘系統。
  • 我國農村小型生活汙水處理的工藝技術路線
    (2)土壤毛管滲濾系統該系統將汙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構造的滲濾溝中,汙染物通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處理和淨化。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俄羅斯和西歐等國一直十分重視該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在工藝流程、淨化方法和構築設施等方面做到了定型化和系列化,並編制了相應的技術規範。
  •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各種除臭技術也都相繼在研發、應用、進展當中,而生物除臭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技術以其經濟,實效,操作性強的優點而得到大力推廣。文章簡要介紹利用生物膜技術脫除汙水處理廠等臭氣的研究進展。一、汙水處理廠氣味的特徵與危害惡臭物質是指能引起嗅覺器官多種多樣臭感的物質。在汙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氣味物質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組成。
  • 汙水處理中水質檢測發展探討
    2.2微生物絮凝劑微生物絮凝劑指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所產生的具有沉降性的代謝產物,如蛋白質、多糖、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有機物對汙染水體進行處理,主要用於改善汙泥沉降性、去除汙水中的懸浮顆粒、去除食品,畜產和染料等汙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等。
  • 雙良商達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牽手院士,以微生物技術處理農村汙水
    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展望說,雙良商達成立於2000年,公司率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汙水治理,以自主研發的微生物發酵技術為核心依託,提供從投資到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第三方智慧治水綜合服務。如今已經成長為中國農村汙水治理解決方案專家。
  • 國外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技術彙編——美國:高效藻類塘
    其基於傳統穩定塘形式,強化利用藻類增殖產生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環境,形成緊密的藻菌共生系統,達到對水體中有機碳、病原體、氮、磷等汙染物進行有效去除。 與傳統生物處理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投資少、運行成本低等優點,在土地資源豐富而技術水平落後的農村地區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 雙良商達鄭展望:農村汙水治理4.0模式之發酵強化工藝應用解析
    6月13日,「2020(第十八屆)水業戰略論壇」在北京舉辦,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商達」)董事長、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所長鄭展望介紹了雙良商達4.0模式中發酵強化工藝的特點、由來與應用案例。
  • 汙水廠溢流汙水處理工藝技術探討
    溢流汙水的典型特性對於國內使用最多的合流制排水管網系統,可能收集了包括生活汙水、工業汙水、雨水、河水、地下水等不同性質的水體,以及晴天時形成的腐爛的溝道底泥。因此汙水中含有大量的汙染物,主要包括: 有機物、營養鹽、SS、致病微生物、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含氯有機物等。汙染物的含量也因各種水量比例的不同而不同。
  • 盤點| 22個農村汙水處理技術大全
    李旭東等採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汙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  7、穩定塘:在缺水乾旱地區,穩定塘工藝是實施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
  • 納米載體的表面功能化修飾為推進基因神經調控掃除障礙
    該研究系統地探討了聚合物納米基因遞送系統的神經毒性,並通過表面功能化修飾有效地降低納米基因遞送系統的神經毒性;在外磁場靶向作用下,具有較好生物相容性的納米基因遞送系統顯著提高了原代海馬神經元的轉染效率,為推進基因編輯成為未來神經調控手段奠定了基礎。
  • 農村汙水處理承載更多希望
    ,抓好治汙需求和再生產品應用一頭一尾兩個關鍵,依託市場機制實現建設運營一體化,先達標後付錢,政府政績和農民實惠看得見、感覺得到,讓政府和農民都放心。前面單元池老化脫落的微生物屍體在後續的厭氧、缺氧及好氧環境中通過水解酸化分解成簡單的小分子有機物,可在後續的單元池被徹底氧化分解,因此該工藝產生的剩餘汙泥極少。微生物和微生物巢不需要補充投放、撈取和維護。一個典型的20噸汙水處理站可設計為10個生化池,每個0.5*1米,加調節池和電氣設備總佔地2米*4米,其中電氣設備包括曝氣泵、配電箱、變頻器,總功率1千瓦,日耗電10度左右。
  • 思考:農村分散式汙水處理的技術前景
    因此,適宜於農村的分散式汙水處理技術應該是一種低投資、能耗少、操作管理要求低且具有穩定高效的汙染物去除效率的汙水處理技術。2農村分散式汙水處理技術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是以技術先進的小型汙水處理設施實現生活汙水的就近處理與利用。近年來,各式各樣的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應運而生。
  • 在汙水處理中浮萍的應用
    隨著水汙染的日益加劇,為了尋找高效低耗的汙染防治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多種以大型水生植物為核心的汙水處理和水體修復的生態技術被廣泛研究和應用。大量工程實踐表明,這項技術具有低投資、低能耗等優點,因此近年來已成為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高效低耗 村鎮仿生水草汙水處理平臺崛起
    」,進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排放標準。高效低耗 村鎮仿生水草汙水處理平臺崛起據華騏環保總經理鄭傑介紹,工藝「村鎮仿生水草汙水處理平臺」是針對鄉鎮、農村等中小型汙水處理項目開發的,是脫氮除磷村鎮汙水處理專利技術(專利號
  • 汙水微生物處理技術大全
    2. 2 微生物技術及應用微生物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反應過程和生物合成產物(包括酶) 對汙染環境進行監測、評價、整治以及修復的單一或綜合性的現代化人工技術系統。它不僅包含了生物技術所有的特點,還融合了環境汙染防治以及其他工程技術,目前已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俱佳的、能解決日益嚴重的(尤其是水汙染) 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 汙水處理中應用膜的分類 生物膜在汙水處理中有哪些優勢?
    移動床生物膜的結構緊密,因此具有佔地面積小,能源消耗低的特點,很明顯的降低了投資運行維護費用,由於這些優點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利用氣體或液體,使附著微生物的固體顆粒狀濾料呈流態化,對汙水進行淨化的技術。
  • 科學家找到可高效處理汙水中氮磷元素的單一微生物菌株
    傳統的汙水處理方案,需要對氮、磷兩種元素進行單獨的去除。然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更加輕鬆、快速的單一解決方案。外媒報導稱,當前大多數廢水處理廠,都需要在反應器中使用一種微生物,以將氨中的氮元素清除掉。
  • 微生物燃料電池 讓汙水發電!
    汙水一直被看做是可惡的汙染源,在處理汙水過程中人們不得不通過消耗電能來去除其中的含碳和氮的汙染物,據統計:2010年我國用於汙水處理的總耗電量約為400×108kW˙h,但同時汙水中含有的汙染物也可作為原料生成能源,同樣以2010年為例,我國汙水排放總量為617.3億噸,COD排放量為1238.1萬噸,其中蘊含515×108kW˙h電能(理論上1 kgCOD
  • 探討:人工溼地處理生活汙水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個別學者認為基質在磷的去除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第二方面即植物作用,主要是因為植物的正常生長主要得益於汙水提供的氮元素、鉛金屬、鉻金屬、磷元素、砷元素等,並且植物能夠起到氧氣輸送載體作用;第三方面即微生物作用,無機物獲取的主要途徑即基質微生物發生的代謝作用,以此促進有機物分解,並且微生物還能將生活汙水中一多半的氮有效去除。
  • 高效好氧菌及集成工藝處理汙水新技術
    造成藻類瘋長,水體中的生物死亡,嚴重影響環境。因此,汙水處理是環境治理的重點。汙水中的有機物是微生物的食物,由於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快,處理成本低,已成為汙水處理最有效的技術。常用的微生物是活性汙泥,它們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來源豐富,處理汙水的效果好,因而被國內外各大汙水廠普遍應用。但是這項技術也存在缺陷,主要是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剩餘汙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