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新書《因果推理》開放下載!311頁暢享閱讀

2021-01-08 AI 科技評論

作者 | 陳大鑫

AI科技評論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有關因果推理的書籍:《Causal Inference: What If 》。

這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教授Miguel A. Hernán和James M. Robins兩位教授合著的新書,即將由CRC出版。

好消息是兩位教授在自己的網站上放出了該書的電子版,一共311頁,讀者可以直接下載PDF免費閱讀。

書籍介紹:走向不那麼隨意的因果推理

《因果推理》是一個公認自命不凡的書名。因果推理是一項複雜的科學任務,它依賴於多個來源的 三角互證( triangulating evidence)以及各種方法論的應用。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全面地描述跨學科因果推理的所有方法。任何因果推理書的作者都必須選擇他們想要強調的因果推理方法論的某些方面。

本書介紹的標題——「走向不那麼隨意的因果推理」反映了本書作者的選擇:這本書幫助科學家生成和分析數據、做出明確的因果推斷,包括因果問題和數據分析的假設。不幸的是,科學文獻被研究所困擾,在這些研究中,很多因果問題往往沒有被明確說明,研究者無法證實的假設也沒有公布。

這種對因果推理的隨意態度導致了科學研究中存在著大量的混亂之處。例如,在研究中發現影響估計難以解釋的研究並不少見,因為數據分析方法無法在研究者的假設(是否聲明)下恰當地回答因果問題(是否明確聲明)。

在這本書中,作者強調需要採取足夠嚴肅的態度來認真對待和闡明因果問題,並描繪數據和因果推理假設的單獨作用。一旦這些基礎建立起來,因果推理就不會太過隨意,還有助於防止科學混淆。

本書描述了各種數據分析方法,以估計在一組特定的假設下,每個變量個體的因果關係。另外本書的一個關鍵信息是,因果推理不能簡化為數據分析的簡單集合。

書籍組織結構

這本書分為難度越來越大的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無模型的因果推理(Causal inference without models,即因果效應的非參數識別);

第二部分是有模型的因果推理(Causal inference with models,即用參數模型估計因果效應);

第三部分是複雜縱向數據的因果推理(Causal inference from complex longitudinal data即因果效應的時變估計)。

在全文中,本書穿插了一些要點(Fine Points)和技術點(Technical points)用以詳細闡述正文中提到的某些主題。要點是服務所有讀者,而技術點的設計則是為了那些接受過統計學方面中等程度訓練的讀者設計的。

本書對之前分散在多個學科期刊中的因果推理概念和方法進行了緊湊的介紹。

本書期望對所有做因果推理的專業人士都能有所幫助,包括計算機科學家、流行病學家、統計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等等。

最後作者指出本書不是一本哲學書,作者仍然對形上學的因果關係概念不甚清晰。本書僅希望通過可操作的因果推理,幫助決策者做出更好的決策。

本書完整目錄:

本書插圖示例:

網站:

https://www.hsph.harvard.edu/miguel-hernan/causal-inference-book/

書籍下載連結:

https://cdn1.sph.harvard.edu/wp-content/uploads/sites/1268/2021/01/ciwhatif_hernanrobins_31dec20.pdf

[贈書福利]

AI科技評論本次聯合【博文視點】為大家帶來15本「《labuladong 的算法小抄》」正版新書。

在1月1日頭條文章《我多篇頂會論文在手,面試AI算法崗時竟然還要刷算法題?| 元旦送書福利》留言區暢所欲言,談一談你刷算法的故事,或你對2020的總結或者是對2021年的規劃和心願,甚至可以是新的一年對AI科技評論的建議和期待,有哪些喜歡看的報導,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報導?

AI 科技評論將會在留言區選出 15名讀者,每人送出《labuladong 的算法小抄》一本。

活動規則:

1. 在1月1日頭條文章(注意不是本文!)下面留言,留言點讚最高的前 15 位讀者將獲得贈書。獲得贈書的讀者請聯繫 AI 科技評論客服(aitechreview)。

2. 留言內容會有篩選,例如「選我上去」等內容將不會被篩選,亦不會中獎。

3. 本活動時間為2021年1月1日 - 2021年1月7日(23:00),活動推送內僅允許中獎一次。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Hernan教授《因果推斷:What If》新書,311頁講解因果效應(附下載)
    【導讀】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SPH)Miguel Hernan與Jamie Robins 教授共同編著了關於因果邏輯推斷方面的書作《Causal
  • 因果推斷領域新書(附PDF):Causal Inference: What If
    因果推斷是當今機器學習領域炙手可熱的研究方向,而圖靈獎得主貝葉斯網絡之父 Judea Pearl 的著作《為什麼》更是讓該領域的知識得以普及。而在2020年末,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 Miguel Hernan 與 Jamie Robins 教授合作完成的因果推斷領域的新書 Causal Inference: What If,更是詳細全面地闡述了因果推斷領域的基本概念與背後的理論基礎。
  • 【哈佛大學乾貨書】概率導論,589頁pdf,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這本書是哈佛大學Joseph K.Blitzstein 教授和史丹福大學Jessica Hwang博士合著的新書《Introduction
  • 跨媒體因果推斷
    本論壇將從跨媒體智能的抽象歸納、演繹推理及因果推斷等方面,討論跨媒體大數據表徵與推理、分析因果計算的前沿理論和方法、探索跨媒體因果推斷的未來發展趨勢,並暢想未來的創新應用方向。其後在芬蘭Oja、哈佛Yuille、麻省理工Jordan等團隊做博後;93-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和教授、02年升講席教授、19年為榮休教授。01年當IEEE Fellow(計算智能學會之首位中國人),02年當IAPR Fellow(最早幾位華人之一),03年當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從事智能研究逾39年,有多個被廣為引用和追隨的先驅成果。
  • 417頁《機器學習中的數學》免費開放下載!| 好書分享
    AI科技評論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今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新書:《Mathematics for machine learing》~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原書~最後附上本書的網址和免費下載地址。書籍網站地址:https://mml-book.github.io/書籍免費下載地址:https://mml-book.github.io/book/mml-book.pdf
  • 因果推理「三問」: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如何使用?|內生性|因果關係|...
    譯者:AI研習社(聽風1996)  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我致力於尋找某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用來完成我的論文。因果關係強大到可以讓人們有足夠的信心去做決策、防止損失、求解最優解等。在本文中,我將討論什麼是因果關係,為什麼需要發現因果關係,以及進行因果推理的常用技巧。  1. 什麼是因果關係?
  • 【附下載連結】電子學聖經:哈佛經典The Art of Electronics(中英文)
    請點擊閱讀原文可手機下載,如果您的手機不方便下載,建議您直接登錄網站下載,連結:https://forum.mianbaoban.cn
  • 斯坦福教授ICLR演講:圖網絡最新進展GraphRNN和GCPN(附PPT下載)
    ICLR 2019就圖深度生成模型做了演講,闡述了圖生成模型的方法和應用,並詳細介紹了他的最新成果史丹福大學教授Jure Leskovec 是圖網絡領域的專家,圖表示學習方法 node2vec 和 GraphSAGE 作者之一。
  • 王慶同教授發布新書《我的寧夏時光》
    央廣網銀川11月22日消息(記者郭長江、徐升)11月21日下午,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慶同發布了新書《我的寧夏時光》。作為寧夏新聞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之一,85歲的王慶同教授在新書中以20萬字符,講述了其本人在寧夏的60年間,從記者到新聞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轉變和曲折經歷。
  • 在哈佛學什麼?
    ——阿蘭·布魯姆《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記者陳賽據說,在每個哈佛人的一生中,都會出現這樣的時刻,他或她突然意識到哈佛的魅力。我想很多人的那個瞬間是在拿到長達上千頁的選課單,為自己選擇在哈佛的第一門課的時候。
  • 因果推理「三問」: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如何使用?
    在本文中,我將討論什麼是因果關係,為什麼需要發現因果關係,以及進行因果推理的常用技巧。1. 什麼是因果關係?因果關係描述的是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即一個變量如何誘發另一個變量的發生。它比相關關係要強得多,因為相關關係只是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共同運動模式。通過繪製散點圖,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兩個連續變量的相關性。對於分類變量,我們可以繪製柱狀圖來觀察其關係。
  • 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院士帶你做健康大數據分析項目!
    哈佛大學數據科學項目聯合主任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 湯森·路透「2015年高被引科學家」前1% 研究領域: 因果推理;空氣汙染與健康;癌症比較效果研究 作為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 哈佛教授謝曉亮為什麼突然回國了?
    2018年7月,哈佛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歸北大,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是世界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是什麼原因吸引謝曉亮教授回國呢?2015年謝曉亮(中間)1980年謝曉亮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工作,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1999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
  • 95後哈佛小哥撰寫《從零開始的機器學習》,入門必備,書籍資源已開放
    今年剛剛從哈佛大學統計專業畢業的 Danny Friedman 寫了一本「轉專業學生專用教材」,無基礎也可輕鬆入門,資源現已全部開放。說起機器學習入門書,大概有成百上千種選擇。這些書籍大多是由具備豐富研究經驗的學者撰寫的,涵蓋各種主題。
  • 2020閱讀盤點|八大閱讀關鍵詞,陪我們走過
    ,盤點和回顧過去一年的數字閱讀趨勢與閱讀行為特徵。  如果說瑞·達利歐的《原則》曾引領了2018年讀者對經管類書籍的閱讀浪潮,那麼位列「2020亞馬遜中國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新書榜」首位的《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便是過去一年中再度帶動這一類目強勢增長的重要引擎。
  • 哈佛大學教授稱外星人或曾途經地球?
    #外星人#據哈佛大學教授 Avi Loeb 稱,2017 年一顆與地球擦肩而過的物體可能屬於外星人。在 Loeb 的新書《外星來客(Extraterrestrial)》中,仔細描繪了這個曾在 2017 年以每小時 196000 英裡高速略過地球的雪茄狀物體,他相信這個物體為外星人所有。Loeb 教授向 CBS 新聞闡述了自己的理論,並稱該物體途徑地球時科學家們沒能收集到足夠的數據。
  • 貝葉斯之父Judea Pearl推薦:機器學習因果推理的7個有用工具
    這種層次結構及其所包含的形式限制解釋了為什麼基於關聯的機器學習系統無法推理動作、實驗和因果解釋。結構因果模型結構因果模型(SCM)結合了圖形建模、結構方程、反事實和介入邏輯。我們可以使用這些工具正式表達因果問題,以圖解和代數形式編纂我們現有的知識,然後利用數據來估計答案。
  • 開放的哈佛博物館
    開放的哈佛博物館 美國的大學博物館基本都對公眾開放。圖為8月28日,在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入口處,講解員為小孩講解鳥喙的功能。 劉浩攝 智能抓取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 95後哈佛小哥撰寫從零開始的機器學習入門必備,書籍資源已開放
    今年剛剛從哈佛大學統計專業畢業的 Danny Friedman 寫了一本「轉專業學生專用教材」,無基礎也可輕鬆入門,資源現已全部開放。說起機器學習入門書,大概有成百上千種選擇。這些書籍大多是由具備豐富研究經驗的學者撰寫的,涵蓋各種主題。
  • 反事實推理、特徵分離,「因果表示學習」的最新研究都在講什麼?
    基幹事物發展的這種規律,在論證觀點時,有時就可以直接從事物本身的因果關係中進行推論,這就叫因果推理法。幾十年來,因果推理一直是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教育學、公共政策和經濟學等許多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UCLA 教授 Judea Pearl 在他的著作《Causality: models, reasoning, and inference》[1] 中介紹了 RCM 和 SCM 的等價性,就應用來看,RCM 更加精確,而 SCM 更加直觀。Judea Pearl 是因果關係模型的倡導者之一。