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海洋面積佔地球表面的70.8%,從這點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一個水球,海洋是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也是地球留給人類最後的寶貴財富。在很多人看來,地球像是個大大的水容器,但這個容器據說並不是完全沒有縫隙的。
馬裡亞納海溝下方就是地球地殼的其中一個縫隙,每年都會吞噬數億噸地球海水中的海水,馬裡亞納海溝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深達11034米,是目前所發現的地球上最低的地方,為地球的最低點。
如果像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丟下去是見不到蹤影的,足見馬裡亞納海溝的深不可測,這也引來各國不少科學家進行探測考察。
我們都知道,由於地殼運動會有少量的水流入地球內部,因為除了地表上的淡水和海水之外,還有地下水也就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地下水雖然埋藏於地下,難以用肉眼觀察,但它像地表上河流湖泊一樣,存在於地下多孔介質的集水區域,像是地下溶洞之類。
在同一集水區域內的地下水流構成相對獨立的地下水流系統,所以無論如何,地下水的含量不會一直增加。
而地表水有一部分進入地球內部的原因則是地球板塊運動,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探測到會有大量海水通過板塊運動進入地球內部,更有些科學家研究其吞噬量高達幾十億噸,若按照這樣的區域,地球海洋的海水早已被吞噬完畢。
可是我們目前地球的海平面根本沒有下降,只能說這一項研究或許會緩解海平面上升的壓力,那麼被吞噬的水都到哪裡去了呢?很多人都擔憂,隨著時間推移,地球的環境演變加速吞噬地表上面的水源,地球海水將會被吸納殆盡,而地球最後會變成一個乾涸的星球。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地球上有強大的水循環系統疾病,即便海水被吞噬到地球內部,還是會參與到地球自身的水循環作用中。
雖然海水吞噬量有幾十億噸,數字聽起來嚇人,但完全不用擔心會對海平面的高度造成影響。因為現在地球海洋的總水量達到131億噸。
再加上現在隨著全球變暖,兩極的冰川也在融化,因此海洋所水量變化不大,被吞噬的水資源仍留在地球流入了地幔層。
如今地幔中的水絕大部分雖然都是地球形成時就自帶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地球水湧入到當中而逐漸形成的,地幔溫度非常高,並且很粘稠,在熱對流的作用下,地幔會發生緩慢的移動,就會帶著地殼板塊跟著一起生長和移動。
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但是因為大陸地殼更輕也更厚,大洋地殼實際上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是向下俯衝的。
當大洋地殼向下俯衝時,就會有大量的水湧入到地幔當中,不過這些水並不是永遠不會回到地表了,而是有相當的一部分會跟著火山巖漿重新回到地球表面的水循環當中。
也就是說火山噴發把熔漿噴到地面多於流入的海水又被帶回了地面,一部分返回大海,一部分被蒸發,重新參與地表水循環後增加含水量。
迄今為止,科學家還不能找到水回流的最合理方式,但有一點是確信無疑的:以地球的尺度來看是一樣是屬於循環流動之中的,水大量流入地球內部,在以某種巧妙的我們尚未知曉的方式回到地表上來,在這個循環過程之中,滿足地球本身某種必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