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亞麗
數九寒天以來,冷空氣的配合度極高,已有兩次全國性寒潮天氣過程,不愧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光。
2021年的首場強冷空氣,已經打造出「冰上走」的隆冬景象,大家都在「朋友圈」欣賞過它的「作品」了吧!西湖掛冰稜,錢塘江結冰......紛紛呈現出三九天裡的極度嚴寒!
目前,寒潮影響趨於結束,昨天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回升。不過,相比跨年寒潮的來去匆匆,這次冷空氣明顯是個「慢性子」,從7號開始算,「冰凍模式」的設置日期長達5天左右,大家還是要繼續做好防範工作。
從去年底到現在,寒潮一波接一波。1月6日,北京還出現-19.6℃的低溫,這是1966年以後的最低數字。
冷冰冰的數字和冷到骨髓裡的感覺,讓人不覺產生這樣的懷疑——說好的全球變暖呢?
事實上,這些寒潮的原因,恰恰源於全球變暖。
天氣現象的成因非常複雜,但從理論上講,兩次寒潮背後,都有北極冰蓋融化導致極地冷渦南移的關鍵影響。
冰蓋減少會造成大氣環流的異常,重要表現包括向極溫度梯度減弱(因為北極自己的氣溫上升了),大陸上空緯向西風減弱,西伯利亞高壓增強等等,而後者對中國冬季氣候來說至關重要。
極地渦旋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它是大氣高層的緊密旋轉氣流。漩渦可以將極地溫度極低且密度較大的空氣,一直通向上空的平流層,就像無形的彈力繩「束縛」著冷空氣,把冷空氣限制在北極地區。
而一旦極地渦旋偏弱,留出的空間就會被較為溫暖的氣團北上佔據。簡而言之,就是北極氣團就會被擠出來,擠到到更靠南的地方。
2020年秋天,北極海冰出現了有觀測以來第二少的情況,極地渦旋大大減弱,約束力更差,冷空氣走向混亂的現象也就更明顯了。
一般極地冷空氣南下通常兩個走向,歐亞或北美。去年底至今,冷空氣輪到了偏向歐亞地區,而歐亞大陸冬季溫暖氣候主要由北大西洋吹向大陸的暖溼氣流維持,西風的減弱又導致南北向的氣流運動缺少阻塞,有利於冷空氣的南侵,這就是今年中國出現強寒潮的背景。
再者,發生於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對這個尤其寒冷的冬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20年10月末,世界氣象組織便宣告了一次中等到強級別的拉尼娜現象形成,這次的拉尼娜現象延續到了2021年,並在冬季迎來了峰值。
這次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南方的影響較大,降低了持續性雨雪冰凍的可能性,但是也影響了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導致南方難以阻擋冷空氣的南下。
可以說,北方極地渦旋減弱和南方拉尼娜現象盛期的兩個因素互相影響,導致2021年開局全國範圍的降溫。
了解了寒潮形成的原因,大家應該還比較關注何時啟動「解凍」模式吧!
好消息來了:12日開始,最低氣溫紛紛逃脫「冰窟窿」,最高氣溫成功爬至兩位數!而且升溫的號角一天比一天吹得響,有些地方的最高氣溫甚至要衝20℃!
熬過了今天,本周可以說是隆冬裡的「高光」時刻了,好天氣配上兩位數的氣溫,好感度滿分!
不過,到了16日,又會有冷空氣前來攪局,建議大家及時關注!
來看今天的天氣:
今天:全省晴到多雲。
明天:全省晴到少雲。
今天早晨最低溫度:山區:零下4℃到零下6℃,有嚴重冰凍;浙南和東南沿海地區:零度左右,局部有薄冰;其它地區:零下1℃到零下3℃,有冰凍。
今天白天最高溫度:浙南和東南沿海地區:9-11℃;其它地區: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