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最深節肢動物現身

2020-12-07 科學網

 

莫洛克斯族的節肢動物版本。圖片來源:Rafael Jordana、Enrique Baquero

 

在陸地上最黑暗的深淵,彈尾蟲——類似爬蟲的一個卑微的物種——正在悄悄地完成著它們的使命。

 

研究人員記錄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洞穴——位於黑海東側的Krubera-Voronya——中的生物,並最終發現了4個彈尾蟲新物種,其中包括沒有眼睛的Anurida stereoodorata(小圖所示),這種生物以菌類和腐爛的有機物質為食。

 

勇敢的科學家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對一部分洞穴進行了監測,並利用附有奶酪餌料的陷阱來尋找這裡的生物。

 

研究人員在2月22日出版的《地球節肢動物評論》雜誌上報告說,兩個物種——在地下1980米發現的Plutomurus ortobalaganensis(大圖所示),以及在地下1600米發現的Schaefferia profundissima——如今擁有了在地下生存的無脊椎動物的最深紀錄。

 

研究人員的這些新發現推翻了之前在最深處棲息的彈尾蟲的紀錄保持者——在地下550米的一個西班牙洞穴中發現的生物Ongulonychiurus colpus。

 

並且由於這些新物種是Krubera-Voronya洞穴中最常見的腐生物之一,因此它們可能沒有必要為了食物而從上層攫取生物,這就如同H.G. Wells的地下工作者莫洛克斯族在《時間機器》中所做的一樣。

 

彈尾蟲是屬於內口綱的小型節肢動物,以往曾被列入昆蟲綱的無翅亞綱,現在通常與另外兩個原本屬於昆蟲綱的原尾目及雙尾目合併為內口綱。而內口綱雖然與昆蟲類似,但不再列入昆蟲類。(來源: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

 

相關焦點

  • 寒武紀化石揭示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
    來自雲南大學的消息,該校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張喜光教授、楊傑副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首次發現了節肢動物系統演化中基節發生實質性變革的最早化石記錄。自寒武紀大爆發以來,節肢動物始終是化石和現生動物群的「強勢」群體。
  • 世界上最重的節肢動物(美洲螯龍蝦)
    美洲螯龍蝦(Homarus Americanus)又被稱為是 美國螯龍蝦(American Lobster)和波士頓龍蝦,根據金氏世界記錄記載美洲螯龍蝦是世界上最重的海洋甲殼類動物。美洲螯龍蝦只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發現,它們生活在極冷的淺海區,那裡有許多巖石為它們提供庇護,也有豐富的魚、小型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作為食物。
  • 節肢動物的觀察與解剖
    本篇主要講述以水生節肢動物蝦和陸生節肢動物蝗蟲為例,講解節肢動物的結構特徵。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佔已知動物物種的90%以上。節肢動物身體呈現異律分節,某些體節癒合集中形成不同的體區,從而出現了頭部、胸部、腹部或頭胸部、腹部的分化。同時,附肢也開始出現分節,也是其命名為節肢動物的原因。
  • 世界最深的洞穴,庫魯伯亞拉洞穴之旅
    在對庫魯伯亞拉洞穴Krubera Voronja的探險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下群落。這個深洞穴生物群由穴居生物和表生物種組成。它們生活在2000米以下的世界,總共發現有12種以上的節肢動物。常見的有洞穴擬蠍、寄生蟲、透明魚類。除了發現有世界上最深的居住節肢動物外,還發現了一些新的科學物種。
  •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在西北大學,一項被譽為「行走的仙人掌」的科學發現揭開了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2011年2月24日,西北大學劉建妮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封面論文,內容是通過對我國雲南澄江化石庫中一種叫作「仙人掌滇蟲」的葉足動物的研究,首次初步破解了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這一長期困擾學術界的科學難題,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一難題當時是如何破解的?
  • 古生物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古老螯肢類節肢動物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9月1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與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這項研究將包括螯肢動物的起源時間提前到了5億年前。
  • 節肢動物起源圖景再添關鍵拼圖
    達爾文的困惑  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裡特別提到,動物界以三葉蟲為代表的複雜類群在最古老含化石的巖石中「突然」出現,而複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因此,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黃迪穎說。  其中,節肢動物是理解「寒武紀大爆發」的重要例證之一。  科學家在澄江動物群中發現,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多樣性最高、生態適應最成功的動物門類之一。
  • 節肢動物標本製作
    (還軟的原理就是讓脫水的組織吸水,所以也可以用一些其他操作還軟)2.將節肢動物標本素材注射酒精混合液如果標本素材較大就需要挖出內臟防止腐敗(去內臟時儘量不破壞外骨骼部分,切開較大的骨骼關節處的膜基本就可以),較小的可不進行此操作。3.將標本放置在展姿板上用昆蟲針將其肢體展開(展現它還有生命時的樣子,或者便於觀察的樣子最好)。
  • 科學家初步破解節肢動物頭部演化信息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早期生命演化實驗室博士歐強,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舒德幹和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Georg Mayer合作,從距今5.2億年的一種寒武紀葉足動物——兇猛爪網蟲的頭部發現了非常令人振奮的珍貴信息,為破譯節肢動物的頭部演化之謎迎來了新的曙光。 葉足動物是節肢動物的近親。兇猛爪網蟲是一種原始的海生葉足動物體,長數釐米。
  • 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節肢動物:能想像一種蜈蚣的體長可達26釐米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最龐大」的節肢動物代表。讓你見識一下,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這5種節肢動物,你聽說過幾種呢?1.巨型蜈蚣這種掠食性動物,有40條腿,體長可達26釐米,它是蜈蚣家族中最大的代表。雖然它們看起來醜陋而可怕,但它們的身體並沒有很強的保護力,所以,通常它們隱蔽在地下或避難所。此外,這種節肢動物的食物也是多樣化:甲蟲,老鼠,鳥類,甚至是蛇。2.狼蛛狼蛛被認為是世界上蜘蛛類動物中最大的代表。當它張開爪子時,整個身體的長度可達28釐米,這種類型的蜘蛛廣泛分布於南美洲的熱帶森林。
  • 科學網— 節肢動物起源圖景再添關鍵拼圖
    這些是自然界留給古生物學家的「靈魂拷問」。 5.4億年前,「寒武紀大爆發」到來,複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成為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從達爾文開始,生命如何「突然」發生,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也成為一代代古生物學家執著破解的難題。
  • 「行走的仙人掌」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發現「仙人掌滇蟲」已經發育出分節的附肢,但卻仍保留著柔軟的蠕形軀幹,這一確鑿的化石證據表明節肢動物附肢的分節明顯早於軀幹的分節。 節肢動物到底起源於哪一類更為低等的生物?現生動物學家曾提出過各種猜想,莫衷一是。古生物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根據寒武紀時廣泛出現的軀幹和附肢皆不分節的葉足動物化石曾推測,這些構造簡單的蠕形動物很可能是節肢動物的原始祖先。
  • 化石記錄揭示最早節肢動物「光感保護器」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的一項演化學研究,瑞典科學家報告發現了有5400萬年歷史的大蚊眼睛化石,這是迄今已知的首個節肢動物的黑色素避光色素化石記錄。進一步分析揭示了在化石形成過程中,大蚊眼構造會發生哪些改變,而此前對其它節肢動物(如三葉蟲)化石的眼構造解讀可能需要重新評估。昆蟲和甲殼動物這類節肢動物的複眼是動物界最常見的視覺器官。複眼的演化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2億年前,研究早期樣本可以獲得對節肢動物眼睛和視力的更多認識。
  • 節肢動物源自中國華南?這下又添新證據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德兩國學者在新一期英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研究說,他們發現了寒武紀(距今約5.41-4.85億年)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有助進一步證明中國華南地區可能是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起源的中心。
  • 五眼「麒麟蝦」提供節肢動物進化新線索
    圖片:黃迪穎、曾晗 章氏麒麟蝦正模標本 圖片:黃迪穎、曾晗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中報導了一種節肢動物的化石,這種節肢動物的身體構造集合了不同種類節肢動物的特徵,如五個有眼柄的複眼、和奇蝦類似的前附肢、完全節肢化的軀幹。
  • 新研究進一步揭示華南可能是節肢動物起源中心
    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德兩國學者在新一期英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研究說,他們發現了寒武紀(距今約5.41-4.85億年)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有助進一步證明中國華南地區可能是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起源的中心。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五億歲的奇特生物」填補了節肢動物進化鏈
    但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這還不是它最奇怪的地方。 這些肉莖支撐著複眼,安裝在一個半圓形的融合頭盾上。這種微小的海獸還有一個關節連接的上半身,15個關節和脊椎尖端的四肢,以及可能被用來捕捉獵物的向上彎曲的大「手臂」。 其中一些特徵與其他古代節肢動物的化石是分開的,這些節肢動物是一種有外骨骼、分節體和有關節腿的無脊椎動物。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磊)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該過渡型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一重大科學發現,為解答 「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磊)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
  • 刀螂與蜥蜴狹路相逢 未料爬行動物被節肢動物秒殺
    螳螂,也稱「刀螂」、「大刀螂」,屬於節肢動物,外形嬌小細長,形態優美,因此被人譽為「祈禱少女」。刀螂是一種肉食性動物,專門捕殺其他小型昆蟲。如果一隻蜥蜴與刀螂相遇,結果會怎樣?蜥蜴屬於爬行動物,體態不一,最大體型可達數米,例如科莫多龍,最小體型就是常見的壁虎般大小。一隻蜥蜴與刀螂「狹路相逢」,雙方互看不順眼,一場決鬥即將開始。可是,沒等蜥蜴反應,刀螂兩把「大刀」已經將其撂倒。刀螂的前肢緊緊勒住蜥蜴,蜥蜴動彈不得。緊接著,刀螂張開鋒利的口器,咬向蜥蜴的脖子。蜥蜴疼得張開嘴巴,但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