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來更多人變成了「賽博格」,還會出現「過勞死」嗎?

2020-12-04 飛惜的葉

想要得到一個精彩的人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拼搏,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然而,「努力出精彩,竭力藏災難」。

越來越多的「過勞死」事件,讓不少人不禁內心產生了懷疑:

「生命與短暫的輝煌」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個?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觀點,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

而基於此焦點,也延伸出了一種少見的全新問題,即:

「如果未來更多人變成了「賽博格」,還會出現「過勞死」嗎?」

「賽博格」是人類與電子機械融合後的生物,對於這個名字可能很少人聽說過,但當舉出一些電影中的例子,你可能就會很快明白。

《阿麗塔·戰鬥天使》中的阿麗塔,DC漫畫中的鋼骨,《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安納金·天行者和盧克·天行者等。

他們都屬於廣義上的「賽博格」,他們身體上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都由電子機械組成。

也許你會認為它們都是科幻電影中的事物,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但隨著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證明輔助人們生活的「義肢」的發展方向就是「賽博格」,尤其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賽博格」時代已經不再遙遠。

那麼,如果人類部分的肉體或大部分的肉體,都由電子機械代替,是否會如同電影中的人物一樣,擁有更強大的體能和精力呢?

「過勞死」事件發生的概率又是否會因為「賽博格」時代的到來而降低呢?

注意,這裡有兩個點是不能改變的:

第一,能量的消耗。

無論是人類現有的身體,還是成為「賽博格」之後,永遠無法避免的一點就是對自身能量的消耗。

成為「賽博格」並不意味著就會擁有無盡的能量,一樣需要通過食物、運用以及對身體維修來滿足生存的能量補充。

第二,自然的輪迴。

永生、長生不老,這是從古至今人們都不斷追尋過的夢。但人們從來也都很清楚、敬畏大自然的輪迴力量。

肉體的不朽無法阻擋靈魂的消逝。

如果靈魂真的難以承受肉體帶來的壓力,那麼最後的結果只能是破碎。

科技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領人類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航標。

但無論科技在人類的生活中佔有多大的比重,它始終是一個部分,任何人都無法完全只依賴生活中的一個部分生活。

正如精彩之於人生一樣,兩者並不矛盾。人生因為有了更多的努力與拼搏而變得精彩,精彩的時刻也由於人生的漫然悠長而熠熠閃光。

相關焦點

  • 賽博格簡史:過去、現在和未來
    任何關鍵技術的誕生,都伴隨著對人類思維方式乃至倫理規範的顛覆,賽博格技術也同樣如此,它觸及到人之存在的核心議題。哲學領域中有一個經典問題,名為「忒修斯之船」:如果船上的木頭不斷被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這艘船還是原來的船嗎?
  • 人人都是賽博格的未來,性別有沒有可能真的會消失?
    看著這樣的人,你心裡還能想到是美嗎?還能想到這是一種時尚的表達嗎?所以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足見「賽博格」這個概念,或者說這樣的一種文化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那麼,「賽博格」到底是什麼?人人都是「賽博格」的未來,性別會消失嗎?「賽博格」這個概念一開始跟時尚沒有半毛錢關係,是兩個非常不懂時尚的航天學工程師想出來的。
  • 後人類的未來:你願意做賽博格,還是願意做女神?
    這樣半是肉體半是機器的生命,有一個特別的學名叫賽博格(cyborg)。它們在最近幾十年的科幻電影中並不鮮見,比如《無敵金剛》中的奧斯丁、《機械戰警》中的墨菲、《銀翼殺手》中的複製人等。實際上,早在1839年,科幻小說的鼻祖愛倫·坡發表的《被用光的人》中,就已經出現了賽博格的形象。小說的主角史密斯將軍儀表威嚴,氣質高貴,身體的每個部位無不盡善盡美。
  • 過勞死?員工:張生瑜壓力太大!
    不過,縱觀中國各大公司的高管群體中,張生瑜之死不是孤例,而是一個現象,它反映出中國企業家在精神和體力上普遍的過勞狀態。  從底層員工做到董事長  張生瑜坐上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位子並不是 「空降兵」,而是從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  上世紀90年代,剛剛大學畢業的張生瑜進入了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歐吉桑和小鮮肉變成賽博格之後,聊奧浩哉的《犬屋敷》
    學單詞:賽博格賽博格,是英文Cyborg的音譯,「cybernetic organism」的結合,表示了任何混合了有機體與電子機器的生物。改造人,義體人類,機械化人,生化人等等都包含在內。機械化有機體,思考動作均由有機體控制,無機物構成的部分一般都用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攻殼機動隊就是賽博格主角題材的代表作品。
  • 「過勞死」帶走了多少年輕人的夢想
    如果一味因為吃苦而透支了健康,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本錢和不動產。02人不在了,潑天的富貴和盛名都將不過是黃粱一夢。據警方處獲悉,格子裡的夜晚今年年僅39歲,是因辛苦創作過勞而死,網絡文學作家長年累月高強度的勞動,缺乏健康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熬夜寫作是常有的事,因此死於突發心臟病。格子裡的夜晚是網絡文學界的大神,輸出產量非常高,這些巨作給他帶來了粉絲,金錢,名譽,也給他帶來了死亡,讓他本美好富足的一生都將永遠地定格在了39歲。
  • 賽博格與後人類文化症候
    在早期的賽博格文學敘事中,故事情節較為簡單,對賽博格形象的塑造也較為粗糙,在人機雜糅的描寫中主要是人的部分。1960年以後,科幻小說、電影蓬勃發展,甚至融入英美文學及電影主流之後,賽博格的形象越來越普遍,角色定位也越來越明晰。以美國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小說文本為基礎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對「賽博格」的思考啟示了後來一大批經典科幻電影。
  • 對「賽博格」進行概念考察
    當前,「賽博格」(cyborg)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科技與文化術語,其與仿生人、機器人、複製人等相關概念夾雜在一起,共同構建了一個「後人類」圖景,衝擊著傳統的「人」的概念史書寫。因此,賽博格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控制論、生物工程學、仿生學等領域的現實變革,更是文化和價值上的迭新與重塑。但在賽博格被塑造為一種文化,流行於當今社會的同時,其對象指涉卻多有含混之處。
  • 打工人難逃「過勞時代」:每天加班3小時,心臟病風險高60%,「996...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敲響「過勞」時代警鐘,幾招挽救「超長待機」的你。如果長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肝臟功能就會受損,變得面色發黃、氣色差。03體重增長每晚睡眠不足5個小時的人,體重超重的機率比每晚睡夠7個小時的人高32%。因為睡得少會影響人體基本代謝率,還會讓人出現懶動傾向,更難消耗身體熱量。
  • 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沒比過勞死好多少的過勞肥咋破?
    前兩天#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上了熱搜,具體說的是: 在東京中央政府工作的5萬多公務員中,10月和11月的每天平均加班時間約2小時。 其中作為幹部候選人的公務員,加班時間更長,10月平均每天加班2小時55分,11月3小時21分。
  • 「過勞時代」與下沉的中產階級
    作者森岡孝二是日本關西大學的名譽教授,他不僅一直以來熱切關注過勞問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的第一人,而且長期擔任「大阪過勞死問題聯絡會」會長,積極推動解決過勞問題的政策實踐。但遺憾的是,在《過勞時代》中文版出版的前幾個月,森岡孝二教授自己卻不幸「因嚴重過勞,心臟病發作而離世」。
  • 現實中的賽博格,都有哪些「超能力」?
    但如果根據科學家的定義,戴有人工耳蝸、心臟起搏器甚至隱形眼鏡的人都可以算,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令人體得到了技術上的增強,提高了人類的能力。比起電影世界中有超能力加持的賽博格,在現實生活中,或許多了一份樸實,讓我們來看看,那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真正賽博格究竟是什麼樣的?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還會進化嗎?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生物的進化論是一直存在的,人也是一步步經過變化然後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那麼人類在幾千年後是否之後還是現在固定的樣子?有科學家推測,人類在存在幾千年內似乎變化不大,讓我們來遐想一下,假設在一百萬年內,人類會發生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遙遠,但是對於人類生命的遐想卻是非常有趣的。
  • 如果Y染色體消失,男人會變成什麼樣?還會有男人嗎?
    在500萬年後,如果Y染色體消失,地球上還會有男人嗎?、46億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有誰能夠想到在幾億年之後,地球會成為五彩斑斕的生命世界呢?地球生命在不斷進化演化,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當中,人類算得上是高級生命,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及時的做出調整,但是在生命進化的這條路上是沒有終點的,包括人類也是,我們在未來依舊會持續不斷進化,未來人類會形成什麼模樣,沒有人知道。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在未來地球的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子。
  • 「手機打不通就扣你錢」|職場過勞殘酷真相,7招教你離它遠一點
    日本社會首先命名「過勞死」這種現象,對過勞死的研究比國內早、也更全面一些。於是我就翻開一位日本教授寫的《過勞時代》,看看究竟是什麼導致大眾的過勞現象?以及怎麼避免。 在開始今天的分享,首先感嘆一下:《過勞時代》的作者的作者森岡孝二教授,本人就是因為過勞引發的心臟病去世的。
  • 人死了之後,大腦還會有意識嗎?或許多數人不知道,不妨了解一下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一個過程,而對於死亡這件事情,即便是1萬個不願意遲早都要到來,我們對於死亡的抗變成了最長壽的追求,今天是怎麼了?還會流著美好的期盼產生靈魂的這個說法,所以這也就是生命的一種延續,在古做的神話小說當中最人死了之後還有靈魂的書法按照現在的理解,這就是以前科學技術不發達,遇到一些問題都解釋不了常常會用鬼來代替做一個解釋,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這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都是比較客觀也是生命體象徵的一種形式。人死了之後,大腦還會有意識嗎?
  • 賽博格與人的升級版
    劉洪波 湖北仙桃人。長江日報評論員,高級記者。船在出現損壞時,會更換船板。如果一艘舊船的船板不斷被更新,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它就不再是原來那艘船了呢?等等,這個提問難道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嗎?深圳是一個從漁村成長起來的新城市,更多的城市不是,那些城市在不斷地拆舊換新,同樣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認為每一座這樣的城市,都還是原來的城市。深圳什麼時候不再是原來的深圳,就是它從漁村變成城市的時候。曾經上海也是從一個傳統的縣城變成為國際性工商城市,當上海取代松江縣城的時候,質變發生了。
  • 科幻概念解讀:賽博格與女性主義
    它在科幻作品中常常表現為各種近似人類的生化人或者機械人,比如《機械戰警》中的機械義肢。廣義地看,不一定要擁有人的模樣,比如《黑客帝國》中的人機互聯也可以算作此類。在以往的哲學中,人是與動物、機械這些「非人」之物涇渭分明的,這是人之為人的首要綱領。進化論剛剛面世時民眾對它的抵制,工業革命後興起的拋棄機器、返回自然的思潮,都是想維持這一綱領。
  • 未來在此:6個已存在、最先進的「賽博格」
    資本實驗室·今日創新觀察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編譯/導讀:齊達 原作者:Victor Tangermann【導讀】賽博格——英文Cyborg的音譯,也就是義體人類、生化電子人,用機械替換人體的一部分、聯接大腦與機械的賽博格系統
  • 賽博格的價值觀、希望和噩夢
    拉拉《春日澤雲蒙山仲昆》改寫《列子湯問》中偃師造人的故事 ,那個本土古老故事中用革木膠漆製作的歌舞倡者,在新世紀的愛與死主題下化身成了仲昆和武者兩個人造人。最後的結局與雪萊夫人的設定如出一轍:青銅人「一跳一跳地向竹林深處走去。天迅速暗了下來,青銅人的身軀,只轉了幾轉,就消失不見了」 。作家無法擺脫母題的窠臼,只能含糊地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