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顫振和抖振的數值模擬

2021-02-12 技術鄰CAE學院

來源:同濟風工程

作者:趙林

顫振是由於結構在擾流氣流所形成的振動系統中,風速達到某一臨界值時,系統的阻尼在相互反饋過程中由正轉負而形成發散性的扭轉或彎扭耦合振動。在線性系統中,「顫振臨界點」就是結構在一定風速下達到了「零阻尼」的狀態而產生了平穩的等幅振動,一旦風速增加或阻尼減小,該系統就會轉變為發散的振動從而導致結構的破壞。

在一些橋梁顫振特性研究的風洞試驗中並沒有明顯的「顫振臨界點」,而是發生「軟」顫振現象,即隨著風速增加橋梁振幅也增加,不同於「硬」顫振突然發散而是保持穩態的振動。

視頻所展示的飛燕式拱橋是中承式拱橋的一種,中承式拱橋因其合理的受力形式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能夠做到較大跨度的一種橋型。理論分析表明,中承式拱橋的極限跨度可以達到1000m左右。隨著跨度的增大,拱橋橫向穩定性問題也顯得越來越突出。在大型拱橋當中,橫向穩定性幾乎絕對控制著橋梁運營及施工的安全。隨著跨度增大,拱橋呈現出結構輕柔、低頻和低阻尼的力學特徵,也導致橋梁對風的作用更加敏感,對風的反應更加複雜,在風振作用下很容易發生靜風失穩、抖振和渦激振動等風致響應。與大跨度的懸索橋、斜拉橋等橋型不同,大跨度中承式拱橋屬於三維受力結構體系,在風致振動時需要考慮主梁與主拱的協同作用。但相比於大跨度的懸索橋和斜拉橋等橋型,大跨度中承式拱橋的風振響應計算理論研究至今尚不成熟,拱橋結構的風荷載計算以及相應的模型風洞試驗理論基本上還是沿用已有的懸索橋和斜拉橋的研究經驗和理論。

(視頻來源:同濟風向標)

懸索橋是最古老的橋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懸索橋的跨越能力是所有橋型中最大的,目前1000m以上跨徑的橋梁幾乎全是懸索橋。懸索橋具有結構輕、跨度大、剛度小和阻尼小等特點,對風十分敏感。在Tacoma橋由於風致振動毀壞以後,很多科學家在調查世界各地的橋梁的毀壞的過程中發現,1818年以後很多懸索橋是毀於風振中。從此,懸索橋的風致振動問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從橋梁抗風基礎理論(橋梁顫振、抖振)的建立到現代橋梁抗風理論的發展,包括橋梁顫振理論、抖振理論的發展,計算流體力學 (CFD) 技術的興起和基於可靠度的抗風設計方法的發展。橋梁抗風理論經過國內外幾代科學家和學者們的研究和發展,已經到達一定的理論高度。

視頻展示了某懸索橋風致振動的結構有限元數值模擬結果,但目前數值模擬技術還不是很成熟,雖然橋梁斷面的氣動選型已經開始用數值模擬代替風洞實驗了,但由於鈍體空氣動力學在數學建模上還存在理論上的困難,21世紀最初20年,還是以風洞試驗為主,以數值模擬為輔。

作者:華旭剛 陳政清

本文檔為技術鄰用戶「何曾」上傳免費分享。

http://www.jishulink.com/content/doc/259228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下載!

相關焦點

  • 陳政清:橋梁顫振研究的發展與挑戰
    筆者團隊1996年在國內開發了識別顫振導數的強迫振動法,與自由振動法比較,強迫振動法可以更為準確地、在更寬的風速範圍內測定8個顫振導數。西南交大和長安大學也是我國早期開展橋梁風致振動研究的單位之一。三維顫振理論的發展二維顫振理論的局限性是很明顯的,它至多考慮豎向和扭轉兩個純模態的耦合,而很多橋梁如斜拉橋等,存在模態不純和多個模態參與顫振的現象,就需要三維顫振理論。
  • 對造成特大型橋梁大幅振動的幾點成因分析
    後經橋管養單位召集設計單位和相關專家實地踏勘,認為橋梁振動系特定風況引起,橋運行正常安全。專家的意見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筆者更想借這個機會去了解一下橋梁發生大幅度振動的誘因是什麼。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論文筆者得到了一些解答,在此與從事橋梁工程相關的各位同仁進行探討交流。
  • 顫振效應帶來的危害比共振大?
    (圖片來源:Pinterest)1940年11月7日上午,塔科馬海峽吊橋戲劇性地坍塌了,成為了現代橋梁的失敗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塔科馬海峽吊橋是當時世界排名第三的懸索橋,緊隨喬治華盛頓大橋和金門大橋之後,它將塔科馬連接到普吉特灣的吉薩普半島,並於1940年7月1日正式開放通車。而僅僅過了四個月,在適當的風力下,橋梁在共振頻率的驅動下產生了不可控的振蕩和扭轉。
  • 「隨風舞動」的虎門大橋到底咋了,值得你了解的橋梁「渦激共振...
    橋梁的「渦激共振「,又稱「渦振」,是一種只會在低風速下產生的兼有自激振動和強迫振動特性的有限振幅振動。簡單來說,就是橋梁自身的振動結構,和氣流對橋梁所形成的作用,相互限制,形成一個反饋作用,產生一種限制。橋梁專家分析認為,橋梁遇到特殊風況會晃動是正常的,一般遇到旋渦風橋面晃動比較大。不久前長江鸚鵡洲大橋也出現類似現象。
  • 虎門大橋異常振動背後的原理:什麼是渦振和顫振?
    橋梁專家稱:本次橋梁振動屬於「渦振」現象,渦振是渦激振動的簡稱。是由於流體經過障礙物後的渦流周期性脫落而引發的橋梁共振現象。提到「渦振」的危害,最著名的反面教材就是美國的塔科馬海峽大橋坍塌事故。這座懸索橋於1940年7月1日通車。但在啟用後的數個星期,橋面上便不時出現大幅度的上下擺動現象。
  • 曾經中國橋梁建設的最高成就,如今緣何會詭異「風中起舞」
    不過,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齊聚一堂分析情況後,很快得出結論:虎門大橋振動是渦振產生的,對橋梁結構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專家還表示,虎門大橋和塔科馬大橋的情況不同,塔科馬海峽大橋屬於顫振,而虎門大橋屬於渦振。這番言論將民眾的關注焦點吸引到了「渦振」上。那麼,什麼是渦振,渦振對橋梁真的是無害的嗎?
  • 實例丨LS-DYNA模擬仿真列車和橋梁應用中發生的爆炸
    來源:北海以漁(CSDN)使用ANSA/LS-DYNA軟體模擬實際工程的應用,衝擊波的傳播過程。爆炸在地表和地下進行。分析結果被解釋為評估對預定目標的損害,例如橋上軌道上的長途汽車。結果還擴展到研究橋梁或附近建築物的附帶損害。LS-DYNA中的材料偽張量和線性可塑性已用於模擬。
  • 關於顫振,你知道多少?
    在分析葉片顫振的時候,發現就其空氣動力學方面發生的原因而言,顫振有經典顫振(耦合顫振)和失速顫振之分,它們之間有著一定的區別。人們最早接觸到顫振現象是在航空領域,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就有轟炸機因發生顫振而墜毀,這促使人們開始研究氣動彈性顫振問題。
  • 農村生活垃圾生物質熱解和燃燒氣相數值模擬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為模擬周圍湍流氣體中生物質顆粒的熱化學轉化和交互作用,提出了生物質熱解和燃燒的數值模擬方法。反應混合氣模擬氣相質量、動量和能量交換的氣體粒子交互作用包括在雙向耦合項中。
  • 學術簡報︱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可抑制抖振,改善電機性能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王愷成、楊明發,在2019年第10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改進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針對傳統滑模觀測器在永磁同步電動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抖振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
  • 模擬建造新遊《橋梁建築師2》上架Steam
    根據新消息了,一款名為《橋梁建築師2(Poly Bridge 2)》的模擬橋梁建造遊戲已經上架Steam商城頁面,該作預計將於2020年5月29日在Steam上推出,遊戲支持簡體中文,目前官方已經公開了遊戲介紹內容,以下為具體細節。
  • 刀具強度的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
    2、 有限元數值分析軟體ANSYS簡介    有限元數值分析軟體(ANSYS)將現代數學、力學的基礎理論與有限元分析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和優化技術相結合,具有豐富、完善的單元庫、材料模型庫和求解器,可利用數值模擬技術高效求解各類結構動力、靜力和線性、非線性問題。
  • 閥門水錘效應數值模擬
    因此,對於閥門,防止水錘的辦法,包括放慢閥門本身的關閉速度或當閉合元件接近閥座時提供較大程度的拉力和剛性。為防止壓力波動,閥門應以均勻變動的速度進行關閉。本案例採用實雲自主流體仿真軟體對閥門水錘現象進行仿真,通過模擬特定閥門管道,可視化地展現在該管道中是否存在水錘現象以及產生的衝擊力的大小。
  • 坐看「風雲」起——走進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
    「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國家數值天氣預報的水平,能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大氣科學水平。」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員肖子牛說,「現在我們可以自信地講,中國的大氣科學在全球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國也是少數幾個擁有最全面和完備的數值模式系統的國家之一。」
  • 解讀地球 中科院發布「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原型系統
    大科學裝置的探路者面對氣候環境的變化,氣候災害和環境危機的頻發,「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從系統的角度來進行地球各圈層自身的演化規律及其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的研究。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已建有軟硬體結合的面向地球系統的專門模擬裝置。
  • 模擬建造《橋梁建造師2》發售日正式公開!支持簡中
    《橋梁建造師2》官方今天(5月15日)宣布了該作的正式發售日,該作此前已經在Steam上架,遊戲支持簡體中文,售價暫未公開。  《橋梁建造師2》背景介紹:  據悉,《橋梁建造師2》是一款模擬建造遊戲,玩家需要在遊戲關卡中定製合適的橋梁,讓車輛可以正常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