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每年有數億噸海水倒灌地球內部,這些水都去哪了?

2021-01-08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可以說地球是宇宙的幸運兒,從碳基生命存在的基礎條件來看,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宜,擁有大氣層,氧氣含量適中,具備穩定的磁場,特別是擁有大量的液態水,這些都為生命的形成和演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迄今觀測到的諸多地外行星中,還沒有哪一個像地球這樣存在著異彩紛呈的生命世界。

水作為生命之源,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無論是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還是天文學、氣象學等諸多領域,都將水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在2018年底,有研究機構在《自然》雜誌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在馬裡亞納海溝底部,存在著大量海水倒灌進入地球內部的情況,這個數量達到了每年數億噸之巨,這篇文章在世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有些人甚至擔心如果長此下去,地球海洋中的水會不會全部倒灌那個「無底洞」中,地球也因此會變為一個「乾涸」之球。

事實上,海水倒灌進地球內部的情況是常有的事,在海洋底部比較普遍,但不會造成地球乾涸的情況,因為以每年如此巨量的海水倒灌,從地球海洋生成之日起至今起碼有40億年的時間,海洋早就乾涸了,根本挺不到現在。

地球在46億前剛形成之時,整體溫度非常高,地表呈現的基本上是熔融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周圍的星際物質變得越來越少,撞擊地球的頻率越來越低,這時候的地球除了從太陽接收輻射能量以外,本身作為一個熱源不斷地向外界空間輻射熱量,整體溫度逐漸下降,於此地球的組成物質,在比重不同的情況下逐漸發生不同程度的沉降,那些比重較大的物質沉降作用非常明顯,沉降的深度也越接近地核,而比重較小的物質,則留在了較淺的地層中,最終形成了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殼的分層結構。

在地球整體降溫的過程中,隨著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大量塵埃物質、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也被帶出,逐漸形成了大氣層,於此同時,被帶出的水蒸氣持續進行著凝結、蒸發、再次凝結的過程,再加上外來天體特別是彗星的撞擊也帶來了大量的水分,使得地球上的水資源越來越多,逐步在地球表面地勢較低的區域聚集起來,面積不斷擴張,最終形成了原始海洋。

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地球水循環,基本上都是圍繞海洋、大氣圈和陸地三者之間來討論分析的,在海洋和陸地之間的交換稱為大循環,而在海洋和海洋、陸地和陸地小區域間的交換稱為小循環,這是地球上水資源循環的主要途徑。不過,在海洋底部,還存在著一種水的循環方式,是通過海洋與地球內部作為交換的場所來進行的。

由於地殼是「飄浮」在軟流層之上,隨著地球的運動以及內部能量的積聚、釋放過程,地殼本身是隨時處於一種相對位移的狀態,而海洋地殼由於組成物質的比重,相對於大陸地殼要小一些,所以在地殼的位移過程中,海洋地殼通常都會處於大陸地殼的下方,當二者發生擠壓和碰撞時,大洋地殼往往都會下插俯衝至大陸地殼的下方,從而將海洋底部的沉積物質、大量海水帶入更深的地球內部。因此,在地球各大海洋和陸地的交匯地帶,這種海水被吞噬的現象非常常見。

那麼,被帶入地球內部的海水,到底去哪了呢?一種是作為結晶水的形式存在,被吞噬的海水,如果被帶到地球內部一個新的區域,或者內部熔巖態物質因移動發生明顯變換時,在較高的溫度和較大的壓力下,會與巖層物質結合,以結晶水的形式存在各種礦物的晶體中,這種水的轉換方式有一定的飽和性,在海水持續倒灌的情況下,極容易使礦物結晶水含量達到飽和,因此並不是主要的轉換方式。

第二種是形成水蒸氣,被儲存在不同巖層的分隔空間、孔隙中,或者隨著熔巖的流動而發生運動。當地球內部的能量積聚越來越高時,就會通過海洋地殼中較薄、較脆弱的區域,以海底地震、火山噴發釋放出來,在此過程中,大量的水蒸氣也被帶出來,重新融入海洋或者被帶到大氣層中。

第三種是以海底熱液的形式被帶出來。有一部分被吞噬的海水,通過海底地殼的裂縫進入地球內部,遇到高溫的巖漿形成高溫水,從海底類似「煙囪」的結構中重新噴湧出來,同時還將流動過程中還會溶解一些巖層中的金屬礦物,遇到冷的海水後凝聚沉積,在海底形成特定的厭氧生物群落,成為深海重要的生命源泉之一。

綜上,雖然海底每年有大量的海水被吞噬進入地球內部,但是這些水並不是「一去不回」,它們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又重新返回海洋或者大氣層中,從而實現了地球水資源的動態循環和平衡。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有個「縫隙」,每年吞噬數億噸的海水,這些水去哪裡了?
    ,每年都會吞噬數億噸地球海水中的海水,馬裡亞納海溝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深達11034米,是目前所發現的地球上最低的地方,為地球的最低點。,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探測到會有大量海水通過板塊運動進入地球內部,更有些科學家研究其吞噬量高達幾十億噸,若按照這樣的區域,地球海洋的海水早已被吞噬完畢。
  • 地球正在瘋狂喝水,每年吞噬數億噸的水!這麼多水究竟都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地球上的70%都是被水給佔有了,所以地表上的水還是非常的多的。水的存在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畢竟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也是維繫生命的重要條件,不過我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地球在瘋狂喝水,每年吞噬數億噸的水!這麼多水究竟都去哪了?
  • 地球內部每年吞噬數十億噸海水,海平面為什麼不降反升?
    馬裡亞納海溝剖面圖除了發現獅子魚這種新物種,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還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該海溝竟然在不斷地吞噬海水,這個海溝就像一個漏鬥一樣每年吞噬數億噸海水,受到馬裡亞納海溝的啟發,科學家在世界各地也同時發現很多海溝在吞噬海水,據估算這些海溝每年吞噬海水的總量高達幾十億噸,按照每年吞噬10億噸計算,地球海洋存在的時間至少超過
  • 地球內部每年吞噬幾十億噸海水,海平面為什麼沒有下降反而上升?
    馬裡亞納海溝剖面圖,最低處像一條裂縫吞噬海水海水被不斷吞噬最近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考察的時候,聽到海底傳來神秘的聲音,經過深入的探測分析,科學家竟然發現馬裡亞納海溝像一個漏鬥一樣不斷的吞噬著地球表面的海水,每年吞噬的海水總量高達數億噸,後來科學家還發現,不僅是馬裡亞納海溝吞噬海水,
  • 地球在瘋狂喝水,每年吞噬數億噸的水!這麼多水都去哪了?
    不少人知道,人類所在的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因為地球的表面被超過70%以上的水覆蓋著,正因地球擁有這般大量的水資源,生命才得以存在,你知道嗎?在地球這顆蔚藍的星球上,地球上的水有97%都是不可以直接飲用的海水,而人類可以飲用的水僅為2%,其中還包括很多難以飲用的冰山積雪和地下水等,可以說人類的水資源是非常有限的。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每年吞噬30億噸水,如果沒水,地球是怎樣的呢
    科學家在探索地球上最深的馬裡亞納大海溝時,發現在這個海溝裡,每年大約會有30億噸的海水會被地球內部吞噬。對於我們人類來說,30億噸的海水是非常多的,但是從地球的角度來看,這一點水是很少的。因為現在地球表面的水貯量(包括液態水、固態冰雪和氣態水汽)達到138.6億億噸,相比之下,地球每年「消失」30億噸水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 科學家發現,每年約有30億噸的海水流向地幔層,這是怎麼回事?
    可是科學家這次探測發現的海洋大量水流向地球內部則不同,過去我們認為即使有地面水流向地球內部,最多流入地殼層的巖石中。可是科學家研究馬裡亞納海溝海水的流入情況就非常複雜了,目前馬裡亞納海溝下的構造板塊正在緩慢撞擊,並形成俯衝帶,並伴隨著海水滲入地球內部。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周圍建立起19個地震儀網絡,檢測了一年多的海底震動脈衝信號。
  • 發現:由於地殼運動,大量的水陷入地球內部,這些水去哪了?
    每年從地下抽多少石油,天然氣,礦藏,就會有多少個水滲透下去的原因。這也是現在水位下降的原因。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每天大量油和汽燃燒,熱量排到空氣中,這就是天氣變暖的原因。風,依然在吹;雨,隨季節依然在下。 如今,夏日陣雨從長江以南,轉移到北方,雨下到哪裡,哪裡就淹! 我們根本不缺水!缺的是真正意義的水利!
  • 地球正在瘋狂「喝水」,海平面卻沒有下降,這些水究竟去哪了?
    有一個問題困惑了我們很久,地球最深處究竟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如果是實心的話,海上或江面上的巨大漩渦把水又卷到哪去了呢?科學家研究表明,地球正在瘋狂地「喝水」,每年都要吞噬數億噸的水,這些水到底去哪兒了?海平面沒有出現下降,反而是在不斷的上升,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都知道地球的板塊是一直在運動的,由此就會造成板塊之間出現裂縫,地球的水也隨之不斷流入到地球內部。
  • 地球每年瘋狂吞噬數百億噸水,這些水都去哪裡了?
    然而,水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地球的兩個鄰居:火星和金星,在數十億年前,也是存在水的,但最終都消失了,美權威雜誌《自然》撰文稱,數億年以來,地球一直在巨量「喝水」,每年吞水量都達到了驚人的數百億噸。科學家們通過監測地球第一深海--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海溝每年都會吸入大量海水,這些水會進入到地殼,然後再流入地幔層。工業革命以後,特別是近年來地球每年吞的水成倍增長,然而,地球的海平面卻沒有降低,反而上升了,這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填補地球地殼運動產生的裂縫。
  • 全世界最深的海溝,吞噬大量海水後海面卻沒有變化,水都去哪了?
    由於重力的作用,人類可以生活在地球上,但也是因為重力的關係,地球每年都要吞噬掉大量的水。尤其是全世界的最低點馬裡亞納海溝,每年都會有數億噸的海水進入其中,然後通過馬裡亞納海溝海水就會進入地球的內部。但研究人員發現海平面並沒有什麼變化,那麼消失的海水哪裡去了呢?
  • 每年約有30億噸的海水流入地幔層,卻很少返回地面,去了哪裡?
    2018年11月份,科學通過研究馬裡亞納海溝的地震數據發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結論:海洋中的大量水資源正在流向地球內部。如果是正常的海水流入地殼層,自然沒有什麼奇怪的,這是很正常的一種水循環系統。可是這一次科學家的發現卻不同,通過地震波數據發現海底俯衝帶深達96000米,這一深度已經達到地幔上層了。
  • 地球內部的海水循環?這些海水都到哪裡去了?
    地球內部的海水循環?這些海水都到哪裡去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地震多發的俯衝帶,也就是構造板塊相互俯衝的地方,大量海水被拖入了地球內部。現在研究人員認為,當地球的構造板塊相互俯衝時,它們向地球內部附帶的水量是之前認為的三倍。
  •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海水,為何海平面沒有下降,反而上升?
    不過,以上說的這些,其實基本上都屬於地球表面的水,或者說屬於聚集在地表附近的水。實際上,地球不僅僅地表附近有豐富的水源,地球的內部其實也是含有豐富的水資源的,而且這個含量要比地球表面附近的水要多得多。 科學家就曾發現在距離地球表面200km深處,存在著一種石頭,我們如今稱為尖晶橄欖石,也被叫做林伍德石。這類礦石中富含水,據估算,林伍德石的水分子達到了每100萬個晶體分子就大概含有2000個水分子。
  • 30億噸海水流入地幔層,它們去哪裡了?科學家終於有了答案!
    如今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構成的,地球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體。在地球表面上幾乎有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我們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海洋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擁有生命誕生的良好條件。在地面上也有很多河流,形成了百川入海的局面。
  • 希臘無底洞,每次吞掉三萬噸海水不知所蹤,這些水哪去了?
    佔地球71%的海洋中,自然也有這種的無底洞,這些無底洞每天會吞噬大量的海水,但人們卻不知道這些海水去哪裡了?比較有名的無底洞就是希臘亞各斯古城這裡的一個洞了,每次海水漲潮的時候,大量的海水就會湧進洞裡,每天這個洞可吞噬達3萬噸海水,但令人奇怪的是,這多麼的海水都沒有把洞填滿。
  • 神秘無底洞,每天吞掉三萬噸海水不知所蹤,這些水哪去了?
    而在地球上有不少的溶洞,小得只能供一個人通過,大的和足球場一樣大,甚至還有更大的,我們稱之為喀斯特地貌。佔地球71%的海洋中,自然也有這種的無底洞,這些無底洞每天會吞噬大量的海水,但人們卻不知道這些海水去哪裡了?
  • 地球一直在瘋狂喝水,每年吞水量達到百億噸!但最終都去了哪裡?
    從衛星傳回來的地球俯瞰圖可得知,地球看上去更像是一顆水星球,原因是地球上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洋給佔據了。水雖然在地球上隨處可見,但水也並不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與地球相鄰的火星和金星就被認為數十億年前,疑似存在水,但最終都因為外界原因消失了,這其中是否會包括地球,也只是地球是否會不小心觸發關鍵原因而已,而以目前地球的現狀而言,就已經不能確保了。
  • 地球每年吞下上百億噸水,為何海平面卻不降反升,最終都去哪裡?
    我們學過地理也都知道,地球上70%面積都是海洋,水雖然在地球上隨處可見,但也並不是永遠都不消失的。試想一下,如果真的地球觸發了類似關鍵的原因,那麼就目前地球現狀而言,確實不能確保。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地球每年吞下上百億噸水,為何海平面卻不降反升,最終都去哪裡?
  • 地球表面每年有30億立方米的水消失不見,它們去哪裡了?
    雖然每年因為海洋而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不少,但是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生存卻離不開水。它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保障,可是近年來,科學家探測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年地球表面的水似乎在不斷減少,這是怎麼回事?這裡水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