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日,由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李政道研究所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承辦的「深地液氙暗物質、中微子探測」國際研討會在天府新區舉行。
會議期間,國內外知名粒子物理、核物理和天體物理領域的專家圍繞暗物質探測、中微子探測等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和思維碰撞,呈現了一場精彩的物理天文學術盛宴。
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國家級專家、四川研究院院長季向東介紹了PandaX實驗進展。據了解,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PandaX合作組由季向東教授於2009年發起。在過去的10年中,實驗組長期在地下實驗室開展基於液氙探測器的暗物質和中微子實驗。2019年,PandaX-4T正式入駐錦屏實驗室,並開始安裝、調試,預期於2021年開始運行。
季向東介紹,目前,該實驗已經取得了多項代表性成果,包括建成我國首個液氙暗物質探測器,對輕質量暗物質事例做出判別。同時,建成了國際領先的半噸級液氙探測器,對暗物質的性質做出國際最強限制。此外,還首次利用液氙暗物質探測器對馬約拉納中微子進行尋找。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謝爾頓·格拉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國在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實驗室建設PandaX,進入暗物質探測世界競賽,已取得了國際最強的對暗物質的限制。」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孟傑圍繞原子核物理當前理論和實驗共同關心的科學問題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國內正在推進的相對論第一性原理計算對未來原子核理論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在過去的兩天裡,還有來自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美國猶他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開大學等多位國際、國內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分享和探討。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副院長劉江來表示,此次研討會建立了通過PandaX實驗開展暗物質、中微子探測的實驗家同理論家交流合作的平臺,這對於精準選擇研究方向、檢驗新物理理論大有裨益,無疑將推動暗物質、中微子探測走向更深層次,促使我國在該領域做出引領性研究成果,希望這樣的研討會可以成為系列會議。
此前,在11月25日,成都市與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籤署系列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天府新區共建上海交大天府科技園、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養基地、上海交通大學成都先進推進技術研究中心、高端數控制造裝備研究院。
「從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在新區取得的成績來看,這種校院地創新合作模式很有發展潛力。相信此次合作,將進一步發揮上海交大的科研能力,並轉化為產業效益,助力新區經濟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