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是從哪裡來的?連綿不絕的海水分布於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積約3.62億平方千米,佔地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13.5億立方千米的水,佔地球總水量的97%,有人說地球應該叫做水球更為貼切一些,但這麼多的海水都是從哪來的呢?
由於海洋比人類誕生的時間要早數十億年,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各執一詞,人言各殊。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約佔地球表面的3/4,海洋中的水是怎麼來的呢?
一般認為,水是地球固有的,當地球從原始太陽星雲中凝聚出來時。
這些水並以結構水 結晶水等形式存在於礦物巖石中 以後,隨著地球的不斷演化,輕重物質分化 逐漸從礦物和巖石中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
例如,在火山活動中,總有大量水蒸氣,伴隨巖漿噴溢出來 一些人認為這些水汽便是從地球深處釋放出來的初生水。
然而科學家們經過對初生水的研究發現,它只不過是滲入地下,然後又重新循環到地表的地面上。
況且在地球近鄰中 金星,水星,火星和月球都是貧水的,唯有地球擁有如此巨量的水,這實在令人感到迷惑不解。
但也有人說,雖然火山蒸汽與熱泉水主要來自地面水循環,但是不能排除其中少量的初生水,如果過去的地球一直維持到現在。
火山活動時所釋放的水汽總量相同的水汽釋放量那麼幾十億年來累計總量將是現在地球水汽和海洋總體積的100倍,所以他們認為其中99%是周而復始的循環水,但卻是有1%來自地幔的初生水,正是這部分水構成了海水的來源,而地球的近鄰 貧水是由於其引力不夠,或溫度太高不能將水保住,更不能由此推斷地球早期也是貧水的,
也有人認為水來自太空,水從太空來到地球,有兩個捷徑,一是落在地球上的隕石,2是來自太陽的炙子形成的水分子,還有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是由闖入地球的彗星帶來的,因為從人造衛星發回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照片中發現。在圓盤狀的地球圖像上,總有一些小斑點,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兩三分鐘,面積為2000平方千米,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斑點是由一些冰塊組成的小彗星衝入地球大氣層造成的
地球上最原始的水,正是這種隕冰因摩擦生熱轉化為水蒸氣的結果,科學家估計 每分鐘大約有20顆平均直徑為十米的冰狀小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每科釋放約100噸水,在地球形成至今46億年中將有23億立方千米的彗星水進入地球,這個數字顯然大大超過現有的海水總量,因此,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還有待驗證
水是地球上一切有生生物的源泉,可是至今我們也沒有弄清楚水是怎麼來的,生命又是如何開始的?有人認為地球之所以存在遼闊的海洋應該是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地球內部自生的水,也有來自地球外部的水 是它們共同的作用,使地球上出現了海洋 地球上經歷了上億年才出現海洋出現生命,這是多麼不容易實現的過程。
海洋的水來自哪裡?或許只是個探討性的問題,真正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要如何保護地球的水資源
這一課題,關係著地球的未來,也許比研究水從哪裡來?更有實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