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春節,是搞了4年鴕鳥養殖的杜曉徵最窮困潦倒的日子。因為這些鴕鳥,老杜落到了啃方便麵的地步。除夕那天,實在挺不下去的老杜開口向妹妹借錢。
杜曉徵的妹妹 杜曉玲:「我們都回婆婆家過節,他給我打電話說,想辦法給我送點錢,我這連過節的錢都沒有了。人家都吃餃子,我們連吃餃子的肉都沒有了。後來我就給他送點錢過來。」
杜曉徵:「她幫了我的忙了,起碼我過個安穩年,沒有討債的了。」
靠妹妹救濟的3千塊錢讓老杜和他的鴕鳥們總算能吃飽肚子過了年。就這樣老杜,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獨自看著自己的鳥場發愁。
杜曉徵經營著一個佔地8畝的養殖場,難道一點錢都賺不到嗎?他曾經幫自己的父親經營一個機械加工廠,有八、九十萬的家底,可這時如何落破到此地步的呢?他會走出困境嗎?
早在1997年,老杜就和三個朋友合股投資了一百多萬,以12萬元一隻的價格買了7隻種鳥,在北京市閶平區流村鎮建起了養殖場。從此開始了他艱難的生活。現在,已經和他離婚的妻子提起當時的情形還是感觸很深。
杜曉徵的前妻 陳娜:「夜班都是他值,一點鐘躺下,三點鐘起來,第一批小鳥出來,我們都高興極了。他就講話,就真跟自己的孩子似的。經過42天給他培養出來的,確實挺難的。」
杜曉徵:「就是靠書本,自己重新學,沒搞過養殖,本身我就是個在崗職工,沒接觸過養殖。」
汗水沒有白流,第一年他們賣種鳥,賺了100萬左右。四個人一商量又把這些錢都投在了鳥場的建設上。準備大幹一場。可是好景不長,養殖戶漸漸多起來。種鳥的價格也從十幾萬元驟降到幾千元錢一隻,老杜的鴕鳥從7隻繁殖到了100多隻,卻一隻也賣不掉。
杜曉徵的妹妹 杜曉玲:「就光賣鳥,其它的開發全都沒有,所以慢慢就走下坡路了。」
2000年5月,就在老杜一籌莫展的時候,遼寧撫順的一個養殖戶打電話來,要以5千元一隻的價格買75隻種鳥,急於求成的老杜不假思索的就和對方達成了口頭協議,盼著早點賺到錢。他向其它鳥場買了60隻種鳥,湊足數量,親自壓車到撫順。可一到那,就發現不對勁了。
杜曉徵:「就說我的鳥質量不好,條件比較苛刻,宰一個下蛋的有硬殼蛋的就付款,很刁難我們。把我所有的員工都關到一個屋裡了,一個一個的審問,這鳥多少錢買的,是不是種鳥。」
在雙方理論了三天之後,對方仍然強調老杜運去的部分鴕鳥質量有問題,惟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再運來15隻,把質量不好的鴕鳥換掉。於是他們把員工放了回來,把老杜卻扣在了那裡。
杜曉徵:「半山坡上的一個地,窗戶上都是鐵柵欄,四個人看著,我連上廁所都有人看著。」
杜曉徵的前妻 陳娜:「正趕上那幾天孩子上學,學校有事找不著他,打電話到哪都找不著,家裡人著急,急壞了。」
第二車鴕鳥又運到了撫順,可是對方仍舊以鴕鳥質量不高不肯付錢。而鴕鳥也不讓運回。這時候,他意識到對方不想買鴕鳥,這其實是一個圈套。
杜曉徵:「你說種鳥是產蛋的,他就說不產蛋,總而言之,這鳥他就是不想給你錢了。」
老杜見事不妙,就在員工的掩護下偷跑出來報了警。對方依法得到了懲處。可是老杜還是賠了20多萬元,這讓本來就不景氣的養殖場雪上加霜。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杜曉徵:「當時還是做生意經驗欠缺一點,沒考慮那麼全面,也過於相信對方了。」
看到企業賠了錢,十幾個員工集體辭了職,當年年底,其他3個股東也相繼撤股。老杜借了30多萬元還清了股東們的投資。偌大的養殖場就剩了老杜一個人,後來就發展了節目開始時老杜借錢餵鳥的地步。
從那以後,老杜更沒時間回家了,又過了三個月,妻子提出了離婚。
杜曉徵的妹妹 杜曉玲:「我嫂子也上班,也沒時間顧家和孩子也不顧,肯定就會有怨言的,兩人就容易產生一些矛盾,就互相不理解了。」
杜曉徵:「一個家庭很多事情是需要合作去做,去處理的。可我卻是一點忙都幫不了。」
因為老杜一直盯在鴕鳥場沒時間照顧家,再加上當時負債纍纍,妻子實在跟他熬不下去了,就帶著孩子離開了他。現實給了老杜強烈的打擊, 但是,倔強的老杜仍在想辦法自救。
他借了8萬元錢,買回了孔雀和平頂鶴等八九種珍禽,把養殖場改造成了農莊,搞起了農家樂旅遊。 由於經營不善,老杜又步入了低谷。就在他再度愁容滿面的時候,通過朋友的引薦,他認識了廣東鴕鳥皮革收購商
杜曉徵:「他專程到北京到我這來了一趟。2004年,他投資,我負責屠宰回收。」
廣東收購商不止收購鴕鳥皮,還收鴕鳥肉等其它部分。產品大部分出口,每年都有100多噸的需求量。老杜看到了鴕鳥給他帶來的又一次商機,決心開始搞鴕鳥屠宰和回收。
但是屠宰需要有衛生部門批准的場地和設備,於是他就找到了一家清真屠宰加工廠合作。
記者:「你們合作是怎麼合作法?」
屠宰場負責人 周桂華:「按只按每隻收費,像剛才那隻鳥收費20元。」
開始的時候經驗不足總會因為一些細節工作沒做好而賠錢。2004年5月,老杜聯繫到天津的一個養殖戶,屠宰那裡的兩百多隻鴕鳥,在那長住了兩個多月,完成屠宰的全過程。
養殖場員工 王麗娜:「工人來了以後愛偷懶,不愛幹活,讓他們拔毛,他們嫌勒的手疼,就用鉗子揪鴕鳥。」
當然這樣也加快了工作速度。鴕鳥皮按期發往廣州。可是不出一個月的工夫,有五張皮就被退了回來。
養殖場員工 王麗娜:「當時沒注意,因為它是有彈性,可以收縮的.揪完以後,它的毛孔一收縮,看不出來,結果拿到人家皮革廠一揉制,揉制出來給我們發過來,整個皮子全成篩子了,全是小窟窿眼。」
杜曉徵:「剛開始幹,對我們損失也不小,賠了5千多塊錢。」
這次損失給老杜提了個醒,他特意去了趟廣州和收購商學習掌握了屠宰技巧
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廣東收購商要求老杜保證每年至少60噸鴕鳥肉的貨源,可是一些養殖戶都有固定的屠宰合作夥伴,於是老杜決定比正常收購價每隻多增加了30元。
杜曉徵:「如果說我不把價格往上提,養殖戶不會把和老客戶的合作,轉讓給我新客戶,石家莊的一個鳥場原來一直和廣州人合作,現在由於價位的問題和數量的問題跟我合作了。」
但是如果按每年收購1600隻鴕鳥計算,老杜要多付出去48000元錢。廣東收購商除了鴕鳥肉、鴕鳥皮和鴆子等部位,其它部分都不要。於是老杜就想把這些浪費的部分也推銷出去來彌補提高收購價帶來的損失。他先把目標瞄準了鴕鳥掌,老杜想既然鴨掌、鵝掌可以吃,鴕鳥掌也一定能吃。2003年5月的一天,老杜拿了幾隻鴕鳥掌去找老客戶——何鳳姬,老杜為她的飯店已經提供了三年的鴕鳥肉了。
飯店老闆 何鳳姬:「鴕鳥掌拿過來,他講你們餐廳這麼火,你試試看我們的鴕鳥掌,試試看,後來我跟大師傅商量一下,行了,你拿過來看,後來沒想到一試,一天賣好幾個,賣得特別好。」
杜曉徵:「我說這樣吧,我給你免費提供貨源,你做,我給你這一部分貨源,我不向你要錢,等你再找我要貨的時候,你再給我錢。」
何鳳姬和廚師研究出了紅燒鴕鳥掌的做法,沒想到8隻掌3天就賣光了,從那以後,這道菜也成了一道招牌菜,許多顧客慕名而來。
顧客 李輝:「味道入味,比較細,好吃。現在有車也方便,帶朋友吃點新鮮的。」
從那以後,老杜每年都向何鳳姬提供400多個鴕鳥掌。在老杜的建議下,廣東收購商也開始向他收購。每年只這一項老杜就有15萬元的收入。
為了開發產品,老杜整日都在研究鴕鳥身上的零部件。一次整理電線讓老杜產生了靈感,他把鴕鳥毛像纏電線一樣一搓一搓地纏在繩子上,他纏了一夜,竟然纏出了鴕鳥毛圍脖。老杜把經過染色的成品發往廣州,建議收購商帶賣,結果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歡迎。
老杜就這樣利用鴕鳥身上浪費的部分賺了錢。所以他也有底氣從周邊養殖戶手裡提價回收。從2005年起,老杜拋出了1450元一隻的收購價,高出了正常價50元。所以,養殖戶都願意和老杜合作。鴕鳥比以前容易收了。
養殖戶 白雲嶺:「沒合作以前,鳥毛和下水這些東西都沒用,全都扔掉了,自從和杜老闆合作以後,他這方面開發的挺好,我們把這些東西都給他留著。他都能有利用價值,這樣我們也能增加點收入。」
看到白雲嶺家的鴕鳥養得不錯,這次老杜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準備把自己的30幾隻鴕鳥也送到小白家寄養,同時付給他9千元的飼養費。自己也節省了人力。
記者:「這鴕鳥裝車為什麼要戴頭套?」
杜曉徵:「為了避免它受驚嚇,安全,它不看見就覺得安全了,就隨著你怎麼推怎麼是。」
記者:「你為什麼要把鴕鳥裝車?」
杜曉徵:「直接送到養殖場,他飼養商品鳥,我們這主要搞屠宰,重點搞屠宰,所以我們放棄養殖了。」
把自己的鴕鳥寄養給養殖戶,然後再回收屠宰,這樣的做法,老杜去年就實施了,在山西、河北等地共寄養了500多隻。他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貨源。貨源是保證了,可是人員又出現了缺失。現在很少有人願意幹這種髒活累活了,所以老杜的人才流動很大。
杜曉徵:「幹三天就走的人大有人在,早上我們拉回來,吃完中午飯全走了。人家都說這山溝我們不來。」
王麗娜是老杜的得力助手,5年前她剛來的時候只有18歲,由於銷售能力強,老杜讓她當上了辦公室主任。但是由於人手少,小王也不得不參與屠宰。時間長了也就鍛鍊成了老杜手下的扒皮能手。
養殖場員工 王麗娜:「我現在扒的這個部位是鴕鳥的後背,也就是說是鑽石區,就是有毛孔眼的這個部分,這個部分在鴕鳥身上是最值錢的一塊。」
記者:「拿你撥的時候是不是要注意? 」
養殖場員工 王麗娜:「撥到後背這部分的時候,我們一般就是撥下來以後差不多了就都用手往下揪,一般勁大的話就拽下來,就儘量不用刀碰。」
老杜以前買了12萬一只的鴕鳥,賠了100多萬,現在一隻鴕鳥只賣1千多塊錢,他每年卻有60多萬的利潤。今年年底老杜準備投資建一個屠宰場,明年屠宰量就能突破80噸了。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