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在疫情中全球率先啟動,銷量最先從負轉正,但車企的日子仍然艱難,今年各企業的危機公關事件頻發。在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中,傳統的傳播理論受到了哪些挑戰?汽車企業應如何應對頻發的公關事件?為此,紫荊網記者訪問了資深媒體人、選車網總裁管學軍。
管學軍表示,近些年來,網際網路發展非常快,企業所面臨的媒體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汽車自媒體號出現了大面積「死亡」。去年,選車網通過自己的大數據系統進行統計,自媒體「死亡」(以1個月不發一篇文章為準)了三分之二;今年5月,選車網又進行了一次統計,汽車自媒體號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死亡」了54%。保守地估計,現有汽車自媒體號的數量相當於2018年的六分之一。
管學軍分析,導致自媒體大面積「死亡」的原因大致有幾方面,一是車企困難,用於自媒體的傳播費用下降,導致自媒體收入銳減。二是企業自己辦媒體,使用自媒體傳播信息的需求下降。三是自媒體在由以圖文為主向以視頻為主的轉變中,成本大幅增加,收入下降成本增加,必然導致自媒體大批「死亡」。
其次,媒體環境發生的第二個變化是車企大規模構建自己的媒體系統,主機廠的公關部變身為「新聞中心」,4S店成了分發渠道的終端。按照主機廠的要求,一家4S店必須有一個自媒體號,一個抖音號,一個B站號,還辦直播帶貨。如果一家主機廠有1000家經銷商,那就相當於有3000個自媒體號,一般的資訊傳播完全不用找媒體了。目前幾乎所有整車廠都有自己的傳播系統,這導致了整個媒體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這種變化按理說有利於整車廠,為什麼危機公關事件不降反升呢?對此,管學軍分析了其中深層次的原因。
一是媒體和車企之間既有的利益關係發生了變化,矛盾自然會加大。
二是媒體環境改變之後,傳統的傳播學理論受到了挑戰,即企業原來和社會之間溝通的模式尚未改變,或者說,企業雖然建立了自己的媒體系統,但他們只解決了商業信息的傳播問題,並沒有建立起新形勢下有效的溝通模式。
三是隨著消費者的成熟,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企業產品品質、服務品質的要求提高了,導致以前可以容忍的問題現在不容忍了。
管學軍認為,傳統的傳播理論正在受到哪些挑戰。比如說「把關人理論」。以前報紙的編輯部主任、總編都是把關人,企業有問題跟幾個把關人溝通好了就行了。現在自媒體多如牛毛,每個人都是自媒體。信息已經不只是碎片化了,而且是粉末化了,那麼誰是把關人?企業遇到問題跟誰去溝通?
再比如「議程設置理論」,在傳統媒體時代,企業只要通過幾個主要媒體渠道發布信息,就可以影響人們的注意力,人們就會按照企業設定的議程去思考和爭論問題。現在,到處都是信息源,企業提出的「議程」完全被爆炸的信息所淹沒。那麼,今天「議程設置理論」是否還適用?
管學軍說,傳統的傳播學理論所受到的挑戰,都源自於媒體環境的改變,源自於公眾獲取信息習慣和渠道的改變。這些問題不解決,企業就很難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企業出現危機之後,處理起來就會非常困難。
企業的生存環境變了,原有的公關模式也需要跟著改變。其實,整車廠是企業,經銷商是企業,媒體也是企業,他們的區別在於為社會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同。他們之間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相生相剋的關係,是互為依存的關係。
管學軍認為,企業的公關危機是一種社會問題,危機處理不好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品牌損失。因為公關部門沒有處理好危機而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案例並不少,如果一個整車廠倒了,那麼受影響的將是一條巨大的產業鏈,損失最大的是國家,是在汽車產業鏈中就業的每個勞動者。
紫荊網記者獲悉,11月30日,選車網將舉辦「第三屆中國產業汽車品牌與傳播峰會」,峰會上,新聞媒體、學者、車企公共關係負責人將就企業處理公關危機問題展開討論。
管學軍認為,在社會環境發生巨變的當下,我們遵循認識世界的基本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循環往復,直至找到真理。這也就是為什麼「第三屆中國汽車產業品牌與傳播峰會」要討論媒體的發展趨勢和傳統的傳播學理論是否適用當下的問題。通過研討,大家的思路會更清晰一些,能夠給業界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會對企業處理好危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管學軍說:「我們希望將品牌與傳播峰會辦成這個領域的『達沃斯』,為社會做出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